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宇宙中俯视我们的母星,看到的无疑是一颗湛蓝的椭圆星球,而那美丽的蓝色,正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占地表面积71%的海洋。海洋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也为无数的生命提供了适宜的温床;海洋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维持了地球大气中的水平衡;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水能和生物能资源,正在默默地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海洋对于地球和地球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你有没有想过,是否有一天,地球将会失去海洋呢?如果海洋真的消失了,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十亿年后地球不再拥有海洋
大海会从地球上消失?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无疑属于无稽之谈,纵然我们都知道由于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的温室效应正在不断给地球“加热”,但是仅凭这些热量就想让海洋蒸发殆尽,绝对是痴人说梦。事实确实如此,但这却并不表示海洋不会消失。
像许多恒星一样,太阳的亮度正以极慢的速度逐渐增强。45亿年前,太阳系刚形成的时候,太阳的亮度约为现在的70%,据此计算,太阳的亮度是以平均每10亿年7%的速度在增长的。今天的太阳虽然已到中年,但亮度的增长仍没有停止,这就意味着太阳的辐射仍在不断增强。
太阳辐射增强的速度虽然极慢,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对地球的影响也远比人类活动严重得多。不断增强的太阳辐射使海洋变暖,海水蒸发速度加快,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而水蒸气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又会引起地表温度的增加,从而反过来加速海水的蒸发。长此以往,地球在未来的某一阶段会发生不可控的气候变暖,那时的海洋会变成一锅沸水,不断地从地表蒸发,而液态水最终将从地球表面消失。到那时,地球再也无法保持适宜生物生存的15℃左右的气温,而会变成一个火炉。
这种变化是以亿年为单位的,因此,在可见的将来还不会发生,那么何时会发生呢?科学家推测,10亿年后,太阳的亮度要比现在增加7%,这足以使海水沸腾直至全部蒸发。换句话说,10亿年后,地球上将不再拥有海洋。
如果我们拿着一幅世界地图来想象,当海平面不断下降时,会发生什么呢?
陆地连成片
海平面下降50米,整体上看世界版图变化不大,只是斯里兰卡、新几内亚、英国、爪哇和加里曼丹会和自己的邻居接壤;海平面下降100米,距离加拿大新斯科舍海岸不远处,原来纽芬兰大浅滩的位置会出现一座巨大的新岛屿;海平面下降200米,世界地图开始变得陌生起来,众多新岛屿开始出现,印度尼西亚群岛连成一片,看上去像地图上一个巨大的“污点”,而荷兰在欧洲的领土开始增长;海平面下降500米,日本变成了连接朝鲜半岛与俄罗斯的一条地峡,新西兰拥有了新的岛屿,荷兰领土的北部继续向外扩张;海平面下降1000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领土将急剧扩张,北冰洋被切断,荷兰通过新大陆桥与北美相连;海平面下降2000米,太平洋与大西洋中新岛屿如春笋般出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失去了与大西洋的联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将形成新的超级大陆;海平面下降3000米,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大洋中脊山峰将破水而出,形成陆地上新的山群,大量的新大陆出现;海平面下降5000米,世界上绝大部分海洋彼此隔绝,地图上遍布黄色的土地;海平面再往下降的话,海洋将会完全消失,最终,地球将呈现与火星类似的地表结构,地表不再有液态水的存在。
气候变极端
我们知道,水对平衡大气温度非常重要,因此海洋在地球上一直扮演着气温缓冲器的角色。去过沙漠旅行的人都知道,沙漠的昼夜温差大得吓人,即使有着大气层的保护,沙漠夏天的地面温度也可达到60℃以上,埋个鸡蛋进去,用不了两分钟就能剥皮吃了;而夜间的温度则会骤降到10℃以下,日夜温差超过50℃。这是因为沙漠吸热和散热的速度都非常快,白天在光照下,沙土迅速升温,使得地表温度急剧增高;而夜晚降临时,由于没有了热源,地表的热量同样快速地散失,导致气温骤降。在这种极端的气候下,只有少量的生命能够存活,当然,这其中绝对不包括没有任何装备的人类。而在海洋环绕的地区,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大洋之中,有许多著名的岛屿,如塞班岛、斐济岛等等,都以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和美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而这些岛屿上的昼夜温差只有几度,不敏感的人或许都察觉不到,这其中正是海洋起到了缓冲作用。放大来看,如果地球上失去了海洋,昼夜的温差必然会急剧增加,地球将面临极端气候的挑战。
生物变稀少
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海洋中的生物生存环境会受到最为直接的威胁,浅层海水中的生物不得不试图向更深的海水中“移民”,以找到一个相对“凉爽”的居所,而深层海水中的生物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并要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海洋生物圈竞争激烈,当海水完全蒸发,海洋生物将全部灭绝,无一幸免。
海洋作为海陆间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气中的水汽和陆地中的河流等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海水蒸发加快,一开始,陆地上的植物因为降水量增加,会进入增长旺盛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海洋被蒸发殆尽之后,陆地上只有一些沙漠植被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一些低矮灌木将进化出发达的根系,用以汲取地下的水源,同时它们的叶子将退化成针刺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陆地动物的遭遇和植物类似,刚开始海水蒸发时,因为植被繁荣增长,降水增加,一些干旱地区的动物因此受益,族群发展进入繁盛时期,但是随着海洋消失,大批陆地动物死亡,只有一些能够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沙漠动物和极地动物有可能存活下来。但是考虑到海水完全消失时地球表面的气温会高达70℃,因此基本可以确定,当地球失去大海时,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一颗“死星”。
人类要搬家
除此之外,在海洋蒸发不受控制的过程中,海陆间水循环的平衡将会被完全打破,各种极端气候将会频发,生物的生存将会变得极为困难。但是我们并不需要担心这些,因为在这之前,人类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宜居星球成功“搬家”,那么就说明我们已经步上了恐龙的后尘。上面所提到的“国家版图”,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个清晰的概念,而并非是说到那时人类的国家还会存在。
10亿年后,当海洋从地球上消失,宇宙中又将多出一颗像金星一样似乎“从未有过”任何生命的星球,而这颗星球的颜色也不再是曾经的蔚蓝,而是显示着土壤、沙石与矿脉的暗沉颜色。不过,我们也并不需要为子孙后代忧心,或许用不了多久,科学家就能够找到太阳系外适宜人类居住,同样有着广袤海洋的宜居星球。
海洋对于地球和地球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你有没有想过,是否有一天,地球将会失去海洋呢?如果海洋真的消失了,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十亿年后地球不再拥有海洋
大海会从地球上消失?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无疑属于无稽之谈,纵然我们都知道由于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的温室效应正在不断给地球“加热”,但是仅凭这些热量就想让海洋蒸发殆尽,绝对是痴人说梦。事实确实如此,但这却并不表示海洋不会消失。
像许多恒星一样,太阳的亮度正以极慢的速度逐渐增强。45亿年前,太阳系刚形成的时候,太阳的亮度约为现在的70%,据此计算,太阳的亮度是以平均每10亿年7%的速度在增长的。今天的太阳虽然已到中年,但亮度的增长仍没有停止,这就意味着太阳的辐射仍在不断增强。
太阳辐射增强的速度虽然极慢,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对地球的影响也远比人类活动严重得多。不断增强的太阳辐射使海洋变暖,海水蒸发速度加快,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而水蒸气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又会引起地表温度的增加,从而反过来加速海水的蒸发。长此以往,地球在未来的某一阶段会发生不可控的气候变暖,那时的海洋会变成一锅沸水,不断地从地表蒸发,而液态水最终将从地球表面消失。到那时,地球再也无法保持适宜生物生存的15℃左右的气温,而会变成一个火炉。
这种变化是以亿年为单位的,因此,在可见的将来还不会发生,那么何时会发生呢?科学家推测,10亿年后,太阳的亮度要比现在增加7%,这足以使海水沸腾直至全部蒸发。换句话说,10亿年后,地球上将不再拥有海洋。
如果我们拿着一幅世界地图来想象,当海平面不断下降时,会发生什么呢?
陆地连成片
海平面下降50米,整体上看世界版图变化不大,只是斯里兰卡、新几内亚、英国、爪哇和加里曼丹会和自己的邻居接壤;海平面下降100米,距离加拿大新斯科舍海岸不远处,原来纽芬兰大浅滩的位置会出现一座巨大的新岛屿;海平面下降200米,世界地图开始变得陌生起来,众多新岛屿开始出现,印度尼西亚群岛连成一片,看上去像地图上一个巨大的“污点”,而荷兰在欧洲的领土开始增长;海平面下降500米,日本变成了连接朝鲜半岛与俄罗斯的一条地峡,新西兰拥有了新的岛屿,荷兰领土的北部继续向外扩张;海平面下降1000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领土将急剧扩张,北冰洋被切断,荷兰通过新大陆桥与北美相连;海平面下降2000米,太平洋与大西洋中新岛屿如春笋般出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失去了与大西洋的联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将形成新的超级大陆;海平面下降3000米,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大洋中脊山峰将破水而出,形成陆地上新的山群,大量的新大陆出现;海平面下降5000米,世界上绝大部分海洋彼此隔绝,地图上遍布黄色的土地;海平面再往下降的话,海洋将会完全消失,最终,地球将呈现与火星类似的地表结构,地表不再有液态水的存在。
气候变极端
我们知道,水对平衡大气温度非常重要,因此海洋在地球上一直扮演着气温缓冲器的角色。去过沙漠旅行的人都知道,沙漠的昼夜温差大得吓人,即使有着大气层的保护,沙漠夏天的地面温度也可达到60℃以上,埋个鸡蛋进去,用不了两分钟就能剥皮吃了;而夜间的温度则会骤降到10℃以下,日夜温差超过50℃。这是因为沙漠吸热和散热的速度都非常快,白天在光照下,沙土迅速升温,使得地表温度急剧增高;而夜晚降临时,由于没有了热源,地表的热量同样快速地散失,导致气温骤降。在这种极端的气候下,只有少量的生命能够存活,当然,这其中绝对不包括没有任何装备的人类。而在海洋环绕的地区,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大洋之中,有许多著名的岛屿,如塞班岛、斐济岛等等,都以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和美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而这些岛屿上的昼夜温差只有几度,不敏感的人或许都察觉不到,这其中正是海洋起到了缓冲作用。放大来看,如果地球上失去了海洋,昼夜的温差必然会急剧增加,地球将面临极端气候的挑战。
生物变稀少
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海洋中的生物生存环境会受到最为直接的威胁,浅层海水中的生物不得不试图向更深的海水中“移民”,以找到一个相对“凉爽”的居所,而深层海水中的生物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并要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海洋生物圈竞争激烈,当海水完全蒸发,海洋生物将全部灭绝,无一幸免。
海洋作为海陆间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气中的水汽和陆地中的河流等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海水蒸发加快,一开始,陆地上的植物因为降水量增加,会进入增长旺盛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海洋被蒸发殆尽之后,陆地上只有一些沙漠植被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一些低矮灌木将进化出发达的根系,用以汲取地下的水源,同时它们的叶子将退化成针刺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陆地动物的遭遇和植物类似,刚开始海水蒸发时,因为植被繁荣增长,降水增加,一些干旱地区的动物因此受益,族群发展进入繁盛时期,但是随着海洋消失,大批陆地动物死亡,只有一些能够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沙漠动物和极地动物有可能存活下来。但是考虑到海水完全消失时地球表面的气温会高达70℃,因此基本可以确定,当地球失去大海时,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一颗“死星”。
人类要搬家
除此之外,在海洋蒸发不受控制的过程中,海陆间水循环的平衡将会被完全打破,各种极端气候将会频发,生物的生存将会变得极为困难。但是我们并不需要担心这些,因为在这之前,人类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宜居星球成功“搬家”,那么就说明我们已经步上了恐龙的后尘。上面所提到的“国家版图”,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个清晰的概念,而并非是说到那时人类的国家还会存在。
10亿年后,当海洋从地球上消失,宇宙中又将多出一颗像金星一样似乎“从未有过”任何生命的星球,而这颗星球的颜色也不再是曾经的蔚蓝,而是显示着土壤、沙石与矿脉的暗沉颜色。不过,我们也并不需要为子孙后代忧心,或许用不了多久,科学家就能够找到太阳系外适宜人类居住,同样有着广袤海洋的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