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mily Weiss
在看脸的世界找到机会
Emily Weiss掌舵的Glossier在社交媒体上大红大紫。
现年30岁的Emily Weiss成立了美妆护肤品牌Glossier,当记者向她求证它究竟是一条产品线还是一个集销售与网络媒体于一身的商品品牌时,她的答复非常简单:“都是。”
Weiss是纽约大学艺术系学生,此前曾是美国少女时尚杂志《Teen Vogue》时尚版实习生,并在知名女性时尚杂志《W》和《Vogue》担任过时尚助理。2010年,她创办了自己的网站Into the Gloss,希望能够从自己仰慕的名人那儿学习一些时尚、美容等方面的知识并分享给更多用户。比如《赫芬顿邮报》的总裁兼主编Arianna Huffington、美国服装潮牌J.Crew的创意总监Jenna Lyons以及全球顶级彩妆师等,都是她取经的对象。时尚编辑背景让Weiss获得了与这些美妆达人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再加上她对美容美妆、养生的浓厚兴趣,令她的网站很快打响了知名度并拥有了一些品牌栏目比如“大牌的梳妆台”(The Top Shelf)。Weiss和自己的同事们深入一些大牌人物的家中,观察她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护肤品和化妆品等,并详细解读具体原因。
她的网站Into the Gloss刚一上线便吸引到了大量女性的关注,尤其是80后女性消费者,其月度访问用户数很快就突破了100万。在Glossier创立之前,其在Instagram上的粉丝数已经达到18.4万。Weiss透露:“我将所有用户视为同盟,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平台,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够自由地发现、分享并选择自身的美容护肤之道,让她们不再被迫接受时尚杂志或美妆企业的填鸭式教育。”
在倾听到用户的需求并洞悉到市场的真正需要之后,她推出了Glossier这个全新的产品线:“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工作女性往往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拾掇自己就要飞奔出家门去上班,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她们仍然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看上去神采奕奕。”
为了应对这一族群的需要,Weiss重新调整了产品线,精简了护肤美妆步骤,将其浓缩为仅包括打底霜、喷雾、隔离乳液和保湿精油四个品类,并将每种产品的价格都控制在26美元以下,让年轻女孩也可以轻松负担,并且通过简易护肤就能保持光鲜亮丽。
她将自己的这一理念展示给VC,并获得了两轮共计1040万美元的融资:第一轮融资在2013年,由Kirsten Green创立的电子商务风投公司Forerunner领投;第二轮则在去年完成,由Thrive Capital领投,包括男装在线零售商Bonobos的创始人Andy Dunn等都参与其中。
Weiss指出:“单是列出我们的网站Into the Gloss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就足以令投资人动心了,更何况在全球彩妆市场已经达到2500万亿美元规模之时,面向年轻女性的市场推广仍然停留在过去,而我们可以为整个产业带来创新,革新护肤理念及营销方式。很多企业会围绕一个现有品牌来创造内容、构建网络社区,而我们的策略是——单独为此创建一条产品线。”
Glossier推出不到一年,Weiss的收获就已颇为丰厚:从领导一个15人团队为每一种产品制定配方,到为数百万现金流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方式(她拒绝透露更多细节),员工人数也达到了30人。与此同时,Glossier也对网站Into the Gloss形成了反哺,其在Instagram上的粉丝数量增加了45%,达到23.6万人。
“我们的客户集中在Instagram上,在那里她们装扮成自己的样子,展示出丰富的网络人格,所以我们也以Instagram为主要舞台,”Weiss解释道,“我们通过Instagram来发布Glossier这个全新的产品线,这也正是它的品牌特质。”
Twitter也是该公司成功的一大助力,在Glossier发布之后,新增加的6000名粉丝很快将Into the Gloss的粉丝数量壮大到12.5万人。如今,Weiss希望能够尝试多种多样的社交平台,除了信息流形式不太考虑之外,拥有独特的货源及顾客群的个性化商店将成为重点开发对象。同时,她也透露了对未来的设想:“去年我们推出了Glossier,今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寻求内容、社区及商务的融合之道。”
她的开局似乎不错,一切已经按照预定轨道在运转。
Max Mullen
我不是来抢超市生意的
为什么是Instacart能从众多超市食品配送商中杀出来?
文│Jodi Helmer
艺
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怎样采摘一只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牛油果都有门道——这也正是Max Mullen在创建在线食杂配送服务公司时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之一。
现年29岁的Mullen回忆道:“在公司的起步阶段,几乎所有人都说我很难成功。”据他所知,已经有好几家初创企业尝试过类似服务,但最终都铩羽而归。尽管先遣者们都未能成功探索出有效的日常食品及杂货配送模式,但Mullen认为这恰恰是机遇:“人们对食品和杂货的需求始终存在,解决配送问题肯定非常有价值。”
在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完成企业创业专业的学习后,Mullen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这个领域旧有的商业模式。2012年,他和29岁的Brandon Leonardo、28岁的Apoorva Mehta一道,在旧金山成立了Instacart。
与其他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不同,Instacart并未设立自己的仓库,也没有配备专门的配送队伍,而是与当地的杂货铺建立合作,并培训了7000家左右独立分销商,由分销商们采摘、分拣并配送订单,从接到订单到完成配送通常不到1小时。曾经有顾客提交订单后仅仅过了12分钟就收到了货。谈到这一点,Mullen不无得意:“除了披萨外,还有什么能有这么快的配送速度?” 由于无需投入大量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Instacart的扩张速度惊人,到2014年,已从最初的三大城市发展到在全美15个主要大城市开设分公司,涉足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以及俄勒冈州港口城市波特兰等。2014年,公司收入已经超过1亿美元,相当于2013年的10倍。据Mullen介绍,这项服务在某些城市的利润率很高,不过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只强调“这证明了消费者需要我们所提供的服务。”
投资者也蜂拥而至。今年1月,风投机构KPCB领投了该公司2.2亿美元的C轮融资,Instacart所吸收到的总投资为2.75亿美元,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
Mullen表示:“我们正在逐一证明这个领域里原来的玩家是错误的。”
但做到这一步显然并不容易。在公司成立之初,软件尚不能够正确地预测各项需求和供给,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团队不得不被发配到旧金山的各个杂货店,分拣、打包和运送订单。提到当初的情景,Mullen记忆犹新:“我们被淹没在订单当中,为满足顾客需求几乎事事亲力亲为。”
现在Mullen运用自身的专利软件来处理各类问题,通过智能机器及大数据算法确定网站是否能够接受新的订单,并计算出顾客需要等待的时间等等。运用高科技解决方案来处理日常工作,是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众多零售商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包括Costco和Whole Foods等在内的65家零售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其中很多家甚至是独家合作。
即使是那些原来不愿意向第三方开放售卖及运输服务的食杂商铺,也都意识到了其中的机会(Instacart的一项调查表明,顾客在网络平台上选购食品及杂货的次数是去实体店的2.5倍)。但Mullen表示他们并非要争抢传统食杂商铺的生意:“我们专注于技术创新,店主们则负责储备充足的好货。”
零售商需要向Instacart缴纳一定比例的网店销售及配送服务佣金,顾客也要支付一定的配送费用。
今年4月,该公司还推出了一项名为Petco的新服务,家有宠物的顾客可以通过Instacart在各大食杂商铺订购宠物的食品、玩具及衣物配饰等。谈到未来的构想,Mullen没有透露如何与非食杂品以外的零售商建立更多合作,但他表示,这将是公司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在我们起步之时,考虑的是是否有能力配送冰淇淋这类产品,它在1小时内会不会融化等问题,我们始终力求自己能够完美配送一切产品。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宠物周边产品是我们首次尝试新品类。”但Mullen显然有更大的野心。“世人将我们定义为一家食品杂货配送服务提供商,但我们自己有更高的定位。”
在看脸的世界找到机会
Emily Weiss掌舵的Glossier在社交媒体上大红大紫。
现年30岁的Emily Weiss成立了美妆护肤品牌Glossier,当记者向她求证它究竟是一条产品线还是一个集销售与网络媒体于一身的商品品牌时,她的答复非常简单:“都是。”
Weiss是纽约大学艺术系学生,此前曾是美国少女时尚杂志《Teen Vogue》时尚版实习生,并在知名女性时尚杂志《W》和《Vogue》担任过时尚助理。2010年,她创办了自己的网站Into the Gloss,希望能够从自己仰慕的名人那儿学习一些时尚、美容等方面的知识并分享给更多用户。比如《赫芬顿邮报》的总裁兼主编Arianna Huffington、美国服装潮牌J.Crew的创意总监Jenna Lyons以及全球顶级彩妆师等,都是她取经的对象。时尚编辑背景让Weiss获得了与这些美妆达人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再加上她对美容美妆、养生的浓厚兴趣,令她的网站很快打响了知名度并拥有了一些品牌栏目比如“大牌的梳妆台”(The Top Shelf)。Weiss和自己的同事们深入一些大牌人物的家中,观察她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护肤品和化妆品等,并详细解读具体原因。
她的网站Into the Gloss刚一上线便吸引到了大量女性的关注,尤其是80后女性消费者,其月度访问用户数很快就突破了100万。在Glossier创立之前,其在Instagram上的粉丝数已经达到18.4万。Weiss透露:“我将所有用户视为同盟,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平台,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够自由地发现、分享并选择自身的美容护肤之道,让她们不再被迫接受时尚杂志或美妆企业的填鸭式教育。”
在倾听到用户的需求并洞悉到市场的真正需要之后,她推出了Glossier这个全新的产品线:“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工作女性往往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拾掇自己就要飞奔出家门去上班,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她们仍然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看上去神采奕奕。”
为了应对这一族群的需要,Weiss重新调整了产品线,精简了护肤美妆步骤,将其浓缩为仅包括打底霜、喷雾、隔离乳液和保湿精油四个品类,并将每种产品的价格都控制在26美元以下,让年轻女孩也可以轻松负担,并且通过简易护肤就能保持光鲜亮丽。
她将自己的这一理念展示给VC,并获得了两轮共计1040万美元的融资:第一轮融资在2013年,由Kirsten Green创立的电子商务风投公司Forerunner领投;第二轮则在去年完成,由Thrive Capital领投,包括男装在线零售商Bonobos的创始人Andy Dunn等都参与其中。
Weiss指出:“单是列出我们的网站Into the Gloss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就足以令投资人动心了,更何况在全球彩妆市场已经达到2500万亿美元规模之时,面向年轻女性的市场推广仍然停留在过去,而我们可以为整个产业带来创新,革新护肤理念及营销方式。很多企业会围绕一个现有品牌来创造内容、构建网络社区,而我们的策略是——单独为此创建一条产品线。”
Glossier推出不到一年,Weiss的收获就已颇为丰厚:从领导一个15人团队为每一种产品制定配方,到为数百万现金流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方式(她拒绝透露更多细节),员工人数也达到了30人。与此同时,Glossier也对网站Into the Gloss形成了反哺,其在Instagram上的粉丝数量增加了45%,达到23.6万人。
“我们的客户集中在Instagram上,在那里她们装扮成自己的样子,展示出丰富的网络人格,所以我们也以Instagram为主要舞台,”Weiss解释道,“我们通过Instagram来发布Glossier这个全新的产品线,这也正是它的品牌特质。”
Twitter也是该公司成功的一大助力,在Glossier发布之后,新增加的6000名粉丝很快将Into the Gloss的粉丝数量壮大到12.5万人。如今,Weiss希望能够尝试多种多样的社交平台,除了信息流形式不太考虑之外,拥有独特的货源及顾客群的个性化商店将成为重点开发对象。同时,她也透露了对未来的设想:“去年我们推出了Glossier,今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寻求内容、社区及商务的融合之道。”
她的开局似乎不错,一切已经按照预定轨道在运转。
Max Mullen
我不是来抢超市生意的
为什么是Instacart能从众多超市食品配送商中杀出来?
文│Jodi Helmer
艺
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怎样采摘一只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牛油果都有门道——这也正是Max Mullen在创建在线食杂配送服务公司时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之一。
现年29岁的Mullen回忆道:“在公司的起步阶段,几乎所有人都说我很难成功。”据他所知,已经有好几家初创企业尝试过类似服务,但最终都铩羽而归。尽管先遣者们都未能成功探索出有效的日常食品及杂货配送模式,但Mullen认为这恰恰是机遇:“人们对食品和杂货的需求始终存在,解决配送问题肯定非常有价值。”
在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完成企业创业专业的学习后,Mullen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这个领域旧有的商业模式。2012年,他和29岁的Brandon Leonardo、28岁的Apoorva Mehta一道,在旧金山成立了Instacart。
与其他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不同,Instacart并未设立自己的仓库,也没有配备专门的配送队伍,而是与当地的杂货铺建立合作,并培训了7000家左右独立分销商,由分销商们采摘、分拣并配送订单,从接到订单到完成配送通常不到1小时。曾经有顾客提交订单后仅仅过了12分钟就收到了货。谈到这一点,Mullen不无得意:“除了披萨外,还有什么能有这么快的配送速度?” 由于无需投入大量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Instacart的扩张速度惊人,到2014年,已从最初的三大城市发展到在全美15个主要大城市开设分公司,涉足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以及俄勒冈州港口城市波特兰等。2014年,公司收入已经超过1亿美元,相当于2013年的10倍。据Mullen介绍,这项服务在某些城市的利润率很高,不过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只强调“这证明了消费者需要我们所提供的服务。”
投资者也蜂拥而至。今年1月,风投机构KPCB领投了该公司2.2亿美元的C轮融资,Instacart所吸收到的总投资为2.75亿美元,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
Mullen表示:“我们正在逐一证明这个领域里原来的玩家是错误的。”
但做到这一步显然并不容易。在公司成立之初,软件尚不能够正确地预测各项需求和供给,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团队不得不被发配到旧金山的各个杂货店,分拣、打包和运送订单。提到当初的情景,Mullen记忆犹新:“我们被淹没在订单当中,为满足顾客需求几乎事事亲力亲为。”
现在Mullen运用自身的专利软件来处理各类问题,通过智能机器及大数据算法确定网站是否能够接受新的订单,并计算出顾客需要等待的时间等等。运用高科技解决方案来处理日常工作,是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众多零售商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包括Costco和Whole Foods等在内的65家零售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其中很多家甚至是独家合作。
即使是那些原来不愿意向第三方开放售卖及运输服务的食杂商铺,也都意识到了其中的机会(Instacart的一项调查表明,顾客在网络平台上选购食品及杂货的次数是去实体店的2.5倍)。但Mullen表示他们并非要争抢传统食杂商铺的生意:“我们专注于技术创新,店主们则负责储备充足的好货。”
零售商需要向Instacart缴纳一定比例的网店销售及配送服务佣金,顾客也要支付一定的配送费用。
今年4月,该公司还推出了一项名为Petco的新服务,家有宠物的顾客可以通过Instacart在各大食杂商铺订购宠物的食品、玩具及衣物配饰等。谈到未来的构想,Mullen没有透露如何与非食杂品以外的零售商建立更多合作,但他表示,这将是公司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在我们起步之时,考虑的是是否有能力配送冰淇淋这类产品,它在1小时内会不会融化等问题,我们始终力求自己能够完美配送一切产品。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宠物周边产品是我们首次尝试新品类。”但Mullen显然有更大的野心。“世人将我们定义为一家食品杂货配送服务提供商,但我们自己有更高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