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今年中国企业榜显示,百强企业中高新企业占据四分之三左右,且受社会科技进步的影响,研发能力也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高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绝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于费用的会计处理、开发投资与盈余管理、研发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于特定类别企业的研究,如:高新技术企业,它的R&D信息披露标准和完整性的研究相对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选取会计准则规定、相关法律条例以及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办法规定作为标准,以华润双鹤为例,同时选取其他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选取近四年年度报告进行分析,通过与准则规定的对比以及相关数据整理研究,总结华润双鹤在研发支出的问题,并提出对该公司以及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不同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整理,发现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对于研发信息的披露较为空泛,且没有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在董事会报告中,医药研发项目采取隐藏披露或者仅披露标准格式的部分,对于相关增减变动的异常,未在报告说明;在财务报告中,企业披露大量外购无形资产且相关明细披露不规范,研发计划披露为零或无实质披露,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披露不够具体。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优化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情况,完善相关部门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企业执行度
关键词: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制定关于企业内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批准其符合标准可资本化。促进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然而,实际运用中,行业标准缺乏标准型和统一性,企业往往依赖主观判断和内部未来计划标准去进行实际会计操作,研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不仅从一方面可说明企业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其装化为无形资产可调整利润,无形中提高了市场乃至社会对于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医药企业具有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使得其研发活动风险偏高。对于财政部门,证监会以及市场投资者来说,企业相关研发活动信息的披露十分关键。因此在此基础上,选取上市医药企业年度报告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准则下关于信息披露要求,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学者对于研发信息披露研究大多与绩效有关,选取某行业披露问题进行研究的较少,该文主要以研究问题为主,并提出优化研发信息披露制度的意见;
第二,对企业而言,本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问题,优化信息披露制度,在年报规范有效披露企业研发活动情况,展示企业优势,反映企业价值,加强企业对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谨慎性。从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投资者尤其是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促进形成去劣取优的市场氛围,促进市场发展。
(三)文献评述
1.国外文献评述
在国外,有些教授通过分析在资本市场中上市企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程度和企业股票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综合收益来研究彼此关系,其中,Doukas 和 Switzer(1992)观察并分析了汽车行业的现状,发现当企业披露越多关于汽车改进技术及发明专利时,其越能吸引投资者并提高股票价值。
从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角度分析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学者有Teoh S. H. 和 I. Welch.Teoh S. H. 和 I. Welch.(1998)通過比对英美德法四国在会计政策上对于研发支出的处理,并追踪了不同处理方法对于企业收益的影响,得出美国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采用资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费用化强,但该情况今此乃在于当企业能够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并作为对未来经济流入的基础的情况下。Zhao . R(2002)通过比较四国在价值相关性角度针对研发支出进行分析,英法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处理企业开发费用资本化问题,他们认为应当部分资本化,美国与法国的正好相反相反。他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从研发信息披露质量角度看,将企业开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其质量高于当期费用全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2.国内文献评述
程慧(2013)等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证券市场近年数据建模研究显示,研发支出相关会计规定的修订,提升了企业在年报对于研发支出的发布要求然而对于细节实施方面,如研发项目信息公开的表现形式,明细增减变动,研发资金的现金流等仍欠缺行业认可和统一的披露发方法。
王姝芸(2011)通过数据分析,开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与公司的研发支出有关,当研发支出较多时,企业往往会选择研发支出转无形资产,在年报中对于这一事项的披露也越具体。
当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越完善时,资本市场规范性越高,证券市场投资环境也得到改善,同时也促进提高股票、期货等市场投资人员的专业素养。
李彬,张俊瑞,马晨(2013)通过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调节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谨慎性和真实性增强不谨慎性风险,建议证监会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和年报审核的严格性,政府部门应对企业业务相关性做出约束并提高业务和会计处理相关性要求。
二、理论基础
(一)研发支出特点
1.长期性
新药从开始研发、反复试验、临床试验到上市销售,至少需要七年时间。医药企业新药的申请是环环相扣的,与生产步骤息息相关,从新药开始研究开发需要审核,新药进入检验阶段企业本身需要时间突破,然后还要经过药监局等部门再次针对结果进行反复检验,最后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工商局等更多的政府机关审批,任何环节不通过,医药企业必须暂停并重新提交申请,再次申请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下一次审批,新药科研成果的实现和新药的上市认证形成了研发支出长期性的特点。
2.高风险 医药企业研发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药品研发环节程序多,且每一环节反复试验,存在极大不确定性;(2)研发活动的制度审批方面,受相关政策的干扰,新药审核不通过会阻碍研究进度并增大资金投入,从而产生研发风险和资金流风险。并且,还有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和内部竞争对手的压力、市场预期等。
(二)研发支出的定义
根据财务部下发文件中对研发支出做的定义,可以分为三方面。从阶段性来讲,研发支出在产生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政策的规定严格分类为研发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从内容上来说,研发支出包括企业内部在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或技术的过程中,研发人员的薪酬福利以及在此过程中研发用地的租赁费用和因研发支出资金产生的借款费用等,从研发活动来说,研发活动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创新行为。同时伴随着极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可以看作是一项投资行为,且不同于证券市场的股票,其会计确认和计量行业标准为同一,会计处理较为困难。
(三)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方式及内容
1.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途经
从选取样本的角度来看,研发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企业年度报告、企业网站介绍、证监会通告及其他方式。由于社会责任报告、官方网站等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且没有监督机制和披露标准,故只选取年度报告进行研究。年度报告分为是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内容有:在报告期内企业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中研发数据的披露,主营业务中开发支出注释、研发项目明细披露表、收益、政府补助等,公司未来1-5年战略及發展计划中,财报中有:企业资本化遵循的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处理中实际划分资本化时点的依据;报告中公司研发支出相关科目的详细数据披露。
2.研发支出信息披露内容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在研发支出的披露要求,企业应披露以下内容:企业现有的研究开发工作人员数量,在企业所有员工中所占比重,在年报报告期内研发人员的人数变化;报告期内研发支出金额和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以及上年对比,若发生异常数据变动,需在年报中做出说明;年度研发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收入目标、相关费用预算、销售渠道(领域)的拓展、下年的研发支出情况和专利或新药的目标等,实现下年计划的具体计划步骤和部署。
参考文献:
[1]陈伟忠,吴磊磊.A股公司财务重述的大股东自利动机--来自2003-2009年的经验数据[J].财政研究,2011,(04):70-73.
[2]程慧.制度环境、大股东控制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05):115-118.
作者简介:吴日华,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
通过对不同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整理,发现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对于研发信息的披露较为空泛,且没有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在董事会报告中,医药研发项目采取隐藏披露或者仅披露标准格式的部分,对于相关增减变动的异常,未在报告说明;在财务报告中,企业披露大量外购无形资产且相关明细披露不规范,研发计划披露为零或无实质披露,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披露不够具体。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优化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情况,完善相关部门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企业执行度
关键词: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制定关于企业内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批准其符合标准可资本化。促进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然而,实际运用中,行业标准缺乏标准型和统一性,企业往往依赖主观判断和内部未来计划标准去进行实际会计操作,研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不仅从一方面可说明企业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其装化为无形资产可调整利润,无形中提高了市场乃至社会对于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医药企业具有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使得其研发活动风险偏高。对于财政部门,证监会以及市场投资者来说,企业相关研发活动信息的披露十分关键。因此在此基础上,选取上市医药企业年度报告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准则下关于信息披露要求,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学者对于研发信息披露研究大多与绩效有关,选取某行业披露问题进行研究的较少,该文主要以研究问题为主,并提出优化研发信息披露制度的意见;
第二,对企业而言,本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问题,优化信息披露制度,在年报规范有效披露企业研发活动情况,展示企业优势,反映企业价值,加强企业对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谨慎性。从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投资者尤其是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促进形成去劣取优的市场氛围,促进市场发展。
(三)文献评述
1.国外文献评述
在国外,有些教授通过分析在资本市场中上市企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程度和企业股票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综合收益来研究彼此关系,其中,Doukas 和 Switzer(1992)观察并分析了汽车行业的现状,发现当企业披露越多关于汽车改进技术及发明专利时,其越能吸引投资者并提高股票价值。
从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角度分析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学者有Teoh S. H. 和 I. Welch.Teoh S. H. 和 I. Welch.(1998)通過比对英美德法四国在会计政策上对于研发支出的处理,并追踪了不同处理方法对于企业收益的影响,得出美国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采用资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费用化强,但该情况今此乃在于当企业能够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并作为对未来经济流入的基础的情况下。Zhao . R(2002)通过比较四国在价值相关性角度针对研发支出进行分析,英法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处理企业开发费用资本化问题,他们认为应当部分资本化,美国与法国的正好相反相反。他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从研发信息披露质量角度看,将企业开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其质量高于当期费用全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2.国内文献评述
程慧(2013)等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证券市场近年数据建模研究显示,研发支出相关会计规定的修订,提升了企业在年报对于研发支出的发布要求然而对于细节实施方面,如研发项目信息公开的表现形式,明细增减变动,研发资金的现金流等仍欠缺行业认可和统一的披露发方法。
王姝芸(2011)通过数据分析,开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与公司的研发支出有关,当研发支出较多时,企业往往会选择研发支出转无形资产,在年报中对于这一事项的披露也越具体。
当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越完善时,资本市场规范性越高,证券市场投资环境也得到改善,同时也促进提高股票、期货等市场投资人员的专业素养。
李彬,张俊瑞,马晨(2013)通过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调节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谨慎性和真实性增强不谨慎性风险,建议证监会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和年报审核的严格性,政府部门应对企业业务相关性做出约束并提高业务和会计处理相关性要求。
二、理论基础
(一)研发支出特点
1.长期性
新药从开始研发、反复试验、临床试验到上市销售,至少需要七年时间。医药企业新药的申请是环环相扣的,与生产步骤息息相关,从新药开始研究开发需要审核,新药进入检验阶段企业本身需要时间突破,然后还要经过药监局等部门再次针对结果进行反复检验,最后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工商局等更多的政府机关审批,任何环节不通过,医药企业必须暂停并重新提交申请,再次申请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下一次审批,新药科研成果的实现和新药的上市认证形成了研发支出长期性的特点。
2.高风险 医药企业研发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药品研发环节程序多,且每一环节反复试验,存在极大不确定性;(2)研发活动的制度审批方面,受相关政策的干扰,新药审核不通过会阻碍研究进度并增大资金投入,从而产生研发风险和资金流风险。并且,还有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和内部竞争对手的压力、市场预期等。
(二)研发支出的定义
根据财务部下发文件中对研发支出做的定义,可以分为三方面。从阶段性来讲,研发支出在产生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政策的规定严格分类为研发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从内容上来说,研发支出包括企业内部在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或技术的过程中,研发人员的薪酬福利以及在此过程中研发用地的租赁费用和因研发支出资金产生的借款费用等,从研发活动来说,研发活动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创新行为。同时伴随着极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可以看作是一项投资行为,且不同于证券市场的股票,其会计确认和计量行业标准为同一,会计处理较为困难。
(三)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方式及内容
1.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途经
从选取样本的角度来看,研发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企业年度报告、企业网站介绍、证监会通告及其他方式。由于社会责任报告、官方网站等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且没有监督机制和披露标准,故只选取年度报告进行研究。年度报告分为是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内容有:在报告期内企业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中研发数据的披露,主营业务中开发支出注释、研发项目明细披露表、收益、政府补助等,公司未来1-5年战略及發展计划中,财报中有:企业资本化遵循的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处理中实际划分资本化时点的依据;报告中公司研发支出相关科目的详细数据披露。
2.研发支出信息披露内容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在研发支出的披露要求,企业应披露以下内容:企业现有的研究开发工作人员数量,在企业所有员工中所占比重,在年报报告期内研发人员的人数变化;报告期内研发支出金额和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以及上年对比,若发生异常数据变动,需在年报中做出说明;年度研发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收入目标、相关费用预算、销售渠道(领域)的拓展、下年的研发支出情况和专利或新药的目标等,实现下年计划的具体计划步骤和部署。
参考文献:
[1]陈伟忠,吴磊磊.A股公司财务重述的大股东自利动机--来自2003-2009年的经验数据[J].财政研究,2011,(04):70-73.
[2]程慧.制度环境、大股东控制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05):115-118.
作者简介:吴日华,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