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 3”高考模式下对物理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自2017年起,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制——“3 3”模式。如今在两会上又宣布有17个省也将在2018年实行“3 3”高考模式。针对现阶段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出现“冷对待”的问题,分析物理学科在“3 3”模式下的地位,并阐述了学习物理学科的重要性。针对高考改革相关内容,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结合高考物理选考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符合中学物理教育教學的建议。
  关键词:高考“3 3”改革;物理“冷对待”;弃物理影响;分层教学法
  一、 高考“3 3”模式改革内容
  我国从2017年起,部分地区就开始启动“3 3”高考模式。改变之前,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项,考生分为理科生(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文科生(政治、地理、历史)。在新高考模式中,依旧保留了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项,只是要求考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
  2018年3月26日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从今年起将会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的进程,这对于中学生来讲无疑是大事件。以浙江为例,目前其统一高考科目仅有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每科150分,另外每位学生再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学科中,自主选择3门学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每科100分。
  二、 物理学科在高考改革“3 3”中的地位
  在高考改革之前,分为文、理科时期,物理作为理科必考三大科目之一,即使再难,作为参与高考的考生也要硬着头皮考试。而在高考改革后,物理的地位也迎来了新的“危机”。
  以率先实行的浙江省为例,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1360所高校,涵盖2.49万个专业(类)中,有44.1%为设限选考科目,即考生必须选择规定的考试科目才可以报考,就单科可报考专业覆盖面而言,物理占91.6%,位列高居榜首。从数据来看,看似在大数据下,物理应当会是高考考生的首选,但是实际情况在浙江和上海进行的教育改革中选择物理作为选考项的考生只占30%和27.5%。从数据上看,物理学科的选择上遇到了“冷对待”。
  三、 物理学科被“冷对待”的影响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想要放弃物理呢?其原因就是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物理自身难度比较大,并且学生要付出的辛劳和最后的回报不成正比,往往情况是付出的很多,但是最后在提分效果方面却不是很明显,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在最后高考选择上放弃物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物理迎来了新的“冷对待”。“冷对待”物理后将会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一) 放弃物理学科会造成大学学习的困难
  在当今大学,物理学科是理工科专业当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例如:机械物理、材料物理、力学等。如果在高中时期没有掌握相关基础物理知识,而是等到大学才开始学习物理,那将会对后续的大学课程产生影响。
  (二) 放弃物理学科会造成大学升学的困难
  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物理知识,而且以浙江为例,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计的数据中,在浙江招生的2.49万个专业(类)中,有44.1%的专业限制选考科目中物理占91.6%,位列榜首。这就意味着如果放弃物理学科选考,好的理工类专业以及好的211、985理工类院校将会和你擦肩而过。
  (三) 放弃物理学科会造成人才的不均衡发展
  物理学科作为相关科技行业、科研开发行业、航空航天方面、武器研发方面等等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航天飞船、便携移动设备等科技研究成果推进了社会的创新化发展。而如今的新高考“3 3”模式,确实会让许多的考生减少很多压力,但是,也为以后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了挑战。
  四、 物理学科在“3 3”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针对如今出现物理学科被“冷对待”的问题,也要将现阶段的物理教学进行相关完善和调整,来适应如今的教育环境。建议如下:
  (一) 分层学习,根据实际要求安排内容
  由于改革高考“3 3”模式的出现,导致学生将分为一部分是选考物理(即学习物理三年),我们称之为甲类学生;另一部分学生是不选物理(即学习物理两年半),我们称之为乙类学生。作为甲类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高中需要学习物理三年,并且要有丰富的基础来应对高考的要求,相对学习强度会大;而作为乙类学生,相对来说要求会低,只要能应对物理会考即可,所以在学习强度上较为轻松。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上就要做到因材施教。
  1. 对于甲类同学,相关物理的知识的要求就要更多,深度也要更深。上课就要更加注重物理知识点的内容、应用和实例。
  2. 对于乙类同学,更多的是从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角度来进行教学。
  (二) 分层学习,根据实际要求安排课时
  在会考之前,由于所有学生都需要考物理,所以在高一、高二上半年,甲、乙两类学生都已相同课程时长和频率上课。但是在会考后,对高考的需求不同,乙类学生的排课量可以逐渐减少,由于无法断定大学期间是否学习物理相关内容,所以不建议停止物理课程。而甲类学生则要增加物理的课时,来不断强化应对高考的能力。
  (三) 分层学习,根据实际要求安排考试
  正是由于甲、乙考生对物理要求的不同,考试上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在考试试卷方面,针对甲类学生更加注重的是物理公式、知识点的运用,而乙类学生更多的是在于物理的基础上,所以考卷的难度也要进行分层。
  五、 结束语
  现阶段,可能由于高考改革,让物理处于“冷对待”,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物理作为推动社会、国家进步发展的学科,也会展现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相关专家和教授的,以及高考改革制度的不断完善下,物理会迎来属于它的那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胡甲刚.高考改革的五年回顾与前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3(1):72-75.
  [2]今年17省启动高考改革6选3影响比你想象更大![Z].新浪看点,2018-3-19.
  [3]汤国荣.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以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为例[J].地理教育,2015(6):4-6.
  作者简介:
  李家锐,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化学的课堂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构建有效课堂。通过兴趣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学有成效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给全体教师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课堂?如何让一堂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有效课堂就是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客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投入尽量少的时间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仍被广泛关注,教学方式也紧随时代不断创新,微课便是新型教学手段之一。面对微课的教学方式,高中化学教学也要有适度的调整,不再仅限于教材的知识内容,而是要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全面实施和逐步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对宏观与微观的探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化学研究的思维模式等。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有效地运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培养平台,提高课堂教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过于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如果教师能够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 前言  生活化教学,即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
摘 要:生物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科,对于丰富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创造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明确实验课教学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教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课是完成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领会课程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摘 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此阶段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智力、精力都能通过调整达到较高水平的状态。高中物理解释了世间大部分物体的存在规律,让青少年对身边事物有理性正确的认知,并介绍了一系列经典的宏观理论与思维方式,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学好高中物理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的文化程度与世界观上都有较大的影响。但想要学好高中物理也并不是轻而易举,这需要教师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
本文对HHcy大鼠阴茎海绵体内NOS及CO含量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取成年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组)。HHCY组给予3%高蛋氨酸饲料喂养,于4周后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重在通过对学生全面的培养,让学生们将知识从感性的认识向理性认知发展,并且学会运用理性认知投入实践。高中教学中,大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重视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效率,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工作关注不多。本文就当代高中应试教学的弊端,针对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现状,探索增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策略  一、 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