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思考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企业文化是构成社会经济组织的基础,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前提,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儒家强调万事万物协调发展、“天下为公”、尽孝报恩的文化特征,构成了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以儒家文化为底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发展传统的儒学、儒商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力培育企业优秀品质,弘扬社会文明,构建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和谐 企业文化 传统儒学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总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企业文化是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形成、企业全体成员所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的综合体,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工作是创建和谐文化,通过文化从各层面影响企业成员,全面实现企业和谐。“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和谐企业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企业为载体,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引导,以理解、教育,引导为切入点,以尊重、相信、激励为策略手段,以培养和塑造人为目的,激发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学的扬弃与创新。
  
  1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经营者素质的提高,企业面临的发展契机和竞争挑战,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企业文化愈来愈重要。
  1.1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革命,企业文化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更加突出。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有自身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做支撑。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企业在茫茫大海中乘风破浪、保证航向的能源库。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在竞争中最终会被抛到岸边,永远难以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
  1.2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取胜的保障。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竞争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企业要有所作为,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就难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海尔集团张瑞敏认为海尔发展的主要成就是无形的东西,就是海尔的灵魂一一和谐的海尔文化。
  1.3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动力。企业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较量的实体是完善的用人机制和良好的用人环境条件下的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有利于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形成一支开拓奋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抓好机遇、笑迎挑战、健康发展的保障。
  1.4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摆脱困境的途径。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运作的基础。尽管各地企业性质、基础、现状和所处的环境不相同,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困境各不相同,但综观各种企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办法似乎都是殊途同归,那就是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力促发展。
  1.5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向上的前提。随着经济地位的确立,股份制将以乘方的方式增长。企业怎样抓住改制的机遇,应对挑战,迅速转变观念和机制,实现创新与发展,关键取决于企业文化。只有夯实了和谐企业文化基础,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员工支持改制,积极参与改制,才能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 儒家文化对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有参鉴价值
  
  企业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中庸等则是其核心内容,在中国占统治地位长达2000年之久,不仅在中华民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日本不少企业家还把《论语》作为工商企业的“圣经”,把儒家经典作为商业道德课的教材;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祭祀孔子的国家,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由政府高级官员出席的祭孔大典。西方发达国家对儒家文化也相当重视。
  2.1儒家文化强调万事万物协调发展的“一体论”。儒家认为,人上参天地,下化万物,借鉴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则,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爱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家、爱父母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殊途同归,和我们要建立的民主法制、公平竞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度一致。当前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要突出两大特色,一是社会主义特色,即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人类生存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二是东方市场经济特色,即儒商精神,既要坚持以德为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要吃苦耐劳,善于发展自己、应对挑战,具有智者精神,还要把个人利益与家庭、民族、国家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国家同构的价值观念,追求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和统一。因此,必须推行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消费者欲望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使整个经营过程与消费者和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相符合,坚持社会整体利益第一,消费者利益次之,企业自身利益最后的原则,以诚信赢得市场和消费群体。
  2.2儒家文化强调“天下为公”的态度和立场。儒家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无私的、公正的、平等的。“公”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性质和根本方向,符合天性、人性。“公”意为“公共”、“公平”、“公开”、“公正”等,代表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和统一。古人概括得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干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既反映了人类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也表达了人类期望“天下一家”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与和谐社会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一致的。
  2.3儒家文化强调尽孝报恩的人类 最基本品德。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做企业实际上是在做人。制度是人制定且由人执行的,而且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都是由人来完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谐的企业文化就是引导人的自发性,而儒家文化的尽孝报恩思想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载体。一要报父母哺育之恩,首先要养父母之身,其次要顺父母之心,再次要遂父母之志,使父母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欣慰;二要报师长培育之恩,牢记师长的教诲和期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要报人民群众养育之恩,不能太挑剔、有太多的奢望和要求,要以正确的心态处理各种关系,自觉树立起报效祖国、回报人民、回馈社会的理念,为社会多做贡献。
  
  3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垒球化的需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全力培育企业的优秀品质。企业要发展,要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独领风骚,企业经营者就必须树立“重质量、重信誉、重公德、重形象、讲诚信”的理念,具有“以诚为本,以诚立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品质,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培育和谐企业文化的需要。要把这一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落实到每一项活动中,要把员工教育、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3.2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贯彻“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此,必须破除一切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创造愿望得以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才能都得以激发、创造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造能力。
  3.3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及时调节企业内部各利益群体、各利益阶层、各成员间的关系,高度重视和维护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正确认识目前改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以政策调节收入差距,在实现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减少各阶层、各集团之间的摩擦,把矛盾处理好,解决好。
  3.4以弘扬社会文明来促进和谐。文明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文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很多不和谐的问题都源于不文明。所以,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用文明来促进和谐。
  3.5以改革创新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职工群众是社会的细胞。促进和谐必须从基层抓起,从解决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做起,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反映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心声和要求。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运行机制,使全体职工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要把构建和谐企业同企业改制结合起来,创新企业管理和运营机制,维护经济发展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共赢。
其他文献
中国正处在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需求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是新阶段解决社会矛盾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承担着整个社会绝大部分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