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与音乐交流,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就必须走向多样化。
一、用语言与音乐交流——描述音乐内涵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只要学生用心去听,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想。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如在欣赏完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后,我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去想象、去组织语言。许多学生举起手发言,有位学生这样描述其内容的:“江南五月端午节这天,人们按照习俗来到江边观看赛龙舟,随着口哨声一响,龙舟飞速前进,参赛队员齐心合力,快速划动双桨,只见那飞速前进的龙舟带着辉煌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条条金蛇在水中狂舞。两岸的人们你呼我喊,助威的锣鼓声喧天,好一派欢腾的景象。”经过他这一番生动描述,把全班同学似乎带进了比赛龙舟喜庆的场面。此情此景,不正说明他们已悟出作品之内涵了吗?
二、用形体与音乐交流——展现音乐风格
每部音乐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而运用形体表演则是表现音乐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活动,这样的形式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表演还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从而在表演中加深对作品理解,享受美的熏陶。如在听《铁匠波尔卡》时,我就让学生扮演小铁匠在音乐声中做打铁、烧铁拉风箱的动作,并运用一些象声词,如“丁当丁当”、“呼啦呼啦”、“嘿呦嘿呦”等。小朋友表演起来可真有趣,有的还加上自己一些想象性细节动作,如擦汗、摩拳擦掌等。看着他们这么开心,表演得这么淋漓尽致,我想这比老师口头上讲解该曲表现的是铁匠在火光映照下辛勤劳动要有效得多。学生通过舞蹈自然明白了作品所表现的风格,从而也达到了尊重劳动者,体会劳动艰辛的教育目的。
三、用画笔与音乐交流——勾勒音乐意境
在欣赏乐曲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画笔”这条通道让学生发挥想象去理解作品。听着音乐画画,能激起人内心无限遐想,以此进入乐曲所描绘的意境当中,比如在听舒曼的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听音乐时的感受用线条或颜色画出来,或把当时想象中的画面用画笔画下来。学生首先闭目聆听,完全沉浸于这舒缓的旋律之中,几分钟后,我巡视一番,嘿,作品出来了,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有的画的是小朋友坐在月亮船上看星星,有的画了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挥舞着幸运棒,有的画的是神奇的宫殿,还有的学生只用线条简单勾勒一些梦中所见的飞翔的小鸟、美丽的花儿、云彩虹桥之类的内容。各个作品各表其意,较好地解决了对音乐的个性化的理解。
四、用乐器与音乐交流——渲染音乐气氛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音乐节奏在乐曲表现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让他们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能运用手中的乐器为音乐作品渲染气氛,做到内外共鸣。如在听乐曲《快乐的啰嗦》时,在基本熟悉乐曲后,我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根据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为乐曲伴奏,没有分到打击乐器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以便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在敲击时我提醒学生不要过分用力,应注意与乐曲速度力度协调一致,欢快的旋律加上学生动情的演奏,不但为乐曲渲染了气氛,而且也强化了对乐曲情绪的感受。
当然凡事要讲究“度”,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我们的欣赏课堂中,“听”永远是无法取代的“主角”,其他任何辅助形式一定要适时有度,所谓该出手时才能出手,不要一味追求时髦而忘记了最本质的东西。
一、用语言与音乐交流——描述音乐内涵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只要学生用心去听,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想。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如在欣赏完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后,我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去想象、去组织语言。许多学生举起手发言,有位学生这样描述其内容的:“江南五月端午节这天,人们按照习俗来到江边观看赛龙舟,随着口哨声一响,龙舟飞速前进,参赛队员齐心合力,快速划动双桨,只见那飞速前进的龙舟带着辉煌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条条金蛇在水中狂舞。两岸的人们你呼我喊,助威的锣鼓声喧天,好一派欢腾的景象。”经过他这一番生动描述,把全班同学似乎带进了比赛龙舟喜庆的场面。此情此景,不正说明他们已悟出作品之内涵了吗?
二、用形体与音乐交流——展现音乐风格
每部音乐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而运用形体表演则是表现音乐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活动,这样的形式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表演还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从而在表演中加深对作品理解,享受美的熏陶。如在听《铁匠波尔卡》时,我就让学生扮演小铁匠在音乐声中做打铁、烧铁拉风箱的动作,并运用一些象声词,如“丁当丁当”、“呼啦呼啦”、“嘿呦嘿呦”等。小朋友表演起来可真有趣,有的还加上自己一些想象性细节动作,如擦汗、摩拳擦掌等。看着他们这么开心,表演得这么淋漓尽致,我想这比老师口头上讲解该曲表现的是铁匠在火光映照下辛勤劳动要有效得多。学生通过舞蹈自然明白了作品所表现的风格,从而也达到了尊重劳动者,体会劳动艰辛的教育目的。
三、用画笔与音乐交流——勾勒音乐意境
在欣赏乐曲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画笔”这条通道让学生发挥想象去理解作品。听着音乐画画,能激起人内心无限遐想,以此进入乐曲所描绘的意境当中,比如在听舒曼的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听音乐时的感受用线条或颜色画出来,或把当时想象中的画面用画笔画下来。学生首先闭目聆听,完全沉浸于这舒缓的旋律之中,几分钟后,我巡视一番,嘿,作品出来了,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有的画的是小朋友坐在月亮船上看星星,有的画了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挥舞着幸运棒,有的画的是神奇的宫殿,还有的学生只用线条简单勾勒一些梦中所见的飞翔的小鸟、美丽的花儿、云彩虹桥之类的内容。各个作品各表其意,较好地解决了对音乐的个性化的理解。
四、用乐器与音乐交流——渲染音乐气氛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音乐节奏在乐曲表现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让他们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能运用手中的乐器为音乐作品渲染气氛,做到内外共鸣。如在听乐曲《快乐的啰嗦》时,在基本熟悉乐曲后,我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根据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为乐曲伴奏,没有分到打击乐器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以便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在敲击时我提醒学生不要过分用力,应注意与乐曲速度力度协调一致,欢快的旋律加上学生动情的演奏,不但为乐曲渲染了气氛,而且也强化了对乐曲情绪的感受。
当然凡事要讲究“度”,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我们的欣赏课堂中,“听”永远是无法取代的“主角”,其他任何辅助形式一定要适时有度,所谓该出手时才能出手,不要一味追求时髦而忘记了最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