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主义到“98年一代”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安东尼奥·马查多,西班牙“黄金时代”著名的诗人,青年时期推崇华丽的拉丁美洲现代主义诗歌,主张追求个人的内心世界。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马查多逐渐转型为典型的“98年一代”诗人,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对祖国山川人民的热爱,期盼祖国可以重振昔日雄风。马查多借由祖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来表达对卡斯蒂利亚深厚的情感。
  关键词:安东尼奥·马查多 现代主义 “98年一代” 《孤寂》 《卡斯蒂利亚的田野》
  一 从《黑色的柏树后面》看马查多早期的现代主义诗风
  19世纪,拉丁美洲在结束了被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百年封建统治后,取得了独立运动的胜利。拉美独立后,大地产制盛行,资产阶级远未成熟,政治经济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独立运动的胜利果实依旧掌握在大地产主和帝国主义手里。一部分知识分子受西方自由思想的鼓舞,推崇华丽的辞藻,用幻想的美好景物来逃避现世,这就是拉丁美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盛行的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文学诗歌作为全新的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安东尼奥·马查多不仅汲取了同时代诗歌的营养,在早期的作品中更加大胆地运用现代主义风格,追求韵律的美感,热衷诗歌上的艺术创新,在诗歌中通过对事物的幻想,创造“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世界,表达对自由的渴望,感叹时间易逝,世事无常。
  1903年,马查多出版了首部诗集《孤寂》,4年后他重新整理了诗集,并入新写的诗歌,同时将诗集调整为“孤寂”“道路”“歌集”“幽默,幻影、笔记”“长廊”“杂录”几个部分,再版为《孤寂、长廊及其他诗篇》。
  “黑色的柏树后面,紫色黄昏的火炭在冒烟……
  昏暗的街心广场上有一眼喷泉……
  用石头雕成的长着翅膀的、一丝不挂的爱神,
  默默地做着他的梦。
  大理石的喷水池里,
  一潭死水在那里栖息。”
  诗歌《黑色的柏树后面》取自《孤寂、长廊及其他诗篇》“道路”部分,诗歌由六个短句组成,前五句为十一音节诗,最后一句为七音节诗。
  诗歌短小却包含了马查多最惯用的三个要素:黄昏、喷泉和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在这首诗歌里面,“一潭死水”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马查多笔下的喷泉是永恒的象征,但是这首诗歌里的喷水池是用坚硬的大理石做的,只有死水“栖息”,所以它是孤独的“一眼喷泉”,不会流动,让诗人的希望完全破灭了。爱,是最美好的事物,可是这里的“爱神”虽然“长着翅膀”,但是他是“用石头雕成的”,是冷冰冰的,是“一丝不挂的”,所以只有“默默地做着他的梦”。
  在诗中,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形容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字字考究。比如,“黑色”是死亡的颜色,“紫色”是伤口的颜色,“街心广场”是昏暗的、空旷的,马查多对色彩形容词的恰当运用,使全诗开篇就笼罩了沉重的基调。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有一个“长着翅膀的、一丝不挂的爱神”,全诗基调突然跟着爱神愉悦欢快起来。青年时期的马查多崇尚现代主义诗风,在他的笔下,眼前的事物是不美好的,如“爱神”是“石头雕成的”,是冰冷的、死寂的,只能“默默地做着他的梦”。最后两句暗示,诗人只能感叹时间的流逝,在预知的死亡面前无能为力。
  全篇诗歌,诗人只用了“有、冒烟、做梦、栖息”几个静态动词,这样描绘的画面是静止的、缓慢的,时间悄然而逝,而我们却只能感叹时光易逝。
  马查多的现代主义诗风跟拉美作家的现代主义诗歌又不同,其诗歌反映的是其真实的内心世界,而诸如鲁文·达里奥等拉美作家的诗歌里缔造的是远离现实的“幻觉中的世界”。随着逐渐摆脱现代主义风格的束缚,马查多转型成“98年一代”诗人,其创作的关注点也从自我转向人民国家,祖国风光成为描写的主题。
  二 从《老榆树》看马查多“98年一代”的超越
  马查多的“98年一代”诗风源于在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失去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群岛这几个最后的殖民地,自此海上霸主的称号不再。政治的风云变化也相应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诗歌是时代历史的产物,一群热血青年忧国忧民,抱着救国于水火之中的目的聚在一起,通过诗歌歌颂祖国昔日的大好河山,希望民族团结,祖国重现往日雄风。1907年,马查多回到西班牙索里亚担任法语教师,受国内“98年一代”诗人的影响,索里亚的生活让他得以亲近大自然,诗人不再借由诗歌来表达自我,转而通过描述自然风景来审视历史、深入社会。作为“98年一代”诗人,马查多这个时期的作品《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通过对西班牙山河风光从凋零到复苏的描写,隐喻了西班牙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反映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希冀。
  通读《卡斯蒂利亚的田野》诗集,我们可以了解,诗人是如何爱上索里亚这片土地的。在诗集开篇,诗人描绘的索里亚风景是消极的,如在《在杜埃罗河畔》中,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幅战后废墟的景象:“一座像盾牌一样的圆形山头”,“紫色的小山丘”就像“古老的铠甲”“索里亚是面向阿拉贡的碉堡”。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理角度,诗人都在试图传递出悲伤的气息。而在诗歌的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绘现下的美景,“太阳西斜”“岩石间窜出来两只可爱的鼹鼠”,直至消失在一条“白色的道路”尽头。诗人用随意捕捉到的画面向我们描绘了祖国的过去、现状、未来。索里亚的执教生活、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给了诗人很多的灵感,并开始热爱这片土地。在诗歌《索里亚的田野》中,诗人这样描绘索里亚:
  “寒冷的索里亚!
  法庭的钟敲了一响。
  索里亚啊,卡斯蒂利亚的城市,
  明月下,何等的漂亮!”
  通过马查多的诗歌,读者仿佛可以置身于诗中,跟着诗人畅游索里亚。
  在有些诗歌中,诗人会具象某些特定的事物作为喻体,比如黄昏、河流、道路、树木来借物言志。在西方文化中,树代表上帝。因为它根植大地,头向苍天,成为天地之间的连接。树意象总是被诗人赋予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所指,本文选取了《卡斯蒂利亚的田野》诗集中的《致老榆树》一诗,来研究马查多的思想并学习诗人如何借榆树来抒发情感,并在矛盾中行云流水。   “老榆树,曾被电击
  并有一半腐烂,
  四月的雨水和五月的阳光
  使它又长出了几个绿色的叶片。
  百年的老榆树啊
  杜埃罗河舔着它所在的山岭!
  发黄的苔藓斑驳了它发白的树皮,
  布满灰尘的树干已被蛀空。
  它不会成为会唱歌的白杨,
  护卫着道路与河岸,
  让褐色的夜莺搭建自己的巢房。
  蚂蚁成群结队,沿树干
  攀援而上,在它的胸膛里面,
  蜘蛛结着灰色的网。
  杜埃罗河的榆树啊,
  在樵夫用斧子把你砍倒,
  木匠把你做成钟锤、
  大车的车干或小车的车辕之前;
  明天,在路边
  贫苦小屋的炉膛里
  你被燃烧得通红之前;
  在旋风把你连根拔起,
  银色山峦的风将你吹断之前;
  在河水越过山谷和悬崖,
  将你推进大海之前,
  榆树啊,我想将你葱茏
  枝叶的优雅,记入我的卡片。
  我的心也在向阳光
  和生命期盼,
  期盼产生新的奇迹的春天。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并没有咬文嚼字,也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反而是运用最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不安。诗歌写于他妻子病重期间,诗人在诗中把榆树拟人化,将妻子的灵魂融入到榆树中;在妻子病逝后的诗歌创作中,马查多用榆树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生死的矛盾贯穿本首诗歌,就像题目“A un olmo sec”(写给干枯的老榆树),谈及榆树,首先我们映入眼帘的会是直立的树干、扶疏的枝叶,可在诗人笔下,榆树是干枯的。诗歌第一部分是十四行诗,诗人唱响挽歌,第二部分是自由体诗,诗人停止吟唱转而开始向百年榆树倾诉衷肠。
  第一段落中,”老榆树,曾被电击并有一半腐烂”已经向我们预示着榆树的死亡,但第二句,诗人运用了一系列词“四月的雨水和五月的阳光”“绿色的叶片”来表达希望。老榆树,看似干枯濒临死亡,实则雨露的恩泽让她重生,寓意诗人对妻子痊愈的迫切希望。
  第二段落中,诗人表述杜埃罗河环绕老榆树所在的山丘,河流滋养了榆树。而不幸的是,苔藓斑驳了发黄的树皮,不禁让人想到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诗人再次暗指了榆树的死亡。此时,开篇两段已是充满了矛盾。
  第三段,诗人用美好事物的象征——夜莺跟蚂蚁形成鲜明的反差。诗歌的第二部分,马查多打破了严谨的十四行诗格律,用四个“在……之前”排比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在用词上,诗人弃用时间关联词“当……”“在……之前”,充分表达了诗人害怕时间的匆匆流逝,所以必须在老榆树死亡之前赶紧把她变成具体的实物“钟锤、大车的车干或小车的车辕”,给榆树赋予新的生命得以永存。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进入诗歌情景之中,向榆树呐喊:“榆树啊,我想将你葱茏,枝叶的优雅,记入我的卡片”“我的心也期盼产生新的奇迹的春天”。
  这种对新生命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病重的担忧(在写下这首诗歌同年8月,马查多妻子病逝索里亚),渴望出现奇迹,同时也是盼望祖国的“春天”。诗歌里能充分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但他并不消极,忧伤最后被“春天”的希冀冲淡了。
  在《致老榆树》中,榆树是爱情的象征,是会“唱歌的白杨”,在杜埃罗河的滋养下,四月的雨水和五月的阳光会使她焕发新的生命。虽然也感叹时光易逝,可是最后作者的笔调是欢快的,是充满希望的。
  从《孤寂》到《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马查多对西班牙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1927年被授予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院士。《卡斯蒂利亚的田野》不仅是马查多的代表作,也是“98年一代”的典型作品。马查多不再单纯地展现自己的心灵,他摆脱了现代主义诗歌的束缚,逃脱晦涩难懂,转而关注外界的事物。安东尼奥·马查多在诗歌里把对祖国的热爱和人民的同情倾注在卡斯蒂利亚土地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希望祖国能在寒冬过后复苏。从《致老榆树》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抛弃了原来在《孤寂》里的孤芳自赏,走出个人世界,通过客观事物的描写,拓宽了深度,带领读者挖掘卡斯蒂利亚的历史跟未来。
  参考文献:
  [1] 魏丕植:《读达里奥》,《黄河之声》,2013年第2期。
  [2] 赵振江:《拉美的现代主义诗歌与鲁文·达里奥》,《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1期。
  [3] 赵振江:《二十世纪的西班牙诗歌与安东尼奥·马查多——献给西班牙文化年》,《艺术评论》,2007年第10期。
  [4] 赵振江编译:《安东尼奥·马查多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Machado,A.POES?魱AS COMPLETAS [M].Madrid,Editorial Espasa Libros,S.L.U.,2003.9-63.
  [6] De Unamuno,M.NIEBLA [M].Santiago de Chile,Editorial Universitaria,1991.
  (林洁,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摘要 学界对纳博科夫的作品《洛丽塔》的讨论从未停止。而在《洛丽塔》之前,纳博科夫曾发表过俄文版的作品《魔法师》。该作品在情节、人物创作方面与《洛丽塔》有相似之处,又区别很大。本文拟从作家在两部作品中的写作特点,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创作手法等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对两部作品更深刻的理解,窥探纳博科夫文学世界中的一景。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 《魔法师》  美国俄裔作家弗
期刊
摘要 在约瑟夫·康拉德的众多小说中,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文本空间形式、地志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对《黑暗的心》进行重新解读,以分析和探讨其空间叙事隐喻的价值信息。  关键词:《黑暗的心》 文本空间 地志空间 社会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两个重要维度,也是构成小说的两个重要因素,但长久以来叙事学研究过多关注时间,而忽视了文本中空间隐喻的价值信息。
期刊
摘要 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书中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意蕴,其中引用了许多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也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本文探讨了《瓦尔登湖》与儒家和道家两种学派之间的相似之处,并从简朴的生活方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亨利·大卫·梭罗 《瓦尔登湖》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  人类与自然之间一直是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生态文化正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价
期刊
摘要 苏轼《答张文潜书》有云:“其文如其为人。”如今我们一般也认为,在探析一名作者的价值观时,从其作品入手往往是最有效也是最正确的方法之一。作为当代文坛最炙手可热的女作家,J·K·罗琳所创作的《哈利·波特》风靡全球,为她赢得了无数喜爱与荣誉。随后出版的《偶发空缺》也在文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收获众多争议。毫无疑问,这两部著作是J·K·罗琳最重要的作品。本文旨在以《哈利·波特》和《偶发空缺》两部作品
期刊
摘要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相貌平平,身世凄凉的“孤女”,其平凡的外表之下,却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本文从《简·爱》的社会背景着手,试图探讨女主人公平凡外表下的不凡之处。  关键词:夏洛蒂 《简·爱》 女权主义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自出版以来,便受到中外读者所追捧,经久不衰。究其原因,就是勃朗特用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具体的形象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刻画出了简·爱这
期刊
摘要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英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窗。著名作家特罗洛普笔下的女性角色被刻画得格外传神而又富有个性,从她们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内心的痛苦挣扎可以窥见当时英国社会女性的价值观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她们不再如同传统女性那样保守、封闭,而是表现出对于自由、爱情的强烈追求以及金钱财富、政治
期刊
摘要 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刻画了许多悲剧家庭以及各样悲剧人生,展现了现代人为寻觅幸福生活所承受的艰辛和痛苦。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中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大神布朗》《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和《漫长黑夜的旅程》中的人性以阐释善美的人性才是幸福的基石。坚守自己的灵魂,追求善美的人性,才能享有真正的幸福。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人性 灵魂 幸福  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已成为当代人热切探
期刊
摘要 惠特曼是19世纪中期优秀的美国诗人,其诗作历来被后人称赞,在文学评论界,也一直认为惠特曼的诗作具有一种超越于文学本位的价值和概念,即具有新的民主思维。但实际上,惠特曼的作品不仅带有政治色彩和社会思想色彩,更有一种诗人本人的哲学观在其中,是其自然观的体现,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延续在北美大陆的新进展,因而值得关注。本文将从惠特曼的生平和创作出发,重点分析他的《草叶集》中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思维,并逐步说
期刊
摘要 先秦儒学作为儒学的源头,自诞生之日起就对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先秦儒学“兴于诗,立于礼”的观点确立了文学创作以“政教”为目的,“可以兴,可以怨”的观点指出文学创作有“诗可以怨”的功用,“直而温,宽而栗”的观点提倡文学审美以“中和”为追求,“有德者,必有言”的观点引导文艺批评以“德行”为标准,对后世文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先秦儒学 文学 文艺批评  一 “兴于诗
期刊
摘要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特的《格列佛游记》在世界文学都是极其著名的小说,虽然各种社会文化、所处地域及时代不尽相同,但二者的讽刺艺术为读者所熟知。讽刺艺术是这两部作品最独特也最显著的特点,本文试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浅谈一下中西文学艺术特征。  关键词:《西游记》 《格列佛游记》 讽刺艺术  《西游记》是中国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题材、形象塑造及审美情趣等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