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受到各种思想冲击影响,导致我国社会各种异化现象工作异化、学习异化、学术异化等频发,本文欲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出发探索异化的源头,为缓解当今社会异化现象提供理论指导。异化想象只是客观的、历史的产物,相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终会缓解并消除异化现象。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现象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即“物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即“自我异化”;人与自己类 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
(一)第一重规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即“物的异化”。这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归劳动者自身所有,而归资本家所有,并被资本家用来继续作为支配劳动者的手段。“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1]。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其结果是导致工人的赤贫,并且工人生产劳动越多,他就被剥削得越多,就越是贫穷。以至于说到“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至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
(二)第二重规定: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即“自我异化”。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即在生产中,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工人在自己劳动过程中感觉到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
(三)第三重规定: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这是从第一、第二规定中抽象出来的。正是因为劳动产品、劳动活动都异化了,所以人的类本质也异化了。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目的。而在异化劳动中,人的活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在异化劳动中成为了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这就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把工人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了。人的类本质消失了,人成为一种经济动物。工人的劳动仅仅成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没什么区别。其唯一的区别就是动物是直接从自然界索取,而人是从经济社会中非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去获得。
(四)第四重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这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当工人的劳动产品、劳动不直接归工人所有时,他必定归另外的人所有;当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时时,实际上就是同另一个人相异化。这个另外的人就是资本家。所以,人同人相异化就是指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被统治和统治关系。
综上,从马克思的四个论述可得异化的含义:1.异化是双重双向化的过程,即主体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且主体反而沦为这一对象化的对象。因此,异化包含有异己化、对立化含义;2.异化是人作为主体创造出的事物,违背其应为主体服务的初衷,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力量,不仅不再是主体的手段和工具,反而反过来支配、控制主体的一种过程和状态。[2]
二、 现实中的异化现象
(一)工人异化。“工人异化”是指产品不属于工人属于别人,且反过来支配控制工人;工作过程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在这里是老板。工作本应该是快乐的,而现在却让人感到痛苦。工作本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在现实中大部分工作却是被生存所迫进行的;工作本是一种目的,而现在却被当成一种手段;工人与老板的关系是被统治与统治关系。
(二)学习异化。在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形式的比重越来越大。“任何事物,除内容之外还有形式。形式这种东西有自身的价值,便总想脱离内容,闹出点动静来展示自己的独立。”[4]如诗词,人们发明了格律这种形式,它也是诗词的一部分,但在发明了格律之后,人们就以为按照格律填上字词就是写诗作词了,而忽略了写诗词的初衷及其意义。
学习的目的本是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现在却变成了追求成绩,且成绩反过来控制了人。成绩变成了主体和目的,学生反而成了成绩的奴隶。
(三)学术异化。学术异化,指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违背了其追求真理和创新的初衷和目的,成为了主体攫取名誉和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学术自由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人摆脱理智障碍和理智保留,追求真理获取真知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压力,如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4]。现在学术工具化现象严重。在目的上,做学术不再是源于对真理的追求,而变成部分搞学术的人赚钱、升职的手段,变成学生找工作的资历和筹码;在手段上,做学术本该通过自己亲力亲为,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手段做出实际的学术成果,但是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复制黏贴,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更有甚者,花钱雇别人代写等等;在学术效果上,不求学术质量,缺乏创新,只求发表出版,以求获得职称、学位、评优评奖。
三、异化现象的合理性
当今社会那么多异化现象,是否说明我们的社会性质改变了?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在一开头就强调过,当今社会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受到各种外来思想冲击,导致我国社会各种异化现象频发。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8]
四、结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只能为探索异化现象寻找理论源头,为缓解当今社会异化现象提供理论指导,现代社会,各种活动,包括工人生产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学术活动等逐渐异化,人们被整合到“机械”体系中,成为自动化体系的一个机械而被动的成分。在工业生产中,人被物化、孤立化、原子化、破碎化。而揭示工人异化现象,既希望警醒企业进行有效分工、改进管理,注重对员工的精神给养和抚慰,又希望鼓励陷入困境的人们敢于在法律范围内反抗,不要任由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失去自我、磨灭精神与斗志,变成商品社会的“单向度的人”;在教育界,学生被工具化、机器化,需要教育体制从上到下改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成绩本位”的思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学术界,学术成果利益化、物质化、虚假化,既需要学者们、教师们和学生们自己端正学术态度和行为,也需要社会各方监督,相关机制的建设。(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一,第四节XXII的第7段.
[2]程印学,邹克玉.高校学术问题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以学术异化为视角[N].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27卷第2期.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4]梁衡.警惕学习的异化[N].学习时报,2010年3月29,第09版:文学艺术.
[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6]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7]赫尔曼·罗尔斯.陈民译.经典的大学观念:洪堡构想的大学观念的起源及其意义[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0年第2期.
[8]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46卷(上)[M].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现象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即“物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即“自我异化”;人与自己类 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
(一)第一重规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即“物的异化”。这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归劳动者自身所有,而归资本家所有,并被资本家用来继续作为支配劳动者的手段。“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1]。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其结果是导致工人的赤贫,并且工人生产劳动越多,他就被剥削得越多,就越是贫穷。以至于说到“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至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
(二)第二重规定: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即“自我异化”。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即在生产中,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工人在自己劳动过程中感觉到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
(三)第三重规定: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这是从第一、第二规定中抽象出来的。正是因为劳动产品、劳动活动都异化了,所以人的类本质也异化了。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目的。而在异化劳动中,人的活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在异化劳动中成为了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这就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把工人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了。人的类本质消失了,人成为一种经济动物。工人的劳动仅仅成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没什么区别。其唯一的区别就是动物是直接从自然界索取,而人是从经济社会中非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去获得。
(四)第四重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这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当工人的劳动产品、劳动不直接归工人所有时,他必定归另外的人所有;当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时时,实际上就是同另一个人相异化。这个另外的人就是资本家。所以,人同人相异化就是指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被统治和统治关系。
综上,从马克思的四个论述可得异化的含义:1.异化是双重双向化的过程,即主体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且主体反而沦为这一对象化的对象。因此,异化包含有异己化、对立化含义;2.异化是人作为主体创造出的事物,违背其应为主体服务的初衷,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力量,不仅不再是主体的手段和工具,反而反过来支配、控制主体的一种过程和状态。[2]
二、 现实中的异化现象
(一)工人异化。“工人异化”是指产品不属于工人属于别人,且反过来支配控制工人;工作过程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在这里是老板。工作本应该是快乐的,而现在却让人感到痛苦。工作本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在现实中大部分工作却是被生存所迫进行的;工作本是一种目的,而现在却被当成一种手段;工人与老板的关系是被统治与统治关系。
(二)学习异化。在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形式的比重越来越大。“任何事物,除内容之外还有形式。形式这种东西有自身的价值,便总想脱离内容,闹出点动静来展示自己的独立。”[4]如诗词,人们发明了格律这种形式,它也是诗词的一部分,但在发明了格律之后,人们就以为按照格律填上字词就是写诗作词了,而忽略了写诗词的初衷及其意义。
学习的目的本是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现在却变成了追求成绩,且成绩反过来控制了人。成绩变成了主体和目的,学生反而成了成绩的奴隶。
(三)学术异化。学术异化,指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违背了其追求真理和创新的初衷和目的,成为了主体攫取名誉和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学术自由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人摆脱理智障碍和理智保留,追求真理获取真知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压力,如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4]。现在学术工具化现象严重。在目的上,做学术不再是源于对真理的追求,而变成部分搞学术的人赚钱、升职的手段,变成学生找工作的资历和筹码;在手段上,做学术本该通过自己亲力亲为,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手段做出实际的学术成果,但是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复制黏贴,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更有甚者,花钱雇别人代写等等;在学术效果上,不求学术质量,缺乏创新,只求发表出版,以求获得职称、学位、评优评奖。
三、异化现象的合理性
当今社会那么多异化现象,是否说明我们的社会性质改变了?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在一开头就强调过,当今社会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受到各种外来思想冲击,导致我国社会各种异化现象频发。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8]
四、结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只能为探索异化现象寻找理论源头,为缓解当今社会异化现象提供理论指导,现代社会,各种活动,包括工人生产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学术活动等逐渐异化,人们被整合到“机械”体系中,成为自动化体系的一个机械而被动的成分。在工业生产中,人被物化、孤立化、原子化、破碎化。而揭示工人异化现象,既希望警醒企业进行有效分工、改进管理,注重对员工的精神给养和抚慰,又希望鼓励陷入困境的人们敢于在法律范围内反抗,不要任由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失去自我、磨灭精神与斗志,变成商品社会的“单向度的人”;在教育界,学生被工具化、机器化,需要教育体制从上到下改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成绩本位”的思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学术界,学术成果利益化、物质化、虚假化,既需要学者们、教师们和学生们自己端正学术态度和行为,也需要社会各方监督,相关机制的建设。(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一,第四节XXII的第7段.
[2]程印学,邹克玉.高校学术问题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以学术异化为视角[N].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27卷第2期.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4]梁衡.警惕学习的异化[N].学习时报,2010年3月29,第09版:文学艺术.
[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6]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7]赫尔曼·罗尔斯.陈民译.经典的大学观念:洪堡构想的大学观念的起源及其意义[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0年第2期.
[8]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46卷(上)[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