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筋膜条移植替代屈肌腱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43只兔进行腰背筋膜条移植替代鞘内屈趾肌腱,正常鞘内屈趾肌腱为对照组。移植物术后35周时形态酷似对照组;新生血管在术后10周最多,以后减少并接近对照;胶原纤维随时间延长渐由不规则交叉排列变为平行规则排列;胶原原纤维术后10周时多数直径为60nm左右,35周时则绝大多数为粗直径(约160nm),且粗细比例接近对照组。移植物延伸率为15%,24周时强度可满足生理需要。本实验表明,深筋膜条移植后在形态及组织学结构上逐渐向肌腱演变,可以替代屈肌腱。

其他文献
作者报道了我院采用阻隔式皮瓣迟延法修复皮肤缺损骨外露共1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尽管此法有其优点,而且是其他局部转位皮瓣所不能比拟的,但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如手术次数多,整个手术完成周期较长。皮瓣血运训练较麻烦,其可靠性有待研究,病人有一定痛苦。所以我们对后期病例应用CT。CT-I型超声多普勒监测其血供,了解血管改建、扩建情况,发现当动脉血流回声扩展到皮瓣长径1/2左右时就可行皮瓣转位,为阻隔式皮瓣转
针对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利用骨水泥对钢针的坚强锚固作用,作者设计了经皮穿针骨水泥球结状外固定技术。经生物力学测试,用该技术固定的骨折标本,平均最大抗压能力达到187±32.4kg(±s),与鹅颈钉相近(P值>0.25)。自1991年1月以来,采用该技术共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50例(平均年龄64.1岁)。有48例经过平均20.5个月随访,优良44例(91.7%),尚好4例(8.3%)。作者认为该技术
期刊
作者对Richards钉(滑动加压螺纹钉)、Jewett钉、斯氏针和麦氏鹅头钉进行了力学测试,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Jewett钉的强度最大,Richards钉次之,麦氏鹅头钉最弱(P值<0.001)。同时发现Richards钉的抗旋转强度仅3.3kg·m。临床资料显示,Richards钉疗效最佳,而麦氏鹅头钉,Jewett钉和斯氏针欠理想。作者认为,Richards钉有动力性和静力性加压作用,它结
作者参考Gamma钉有关资料,根据中国人体形特点,制成适合国人使用的加锁髓内钉及其手术器械,治疗股骨转子骨折53例。52例患者术后随访1~3.5年,骨折全部愈合。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加锁髓内钉的抗压缩和抗弯曲强度都远超过人体股骨的强度。作者认为,加锁髓内钉是按照人体股骨近段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可将股骨头承受的各种应力以最佳方式分解和传递。其髓内棒上、下端均有螺丝钉交锁,可防止骨折段的
作者设计一种双扁形髓内钉系统用于股骨远段骨折内固定,它是头窄尾宽、厚3mm的扁钉,由股骨内、外髁向髓腔各打入1根,尾部用横栓连接形成整体结构。1991年6月~1994年12月共治疗3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者23例,骨折全部愈合,按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无钉弯、钉断、钉退及拔钉后再骨折等并发症。经生物力学测试证实:本器械抗弯抗扭性能明显优于Ender钉及Ru
51只健康中国本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用植入血管和不植入血管的游离神经移植修复3cm长坐骨神经缺损。术后3,7,14天发现移植神经较快的再血管化。分别在术后第4,8,20周做神经电生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电生理指标和再生轴索,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1)。结果表明:再血管化程度和良好血供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本研究用脱氧鸟苷培养处理鸡趾屈腱,去除其抗原呈递细胞后做活体异体移植。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术趾主动屈曲功能、移植腱腱周粘连定量、羟脯氨酸含量、生物力学测定、血管染色、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观察等证实处理腱免疫源性显著降低,活体异体移植后达到自体腱移植相同良好效果,而对照未处理新鲜异体移植腱被排斥。并发现增生活跃的纤维细胞生成细胶原原纤维(直径33.3nm),形成以细胶原原纤维为主并与原粗胶原原
期刊
根据桡骨头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用一定硬性和韧性的超高分子量聚已烯材料,做成不同大小、长短的人工桡骨头假体。临床上主要治疗桡骨头粉碎骨折。手术暴露取肘后外侧斜行切口,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切开肱桡关节囊,部分切断环状韧带,摘除粉碎的桡骨头。在桡骨上端截骨,并扩大其髓腔。将备好的桡骨头假体柄插入桡骨上端髓腔内,用骨水泥加固。作者从1989年起采用这种假体治疗桡骨头粉碎骨折30例,经临床观察和生物力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