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基础,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和语文教学水平是教学改革事在必行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许多现象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教师讲的多
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少。语文教学中,千篇一律串讲型的课堂结构比较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串讲串问,用于泛泛“阅读谈话”。不管课文的深浅难易,不考虑课文本身的实际,每篇文章都进行逐段逐句的答问串讲,进行从内容到内容,从情节到情节的烦琐重复的分析。这种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死板教学方式,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二、学生自主性差
有些课堂教学虽然取代了老师的一言堂,有了提问和答问,但课堂上平推式的、不分层次的提问比较多,而启发性的、重点突出的提问比较少,众多的问题中,都是教师从教参、教案得来的现成的主观问题,很少有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出疑惑问题进行讨论的情况。课堂上多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转;围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转;围着教师留得作业转,这样的课,表面上活跃掩盖了学生的被动,是教师主宰课堂的又一形式。
三、忽视语言积累
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积累资料是不太重视的。摘抄名言警句、背诵名篇、佳句的要求常常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因为背诵大多是在没有指导,没有监控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很难把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各句、名段、名篇,不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学生也就不能自然的吸收。不积累完美的语言,就不能如意倾吐,学生腹中空空,当然不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作文和语言交际也就成了教学中的难中之难。
四、追求表面形式
从语文教师的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课堂教学等方面,可以发现很多形式的东西。如教学计划,一般是空泛一、二、三,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写得少。教师写的教案,从数量上较足,但基本上是抄教学参考书或别人的现成教案,很少设计学生活动,有的就是把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情况和本身的素质,许多教案与实际教学两张皮。作业批改漏洞更大,一些教师特别注重用“√”整齐的勾画学生作业本,以此应对领导的检查,很少用鼓励的符号、语言等人性化的东西激励学生进步。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多媒体、表演、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使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活动课,使学生的主要精力发生偏差,表面看似活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实际上学生既没学到知识,又没拓展思维、更没培养能力。
以上教学中的不良做法,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相对较差。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再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了,希望广大语文老师要改变以上的不良教学行为。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变教师中心论为学生中心论
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意义上的绝对主体地位。教学中的一切方法、措施,都应该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时时处处抓住机会,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无闪光点的,指出如何去做,做后再表扬。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切恰当的帮助,包括适时的诱导点拨、总结归纳。在观察学生表情,揣摩学生心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由要学生学习,变学生要学习。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从监督、压迫学生学习的费心费力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腾出时间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学好语文的愿望才能实现。
二、变教师多讲为学生多读多写
语文教学要注重多读多写。首先让学生整体读本,读正确、读通顺,从整体上感知写了什么事,谁参与,说明了什么事,讲了什么道理。再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做到字正腔圆,有轻重、有缓急、有情调。然后带着问题研读文章,品词析句,对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领悟和揣摩。可以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使语感水平逐渐地由初级的、浅层次的向高级的、深层次的推进。最后在自己的采密集、浪花集中摘抄名言警句,抄写或仿写优美句段,写出评议、感想和收获。
三、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阵地,教师在这块阵地上只能以教练员或导演的身份出现。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习语言,以大量的时间练读、练说、练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我们必须少做单纯的字、词练习题,多训练句子、句群、段落,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对学生手中的练习题要筛选,只能练习有价值的习题。反对机械抄写,如低年级成行写字词,中年级抄词语解释、段意、中主思想,都是浪费精力,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要坚决屏弃。
四、变学知识、学内容为学习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工具。
每堂语文课,每次语文活动都要把学习语言放在首位。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也要突出语言教学,要让学生读字母的同时学与字母有关的完整准确的语句。因为这些刚入学的学生,在母语的熏陶下,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此时用完整句子读儿歌、读句群,正是他们学生语言的兴趣所在,是扩展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以后绝不能出现不训练语言的生字课、组词课等。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更要紧紧抓住语言不放松,在阅读理解内容情节后,大量的时间就是口味语言,口味文章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写出了内容,交待了情节。
五、变小课堂教学为大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只有与学生生活实践、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生动活泼,文字符号才显得重要,学起来积极性才高涨。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单凭课堂上、学校里的学习是不够的。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学语文、用语文。只有广泛地学语文,学生才会有兴趣,效率才会更高。
总之,只有广大语文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效率才会被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许多现象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教师讲的多
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少。语文教学中,千篇一律串讲型的课堂结构比较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串讲串问,用于泛泛“阅读谈话”。不管课文的深浅难易,不考虑课文本身的实际,每篇文章都进行逐段逐句的答问串讲,进行从内容到内容,从情节到情节的烦琐重复的分析。这种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死板教学方式,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二、学生自主性差
有些课堂教学虽然取代了老师的一言堂,有了提问和答问,但课堂上平推式的、不分层次的提问比较多,而启发性的、重点突出的提问比较少,众多的问题中,都是教师从教参、教案得来的现成的主观问题,很少有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出疑惑问题进行讨论的情况。课堂上多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转;围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转;围着教师留得作业转,这样的课,表面上活跃掩盖了学生的被动,是教师主宰课堂的又一形式。
三、忽视语言积累
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积累资料是不太重视的。摘抄名言警句、背诵名篇、佳句的要求常常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因为背诵大多是在没有指导,没有监控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很难把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各句、名段、名篇,不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学生也就不能自然的吸收。不积累完美的语言,就不能如意倾吐,学生腹中空空,当然不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作文和语言交际也就成了教学中的难中之难。
四、追求表面形式
从语文教师的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课堂教学等方面,可以发现很多形式的东西。如教学计划,一般是空泛一、二、三,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写得少。教师写的教案,从数量上较足,但基本上是抄教学参考书或别人的现成教案,很少设计学生活动,有的就是把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情况和本身的素质,许多教案与实际教学两张皮。作业批改漏洞更大,一些教师特别注重用“√”整齐的勾画学生作业本,以此应对领导的检查,很少用鼓励的符号、语言等人性化的东西激励学生进步。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多媒体、表演、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使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活动课,使学生的主要精力发生偏差,表面看似活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实际上学生既没学到知识,又没拓展思维、更没培养能力。
以上教学中的不良做法,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相对较差。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再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了,希望广大语文老师要改变以上的不良教学行为。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变教师中心论为学生中心论
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意义上的绝对主体地位。教学中的一切方法、措施,都应该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时时处处抓住机会,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无闪光点的,指出如何去做,做后再表扬。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切恰当的帮助,包括适时的诱导点拨、总结归纳。在观察学生表情,揣摩学生心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由要学生学习,变学生要学习。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从监督、压迫学生学习的费心费力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腾出时间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学好语文的愿望才能实现。
二、变教师多讲为学生多读多写
语文教学要注重多读多写。首先让学生整体读本,读正确、读通顺,从整体上感知写了什么事,谁参与,说明了什么事,讲了什么道理。再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做到字正腔圆,有轻重、有缓急、有情调。然后带着问题研读文章,品词析句,对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领悟和揣摩。可以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使语感水平逐渐地由初级的、浅层次的向高级的、深层次的推进。最后在自己的采密集、浪花集中摘抄名言警句,抄写或仿写优美句段,写出评议、感想和收获。
三、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阵地,教师在这块阵地上只能以教练员或导演的身份出现。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习语言,以大量的时间练读、练说、练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我们必须少做单纯的字、词练习题,多训练句子、句群、段落,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对学生手中的练习题要筛选,只能练习有价值的习题。反对机械抄写,如低年级成行写字词,中年级抄词语解释、段意、中主思想,都是浪费精力,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要坚决屏弃。
四、变学知识、学内容为学习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工具。
每堂语文课,每次语文活动都要把学习语言放在首位。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也要突出语言教学,要让学生读字母的同时学与字母有关的完整准确的语句。因为这些刚入学的学生,在母语的熏陶下,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此时用完整句子读儿歌、读句群,正是他们学生语言的兴趣所在,是扩展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以后绝不能出现不训练语言的生字课、组词课等。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更要紧紧抓住语言不放松,在阅读理解内容情节后,大量的时间就是口味语言,口味文章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写出了内容,交待了情节。
五、变小课堂教学为大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只有与学生生活实践、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生动活泼,文字符号才显得重要,学起来积极性才高涨。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单凭课堂上、学校里的学习是不够的。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学语文、用语文。只有广泛地学语文,学生才会有兴趣,效率才会更高。
总之,只有广大语文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效率才会被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