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97-2004年,笔者用伽玛刀治疗内侧颞叶癫痫34例,随访12~72个月,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9例、女15例,年龄8~47岁.内脏先兆(17例),表现为心悸、多汗、恶心呕吐及小便失禁等;情感先兆(20例),表现为恐惧(儿童多见),暴怒、欣快及悲伤等(成人多见);自动症(10例),表现为咀嚼、点头及肢体运动等;意识障碍(29例),发呆及反应能力降低多见,其中昏迷2例;
【机 构】
:
132022,吉林,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伽玛刀科,132022,吉林,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伽玛刀科,132022,吉林,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伽玛刀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2004年,笔者用伽玛刀治疗内侧颞叶癫痫34例,随访12~72个月,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9例、女15例,年龄8~47岁.内脏先兆(17例),表现为心悸、多汗、恶心呕吐及小便失禁等;情感先兆(20例),表现为恐惧(儿童多见),暴怒、欣快及悲伤等(成人多见);自动症(10例),表现为咀嚼、点头及肢体运动等;意识障碍(29例),发呆及反应能力降低多见,其中昏迷2例;、意识恢复正常时间>3 min的(26例)、记忆障碍(23例).有家族史者为7例,5岁前有高热抽搐史23例.全部病例均有3年以上药物治疗失败史.
其他文献
急性放射性肠炎是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绒毛破坏,黏膜糜烂,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谷氨酰胺(GLN)对胃肠道形态及功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促使短肠大鼠胃肠道的功能代偿[1,2].本实验探讨GLN对大鼠急性放射性损伤后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对我院10年内儿童跖骨骨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我院放射科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剔除复查骨折、病理骨折、陈旧骨折,筛选出儿童跖骨骨折,统计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儿童跖骨骨折370例,占儿童足部骨折的40.6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5
目的 了解放射损伤条件下骨髓细胞(包括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方法以6Gy^60Coγ射线照射昆明系小鼠制备动物模型,以细胞电泳法检测骨髓细胞的细胞电泳率,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膜微黏度,旋转法检测细胞的黏附性,核孔滤膜法检测细胞的变形指数。结果放射损伤后骨髓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细胞膜微黏度增加,细胞的黏附率和电泳率显著降低。结论6Gy^60Coγ射线对骨髓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
为了解答胆道闭锁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防治以及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的相关问题解读,推行胆道闭锁肝移植救治计划方案实施,增进学术交流和相互了解,推动胆道闭锁和小儿肝移植诊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由《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天津市儿童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小儿胆道闭锁与肝移植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定于2014年10月17日-10月19日在渤海之滨的天
目的 探讨盆腔放疗时引起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措施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为规范放射性膀胱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结果宫颈癌放疗时放射性膀胱疾病发生率大约在0.8%-2.96%,平均2.14%.放射性膀胱疾病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瘘3型.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又分为轻、重两度.诊断时应有明
肝组织内的Kupffer细胞突起丰富而长,与肝脏血窦中的内皮细胞及狄氏间隙的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窦面有广泛接触.Kupffer细胞内含有丰富的氧化、水解酶类,可分泌多种细胞活性因子。
近年来,天然石材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建筑材料(如建筑主体材料和装饰石材)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环保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1-5].为了解西安市常用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及40K含量的总体水平,笔者于2002年7月和2003年4月对西安市的建材市场、建筑工地建材进行了采样.对所采样品分析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的含量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占儿童所有骨折的17.9%,也是儿童第二常见的骨折(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20.2%)[1],好发年龄为5~6岁[2-3]。其每年的发病率为177.3/100 000[2]。受伤机制常为伸直的肘部并发伸展开的手掌着地,这种机制导致了占97%~99%的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很少发生。以往男性发病率较高,但可能由于参加体育运动的增加,最新数据显示在女性中发病率也有所增
在进行人类健康的危险度评价时,都基于一个简单的假定,即各危险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致的健康损害效应互不相关.而实际是一种因子的暴露往往与同时存在的其他因子发生相互作用,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联合生物效应.由于暴露的多元性,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天然的和人工的外源性因子,可与机体的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发生可逆的或不可逆的反应.对于致癌、致突变等毒性的评价,应当从化学、物理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角度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