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移动车辆作用下桥梁荷载效应和动力放大系数同时取最大值的概率很低,重量较轻的单个车辆荷载行驶过桥时即使产生较大的动力放大系数也不具参考性.准确获取反映桥梁结构实际状态的动力特征参数,可指导优化桥梁设计阶段动荷载系数选取,同时还可为桥梁运维阶段策略实施提供数据支撑.提出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合理值(Reasonable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RDAF)的概念并定义其计算方法.通过获取与设计荷载相当的多车辆荷载任意行车工况下桥梁动、静力响应,将一系列多车辆荷载作用下最大动力响应和静
【机 构】
: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车辆作用下桥梁荷载效应和动力放大系数同时取最大值的概率很低,重量较轻的单个车辆荷载行驶过桥时即使产生较大的动力放大系数也不具参考性.准确获取反映桥梁结构实际状态的动力特征参数,可指导优化桥梁设计阶段动荷载系数选取,同时还可为桥梁运维阶段策略实施提供数据支撑.提出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合理值(Reasonable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RDAF)的概念并定义其计算方法.通过获取与设计荷载相当的多车辆荷载任意行车工况下桥梁动、静力响应,将一系列多车辆荷载作用下最大动力响应和静力响应之比定义为桥梁RDAF.以简支梁桥为例,从准静态响应趋势、动力响应项、不平顺附加项等角度推导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近似解析解.结合数值算例,计算分析既有桥梁的RDAF,并从荷载等级、行车速度和桥面平顺性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桥梁RDAF主要受桥面平顺性、桥梁限行速度等因素影响;平顺性较好情况下的桥梁RDAF与设计规范规定的动力放大系数值基本一致;平顺性变差时则需通过限速或限载至合理范围来保证动态荷载效应在允许范围内.研究表明桥梁RDAF是桥梁状态的固有特征参数,桥梁结构RDAF反映其实际运营状态,该指标参数可为桥梁限载、限速、路面铺设等管养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参考.
其他文献
公铁联运背景下,无水港依托公转铁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对内河港造成严重冲击,两者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为促进内陆港口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考虑托运人对多式联运路径的选择偏好,构建基于Logit的内河港与无水港竞争合作博弈模型.在该决策模型中,港口基于利润最大化确定其相应的定价及联盟决策,而托运人则基于自身效用最优选择运输服务路径,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情景,进一步研究内河港开通铁路专用线、内河港与无水港之间合作模式对港口竞合决策及托运人需求水平的影响.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
联锁子系统作为站内行车安全的关键保障,是车地协同下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联锁子系统存在地面集中控制失效风险大、列车自主化程度低等不足,为顺应精简系统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列车自主化的列控技术发展趋势,设计一种车地协同下的联锁子系统用于城际铁路.考虑多车间的进路冲突是影响子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因素,提出进路预延伸策略以避免列车间的进路冲突.为确保联锁子系统功能安全,采用一种基于层次着色Petri网(HCPN)的系统功能建模与验证方法.通过对联锁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过程—进路建立过程进行分析,
综合运输体系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式联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模式是区域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为实现集疏运结构合理化,运输网络协同化,解决区域主枢纽港定位不明确、同质化竞争、运输资源浪费等问题,以最小碳排放及运输成本为目标,以运输时间、线路能力等为约束条件,构建由起点、中转点、终点及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主枢纽港多式联运网络协同优化模型.设立虚拟中转点以简化网络计算复杂度,利用理想点法将双目标转化为单目标模型进行求解.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为主枢纽港的多式联运网络,计算
网络货运平台是典型的双边市场,货运平台企业的竞争策略受用户归属行为的影响.基于Salop圆形市场模型构建3个企业的竞争博弈模型,从用户视角出发,分析货主方为单归属用户且车主方为部分多归属用户的情形下对双边用户的注册费和效用、货运平台利润以及社会总福利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多归属的车主方接入货运平台的注册费高于单归属的货主方.车主方中多归属的用户比例越大,车主方接入货运平台的注册费越高,货主方接入货运平台的注册费越低.货运平台在货主方中获取的利润将减少,在车主方中获取的利润将增加.平台差异性越大,企业
引扩孔灌浆扩体预制桩采用钻机预先成孔、压灌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等厂拌胶凝材料后、植入预制桩的方法,极大扩展了预制桩工程适用范围,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桩基形式.然而,由于其工作机理涉及到预制桩-扩体材料-周围土不同材质的相互作用,采用已有桩土荷载分析方法无法全面阐述其承载机理.针对引扩孔灌浆扩体预制桩中预制桩-扩体材料-周围土的协同承载机制,考虑预制桩后植入对周围扩体材料和土体的挤扩效应,基于厚壁圆筒理论分析竖向承载时预制桩-扩体材料-周围土的径向相互作用;引入扩体桩复合桩身综合弹性模量的概念,并给出其表达式
在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中一般假定土体材料为均质且各项同性.事实上,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成因和天然沉积作用,土体的力学性质受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显著的改变,表现为明显的非均质和各向异性.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离散法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填土挡土墙的破坏机制;同时,引入拟动力法考虑了地震力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同等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填土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主动土压力产生显著影响;地震系数、地震波周期、压缩波波速的增大均导致主动土压力的增大,初始相位差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表现
侧压力板的间距合理布置是新型预应力路堤加固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水平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建立多块侧压力板联合作用下薄弱加固区域内薄弱点O处的水平附加应力计算方法,通过大量计算获得薄弱点O处水平附加应力的扩散规律,并探索侧压力板布置间距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引入侧压力板沿路堤坡向净间距V与板宽W之比a(=V/W),沿路堤纵向净间距H与W之比b(=H/W)和计算点水平深度h与W之比hc(=h/W)3个无量纲参数,可将不同板宽下单块侧压力板在薄弱点O处的水平附加应力扩散规律归一化统一表示;2)不同
目前,尚未明确轨道动静态检查结果间的匹配关系,其直接影响轨道不平顺的评价与维修.为实现动检与静检高低、轨向在数据层面的匹配,从动静检不平顺的定义出发,以矢距构造高低、轨向的查询序列与匹配序列.利用动态时间规整计算序列间的规整路径,并由规整路径的稳健估计修正里程基准,以缩减搜索空间.对修正后的序列再次进行动态时间规整,得到最优规整路径,实现动静检高低、轨向不平顺在数据层面的识别与对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锁相值及平均绝对误差对匹配的一致性、同步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价.以某高铁的左高低动静检数据为例,对上
目前,国内关于UHPC的气体渗透性能的规范和测试方法是缺失的.基于此,通过改进的CEMBUREAU法及吸水孔隙率试验研究水胶比、硅灰掺量、钢纤维、PP纤维对UHPC气体渗透系数的影响,得出材料组成对UHPC的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UHPC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水胶比为0.18~0.22时,在任一硅灰掺量的条件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加,UHPC浆体的气体渗透系数也随之显著增加,且水胶比变化引起的气体渗透系数的变化幅度随硅灰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同一条件下,掺入硅灰会导致UHPC气体渗透
碎屑流灾害在西南山区较普遍,且碎屑流级配变化较大,对范围内的建筑构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容忽视的恶劣影响.其工程防治措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而采用桩群进行拦挡的形式更是新颖,因而弄清碎屑流颗粒级配对拦挡桩群的冲击响应特征将为其治理工程结构优化与防护提供参考.基于此,采用离散元软件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定量分析碎屑流颗粒级配、桩群拦挡距离双因子对碎屑流冲击桩群过程中的速度、堆积范围和轮廓形状、堆积区域质量分布及桩群所受冲击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不同拦挡距离下桩群的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