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未来商业DNA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左右,大数据概念升温,2012年左右开始在国内盛行。这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用来指代互联网时代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流转、使用和交易等环节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更要紧的问题是面对海量数据,如何提炼有用的价值,为己所用,因此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提醒:“就今日言,有很多人忙碌于资料之无益累积,以致对问题之说明与解决,丧失了其对特殊的经济意义的了解。”
  在2012年7月刊的封面策划中,我们初探大数据时代的商业逻辑。援引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对于当时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占领大数据先机,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所行动:
  首先是使海量数据更容易获得和更具时效性。其次,要对消费人群进行细分,量身定制服务。然后,要利用自动化算法替代和支持人工决策。最后,需要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当时本刊的作者预测,社交媒体数据对商业的大影响,可能要在5~10年后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因为届时会迎来第一批在社交媒体中成长起来的消费者,对于这一批新生代消费者来说,不光可以观察到他们某个时间点或几年间的消费行为,更可以实实在在追踪到他们的习惯和爱好是如何养成,生活方式是如何被塑造的。这些对于未来企业对消费者行为认识、产品设计、品牌打造的影响会非常大。数据已经坐到了驾驶员的位置上,它就在那里,有用且宝贵,甚至还很性感时尚。
  6年前的这些预测,都在现实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印证。譬如基于大数据算法的今日头条短短几年内横空出世,成为超级独角兽,其基本逻辑就是根据你的数据“个性化推送”你喜欢的内容;德国电子商务公司Otto放手让人工智能主导商业决策。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30亿次过去交易以及200个变量预测客户一周后的购买决策,准确度高达90%,可预测30天后的消费行为。
  大数据在商业中的运用效果是惊人的。2017年3月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在《“精准”是未来商业的核心》一文中,结合阿里的实践阐述了数据是如何运用于精准商业逻辑的。曾鸣说,未来商业文明的DNA,有两个螺旋:一个是网络协同,一个是数据智能,最终目的是实现精准服务。那么,通过智能化做到越来越精确,这件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与大数据有何关系?
  首先要做到在线化,把数据记录下来。譬如淘宝提供在线购物服务,这样就把用户所有的浏览和购买行为记录下来了,这是业务的自然过程,是数据记录过程而不是数据收集过程。
  把数据记录下来了,却并不知道它的价值会在哪里。这时就需要把一切业务在线化、软件化,这是跟ERP根本的差别。ERP是把管理行为固化下来,而未来发生的是要把业务行为表现出来。当你把一个业务全流程都用软件方式表现出来,“在线”之后,后面的一切才能开始。最终实现“数据就是决策,而不是数据支持决策”。直接用数据让机器作决策。把决策数据化之后,再通过优化的过程逐步变得精准和智能。最终,一个“离线动物”是打不过“在线动物”的,因为“在线动物”有太多工具可以用,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关于“在线动物”的特征,当时给出了以下标准:
  第一,数据化往往是一个很昂贵的过程,你是否有创造性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完成数据的初始化?足够低的成本、足够大的数据量、足够短的时间。谁能够找到有创意的数据化方法,谁就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
  第二,机器学习逻辑是否贯穿你的整个业务过程?针对一个足够大的问题,你能否找到新的算法,挖掘数据背后的洞察?
  第三,上线、迭代、优化。核心原因是,不上线就没有用户反馈,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优化。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有这么多车在外面跑,就能够收集数据进行优化。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会专家合伙人、大数据专家车品觉在2018年2月刊里,对有意布局大数据的企业提出了八条建议:关注业务决策的过程,从问题中找寻数据化的机会;企業数据能力的泛化,要建立在数据产品的灵活性上;建立规范,确保数据供应的质量及稳定性;促进企业内部数据共创与共享机制的建立;建设外部数据积累及有使用权的数据战略储备;培养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阻碍大数据发展的是伦理和法规;把“门窗”关好,数据越多,责任越大。
  这八点是从公司战略层面上讲的。从能力上来强调则是三个要点:一是从业务决策中找寻数据化的能力;二是海量数据分析能力;三是“借力打力”的能力。要把难题留给外面的专业机构去解决。
  虽然大数据的商业前景依然不可估量,但随之而来的个人隐私问题也成为互联网巨头无法回避的问题。眼下,海外Facebook的数据泄露丑闻闹得满城风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公投均牵涉其中;国内百度因李彦宏论坛上一句“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的表态,立即引发众怒。大数据下的商业与伦理如何平衡,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
  2017年1月我们采访美国亚马逊公司前首席科学家、大数据和移动社交技术专家韦思岸,他强调,消费者也必须具备数据素养。因为,企业会用数据预测我们的行为,银行用数据来评定我们的信用等级,雇主通过数据决定是否雇佣我们,但作为个体的我们却还没有充分从数据财富中受益。人们必须意识到,曾经留下的所有信息和痕迹,想要彻底删除都是完全不可能的,一定会被储存在什么地方。如果人们对此严肃以待,就会对各种公司对数据的处理有所准备。对于来自商家的“诱导性信息”(例如根据你日常偏好推荐的商品、新闻等),消费者必须摒弃被动的形象,变成积极的社交数据创造者,了解数据服务商的工作机制,知道哪些参数可以改变或者不能改变,了解不确定因素,善于改正错误并且预测分享社交数据可能带来哪些结果。
其他文献
科学革命是无知的革命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写道:过去五百年发生的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赫拉利提到,在十五六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出现大片空白。此前的世界地图上并没有空白的空间。对于未知的区域,人们要么一笔未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要么画上想象出来的怪物和奇景(同样是不知道自己不知
期刊
近二十年国内产业一直处于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期,从电子商务、O2O、工业4.0、互联网+、IOT(万物互联)、共享经济、无人驾驶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国人不断地在尝试利用新的技术、思维去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仔细检视这些变化或是风口,不难发现,最终仍然要回归到过往商业的本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但提升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拿制造业来说,企业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碰到质量问题时,到底是出货还是不
期刊
互联网行业涨薪速度持续放缓  从2015年至今,互联网行业企业人力成本上升的速度正在逐年放缓,预计下降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8年。受互联网整体行业影响,初创企业的薪酬增长比例预计将进一步收窄。  在人工智能领域,80后与90后的薪酬差距最小  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早期企业的绝对主力人群,占了本次调研近2万个真实样本的九成比例以上。初创企业中的80后与90后薪酬水平整体相差69%;而受管
期刊
“以前在皇宫里能像她这么骑自行车的,估计只有溥仪。” 镜头扫过一个在故宫骑着自行车的工作人员,画外音说道。这是2017年初播放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一个片段,这部三集纪录片走红之后,已经有1.5万人报名要去故宫博物院修文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成了网红句式,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朕亦甚想你”折扇等文创产品一改先前严肃端庄的设定,“故宫淘宝”公众号有如一匹脱缰野马,把各种
期刊
18年前,我们创立了Basecamp公司。然而近年来,团队却越来越形成一种相似性,比如:我们的员工多以男性为主,而且几乎都是白人。并不是我们想成为这样,只是按照惯性做事情——雇用和自己相似的人。最终,团队就成了这样。当然,我们并不以此为荣。  我这么说,丝毫没有抵触白人男性的意思,只是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这样的团队构成无疑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全球的多样化特征,或者说体现客户人群属性。我本能地觉得
期刊
2017年11月,厦门国际动漫节期间,笔者参与国际动漫产业论坛时,结识了日本星尘传播事务所(Stardust Promotion)艺能二部部长龙野文范,并邀请他观赏了我所在公司主办的虚拟偶像演唱会。三个星期后,龙野文范专程来到北京造访,探讨将其旗下艺人引入中国开展演艺活动的可行性,并就中日影视行业、艺人经纪行业的差异进行了一番有趣的交流。  星尘传播事务所是日本老牌的造星工厂,与杰尼斯事务所、堀制
期刊
2017年11月26日,青年志联合青年文化生态中的商业品牌、青年组织、创投机构、关键媒体,在北京发起“青年日2017://未来自年轻”活动,期望通过展示青年文化的新变化、新趋势与新创造,帮助商业与青年同行,帮助前瞻文化和商业的迭变与创新。  日间“青年趋势与商业创新大会”由青年志联合创始人Zafka作主题分享,广邀逾400位来自国内/国际商业品牌、资本创投机构、商业及文化媒体、年轻新锐品牌等界别的
期刊
纵观2 000年的人类历史,计算与商业始终是一对互相促进的“孪生兄弟”,创造出许许多多崭新的商业模式与生活服务。今日,云计算掀起了第四次计算革命。与此同时,全球产业升级正在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纷纷上云,实现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组织模式的互联网转型,中资企业全球化、中国创业者出海的机遇窗口伴随这次计算革命已经到来,云计算正在孵化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体。  第四次计算革命到
期刊
不久前在乌镇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俨然一个中国互联网江湖表演秀,关键词是八卦,饭局,派系,圈子,位次表……被津津乐道的不是台面上正襟危坐讨论的话题,而是谁来了谁的饭局,谁坐在谁的旁边,谁的体形穿西装最漂亮,谁的顶级羽绒服其实是个女款……这场表演和狂欢,演戏与看戏的人都嗨了,甚至有大佬建议,大会应该压缩正规议程的时间,让大佬们的私下互动更充分一点。  后来,知名媒体人迟宇宙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于企业
期刊
共享经济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今已渗透到传统经济的各个方面。如共享出行的优步、滴滴,共享空间的Airbnb、WeWork等。如果说租车共享只是共享經济发端的一种尝试,在未来,将有更多的资产,以及数据、智慧,通过各种形式在人与人之间共享,在稀缺世界里创造富足。  我们曾经通过案例,在2014年3月刊和2015年6月刊分别介绍过共享经济的代表企业Uber和WeWor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