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启发式教学在高校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尤其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简要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阐释了如何在高校生物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生物教学 应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启发式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个事物上,从而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联想,拓展他们的思维,这样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这样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标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而不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式教学就是新课改下出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主要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课改的根本目标与精神实质,故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讨论启发、情景启发、探究启发等等,虽然方法不同,但是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这样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融会贯通,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般的学生都对学习有抵触的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生物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新颖的方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采摘各种植物,上课的时候拿出各自准备的植物,进行小组观察与讨论。在小组讨论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植物由哪几部分构成,所采集的植物属于哪个科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出统一的总结。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2.因人施教,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采用因人施教的方法,尤其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问不同难度的题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一些基础的问题,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勇于回答问题,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再有惧怕上课回答问题的心理。这样因人施教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和谐,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工程中比较难的题目,就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作答,教师再进行总结,使全班同学都学习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启发式教学要有激励性。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要太过单一枯燥,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主动地去回答,而不是被教师强迫着回答,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后,通常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对于难的问题学生不会,对于简单的学生又不屑于回答。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于上课要提的问题要做充分的准备,问题不能过难或过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对于生物课的教学,好多课程很贴近生活实际,教师要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思考。
4.关注问题的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式教育主要是要求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关键,一语道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防止学生迷失方向。目前的生物课程与实际联合紧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培养多种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更多的思考,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启发式教学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教育,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生物课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师院小学教育分院)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68.
[2]庄桂,刘燕.启发式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14,(3):132.
[3]苏艳菊.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4,(1):70.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生物教学 应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启发式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个事物上,从而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联想,拓展他们的思维,这样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这样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标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而不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式教学就是新课改下出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主要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课改的根本目标与精神实质,故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讨论启发、情景启发、探究启发等等,虽然方法不同,但是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这样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融会贯通,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般的学生都对学习有抵触的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生物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新颖的方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采摘各种植物,上课的时候拿出各自准备的植物,进行小组观察与讨论。在小组讨论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植物由哪几部分构成,所采集的植物属于哪个科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出统一的总结。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2.因人施教,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采用因人施教的方法,尤其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问不同难度的题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一些基础的问题,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勇于回答问题,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再有惧怕上课回答问题的心理。这样因人施教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和谐,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工程中比较难的题目,就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作答,教师再进行总结,使全班同学都学习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启发式教学要有激励性。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要太过单一枯燥,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主动地去回答,而不是被教师强迫着回答,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后,通常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对于难的问题学生不会,对于简单的学生又不屑于回答。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于上课要提的问题要做充分的准备,问题不能过难或过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对于生物课的教学,好多课程很贴近生活实际,教师要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思考。
4.关注问题的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式教育主要是要求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关键,一语道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防止学生迷失方向。目前的生物课程与实际联合紧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培养多种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更多的思考,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启发式教学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教育,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生物课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师院小学教育分院)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68.
[2]庄桂,刘燕.启发式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14,(3):132.
[3]苏艳菊.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