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平面格局的初步研究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4公里,地处长白山北坡脚下,主峰正北略偏东处,距长白山主峰直线距离约49公里.2014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长白山神庙遗址进行了数个年度有计划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1].截至2017年,已较为全面地揭露了该遗址内的主要建筑基址,初步掌握了建筑组群的形制与布局,确认其为金王朝修建的祭祀长白山的祠庙故址[2].此前,刘未已对长白山神庙的建筑布局进行了大略探讨[3],本文拟结合发掘所获,就其平面格局再谈几点认识.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新技术变革 城乡融合发展 城镇化 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07.013  技术革命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  西方国家有关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理论中比较著名的是熊彼得的工业技术发展长周期理论(Schumpeter, 1934),该理论将主导技术的创新分为五次长波,即蒸汽
早期定窑指的是北宋之前的定窑生产状况.文章以北镇定窑遗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涧磁岭地区的唐、五代窑业遗存,对早期定窑的产品面貌进行了总结.早期定窑产品主要有细白瓷、精细白瓷、中白瓷、化妆白瓷、青黄釉瓷、细黑釉瓷、粗黑釉瓷、低温釉陶等,定窑从创烧伊始就确立了以细白瓷产品为主的生产传统.以窑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墓葬等遗迹出土的资料及文献记载,文章认为定窑创烧于中唐后期,并在中晚唐时期得到初步发展;经历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发展,在五代后期迎来了窑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定窑生产传统及产品风格基本形成.早期定窑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