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料峭的春寒已渐渐远去,枝头的春花赶走了最后一丝冬的痕迹。然而,在这个百花争艳的季节里,一场世界性的病毒灾难,却成为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在新冠疫情这个大考面前,是什么“中国方案”再度引起热议浪潮?是什么“中国面孔”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美誉和掌声?是什么“中国贡献”再度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温暖了各国人民的心?
追根究底,是因为有一种支持叫做“中国式援助”。中国式援助,不仅仅讲“青山一道、风雨同担”,更坚信“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
“中国式援助”,彰显情义无价
没有一个春天像2020年这样让人渴望。一场疫情,让世界放缓了脚步,让阴影遮掩了笑脸。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勇于并敢于承担起大国责任,倾国之力为世界多个国家提供援助,以雪中送炭的温暖,在新年之春再度“走红”世界。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2月25日,中国向伊朗捐赠25万只口罩及5000份核酸检测试剂盒;2月29日,中国分批向日本捐赠5000套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3月12日,中国医疗队9人援助意大利,一同抵达的还有31吨医疗物资,包括ICU病房设备、医疗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剂和新冠康复者血浆等;3月20日,载有中国援助的紧急医疗物资的飞机,分别飞抵布拉格国际机场和比利时列日机场;4月7日,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再次提供N95口罩、护目镜等数十万件物资……从意大利到韩国再到伊朗、巴基斯坦、日本……世界83个国家都能看到中国生产的医疗设备,无数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救援。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4月1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介绍,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同1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
“中国式援助”不仅是物资的慷慨相助,是人力的亲情支援,更是信息的公开共享。中国自始至终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必要时,还通过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视频会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抗疫方案,向有关国家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提供科研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在全球抗疫中,中国以行动代替犹豫,以团结取代分歧。从官方到民间、从企业到个人,一场援助世界的中国行动,喷涌着巨大“暖流”。捐赠有价,情义无价。中国的每一份帮助,展现的都是雪中送炭的大爱大义,都是肝胆相照的“中国温度”。
温情的寄语,感受字字暖心
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中国宝贵的支持;如今,温暖而有力的中国援助,也在世界各地上演。中国的温暖不仅表现在物资援助上,更浓缩在精简而隽永的诗词寄语中。寥寥数字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守望相助的情义。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2月27日傍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为大邱市紧急筹备的2.5万只医用口罩,从首尔明洞中国大使馆整装起运。运送爱心口罩的货车悬挂着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8个字在韩国家喻户晓。崔致远在《双蹊寺真鉴禅师碑铭》开篇中写道:“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意为道义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产生距离。这一诗句与《中庸》中的“道不远人”以及李斯的“民无异国”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这是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最好的回应。“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出自于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侍御》。这里呼应了此前日本给中国援助物资时引用过的同一首诗,再次体现了中日文化的相通之处。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在我国疫情暴发时,载有防疫专家和物资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抵达国内,俄罗斯率先给我们送来了温暖,帮助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轮到我们来帮助俄罗斯了。3月24日傍晚,俄罗斯派出1架安-124,用来运输马云捐赠给他们的医疗物资。物资上面張贴了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
“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3月14日,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联合多家中国民营企业,向意大利发送包括胶条防护服1000件、医用防护服1500件、防水防护服3000件、N95口罩4万只的医疗物资。这批医疗物资包装箱上都印着:“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这句诗出自晚明文学家李日华赠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原诗为:“云海荡朝日,乘流信彩霞。西来六万里,东泛一孤槎。浮世常如寄,幽栖即是家。那堪作归梦,春色任天涯。”经过改写的诗句,寄托着中国爱心企业对意大利人民深厚的友情及美好的祝福。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3月18日,中国向法国提供的医疗物资援助运抵巴黎戴高乐机场。物资外包装上写着“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这句话出自三国谯周的《谯子·齐交》,原句为“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意思是,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也可友谊坚固如胶似漆,也可情谊坚定堪比金石。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这句话取自《全唐诗》中记载的玄奘仅存的五首诗作之一的《题尼莲河七言》,借此表达对印度民众的祝福。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这句话是德国谚语,形容中德人民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友谊。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德国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如今,中国投桃报李,与全球人民同舟共济,共抗疫情。中德两国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每一次相遇,都有情谊点点累积。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历经五千年栉风沐雨,中华民族始终秉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凝聚起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力量,推动世界文明的巨轮劈波斩浪,奋力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特别的救援,跨越时空山海
世界很多国家向中国求援,都是政府出面。而近日,竟然有一个德国海德堡医院的普通医生,以私人名义给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写信求援,急需一批抗疫药品,除了救他自己和家人,也想救他的患者,而这种药品是中国企业生产的。
非同寻常的是,吴恳大使接到这个医生的私人求救后,竟然动用国家力量!中国外交部与工信部紧急行动,特事特办,快速找到了制造这种药品的浙江企业。企业更是免费赠送,第一时间通过国际航班,顺利把药品送到了这个医生的手上。
这被认为是中国对外救援中一次最特别的救援。中国人这么给这个医生面子,到底这个医生什么来头?
约翰·拉贝,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人物。他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的作者。这个向中国大使求救的德国医生,叫托马斯·拉贝,是约翰·拉贝的孙子。
82年前,日本在南京烧杀劫掠之际,有一位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收留了20多万中国人,等于说他用建立的这个安全区,挽救了我们20多万同胞的生命。他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是一百多年来中德关系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938年,拉貝回到德国,根据目击南京大屠杀时的亲身记录和有关资料,写下了《拉贝日记》。《拉贝日记》被公认为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成为揭露侵华日军暴行有力的证据。
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善与美,情与爱,无不息息相通。跨越82年岁月,跨越千山万水,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拉贝先生的义举。
追根究底,是因为有一种支持叫做“中国式援助”。中国式援助,不仅仅讲“青山一道、风雨同担”,更坚信“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
“中国式援助”,彰显情义无价
没有一个春天像2020年这样让人渴望。一场疫情,让世界放缓了脚步,让阴影遮掩了笑脸。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勇于并敢于承担起大国责任,倾国之力为世界多个国家提供援助,以雪中送炭的温暖,在新年之春再度“走红”世界。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2月25日,中国向伊朗捐赠25万只口罩及5000份核酸检测试剂盒;2月29日,中国分批向日本捐赠5000套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3月12日,中国医疗队9人援助意大利,一同抵达的还有31吨医疗物资,包括ICU病房设备、医疗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剂和新冠康复者血浆等;3月20日,载有中国援助的紧急医疗物资的飞机,分别飞抵布拉格国际机场和比利时列日机场;4月7日,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再次提供N95口罩、护目镜等数十万件物资……从意大利到韩国再到伊朗、巴基斯坦、日本……世界83个国家都能看到中国生产的医疗设备,无数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救援。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4月1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介绍,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同1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
“中国式援助”不仅是物资的慷慨相助,是人力的亲情支援,更是信息的公开共享。中国自始至终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必要时,还通过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视频会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抗疫方案,向有关国家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提供科研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在全球抗疫中,中国以行动代替犹豫,以团结取代分歧。从官方到民间、从企业到个人,一场援助世界的中国行动,喷涌着巨大“暖流”。捐赠有价,情义无价。中国的每一份帮助,展现的都是雪中送炭的大爱大义,都是肝胆相照的“中国温度”。
温情的寄语,感受字字暖心
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中国宝贵的支持;如今,温暖而有力的中国援助,也在世界各地上演。中国的温暖不仅表现在物资援助上,更浓缩在精简而隽永的诗词寄语中。寥寥数字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守望相助的情义。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2月27日傍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为大邱市紧急筹备的2.5万只医用口罩,从首尔明洞中国大使馆整装起运。运送爱心口罩的货车悬挂着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8个字在韩国家喻户晓。崔致远在《双蹊寺真鉴禅师碑铭》开篇中写道:“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意为道义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产生距离。这一诗句与《中庸》中的“道不远人”以及李斯的“民无异国”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这是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最好的回应。“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出自于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侍御》。这里呼应了此前日本给中国援助物资时引用过的同一首诗,再次体现了中日文化的相通之处。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在我国疫情暴发时,载有防疫专家和物资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抵达国内,俄罗斯率先给我们送来了温暖,帮助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轮到我们来帮助俄罗斯了。3月24日傍晚,俄罗斯派出1架安-124,用来运输马云捐赠给他们的医疗物资。物资上面張贴了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
“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3月14日,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联合多家中国民营企业,向意大利发送包括胶条防护服1000件、医用防护服1500件、防水防护服3000件、N95口罩4万只的医疗物资。这批医疗物资包装箱上都印着:“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这句诗出自晚明文学家李日华赠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原诗为:“云海荡朝日,乘流信彩霞。西来六万里,东泛一孤槎。浮世常如寄,幽栖即是家。那堪作归梦,春色任天涯。”经过改写的诗句,寄托着中国爱心企业对意大利人民深厚的友情及美好的祝福。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3月18日,中国向法国提供的医疗物资援助运抵巴黎戴高乐机场。物资外包装上写着“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这句话出自三国谯周的《谯子·齐交》,原句为“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意思是,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也可友谊坚固如胶似漆,也可情谊坚定堪比金石。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这句话取自《全唐诗》中记载的玄奘仅存的五首诗作之一的《题尼莲河七言》,借此表达对印度民众的祝福。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这句话是德国谚语,形容中德人民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友谊。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德国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如今,中国投桃报李,与全球人民同舟共济,共抗疫情。中德两国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每一次相遇,都有情谊点点累积。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历经五千年栉风沐雨,中华民族始终秉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凝聚起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力量,推动世界文明的巨轮劈波斩浪,奋力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特别的救援,跨越时空山海
世界很多国家向中国求援,都是政府出面。而近日,竟然有一个德国海德堡医院的普通医生,以私人名义给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写信求援,急需一批抗疫药品,除了救他自己和家人,也想救他的患者,而这种药品是中国企业生产的。
非同寻常的是,吴恳大使接到这个医生的私人求救后,竟然动用国家力量!中国外交部与工信部紧急行动,特事特办,快速找到了制造这种药品的浙江企业。企业更是免费赠送,第一时间通过国际航班,顺利把药品送到了这个医生的手上。
这被认为是中国对外救援中一次最特别的救援。中国人这么给这个医生面子,到底这个医生什么来头?
约翰·拉贝,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人物。他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的作者。这个向中国大使求救的德国医生,叫托马斯·拉贝,是约翰·拉贝的孙子。
82年前,日本在南京烧杀劫掠之际,有一位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收留了20多万中国人,等于说他用建立的这个安全区,挽救了我们20多万同胞的生命。他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是一百多年来中德关系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938年,拉貝回到德国,根据目击南京大屠杀时的亲身记录和有关资料,写下了《拉贝日记》。《拉贝日记》被公认为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成为揭露侵华日军暴行有力的证据。
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善与美,情与爱,无不息息相通。跨越82年岁月,跨越千山万水,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拉贝先生的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