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戏法,拆穿它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看了档真人秀节目,里面有一个游戏很好玩儿。
  导演组码了一排正方体小箱子,有七八个。箱子只有朝向观众的这面是透明的,观众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每个小箱子里都放了一些球球啊,假发啊,软豆腐啊,海带啊,毛绒玩具啊什么的。
  但以上这些,参与游戏的嘉宾们统统看不到,因为他们是站在箱子后面,被要求伸手从箱子上方的小口里往下掏,摸到球以后再拿出来,最终谁拿出的球多谁获胜。
  嘉宾们之前玩过类似的游戏,都先入为主地觉得:箱子里会放一些奇怪的小动物,甚至是一些恶心的、带有攻击性的小动物。
  于是,第一个嘉宾走过来,战战兢兢地把手伸进箱子里去找球,他碰到了假发,然后吓疯了。第二个嘉宾走过来,碰到了软豆腐,然后吓疯了。第三个嘉宾走过来,碰到了海带,然后吓疯了。以此循环往复,嘉宾一个一个吓疯了,观众一波一波笑疯了。
  当游戏结束,嘉宾们绕到观众这一侧,透过玻璃看到了箱子里的“真相”,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笑,笑自己刚刚的傻。
  是的,你没见过类似的游戏,但千万别告诉我你没碰到过这样的“小箱子”。我们的生活里,不知有多少个这样邪恶的“小箱子”。那也許是一次结果未知的笔试,一次据说很难的面试,也可能是一次从没体验过的经历或一段从没想象过的生活。它们和小箱子一样,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未知。未知带来恐惧,恐惧带来慌亂,慌乱带来低级错误,低级错误带来失败。回忆一下,你人生中有多少次失败、遗憾、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都是来自当初的恐惧与慌乱呢?
  我们在面对未知时,会不自觉地将情况充分地想象,并将不利因素叠加着想象。
  对未知的想象,才是我们恐惧的根源。我相信你无论活多长时间,总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件事到来之前怕得要死,经历过之后露齿一笑:嗨,不过如此嘛。没经历过的人,对某一问题的把握是抽象的,经历过的人,对那件事情的感知才是具体的。所以说锻炼信心最好办法就是趁早尽可能多地去经历它,如果你是个内向的人,对当众发言十分恐惧和抵触,那么治愈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你集中地反复经历几次当众发言,最后不用我总结你也会轻松地耸耸肩告诉我:Just so so(不过如此嘛)。
  前几天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小朋友对我说:都说心态特别重要,这我也知道,但我还是做不到轻装上阵,那可是高考啊。



  我对他说:从来不存在“高考”这个东西,有吗?压根儿就没有!高考是什么?高考是一年中的某一天,你会被一个叫学校的社会组织命令,和几十个生命个体,准时准点地走进一个屋子。给你发一些纸,上面有几十道题,百分之八十基础题,百分之二十带有区分度的题。你只需要待在那里,做一道题,再做一道题,再做一道题,再做一道题,交卷子,结束了。这就是高考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没经历过它的人想象中的:高考=噩梦+难+小心+命运+人生+意义+嘲讽+尊严+万一+痛苦+失败+悔恨……
  抛弃那些又空又大又复杂的概念,把它一点点分解,把它无限地切割、具象化,你能掌握每一部分,整体就是你的。试着用刨根问底的眼光与具体实在的手段,去直面你恐惧的一切,去拆解这世上被人为设计出的,一切束缚你思想和行动的概念。
  记住它们仅仅是想象,你要做的,只是去做,去经历,去拆穿戏法,去体验。
其他文献
你去参加一场音乐会,在十字路口遇见一群人,他们一个个仰望天空。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期间,当表演到一个精彩段落时,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整个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你也会跟着鼓掌。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结束后你去更衣室取你的外套。你看到前面的人将一枚硬币扔进一只碟子里,虽然更衣室的费用是包含在票价里的。你会怎么做?你恐怕也会留下一份小费。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溜)
期刊
假如你今天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件是买支新钢笔,第二件是买上班穿的套装。  在一家文具店你看到一支不错的笔标价25美元,你正要买,突然记起同样的笔在15分钟路程以外的另一家店促销价18美元。你怎么办呢?你决定为了节省这7美元而多跑15分钟的路吗?在这两者之间,很多人表示他们宁可跑远路节省这7美元。  现在你要办第二件事:买衣服。你发现了一套做工精细的灰色暗条西装,标价455美元,决定要买,这时另一个顾
期刊
最近被妮可·基德曼刷屏——她和她前夫不是已经过气了吗?好奇地点进去看,原来她这几天过50岁生日,但仍然有着“招牌精致不老容颜”,并且还能“秀纤腰摆s曲线”。  明星花钱做公关能有些创意吗?容颜不老这个梗实在老得嚼不动了,何况早在6年前妮可就承认过“为了抹去脸上的皱纹,甚至尝试了打肉毒素”。后来她欲盖弥彰地说:“只不过我很不喜欢看到自己后来的样子,现在我再也不打针了,我终于可以活动额头的肌肉了。”但
期刊
余秋雨上《开讲啦》时提到一件事:  有幾年,他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快走完的时候,一家传媒老总对他说:“最后一站,我来陪你吧!”“好啊!”余秋雨答应了。  寻访古遗址,余秋雨相当于离开了社会,不能看电视,无法看报纸,他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于是对传媒老总说:“给我补补课吧。”  老总只花了不到十分钟,就把这几年世界发生的事情讲完了。  余秋雨问:“就这些?那中国呢?”  中国这几年发生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希德和哈利两兄弟在美国经营一家服装店。希德负责销售,哈利负责裁剪。每当希德发现站在镜子前的顾客真的喜欢一套西服时,他就会假装有点耳聋。当顾客询问价格时,希德就对他的兄弟喊:“哈利,这套西服多少钱?”哈利就从他的裁剪台上抬起頭,回答说:“这套漂亮的棉质西服42美元。”这价格在当时高得离谱。希德假装他没听懂似的又问:“多少钱?”哈利重复那个价格:“42美元!”希德听完后向他的顾客转过
期刊
20世纪七十年代末,终于又可以看到外国电影了,有两个帅哥风靡了全中国。一个叫“佐罗”,披着斗篷,手执长剑,潇洒帅气,嘴角带着一抹玩世不恭的笑容;一个叫“杜丘”,竖起衣领,戴着墨镜,眉头深锁,不苟言笑。“佐罗”的扮演者阿兰·德龙带着法式浪漫的风情,成了俊男的代表;而“杜丘”的扮演者高仓健则成了全民偶像,姑娘们发出了声势浩大的“何处寻找高仓健”的呐喊,以此为标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现在如日中天的李易
期刊
高二时我倾心于隔壁班那个叫齐一的清俊男生,每天课间他都会从我们班经过,去走廊尽头的卫生间。他走过时,总是高声唱着Beyond的歌,莫名觉得青春又热血。当年17岁的我禁不起这样的日日撩动,头发一长,暗恋的小情绪便开始暗暗滋长。  在一个晚来风凉的夏日里,我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封情书。  情书派送计划很快被提上日程。我几番纠结,还是选择匿名,在情书的落款处化名为“高一學妹”。而为了将齐一收到情书时的状态
期刊
1  我并不能算是一个胖姑娘,严格地说,我是属于微胖界的。勤能补拙,胖能添勇,“一个勤劳的微胖子对别人的信任有一种类似万有引力般的吸纳感”,所以,在校庆木构节的时候,成为小组负责人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年级两个班分成三个组,计划在仙林校区做三座木结构的房子,而我们组要做的则是食堂前面那座。我协调所有的工作,忙东忙西。傍晚,我们走出地下室备料间,在入口边休息一会儿。  江昊推着一车木料
期刊
在生活和学习中,“主角病”患者比比皆是。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只不過,我们遇到“主角病”患者,有的病情较轻,有的病情较重。  病情较重的“主角病”患者,有着极强的“自我观念”,凡事要求绝对服从,我就是那个中心点;自私自利,不愿牺牲,对他人漠不关心;内心荣耀感极其强烈,凡事希望得到别人的追捧;信奉给我一个支点,可以翘起地球。  那么,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主角病”患者时,该怎么破呢?  1. 关键词:支点 
期刊
“我虽然不擅长做菜,但是,我做菜的时候最开心、最幸福。”这是我的优势,還是强项呢?这是强项。  擅长做菜是“优势”,享受做菜这件事才是“强项”。优势也好,强项也好,都要跟“才能”交朋友,但是,培养强项更有胜算。因为,没有比能使自己愉悦的事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更有“竞争力”的了。  觉得做菜是种享受,当然就更想去学习。那么,自己一向想要去學的做菜,现在开始学也不晚,下定决心去学就行了。  也许,你最想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