战“疫”之下的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对策分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20年全国毕业生总量预计超出2019年40万人左右,2020年初的疫情中,在中央战略部署下全民抗疫,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在此特殊时刻更需迎难而上,不断思考、学习和提升,让此次疫情成为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响应中央号召,完成毕业生的稳就业工程。
   [关键词] 辅导员;毕业生;就业;担当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2-0058-02    
  一 辅导员做好就业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毕业生平稳就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程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总书记强调了“六个稳”,并将“稳就业”排在了第一位。2019年10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网络会议上,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2020届的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新一期毕业季,使得原本即是重中之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协同我国的经济发展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高校毕业生的稳就业不得不提升重要性,力争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辅导员的岗职要求和疫情中的担当精神
  43号令指明了高校辅导员职责定义“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肩负着帮助和指导大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的光荣使命。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中,辅导员作为党员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更应发挥岗位带来的优势,如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动态、学习能力及性格特征等,结合日常的辅导员管理工作,帮助毕业生正视现实困难,制定具体策略,找到与之匹配的合适岗位,帮助毕业生度过踏入社会的第一道难关,也为疫情中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三)培养大学毕业生在抗疫中的社会使命感
  大学毕业生以学生的身份支援抗疫,同时也即将以祖国建设者的身份投入社会。这是考验毕业班辅导员与毕业生双重课题,也是一个教育契机,可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高校毕业生工作中,大学生一方面作为社会与高校的被服务者接受者政策扶持和就业指导等帮助,同时也应主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民族复兴大业的潮流中,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就业,为稳就业尽一份应有之力,做疫情中特殊的“逆行者”。
  二 疫情下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层面影响因素
  高校毕业生总量近年来不断增高。翁铁慧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提出,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以近三年为例,2018年毕业生总量820万,2019年毕业生总量834万,预计2020年的毕业生总量将达到874万,就业压力客观存在。
  就业岗位数量增加力度较弱。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国还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时期,国内就业市场总体岗位量增加乏力。2020年初的疫情因其高度人传人的特点,我国人口密集型行业停工,多省交通停运,进出口行业受抑制,国内企业受到了不小冲击。尽管在疫情可控之后,李克强总理提出“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但是,大规模停摆后的经济却还处在深度恢复期,叠加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受到了空前冲击。
  (二)学校层面影响因素
  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因受疫情影响,授课方式从线上线下的双管齐下转为了线上授课,学生对网络教学的适应度不一成了就业指导的新问题,也缺少了当面交流的便利性;授课内容更多的是针对就业政策的简单解读,以及实际面试过程中技巧的指导等,缺少的是针对性的个性化交流。
  毕业生就业单位推荐以南京审计大学网站“就业热线”及官方微信“南京审计大学就业在线”为主要官方渠道。南京审计大学是个书院制大学,学生的第二课堂与书院相对应,而第一课堂则是与专业学院相对应。各书院老师的校友推荐资源无法在全校范围内共享,局限在书院范围之内。而对学生有专业性指导的教学单位,即各学院教师的单位推荐资源尚未得到整合利用。毕业生数据资源的处理缺乏整合意识,数据的剖析和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尽管统计表格的数量很大,后续对数据的处理程度却不高。
  (三)辅导员层面影响因素
  面对突然来临的疫情,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学校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沁园书院党委成立了防控工作小组,书院毕业辅导员开展了抗疫云班会,辅助学院老师的线上教学对学生进行云跟踪。但是少了面对面接触,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也渐渐暴露。例如,区块链的疫情填报每天都有极少部分同学需要电话提醒,是两个月的填报都未养成习惯还是师生的日常链接存在问题,等等。辅导员是做思政工作的,讲道理讲进学生心里是必备的职业素养,师生关系的打造问题在这种特殊时刻开始凸显出来。
  (四)学生自身层面影响因素
  疫情和毕业季的双重压力对毕业生心理产生冲击,受疫情影响,今年求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又因无力掌控,部分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不能正确客观地对自身条件进行评估,在择业过程中对自身或者高估或者低估的現象是存在的。甚至有学生反馈每天网络新闻狂轰滥炸,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想法,非理性地对待自我情绪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
  部分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个人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缺乏职业规划和求职准备匆忙投递简历,盲目求职的结果必然是命中率极低。更有甚者以考研、考公务员为借口来逃避眼前的就业,导致职场处境越发被动。
  三 毕业班辅导员做好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吃透就业政策,宣讲落实到位
  对国家扶持政策及就业流程的解读。2019年,我国已经很大限度的实施了大学生就业优先系列政策,为高校就业工作缓解不少压力。而今面对疫情下的整个社会经济,毕业生的就业更成了稳民生的大计。日前,中央再次出台最新就业的政策,沁园书院毕业班辅导员紧跟步伐,立即召开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的视频会议,将“24365”的全面启动计划、新型行业将筹办的18场网络招聘、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长择业时间保留两年互档、鼓励参军入伍、湖北籍学生招聘专场等就业引导政策,细化讲解,确保每一位毕业生深度知晓。同时就业工作的特征便是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流程性,具体实操的知识的指导讲解,保证了毕业生能在短期内知晓各类政策、流程,做到心中有数,行为高效。
  落实落细国家政策,向毕业生渗透基层就业理念。鼓励就业渠道的扩宽,根据每位毕业生特点,充分指导一人一策。拓宽基层就业的内涵,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或积极选择适合个人的创业项目,锤炼自身,更新就业观念,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职业道路,把基层作为起步平台,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二)创新就业指导,优化互通渠道
  创新就业指导的核心在于指导效率的提升。就業指导包括政策解读、技巧指导,但是绝不应该仅囿于此。辅导员完全可以深挖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对于求职技巧的追捧和职业规划的淡漠意识形成了鲜明对比,表面技巧是“术”,深度规划才是“道”,与当今社会的快餐文化、速食文化有极大关联。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结合学生个人专业发展状况。南京审计大学是书院制大学,沁园书院2020届毕业生以金融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为主,同时包括转专业的学生少量涉及审计学专业、会计学专业等,书院辅导员与专业学院老师的对接和共同指导才能使就业指导更有意义。
  学校、学院和书院形成相互交错畅通的交流平台,形成合力,所有信息在该平台汇集再分散输给每一位毕业生。辅导员寻求学校的指导帮扶和程序上的合理简化、学院的专业背景和社会行业背景以及书院自身的校友企业资源,合纵连横为毕业生追求最大的利益。
  (三)拓展职业技能,细化服务类别
  毕业班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拓展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提升,如各类政策流程的熟识、就业技巧的指导、提供心理咨询。且与时俱进,带领学习《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还包括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常识。另一方面是教育载体的再学习,疫情后的主题教育班会、就业指导课、党课均在线上完成,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在特殊时期用特殊方式是否适应,还要迅速自我适应后立即转化出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受到教育成效,产生获得感。运用各类网络科技手段,在无法线上线下融合的情况下,完全线上使用视频会议、网课、微课无缝对接就业工作,这是对辅导员的巨大考验。
  就业指导出成效须讲求“一生一策”,辅导员需要进行小范围归类,如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经济困难等类别的学生进行帮扶,对成绩优异、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考研考公出国等类的学生进行指导,再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个性化的毕业生档案。细化服务内容,分类分人,精准发力,最终成就精准就业。
  (四)重视情感链接,培养担当精神
  在整个大学生涯,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存在特殊性的,作为老师却更多关注思想和心理,关心日常生活,与学生接触频繁。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加强情感链接确实有利于主流思想的传播。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其思辨能力尚且不足,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言论的误导。在重大的社会事件,如本次受疫情和就业压力的双重影响,极易产生不可控的恶劣后果。师生关系良好更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也有利于国家、学校政策指令最终的贯彻落实,是一切学生活动良性循环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社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群体,无论是科学素养和个人品质都应当是社会表率。毕业生就业问题在疫情之下,早已从教育范畴、民生范畴延展开来,此时正是体现大学生社会担当的时刻。教育毕业生,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听从中央的部署,才是走出疫情最快的路。
  参考文献:
  [1]李晨希,刘慧.精准化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的转型研究[J].江苏高教,2019(9).
  [2]何定龙.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在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实践能力等各项能力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首先以财务决策大赛为例分析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分析了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财务决策大赛现状;最后提出了基于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以期促进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
期刊
[摘 要] 经过实地调研,本文全面了解了江西省内10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状况,指出江西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突破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2-0010-02   2001年南昌航空大学开始社会工作本科层次招
期刊
[摘 要] 实践育人因为具有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团结协作、人际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的特征,在全球化竞争日渐激烈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核心环节。本文围绕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24N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为例,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学校牵头管总、专业课教师负责实践内容、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引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期对高
期刊
[摘 要]基于案例教学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是公安院校坚持守正创新、建设思政“金课”的重要尝试。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是把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公安工作的实际素材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在具有公安特色的情境教学中既学习思政课程的理论内容,又体验公安工作的实际问题,是推进思政课教学贴近实战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此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遵循“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问题导
期刊
[摘 要] 在市场化、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经济社会对统计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教育者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财经类院校的“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以经济统计学专业为例,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出发,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对“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及实现路径展开积极探索。  [关键词] 金融
期刊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推进使教师的作用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教师是课改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支配作用,教师在课改中的功能发生变化,由灌输式教师转变为教练式教师,由包办式教师变为引导者教师,由封闭型教师变为开放型教师。   [关键词] 课改;教师;主导作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2-0052-03
期刊
[摘 要] 升旗仪式是增强国家认同的重要形式。升旗仪式的过程中,构建集体记忆、巩固政治信仰,进而强化国家认同感。目前,升旗仪式面临着挑战:反复操演失去新颖性、历史虚无主义解构仪式的意义、网络信息侵蚀认同实践的环境等。我们应当创新优化设计,增强仪式情感体验、回应现实关切,提升仪式吸引力、完善机制,增强仪式教育实效性,通过升旗仪式提升国家认同感。   [关键词] 升旗仪式;爱国主义;国家认同  
期刊
[摘 要] 受新冠疫情影响,为落实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政策,全国高校采取了远程网络教育的模式。本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了解了615名本科学生对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学习效率、知识点掌握程度、课程资源及平台技术能够显著预测网络教学满意度;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满意度、接受度较高,学生满意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疫情促进了网络教学的迅速发展,也给今后高校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
期刊
[摘 要] 以长沙医学院118名来华医学留学生为对象,初步探讨了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现状、确定学习目标能力、选择学习方法能力、监控学习过程能力、评价学习效果能力五个方面,进而提出了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100
期刊
[摘 要] 本科生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一直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本文以我校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中央赛道建设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组设置为背景,以地下建设课程组同学为实践对象开展了的本科生小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探索方面主要采用了课程内容兴趣调研与分析、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创新、课程内容讲解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模式变革的探索;在思考方面,根据两届同学的实践结果,发现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