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生涯发展视角阐述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比重少、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生涯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是输送就业者的主渠道。2018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总数820万,比2017年增加25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愈加凸显。同时,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出外工作,被动接受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这将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实施计划,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均是高校开展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不同层面的教育引导,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是二者密不可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学生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职业发展观的养成,关注点在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实践上,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关注点在于学生就业择业观念上,二者的有机联动,才能使得学生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往往显得较为艰难,对于当下大学生而已,只有充分的认知自我,才能有效的取长补短,进行优势互补,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在工作中獲得最大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才有进行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创业成功性。最后,职业生涯规划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开发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承受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也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剖析了个体的创新创业潜能,使得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培训,避免在创业过程中选择过于盲目,增加创业内容与自身的匹配度,在创业中实现职业与创业的良性互动,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承受能力。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创新创业知识普及的基本目标逐步达成,但是还没有满足大学生创业实际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相较于发达国较晚,在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未能完善,因此,在宣传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一)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于其它课程讲授的不同之处在于任课教师除了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任课教师中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包括辅导员、专任教师、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短期培训过的教师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较为短缺。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受众学生较多的现实导致在授课课程中往往是合班上课,可供师生交流机会少,极少数外聘教师授课大都以讲座形式展开,这也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传导,对学生创业规划无法起到引导作用,难以增强学生创业意愿。
(二)实践环节比重少
受限于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让学生真正走出去,进入社会进行实践体验的机会较少,学生的创业方案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业意愿。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最终变成为了混学分而学,为了策划而策划,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也就只停留在课本上而已,同时,由于学生身份的局限性,社会上很少有风投公司主动找上学生进行联合创业,使得学生更加得不到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
(三)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具有体系化,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逐步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契合度和整合度不够,加上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使得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与专业课教师的联动,创业与专业没有很好的相关联。在仅有的实践环节中又更多的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缺少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业心理素质、风险评估的能力、领导管理的能力等。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具体实施策略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以及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生涯发展的视角下来看,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效用最大化目标,就需要探索并构建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个体内部的生态系统,主要是作用于学生入学至大二前两年的学习,主要包括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包括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探索。具体地说,这一阶段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职业规划导师、社团、创业导师等进行的干预活动,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增进信息交流,使得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愿。第二阶段是外部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职场、创业环境、服务支持、消费群体等外部世界的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地说,这一包括校院两级的众创空间、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家长、政府等进行的干预活动,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资源、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使得学生毕业后更愿意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就需要以下举措得到切实的实施。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度,实现课程体系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从生涯发展视角下来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将对学生的教育实现过程化,让学生能在不同的阶段接受到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而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进行创业生涯规划。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大学的前两年,学生刚入学,对所学知识还比较零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估自己,全面的认知自我,另外,结合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在这种良性生态循环下,二者都能发挥其最大的适用效果。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合理安排课程讲授内容,实现效用最大化
目前,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短缺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二者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能否有序运转的关键点就在于有没有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这就要求高校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和鼓励相关老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和培训,不断丰富他们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让他们能够在授课过程中以自身实践经历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也乐于学、爱上学。同时,要结合现实情况,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以此实现创业者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除了创业技能的课程外,还应该包括风险管理、情绪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训练课程,多渠道,全方位的提升大学生在创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三)拓展创业交流平台,增加创业实践机会,实现创业教育成果落地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逐步普及,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本身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拥有自己的创业梦想,但是苦于没有创业交流与实践的平台,最终这种创业的思想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高校需要尽可能的多拓展创业交流平台,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更可能多的创业实践机会。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第一阶段中要求实施的,如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各大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等。让学生在这种交流和学习的氛围中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提升自己的创业水平。同时应该寻找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创业过程的亲身示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真正的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教育成果的落地。
【参考文献】
[1] 周成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17(10):180-181.
[2] 刘丹.职業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04):77-80.
【关键词】 生涯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是输送就业者的主渠道。2018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总数820万,比2017年增加25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愈加凸显。同时,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出外工作,被动接受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这将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实施计划,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均是高校开展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不同层面的教育引导,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是二者密不可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学生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职业发展观的养成,关注点在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实践上,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关注点在于学生就业择业观念上,二者的有机联动,才能使得学生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往往显得较为艰难,对于当下大学生而已,只有充分的认知自我,才能有效的取长补短,进行优势互补,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在工作中獲得最大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才有进行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创业成功性。最后,职业生涯规划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开发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承受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也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剖析了个体的创新创业潜能,使得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培训,避免在创业过程中选择过于盲目,增加创业内容与自身的匹配度,在创业中实现职业与创业的良性互动,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承受能力。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创新创业知识普及的基本目标逐步达成,但是还没有满足大学生创业实际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相较于发达国较晚,在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未能完善,因此,在宣传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一)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于其它课程讲授的不同之处在于任课教师除了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任课教师中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包括辅导员、专任教师、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短期培训过的教师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较为短缺。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受众学生较多的现实导致在授课课程中往往是合班上课,可供师生交流机会少,极少数外聘教师授课大都以讲座形式展开,这也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传导,对学生创业规划无法起到引导作用,难以增强学生创业意愿。
(二)实践环节比重少
受限于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让学生真正走出去,进入社会进行实践体验的机会较少,学生的创业方案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业意愿。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最终变成为了混学分而学,为了策划而策划,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也就只停留在课本上而已,同时,由于学生身份的局限性,社会上很少有风投公司主动找上学生进行联合创业,使得学生更加得不到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
(三)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具有体系化,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逐步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契合度和整合度不够,加上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使得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与专业课教师的联动,创业与专业没有很好的相关联。在仅有的实践环节中又更多的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缺少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业心理素质、风险评估的能力、领导管理的能力等。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具体实施策略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以及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生涯发展的视角下来看,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效用最大化目标,就需要探索并构建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个体内部的生态系统,主要是作用于学生入学至大二前两年的学习,主要包括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包括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探索。具体地说,这一阶段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职业规划导师、社团、创业导师等进行的干预活动,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增进信息交流,使得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愿。第二阶段是外部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职场、创业环境、服务支持、消费群体等外部世界的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地说,这一包括校院两级的众创空间、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家长、政府等进行的干预活动,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资源、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使得学生毕业后更愿意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就需要以下举措得到切实的实施。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度,实现课程体系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从生涯发展视角下来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将对学生的教育实现过程化,让学生能在不同的阶段接受到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而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进行创业生涯规划。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大学的前两年,学生刚入学,对所学知识还比较零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估自己,全面的认知自我,另外,结合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在这种良性生态循环下,二者都能发挥其最大的适用效果。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合理安排课程讲授内容,实现效用最大化
目前,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短缺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二者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能否有序运转的关键点就在于有没有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这就要求高校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和鼓励相关老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和培训,不断丰富他们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让他们能够在授课过程中以自身实践经历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也乐于学、爱上学。同时,要结合现实情况,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以此实现创业者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除了创业技能的课程外,还应该包括风险管理、情绪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训练课程,多渠道,全方位的提升大学生在创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三)拓展创业交流平台,增加创业实践机会,实现创业教育成果落地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逐步普及,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本身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拥有自己的创业梦想,但是苦于没有创业交流与实践的平台,最终这种创业的思想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高校需要尽可能的多拓展创业交流平台,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更可能多的创业实践机会。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第一阶段中要求实施的,如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各大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等。让学生在这种交流和学习的氛围中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提升自己的创业水平。同时应该寻找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创业过程的亲身示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真正的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教育成果的落地。
【参考文献】
[1] 周成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17(10):180-181.
[2] 刘丹.职業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0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