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财会专业国际化在目前金融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发展深化的今天,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对高等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结果入手,对我国财会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了目前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我国的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相适应,不少高校开设了国际会计专业,培养熟悉国际核算体系、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财会人员。但是,笔者与高校教师交流和走访毕业生中感到,国际会计专业在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体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厘清。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高校对财会专业国际化的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适应财会专业国际化的需求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经过对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调查发现,高校的财务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缺乏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进行的深入的细化内容,缺乏以目标为导向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设计。对于“国际化”的认识主要还是仅仅局限在双语教学的层面,在专业名称加上“国际”两个字,又或者通过与海外大学、机构进行合作培养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有些高校通过对财务专业原版教材的引进来开展财会专业的国际化教学,但仅仅局限在英文教材授课或海外资格证书培训方面。
(二)教学模式不科学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财会专业国际化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是办学模式的基本要件,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很多高校对财会英语的重视不够,财会英语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课时少,深度不够。第二,专业教育同外语教育脱节。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强化班,导致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缺乏理解。
第三,高校一般多选用外文教材,并进行中文讲授或者中外文交替讲授,因为学生的外语水平受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无法满足国际化的需求。在国际联合培养方面,因为高校一般都是照搬国外会计组织的课程体系,无法同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融合,同时存在很重的应试教育思想,无法针对财会专业国际化目标的需要和中国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对课程体系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1]。
(三)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
会计不同于其他理论性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在目前我国高校的财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过多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塑造,忽略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一方面,因为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依赖原版课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会计知识的讲授和记忆,无法为学生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不能够为学生建立启发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案例教学方面无法有效地结合本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缺陷。
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性教学存在形式化、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在目前的高校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国际会计、财务、审计业务的综合企业,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财会国际化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
(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多数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点侧重对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的观察、记录和考核。我国高校目前对财会专业人才质量的评价缺乏实质性的质量评估,流于表面;缺乏规范化的质量评估体系,评价方式单一,由于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评价结果的实际价值不高;通过目前评价体系还存在对质量监控的内部因素重视不够;专业教学中国际化教学指标没有纳入评价体系,或者是缺乏科学客观的国家化评价标准,导致此项指标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合理性,评价结果不公正、不合理[2]。
(一)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一批国际化、高素质和应用型兼具的复合会计财务人才。具体如下:
第一,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第二,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国际化财会专业人才不但应该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第三,从能力结构上说,工作人员不但应该掌握一定的财务技能,还要能够極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
第四,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来应对国际上的激烈竞争。教育的程度更多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所以,各高校应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步伐,明确培养目标。
(二)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第一,科学规划双语教学。对于内部的培养方式来说,实施双语教学无疑起到了基础性作用,高校应该适当地规划双语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制定,优化传统的考核方式。财会专业双语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代接轨,更加丰富和先进,可以将国外的先进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其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英语。针对CIMA、ACCA等,学校则可以依据其实际教学设置国际财会与金融方面的课程。
第二,完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国际链行业培养方式是现在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逐渐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高校可以结合上述所说举措,与国外会计组织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前提,发挥创新精神,使得教学得以发展,能够形成自身教育理念。同时,学校还应该与学生、国情相结合,渐渐地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应用型国际化财会人才为教学目标,构建一套完善的国际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财会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平台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推行专业技能实践、综合模拟实践、校外实践“三位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3]。为此,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充实完善模拟实训室的设备和操作软件,加强与校外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尤其是世界500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国际化的实践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三)健全教学人才评价机制
一套既安全的教学质量人才评价机制是国际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趋于国家化的首要保证,具体可如下操作:第一,改革财会专业教学的评价方式,学校可以构建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培养机制等内部质量富有保障的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让社会各方面都尽可能的积极参与在其中,例如政府部门、学校、家长或是学生等都可参与。还有,就是应该对人才评价制度与选用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良,让人才建设可以按照既定目标发展。树立人才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创建岗位基础,品德为导向,才能为条件,成绩为考评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评价机制。
经济金融全球化必然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中国经济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影响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借此引起重视,切实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耿玉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财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探索——以大信基地为例[J].商业会计.2019
[2]邹文航,郭佳哲,许灵铃等.基于财务机器人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
[3]周旭.“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视角[J].山东纺织经济.2018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关键词]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相适应,不少高校开设了国际会计专业,培养熟悉国际核算体系、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财会人员。但是,笔者与高校教师交流和走访毕业生中感到,国际会计专业在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体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厘清。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高校对财会专业国际化的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适应财会专业国际化的需求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经过对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调查发现,高校的财务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缺乏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进行的深入的细化内容,缺乏以目标为导向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设计。对于“国际化”的认识主要还是仅仅局限在双语教学的层面,在专业名称加上“国际”两个字,又或者通过与海外大学、机构进行合作培养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有些高校通过对财务专业原版教材的引进来开展财会专业的国际化教学,但仅仅局限在英文教材授课或海外资格证书培训方面。
(二)教学模式不科学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财会专业国际化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是办学模式的基本要件,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很多高校对财会英语的重视不够,财会英语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课时少,深度不够。第二,专业教育同外语教育脱节。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强化班,导致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缺乏理解。
第三,高校一般多选用外文教材,并进行中文讲授或者中外文交替讲授,因为学生的外语水平受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无法满足国际化的需求。在国际联合培养方面,因为高校一般都是照搬国外会计组织的课程体系,无法同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融合,同时存在很重的应试教育思想,无法针对财会专业国际化目标的需要和中国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对课程体系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1]。
(三)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
会计不同于其他理论性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在目前我国高校的财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过多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塑造,忽略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一方面,因为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依赖原版课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会计知识的讲授和记忆,无法为学生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不能够为学生建立启发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案例教学方面无法有效地结合本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缺陷。
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性教学存在形式化、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在目前的高校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国际会计、财务、审计业务的综合企业,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财会国际化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
(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多数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点侧重对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的观察、记录和考核。我国高校目前对财会专业人才质量的评价缺乏实质性的质量评估,流于表面;缺乏规范化的质量评估体系,评价方式单一,由于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评价结果的实际价值不高;通过目前评价体系还存在对质量监控的内部因素重视不够;专业教学中国际化教学指标没有纳入评价体系,或者是缺乏科学客观的国家化评价标准,导致此项指标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合理性,评价结果不公正、不合理[2]。
二、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
(一)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一批国际化、高素质和应用型兼具的复合会计财务人才。具体如下:
第一,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第二,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国际化财会专业人才不但应该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第三,从能力结构上说,工作人员不但应该掌握一定的财务技能,还要能够極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
第四,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来应对国际上的激烈竞争。教育的程度更多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所以,各高校应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步伐,明确培养目标。
(二)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第一,科学规划双语教学。对于内部的培养方式来说,实施双语教学无疑起到了基础性作用,高校应该适当地规划双语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制定,优化传统的考核方式。财会专业双语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代接轨,更加丰富和先进,可以将国外的先进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其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英语。针对CIMA、ACCA等,学校则可以依据其实际教学设置国际财会与金融方面的课程。
第二,完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国际链行业培养方式是现在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逐渐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高校可以结合上述所说举措,与国外会计组织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前提,发挥创新精神,使得教学得以发展,能够形成自身教育理念。同时,学校还应该与学生、国情相结合,渐渐地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应用型国际化财会人才为教学目标,构建一套完善的国际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财会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平台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推行专业技能实践、综合模拟实践、校外实践“三位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3]。为此,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充实完善模拟实训室的设备和操作软件,加强与校外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尤其是世界500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国际化的实践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三)健全教学人才评价机制
一套既安全的教学质量人才评价机制是国际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趋于国家化的首要保证,具体可如下操作:第一,改革财会专业教学的评价方式,学校可以构建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培养机制等内部质量富有保障的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让社会各方面都尽可能的积极参与在其中,例如政府部门、学校、家长或是学生等都可参与。还有,就是应该对人才评价制度与选用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良,让人才建设可以按照既定目标发展。树立人才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创建岗位基础,品德为导向,才能为条件,成绩为考评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评价机制。
经济金融全球化必然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中国经济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影响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借此引起重视,切实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耿玉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财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探索——以大信基地为例[J].商业会计.2019
[2]邹文航,郭佳哲,许灵铃等.基于财务机器人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
[3]周旭.“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视角[J].山东纺织经济.2018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