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1日,是学校开学的日子。也许是巧合,我们在这一天也踏上了日本工艺之旅的行程。关于日本这个邻邦,在文化上同属东方文明,与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语言不通,但满街的汉字时刻提醒我们仿佛不是在他乡。可无论大都市还是乡野农村,不管是大道还是背街,其环境的干净整洁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现实。对的,这是在日本!
而对于传统工艺,不管是从业者还是爱好者都有一个共识:许多源于中国的手工艺在这个国度不但传承有序,而且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工业与科技强国,一直保持着对传统工艺的信仰,对手工艺人的尊重?又是什么原因让许多百年老店传承不衰?带着种种问号,我们踏上这片土地。答案也许就在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每一地、每个人身上。
在东京,我们无暇感受其现代化的一面,而是率先走进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如果你看过《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一书,就一定会对这里充满亲近与敬意。两层楼的工艺馆,常年展出下町老行当所涉及到的生活漆器、金工用具、江户切子(玻璃工艺品)、鳖甲工艺品、江户指物(木工艺品)等约50行共400件展品。下町职人生活,就是旧时日本市井手工艺人的生活写照。在这条街上,还有一些小店穿越了时光,彼此相伴岁月的美好。包括晴晴居酒屋、手工艺灯笼店、卖和服的服装店、传统工艺士的银器作坊等。
天飘着小雨,时而有人骑单车从街上穿过,小商铺的门口摆满了按个卖的新鲜水果。这是属于本地人的市井老街。对于拿着相机的匆匆旅客,店铺里的人们依然彬彬有礼,不觉惊扰。
相比下町的寻常巷陌,附近的浅草寺及雷门 — 仲见世商业街显然是属于游客的。日本的寺庙和神社众多,浅草寺就是其中的代表。加上寺门前有日本最古老的商业街,其热闹程度不比国内的景点差。街道两旁分布着近百家漆着朱红色门面的小店铺,出售供神用品、江户玩具、舞蹈服装、点心小吃和各种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浅草寺与神交已久的微缩艺术家陆建新老师会面同游。他乡遇故交,幸甚至哉!
静冈—丰田—名古屋 民艺的故乡
在日本,各地都有许多传统工艺体验工坊。位于静冈丸子城的骏府匠宿,就是一处综合类的体验工坊。陶艺、漆器、竹木、和染等门类在此都设有单独的体验场馆。这一次我们要体验的是手绘陶器,即选择素坯陶器,在上面手绘图案再烧制。同行的朋友们有手工艺从业者、设计师、爱好者等,没想到他们个个身手不凡,一笔一画尽现功力。大家的作品风格各异,可分为大师级、高手级、熟练工级。特别是黄姐手绘的一枝梅花器,意境深远,颇具小品雅趣。加上张文老师锦上添花的手绘落款,真是相得益彰,堪称佳作!
静静的工坊,也是一座风景独好的庭院。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在每一处建筑场所都给人以启示。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树是绿的,屋是木的……在天人合一的环境里,就算再躁动的心也会安静下来投入其中。看着器物在手里渐渐成形,更多的是一份欣喜。所谓心手合一,格物致知!
日本是民艺的故乡,当柳宗悦先生提出“民艺”这一概念时,也许他并不知道其对后世生活与审美的巨大影响。不仅是手工艺产业及匠人深受其惠,也间接影响到许多设计师对日用产品的理解与设计。包括日本民艺馆现任馆长深泽直人。可惜在东京,我们错过了临时闭馆整修的日本民艺馆。这一课,却在汽车之城丰田市弥补回来。丰田民艺馆隐藏在平户桥公园之内,同样景色如画。设有三个展馆,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一个。馆里展出了因民艺运动收藏而来的各种民间日用器物。有旧时日本传统的家居场景及用具、古老的木质纺织机、精致的漆器屏风、各种家具及陶瓷器等。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或许材料普通,但做工都精益求精。透过这些手工器物,仿佛能感受到昔日的点滴气息。民艺的精髓,就暗藏在这些动人的细节里。其背后是很多地方罕有的工艺精神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丰田,我们还去了以建筑设计闻名的丰田美术馆。置身其间,不但可以欣赏美术佳作,还可以饱览丰田市景。还因为这里有日本漆器大师高桥节郎的专馆及其展览。可惜馆内禁止拍照,大师的作品只能深藏在脑海里!
在日本这个岛国,因为地少人多,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住房、店铺大都面积较小,可寺庙和美术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却是开阔宽敞。告别丰田,我们来到名古屋市居民区的一家老宅,只为探访传说中的月日庄(Analogue Life)。其实这是一家在网络上售卖日本手工艺品的设计实体店。店主Lan和Mitsue是一对夫妻,先生是加拿大人,妻子是名古屋人。两人相识后,共同开了一家以推广日本手工艺设计品为理想的网店Analogue Life,每一件精选上架的设计工艺作品都如此吸引眼球。在获得大量的人气后,夫妻俩终于在名古屋一家老宅开张了实体店。因此也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和爱好者慕名前往。 跟想象中不同,月日庄太小了。推开老式木门,经过小小庭院,二楼的店面简洁精致,一贯的日式风格。不过在涌入了十多人后,显得足够逼仄。那些铁器、竹编、木勺、陶罐、布艺等日用品,自然呈现在桌上、架上。看得出是主人精心挑选,只是比起网店,这里的品类与数量还是偏少。有的人喜欢就收入行囊,有的人则对附近的民居更感兴趣。不管收获多少,千里而来总是缘分!
滋贺信乐 桃源新记
说到缘分,位于滋贺县信乐町的美秀博物馆,绝对让人难忘!这间私人博物馆由小山美秀子创办,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设计理念以“桃花源记”为出发点,以“自然、建筑物、美术品”,以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融合为主题,在信乐山林中完美呈现了创办人的信念——美能够改变人的内心!
穿过一条时光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再跨过一条吊桥,才是美术馆的正门。在工作人员蔡女士的导览下,博物馆的一切都令人不胜感佩!文化与艺术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带给人积极的变化,让人明白什么是真善美。而审美决定了品味,品味影响着价值观。美秀之美,就是最好的诠释!
参观完博物馆,不可错过相隔几里的信乐烧。这里是日本六大古窑信乐烧的产业聚集地,有着1200年的制陶历史,在日本陶艺界中极负盛名。产自当地的信乐烧陶器,更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在此除观赏陶艺摆设外,更可找到各式家居陶艺品,让人感受融入生活的陶艺气息。
而陶艺之森则是信乐烧工艺重地,除设有信乐产业展示馆及陶艺馆,展出地道及国际创作外,更有邀请外地名师教授的创作研修馆,让来自各地的学生学习。由于陶艺之森方圆广达四公顷,不同艺术作品除在馆内陈设,也会放到室外。我们到访时,便欣赏到陶艺家创作的陶艺动物园,鳄鱼、骆驼等大型陶制动物确实栩栩如生。在优美环境下欣赏到如此精致的作品,格外能感受信乐烧的自然美!
除了固定行程,我们安排了更多自由时间让大家各取所需。其实,只要做足功课,每一个地方都有吸引你的理由。
在高台寺,我们体验了日式茶道;在花见小路,偶遇艺伎,还有最惬意的咖啡时光。在清水寺,只觉太匆匆,因为寺前的三连坂各种手艺店铺云集。一路风尘,唯有坐下来,看风景。山水风物总相宜。一趟工艺之旅,更是文化之旅。有收获,也有遗憾!因为好地方,是需要常去的。留有遗憾,是为了再次相见。
离别前夜正值中秋,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老友们因手工而相聚。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聚的时光总是有限的,同行的友谊却是无比珍贵。只愿:一杯清酒喜相逢,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负此行好时光,所有在路上的点滴,需要各自慢慢去消化。
而对于传统工艺,不管是从业者还是爱好者都有一个共识:许多源于中国的手工艺在这个国度不但传承有序,而且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工业与科技强国,一直保持着对传统工艺的信仰,对手工艺人的尊重?又是什么原因让许多百年老店传承不衰?带着种种问号,我们踏上这片土地。答案也许就在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每一地、每个人身上。

在东京,我们无暇感受其现代化的一面,而是率先走进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如果你看过《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一书,就一定会对这里充满亲近与敬意。两层楼的工艺馆,常年展出下町老行当所涉及到的生活漆器、金工用具、江户切子(玻璃工艺品)、鳖甲工艺品、江户指物(木工艺品)等约50行共400件展品。下町职人生活,就是旧时日本市井手工艺人的生活写照。在这条街上,还有一些小店穿越了时光,彼此相伴岁月的美好。包括晴晴居酒屋、手工艺灯笼店、卖和服的服装店、传统工艺士的银器作坊等。
天飘着小雨,时而有人骑单车从街上穿过,小商铺的门口摆满了按个卖的新鲜水果。这是属于本地人的市井老街。对于拿着相机的匆匆旅客,店铺里的人们依然彬彬有礼,不觉惊扰。
相比下町的寻常巷陌,附近的浅草寺及雷门 — 仲见世商业街显然是属于游客的。日本的寺庙和神社众多,浅草寺就是其中的代表。加上寺门前有日本最古老的商业街,其热闹程度不比国内的景点差。街道两旁分布着近百家漆着朱红色门面的小店铺,出售供神用品、江户玩具、舞蹈服装、点心小吃和各种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浅草寺与神交已久的微缩艺术家陆建新老师会面同游。他乡遇故交,幸甚至哉!

静冈—丰田—名古屋 民艺的故乡
在日本,各地都有许多传统工艺体验工坊。位于静冈丸子城的骏府匠宿,就是一处综合类的体验工坊。陶艺、漆器、竹木、和染等门类在此都设有单独的体验场馆。这一次我们要体验的是手绘陶器,即选择素坯陶器,在上面手绘图案再烧制。同行的朋友们有手工艺从业者、设计师、爱好者等,没想到他们个个身手不凡,一笔一画尽现功力。大家的作品风格各异,可分为大师级、高手级、熟练工级。特别是黄姐手绘的一枝梅花器,意境深远,颇具小品雅趣。加上张文老师锦上添花的手绘落款,真是相得益彰,堪称佳作!
静静的工坊,也是一座风景独好的庭院。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在每一处建筑场所都给人以启示。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树是绿的,屋是木的……在天人合一的环境里,就算再躁动的心也会安静下来投入其中。看着器物在手里渐渐成形,更多的是一份欣喜。所谓心手合一,格物致知!
日本是民艺的故乡,当柳宗悦先生提出“民艺”这一概念时,也许他并不知道其对后世生活与审美的巨大影响。不仅是手工艺产业及匠人深受其惠,也间接影响到许多设计师对日用产品的理解与设计。包括日本民艺馆现任馆长深泽直人。可惜在东京,我们错过了临时闭馆整修的日本民艺馆。这一课,却在汽车之城丰田市弥补回来。丰田民艺馆隐藏在平户桥公园之内,同样景色如画。设有三个展馆,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一个。馆里展出了因民艺运动收藏而来的各种民间日用器物。有旧时日本传统的家居场景及用具、古老的木质纺织机、精致的漆器屏风、各种家具及陶瓷器等。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或许材料普通,但做工都精益求精。透过这些手工器物,仿佛能感受到昔日的点滴气息。民艺的精髓,就暗藏在这些动人的细节里。其背后是很多地方罕有的工艺精神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丰田,我们还去了以建筑设计闻名的丰田美术馆。置身其间,不但可以欣赏美术佳作,还可以饱览丰田市景。还因为这里有日本漆器大师高桥节郎的专馆及其展览。可惜馆内禁止拍照,大师的作品只能深藏在脑海里!

在日本这个岛国,因为地少人多,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住房、店铺大都面积较小,可寺庙和美术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却是开阔宽敞。告别丰田,我们来到名古屋市居民区的一家老宅,只为探访传说中的月日庄(Analogue Life)。其实这是一家在网络上售卖日本手工艺品的设计实体店。店主Lan和Mitsue是一对夫妻,先生是加拿大人,妻子是名古屋人。两人相识后,共同开了一家以推广日本手工艺设计品为理想的网店Analogue Life,每一件精选上架的设计工艺作品都如此吸引眼球。在获得大量的人气后,夫妻俩终于在名古屋一家老宅开张了实体店。因此也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和爱好者慕名前往。 跟想象中不同,月日庄太小了。推开老式木门,经过小小庭院,二楼的店面简洁精致,一贯的日式风格。不过在涌入了十多人后,显得足够逼仄。那些铁器、竹编、木勺、陶罐、布艺等日用品,自然呈现在桌上、架上。看得出是主人精心挑选,只是比起网店,这里的品类与数量还是偏少。有的人喜欢就收入行囊,有的人则对附近的民居更感兴趣。不管收获多少,千里而来总是缘分!
滋贺信乐 桃源新记
说到缘分,位于滋贺县信乐町的美秀博物馆,绝对让人难忘!这间私人博物馆由小山美秀子创办,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设计理念以“桃花源记”为出发点,以“自然、建筑物、美术品”,以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融合为主题,在信乐山林中完美呈现了创办人的信念——美能够改变人的内心!
穿过一条时光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再跨过一条吊桥,才是美术馆的正门。在工作人员蔡女士的导览下,博物馆的一切都令人不胜感佩!文化与艺术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带给人积极的变化,让人明白什么是真善美。而审美决定了品味,品味影响着价值观。美秀之美,就是最好的诠释!
参观完博物馆,不可错过相隔几里的信乐烧。这里是日本六大古窑信乐烧的产业聚集地,有着1200年的制陶历史,在日本陶艺界中极负盛名。产自当地的信乐烧陶器,更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在此除观赏陶艺摆设外,更可找到各式家居陶艺品,让人感受融入生活的陶艺气息。
而陶艺之森则是信乐烧工艺重地,除设有信乐产业展示馆及陶艺馆,展出地道及国际创作外,更有邀请外地名师教授的创作研修馆,让来自各地的学生学习。由于陶艺之森方圆广达四公顷,不同艺术作品除在馆内陈设,也会放到室外。我们到访时,便欣赏到陶艺家创作的陶艺动物园,鳄鱼、骆驼等大型陶制动物确实栩栩如生。在优美环境下欣赏到如此精致的作品,格外能感受信乐烧的自然美!

除了固定行程,我们安排了更多自由时间让大家各取所需。其实,只要做足功课,每一个地方都有吸引你的理由。
在高台寺,我们体验了日式茶道;在花见小路,偶遇艺伎,还有最惬意的咖啡时光。在清水寺,只觉太匆匆,因为寺前的三连坂各种手艺店铺云集。一路风尘,唯有坐下来,看风景。山水风物总相宜。一趟工艺之旅,更是文化之旅。有收获,也有遗憾!因为好地方,是需要常去的。留有遗憾,是为了再次相见。
离别前夜正值中秋,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老友们因手工而相聚。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聚的时光总是有限的,同行的友谊却是无比珍贵。只愿:一杯清酒喜相逢,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负此行好时光,所有在路上的点滴,需要各自慢慢去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