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 持 人:张安妮
专家支持:张梅玲(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
嘉 宾:Y警官(社区民警)
主持人:大家好!心理场又与大家见面了。
2016年第6期,本栏目刊登了《亲子关系中的“情绪感染”》,文中三位嘉宾的育儿困惑以及专家解析获得了不少“警爸警妈”的共鸣,纷纷发来私信提问、畅谈。其中一位来自山东的警察妈妈说了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做了家长需要学习,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
确实如此,“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而父母则是孩子的首任老师。
作为人民警察,往往顾大家、舍小家。“每次放假,儿子就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出去玩,而我只能去爷爷奶奶家?没办法,很多节假日,民警要执勤或承担安保任务。时间久了,儿子会以为在我们当爸当妈的心中,工作比他更重要……”“二胎政策放开,我和媳妇欢天喜地迎来了第二个警娃。我们其实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提前跟老大沟通、交流,没想到,老二一落地,老大还是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我早出晚归,每当看到媳妇疲于应对两个娃的争夺,我就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不该生老二?”“早就有人跟我说过‘要提防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我以为这是笑话呢。如今,我还没进入更年期,就已经对付不了家里14岁的女儿了。我和她妈说一句,人家有十句等着你;要不就是回家把自己的房门一关,喊个十声八声才出来。我们是双警家庭,平时工作特别忙,最近,却再三被班主任‘请’到学校训话,质疑女儿在校的种种表现。我和她的妈妈很焦虑,女儿的世界,我们进不去……”
面对一条条发来的育儿困惑,为了满足更多民警朋友的实际需求,本期起,我们将启动家庭教育系列话题,邀请数位相关领域的心理专家与学者,畅谈家庭教育的智慧。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首先要尊重他,在尊重的基础上去引导
主持人:首先,欢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做客心理场。
张梅玲:你好主持人。警察,是我非常敬佩的职业,扬善惩恶,守护平安。很高兴能与民警朋友们聊聊家庭教育。
主持人:Y警官从警15年,是当地颇为优秀的一名社区民警。最近一个月,她频频发来信息,谈到与儿子在学习上的沟通问题,并提出是否可以通个电话,直接向您请教“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儿子知道,让他多写一份作业是爱他的”。
张梅玲:好,没问题。
主持人:你好Y警官!我现在把电话交给张教授。
Y警官:感谢《现代世界警察》杂志让民警有一个可以说说心里话,并答疑解惑的平台。
您好张教授!我是一名社区民警,我的丈夫也是一名民警。最近半年,我们俩为儿子学习的事情伤透了脑筋。
儿子今年九岁,我和丈夫一直都很忙,他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上学以后回到了我们身边。最近几个月,因为学习上的事情,我俩跟他有了一些冲突。儿子在学习上不太主动,总是需要我们催促。我们也明白,天天追着他学或填鸭式的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再想想其他家长,与他们相比,我们自认对儿子已经是“放养”了,只要求他在写完学校作业后,再完成我们给他布置的作业。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跟现在很多孩子不同,我们没有给儿子报什么课外班、补习班。他从上一年级开始就很抵触各种课外班。我曾经跟他交流过这个问题,他说觉得课外班會耽误自己玩:“我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什么还要写课外班的作业?而且,课外班的老师太严厉了,写不完还不让回家!”有一段时间,我和他爸爸实在太忙了,老人又住得远,不方便接送,我们不得不给他报了一个托管班。我发现那段时间,儿子的状态就特别不好。虽然托管班也没什么作业压力,但他就是不愿意去。跟他爸商量后,我们就把托管班退了。
后来,我们就跟儿子商量:“你可以不去各种班,但爸爸妈妈会给你布置作业,你要好好完成!”他口头上答应,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每天回家写完学校作业,就开始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不写我们布置的作业,总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他觉得拖到晚上9点了,也该睡觉了,不完成这些额外的作业也没关系。
他这样的态度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就急了!我觉得自己对他已经很宽容了,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给他报几个课外班。我就找他谈话,起初,我还是有足够的耐心,跟他讲道理。但他非但没改进,我说多了,他还不高兴了:“妈妈,老师让我们一个字写三遍,你却让我再写五遍……(我不想写!)”他的这个态度直接把我的火也拱起来了,我就对他越来越强势,不再像之前那么有耐心。没想到,他竟然对我说:“妈妈,你太严厉了,我不喜欢你了!”最近,他甚至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自己抑郁了。你们要是再逼我,我就该跳楼了!”
张教授,您能理解我听到儿子说出这句话的心情吗?在工作中,我与群众打交道比较多,自认很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前,我也确实接触过因为家庭关系不睦导致孩子有过激思想甚至过激行为的悲剧事件。现在,自己的孩子居然也说出这样的话,我非常迷茫!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对待他了。继续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在逼儿子吗?他会不会真的抑郁甚至跳楼?不上补习班,也不写我们布置的作业,难道就这么放任儿子玩下去?
张梅玲:Y警官,你的情况,我都听明白了。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那么,现在,我首先要问你一个问题:儿子的成绩现在怎么样,在班级中大概处于什么位置?
Y警官:他在班里基本上是中等偏上吧。
张梅玲:好。再请你回忆一下自己的小学时代。当时,你是如何学习的?
Y警官:我在那个时候,父母完全没管过我啊,更别提逼我了!我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很高,回家第一件事肯定是写作业。有时候爸妈做好了饭,叫我先吃饭,我都不去,我一定得先写完作业再干别的事。 张梅玲: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的你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Y警官:对,我还是比较乖,学习主动性挺高的。
张梅玲: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同的,即使他是你的儿子,也不可能复制当年的你。
现在,我会站在你儿子的立场上说一些话。
从亲子关系角度看,你们夫妻因为工作忙,所以在儿子出生后就交给了老人抚养,六岁之后才接到身边。换句话说,在儿子出生至三岁期间,你们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父爱和母爱。与很多从出生后由父母抚养的孩子相比,你们的亲子关系在前期就已经有了一些问题,儿子在最早的成长过程中已经比其他孩子欠缺了一点。从这一点讲,作为父母,你和丈夫首先对孩子是要抱歉的,现在应该更多地去爱他。我想,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Y警官:您说得很对,我们很想去弥补他。
张梅玲:但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如何更恰当地去弥补,这是你和丈夫现在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许,你认为的弥补就是“爸爸妈妈督促你补课,要争取第一名,要把你培养成最优秀的孩子”。这也是我为什么刚才先问你儿子的成绩如何的原因。你说儿子成绩中等偏上——我认为这是一个挺不错的成绩!哪有那么多的第一名?你的儿子已经把他的需求说得很明白了:完成了学校作业,他就想去玩了。玩,是一个孩子再正当不过的要求,是非常合理的。在我看来,你们对儿子的要求有些过高了。
另外,从你的描述中,我感觉到,你和丈夫是有一些要面子的,输不起,觉得其他孩子都上课外班,儿子不上,就是落后了!
Y警官:张教授,您真是说中我们的想法了。我们就是担心大家都报班,儿子不报,会不会落后。
张梅玲: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孩子完成了学校的作业,这就是把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上不上课外班,得根据孩子自己的需求决定。你儿子的成绩目前在中等偏上,在我看来,是没必要报补习班的。但你们生怕孩子落后,丢不起这个脸,虽然没报班,但却以你们的名义布置额外作业。我觉得儿子的话一点儿也不过分:“老师让我写三遍,你们为什么还让我写五遍?我都没时间玩了。”再写几遍,应该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到底掌没掌握这个知识点,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现在,无论是在生活或学习上,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行使的权力太少了。
接下来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首先,我建议你和丈夫要先对儿子道歉:“爸爸妈妈要对你说声对不起,之前对你要求太多了。今天,我们很想听听你自己的打算。”作为父母,要有对孩子说“对不起”的勇气。一声“对不起”,不但不会降低家长的威信,反而会提升孩子对你的信任。
然后,找一个机会帮他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在一次考试之后,儿子得了87分,你们得首先肯定他:“考得不错。爸爸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然后再说:“不过,我们得找找是哪些地方丢了分,争取下次不再在这个问题上出错了,把成绩再提升一点儿。”
孩子进步与否,成绩不是标准,关键是他是否努力了。努力,这是为人做事的底线。不仅孩子如此,成年人在工作中也要如此。面对现实的大环境,为人父母要有理智,切莫从众。孩子只要努力了,哪怕是进步一分,也是好现象,要及时地肯定他、表扬他。就像人前进的步伐一样,有的步子大,有的步子小,孩子的进步速度和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学习的过程急不得,不能苛求孩子这次考了80分,下次马上就得100分。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虽然课外班不是必须的,但在很多孩子都上的前提下,有的在校老师会存在课堂教学讲得浅的现象,没上课外班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不上。如果是担心这种情况,我建议你们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下,告诉他:“作为小学生,你现在经历的是基础教育。基础打得好不好、牢不牢很重要。但是,学习是你的事情,爸爸妈妈代替不了,我们的责任是督促你,毕竟,你还小。现在,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在学习上,你希望我们怎么帮助你?”鼓励孩子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你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还能不能更好一点儿?”当他说出一个目标后,继续问孩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也许,孩子就会说:“不用!我自己能行!”
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商量,听听孩子自己的主张,能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一个孩子如果总需要家长的管教,他是很难成长的,家长总不能跟他一辈子。
我说的“商量”就是一种引导,引导孩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自己还有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就像医生看病找病因一样,同样是发烧症状,每个人的病因却不一样。课外班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保险箱,也许会给孩子造成依赖思想:我不用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反正有课外班辅导。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如何做人——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做人的方向对了,心理健康、阳光,成绩保持在中等水平以上,这样的孩子就很棒了!
回到最初我们的问题上,如何爱孩子?尊重孩子,就是爱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首先要尊重他,在尊重基础上去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勇敢、大胆地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要求,但不要苛求。家长要保持头脑冷静,理智思考和选择,不是很多人都做了选择的事情就是对的事情。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选择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更重要。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心态平和,平等沟通,多听少说,先听后说,多商量少命令。心态如何,会直接影响你说话的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对孩子说话时多用“我建议”“我觉得……会好些”“你愿意听听爸爸妈妈的想法吗”等这样的语言,会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你经常做群眾工作,一定深有体会,与人沟通,其实内容只占5%,沟通效果主要取决于你的表情、眼神和态度等,后者直接决定了你给对方的感受。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想Y警官应该有所感悟了。
Y警官:非常感谢张教授。我确实豁然开朗了! 张梅玲:不客气。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我也要感谢你和你的丈夫。为了更多老百姓的平安与幸福,感谢你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更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引导教育
主持人:张教授与Y警官的一番对话,让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各种管教法则和行为守则,而是父母能基于对孩子的爱与感情,通过共情与理解的呈现。
张梅玲:是的。我们总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家长,在生活中要用平等、沟通、温和和关爱相融合的态度,来浇灌像花朵一样的孩子。
主持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Y警官其实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儿子的喜好,比如上了一段时间的托管班,儿子的情绪明显不佳;儿子对他们额外布置的作业是拖延、能免则免的态度。但她和丈夫解不开“不补课就可能落后”的心结,最终把压力都转向了孩子,导致孩子说出“我都抑郁了”这样的话。
张梅玲:对。Y警官还是有一些理智的,关键是要克服从众心理。直言不讳地说,对于儿子学习的问题,主要责任在于她和她的爱人太苛求孩子,太不信任孩子。
之前也有从事其他职业的父母提过类似问题,他们觉得多写一些作业是巩固知识——这其实就是在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做伤害孩子的事。也有人会问完全信任孩子的选择是不是纵容,完全不是!我所说的信任孩子,是父母的一个态度,不是盲目信任,是先去听听孩子自己的声音和打算,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代替孩子做主。
举一个反面例子。前几年,一个从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妈妈,回国后出于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不接受老师让女儿考职业学校的建议(她的女儿成绩不是太好),就强迫女儿从早学到晚,给她买了一大堆做题的书,请了几个家教。结果,没等高考,女儿就得了重度抑郁症。
主持人:父母不恰当的言行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張梅玲:是这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引导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心理健康、阳光的孩子会更多具备积极乐观、勇敢自信、意志坚强、宽容豁达的品质,而这些都将会帮助孩子通向未来正确的人生之路。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家长)自然就是第一任老师,和永远不会退休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老舍先生曾经这样表达:“从上私塾到上中学,我应该经历过近百位老师。在这些老师中,真正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们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想法,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优势,找到明确的方向和途径。对待孩子的决定,要尊重和帮助,而不是剥夺与代替,更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人是目标性动物,我们的很多困惑与焦虑也往往源于目标感缺失;相反,有一个明确的、自主的目标,就会潜移默化地正向影响孩子的发展。当他明确自己的价值与发展方向,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实现目标时,这就是成长。
制定一份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有效目标
主持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父母该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张梅玲:有效的目标一般包括目标制定前、目标制定中和目标制定后三个步骤。今天我着重地谈一下制定中这个阶段。
第一,目标要准确。目标的准确性依赖于父母对孩子现实状况的客观分析。比如,可以从孩子健全人格上所表现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有的孩子性格温和,但不易合群;有的孩子很有表现力,但意志力不够强。可以从孩子认知系统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有的孩子课堂学习能力强,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语文、英语强,有的孩子数理化比较强。还可以从孩子为人处世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优势、劣势分析。这是一个对孩子的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过程,最好让孩子本人也参与进来,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
第二,目标要制定在“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孩子现有水平和通过别人帮助以及自己努力后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空间。这个空间是能得到孩子本人认同的。因为,如果目标定得太低,没有挑战性,达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定得太高,最终达不到,则会挫败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目标要有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每个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各自的目标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量体裁衣”得来的。父母千万不要、也没必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有差异的目标,有差异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达到有差异的发展。在制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四,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变成行为才能促使孩子有所发展,所以,目标内容一定要实际、具体,且能指导孩子进行具体操作。比如,这个孩子的责任心不强,就要培养他的责任心的可操作性行为习惯,目标中可标记出“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每天自己洗小件衣服”“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
第五,目标要有层次性。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对目标层次最好的分析。即要达到一个比较大的目标,中间还需要设立几个中等目标,中等目标下再设立小目标。通过努力可以较快地达到小目标,从而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更有信心朝前走。
主持人:在本期内容结束前,将美国诗人道格拉斯 ·玛拉赫的诗送给每一位警察儿女: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小灌木;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香獐,那就当一只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那只小鲈鱼。我们不能全是船长,所以必须有人去当水手。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大事、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事。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寸——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再次感谢张梅玲教授。下一期,张教授将从读懂时代、读懂教育、读懂家庭、读懂孩子、读懂成长与读懂自己六个方面,带我们全面地认识家庭教育。敬请关注!
专家支持:张梅玲(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
嘉 宾:Y警官(社区民警)
主持人:大家好!心理场又与大家见面了。
2016年第6期,本栏目刊登了《亲子关系中的“情绪感染”》,文中三位嘉宾的育儿困惑以及专家解析获得了不少“警爸警妈”的共鸣,纷纷发来私信提问、畅谈。其中一位来自山东的警察妈妈说了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做了家长需要学习,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
确实如此,“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而父母则是孩子的首任老师。
作为人民警察,往往顾大家、舍小家。“每次放假,儿子就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出去玩,而我只能去爷爷奶奶家?没办法,很多节假日,民警要执勤或承担安保任务。时间久了,儿子会以为在我们当爸当妈的心中,工作比他更重要……”“二胎政策放开,我和媳妇欢天喜地迎来了第二个警娃。我们其实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提前跟老大沟通、交流,没想到,老二一落地,老大还是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我早出晚归,每当看到媳妇疲于应对两个娃的争夺,我就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不该生老二?”“早就有人跟我说过‘要提防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我以为这是笑话呢。如今,我还没进入更年期,就已经对付不了家里14岁的女儿了。我和她妈说一句,人家有十句等着你;要不就是回家把自己的房门一关,喊个十声八声才出来。我们是双警家庭,平时工作特别忙,最近,却再三被班主任‘请’到学校训话,质疑女儿在校的种种表现。我和她的妈妈很焦虑,女儿的世界,我们进不去……”
面对一条条发来的育儿困惑,为了满足更多民警朋友的实际需求,本期起,我们将启动家庭教育系列话题,邀请数位相关领域的心理专家与学者,畅谈家庭教育的智慧。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首先要尊重他,在尊重的基础上去引导
主持人:首先,欢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做客心理场。
张梅玲:你好主持人。警察,是我非常敬佩的职业,扬善惩恶,守护平安。很高兴能与民警朋友们聊聊家庭教育。
主持人:Y警官从警15年,是当地颇为优秀的一名社区民警。最近一个月,她频频发来信息,谈到与儿子在学习上的沟通问题,并提出是否可以通个电话,直接向您请教“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儿子知道,让他多写一份作业是爱他的”。
张梅玲:好,没问题。
主持人:你好Y警官!我现在把电话交给张教授。
Y警官:感谢《现代世界警察》杂志让民警有一个可以说说心里话,并答疑解惑的平台。
您好张教授!我是一名社区民警,我的丈夫也是一名民警。最近半年,我们俩为儿子学习的事情伤透了脑筋。
儿子今年九岁,我和丈夫一直都很忙,他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上学以后回到了我们身边。最近几个月,因为学习上的事情,我俩跟他有了一些冲突。儿子在学习上不太主动,总是需要我们催促。我们也明白,天天追着他学或填鸭式的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再想想其他家长,与他们相比,我们自认对儿子已经是“放养”了,只要求他在写完学校作业后,再完成我们给他布置的作业。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跟现在很多孩子不同,我们没有给儿子报什么课外班、补习班。他从上一年级开始就很抵触各种课外班。我曾经跟他交流过这个问题,他说觉得课外班會耽误自己玩:“我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什么还要写课外班的作业?而且,课外班的老师太严厉了,写不完还不让回家!”有一段时间,我和他爸爸实在太忙了,老人又住得远,不方便接送,我们不得不给他报了一个托管班。我发现那段时间,儿子的状态就特别不好。虽然托管班也没什么作业压力,但他就是不愿意去。跟他爸商量后,我们就把托管班退了。
后来,我们就跟儿子商量:“你可以不去各种班,但爸爸妈妈会给你布置作业,你要好好完成!”他口头上答应,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每天回家写完学校作业,就开始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不写我们布置的作业,总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他觉得拖到晚上9点了,也该睡觉了,不完成这些额外的作业也没关系。
他这样的态度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就急了!我觉得自己对他已经很宽容了,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给他报几个课外班。我就找他谈话,起初,我还是有足够的耐心,跟他讲道理。但他非但没改进,我说多了,他还不高兴了:“妈妈,老师让我们一个字写三遍,你却让我再写五遍……(我不想写!)”他的这个态度直接把我的火也拱起来了,我就对他越来越强势,不再像之前那么有耐心。没想到,他竟然对我说:“妈妈,你太严厉了,我不喜欢你了!”最近,他甚至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自己抑郁了。你们要是再逼我,我就该跳楼了!”
张教授,您能理解我听到儿子说出这句话的心情吗?在工作中,我与群众打交道比较多,自认很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前,我也确实接触过因为家庭关系不睦导致孩子有过激思想甚至过激行为的悲剧事件。现在,自己的孩子居然也说出这样的话,我非常迷茫!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对待他了。继续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在逼儿子吗?他会不会真的抑郁甚至跳楼?不上补习班,也不写我们布置的作业,难道就这么放任儿子玩下去?
张梅玲:Y警官,你的情况,我都听明白了。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那么,现在,我首先要问你一个问题:儿子的成绩现在怎么样,在班级中大概处于什么位置?
Y警官:他在班里基本上是中等偏上吧。
张梅玲:好。再请你回忆一下自己的小学时代。当时,你是如何学习的?
Y警官:我在那个时候,父母完全没管过我啊,更别提逼我了!我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很高,回家第一件事肯定是写作业。有时候爸妈做好了饭,叫我先吃饭,我都不去,我一定得先写完作业再干别的事。 张梅玲: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的你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Y警官:对,我还是比较乖,学习主动性挺高的。
张梅玲: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同的,即使他是你的儿子,也不可能复制当年的你。
现在,我会站在你儿子的立场上说一些话。
从亲子关系角度看,你们夫妻因为工作忙,所以在儿子出生后就交给了老人抚养,六岁之后才接到身边。换句话说,在儿子出生至三岁期间,你们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父爱和母爱。与很多从出生后由父母抚养的孩子相比,你们的亲子关系在前期就已经有了一些问题,儿子在最早的成长过程中已经比其他孩子欠缺了一点。从这一点讲,作为父母,你和丈夫首先对孩子是要抱歉的,现在应该更多地去爱他。我想,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Y警官:您说得很对,我们很想去弥补他。
张梅玲:但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如何更恰当地去弥补,这是你和丈夫现在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许,你认为的弥补就是“爸爸妈妈督促你补课,要争取第一名,要把你培养成最优秀的孩子”。这也是我为什么刚才先问你儿子的成绩如何的原因。你说儿子成绩中等偏上——我认为这是一个挺不错的成绩!哪有那么多的第一名?你的儿子已经把他的需求说得很明白了:完成了学校作业,他就想去玩了。玩,是一个孩子再正当不过的要求,是非常合理的。在我看来,你们对儿子的要求有些过高了。
另外,从你的描述中,我感觉到,你和丈夫是有一些要面子的,输不起,觉得其他孩子都上课外班,儿子不上,就是落后了!
Y警官:张教授,您真是说中我们的想法了。我们就是担心大家都报班,儿子不报,会不会落后。
张梅玲: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孩子完成了学校的作业,这就是把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上不上课外班,得根据孩子自己的需求决定。你儿子的成绩目前在中等偏上,在我看来,是没必要报补习班的。但你们生怕孩子落后,丢不起这个脸,虽然没报班,但却以你们的名义布置额外作业。我觉得儿子的话一点儿也不过分:“老师让我写三遍,你们为什么还让我写五遍?我都没时间玩了。”再写几遍,应该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到底掌没掌握这个知识点,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现在,无论是在生活或学习上,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行使的权力太少了。
接下来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首先,我建议你和丈夫要先对儿子道歉:“爸爸妈妈要对你说声对不起,之前对你要求太多了。今天,我们很想听听你自己的打算。”作为父母,要有对孩子说“对不起”的勇气。一声“对不起”,不但不会降低家长的威信,反而会提升孩子对你的信任。
然后,找一个机会帮他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在一次考试之后,儿子得了87分,你们得首先肯定他:“考得不错。爸爸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然后再说:“不过,我们得找找是哪些地方丢了分,争取下次不再在这个问题上出错了,把成绩再提升一点儿。”
孩子进步与否,成绩不是标准,关键是他是否努力了。努力,这是为人做事的底线。不仅孩子如此,成年人在工作中也要如此。面对现实的大环境,为人父母要有理智,切莫从众。孩子只要努力了,哪怕是进步一分,也是好现象,要及时地肯定他、表扬他。就像人前进的步伐一样,有的步子大,有的步子小,孩子的进步速度和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学习的过程急不得,不能苛求孩子这次考了80分,下次马上就得100分。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虽然课外班不是必须的,但在很多孩子都上的前提下,有的在校老师会存在课堂教学讲得浅的现象,没上课外班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不上。如果是担心这种情况,我建议你们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下,告诉他:“作为小学生,你现在经历的是基础教育。基础打得好不好、牢不牢很重要。但是,学习是你的事情,爸爸妈妈代替不了,我们的责任是督促你,毕竟,你还小。现在,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在学习上,你希望我们怎么帮助你?”鼓励孩子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你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还能不能更好一点儿?”当他说出一个目标后,继续问孩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也许,孩子就会说:“不用!我自己能行!”
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商量,听听孩子自己的主张,能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一个孩子如果总需要家长的管教,他是很难成长的,家长总不能跟他一辈子。
我说的“商量”就是一种引导,引导孩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自己还有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就像医生看病找病因一样,同样是发烧症状,每个人的病因却不一样。课外班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保险箱,也许会给孩子造成依赖思想:我不用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反正有课外班辅导。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如何做人——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做人的方向对了,心理健康、阳光,成绩保持在中等水平以上,这样的孩子就很棒了!
回到最初我们的问题上,如何爱孩子?尊重孩子,就是爱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首先要尊重他,在尊重基础上去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勇敢、大胆地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要求,但不要苛求。家长要保持头脑冷静,理智思考和选择,不是很多人都做了选择的事情就是对的事情。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选择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更重要。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心态平和,平等沟通,多听少说,先听后说,多商量少命令。心态如何,会直接影响你说话的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对孩子说话时多用“我建议”“我觉得……会好些”“你愿意听听爸爸妈妈的想法吗”等这样的语言,会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你经常做群眾工作,一定深有体会,与人沟通,其实内容只占5%,沟通效果主要取决于你的表情、眼神和态度等,后者直接决定了你给对方的感受。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想Y警官应该有所感悟了。
Y警官:非常感谢张教授。我确实豁然开朗了! 张梅玲:不客气。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我也要感谢你和你的丈夫。为了更多老百姓的平安与幸福,感谢你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更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引导教育
主持人:张教授与Y警官的一番对话,让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各种管教法则和行为守则,而是父母能基于对孩子的爱与感情,通过共情与理解的呈现。
张梅玲:是的。我们总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家长,在生活中要用平等、沟通、温和和关爱相融合的态度,来浇灌像花朵一样的孩子。
主持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Y警官其实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儿子的喜好,比如上了一段时间的托管班,儿子的情绪明显不佳;儿子对他们额外布置的作业是拖延、能免则免的态度。但她和丈夫解不开“不补课就可能落后”的心结,最终把压力都转向了孩子,导致孩子说出“我都抑郁了”这样的话。
张梅玲:对。Y警官还是有一些理智的,关键是要克服从众心理。直言不讳地说,对于儿子学习的问题,主要责任在于她和她的爱人太苛求孩子,太不信任孩子。
之前也有从事其他职业的父母提过类似问题,他们觉得多写一些作业是巩固知识——这其实就是在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做伤害孩子的事。也有人会问完全信任孩子的选择是不是纵容,完全不是!我所说的信任孩子,是父母的一个态度,不是盲目信任,是先去听听孩子自己的声音和打算,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代替孩子做主。
举一个反面例子。前几年,一个从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妈妈,回国后出于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不接受老师让女儿考职业学校的建议(她的女儿成绩不是太好),就强迫女儿从早学到晚,给她买了一大堆做题的书,请了几个家教。结果,没等高考,女儿就得了重度抑郁症。
主持人:父母不恰当的言行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張梅玲:是这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引导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心理健康、阳光的孩子会更多具备积极乐观、勇敢自信、意志坚强、宽容豁达的品质,而这些都将会帮助孩子通向未来正确的人生之路。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家长)自然就是第一任老师,和永远不会退休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老舍先生曾经这样表达:“从上私塾到上中学,我应该经历过近百位老师。在这些老师中,真正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们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想法,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优势,找到明确的方向和途径。对待孩子的决定,要尊重和帮助,而不是剥夺与代替,更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人是目标性动物,我们的很多困惑与焦虑也往往源于目标感缺失;相反,有一个明确的、自主的目标,就会潜移默化地正向影响孩子的发展。当他明确自己的价值与发展方向,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实现目标时,这就是成长。
制定一份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有效目标
主持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父母该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张梅玲:有效的目标一般包括目标制定前、目标制定中和目标制定后三个步骤。今天我着重地谈一下制定中这个阶段。
第一,目标要准确。目标的准确性依赖于父母对孩子现实状况的客观分析。比如,可以从孩子健全人格上所表现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有的孩子性格温和,但不易合群;有的孩子很有表现力,但意志力不够强。可以从孩子认知系统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有的孩子课堂学习能力强,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语文、英语强,有的孩子数理化比较强。还可以从孩子为人处世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优势、劣势分析。这是一个对孩子的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过程,最好让孩子本人也参与进来,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
第二,目标要制定在“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孩子现有水平和通过别人帮助以及自己努力后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空间。这个空间是能得到孩子本人认同的。因为,如果目标定得太低,没有挑战性,达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定得太高,最终达不到,则会挫败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目标要有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每个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各自的目标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量体裁衣”得来的。父母千万不要、也没必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有差异的目标,有差异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达到有差异的发展。在制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四,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变成行为才能促使孩子有所发展,所以,目标内容一定要实际、具体,且能指导孩子进行具体操作。比如,这个孩子的责任心不强,就要培养他的责任心的可操作性行为习惯,目标中可标记出“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每天自己洗小件衣服”“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
第五,目标要有层次性。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对目标层次最好的分析。即要达到一个比较大的目标,中间还需要设立几个中等目标,中等目标下再设立小目标。通过努力可以较快地达到小目标,从而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更有信心朝前走。
主持人:在本期内容结束前,将美国诗人道格拉斯 ·玛拉赫的诗送给每一位警察儿女: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小灌木;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香獐,那就当一只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那只小鲈鱼。我们不能全是船长,所以必须有人去当水手。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大事、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事。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寸——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再次感谢张梅玲教授。下一期,张教授将从读懂时代、读懂教育、读懂家庭、读懂孩子、读懂成长与读懂自己六个方面,带我们全面地认识家庭教育。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