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相对于社会上的人来说,普遍比较高,但是近年来,在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问题明显突出。本文主要以陕西民办高校诚信教育的特殊性为研究对象,对民办高校的诚信现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民办高校诚信教育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为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大学生而努力。
关键词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民办高校
作者简介:吴维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基础课部助教,主要从事民办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30-0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民无信不立”。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新事物时,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多种价值取向,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各种价值观严重冲击着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各种价值观的冲撞中,不良风气抬头,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不讲诚信的现象。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作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应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的现状
(一)学风不正,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陕西民办高校的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较公办院校相比,学风较差,考试抄袭严重,每到考试,学生一方面寄希望于监考宽松,另一方面考试做夹带,短信传答案。近几年,四、六级考试作弊成风,甚至雇枪手考试,而且用于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智能化。
(二)学生个人的信用度普遍较低,拖欠学费,拒不还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资助的一项扶助措施。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学生的行为却使得这项政策难以为继。陕西民办高校由于其生源状况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来自边远的农村,且学校收费较公办院校高,助学贷款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一些非贫困生开假证明,贿赂老师取得贷款,一些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反而未必能得到资助。取得贷款的学生也存在拖欠学费,拒不还款和银行违约现象,一些学生更是夸大自己的经济困难,申请助学贷款。这些不诚信行为,使助学贷款的对象出现了真假难辨的尴尬局面。
(三)人际交往缺乏真诚,恋爱动机不诚
据调查,大学生对他人信任度不高。13%的大学生被调查者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认为他人难以信赖,67%的大学生被调查者认为身边的人诚信度一般。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大学生可以借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很难辩证、全面地看待社会现象,对于一些负面信息却以偏概全,从而滋生了悲观消极情绪,认为社会很黑暗、很恐怖。很多时候和同学、朋友关系的远近取决于是否有利用价值,人际关系失调。很多学生“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成功率只有10%。在大学生恋爱的动机系统中,性满足的动机,情感亲密的动机,自我确认、自我证明的动机,比结婚的动机占有更大的比例。”高校中流传着,男朋友就是“饭票”,女朋友就是“洗衣机”。谈恋爱的动机不诚,很多学生是因为寂寞而恋爱,是追随大流、盲目跟风的结果。但据笔者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对待分手的认识要高于公办院校,分手后往往能坦然面对,不走极端。
(四)简历作假、失约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由原来的“精英群体”被稀释为一个普通群体,加之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感比较低,民办高校学生要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很多学生就在求职简历上做文章,对自己进行虚假包装,夸大事实,虚构个人履历,伪造外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等,有的甚至冒充学生干部。由于找工作困难,他们抱着“拾到篮子就是菜”的心态,只要有单位要就签协议,碰见更好的再毁约,许多毕业生手中拿着好几份就业协议,失约现象严重。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诚信影响严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莎女士说得好:如果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让你吃亏,会让你蒙受损失,遭受打击,那不是你错了,而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不诚信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假文凭、假证书、假钞票、假论文、假冒商品等社会“毒瘤”。民办大学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社会之中,难免会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他们有个特点就是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但是经商理念很强,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从事推销商品,做化妆品、保健品、书等小生意。为了得到最大的利润,往往低价买进一些质量差的或伪劣商品,然后再卖给同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己进货时上当受骗,一方面为了自己不赔本,另一方面会产生报复心理,他们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再卖给同学。大学生的诚信被社会“毒瘤”逐渐地吞噬着。
(二)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教育者,其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子女道德观念的形成,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非常大。陕西民办高校的学生来源地比较分散,如前所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边远的农村,也有来自于大城市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很大,这就造成了子女对诚信理念理解和实践的差异。有的家长为了占小便宜,卖东西偷斤短两,孩子见了,日久了就会产生投机心理。有的父母甚至直接就教育孩子说,做人不能太老实,老实人会吃亏。近几年,高考移民现象很多,父母就利用这种不正当手段帮助孩子竞争。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行为、家庭氛围,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因素
高校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重视高层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甚至有的学校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去革命老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道德层面的培养。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弱,但是社会化程度却比较高,对他们进行三观以及爱国主义的宏观教育,往往会使很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觉得大而空。加之任课老师如有不诚信的行为被学生看到,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抵制情绪。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混个文凭,也有一些学生上学是因为父母的安排,遵从父母之命。他们更关心社会的动态,更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思维比较活跃,在学校就努力与社会接轨。民办高校的学生较公办高校的学生相比实践性比较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受到书本的影响较社会的影响小。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出浮躁不定的心态,再加上自制力比较弱,意志不够坚定,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自己失去诚信观念,在言行上也就容易不诚信。
(五)诚信制约机制缺乏力度
陕西的民办高校基本都将诚信教育纳入到“两课”的教学之中,都在校规校纪中详细规定了这一内容,但是对违反诚信的惩罚力度不够,违反诚信的成本较低,如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宣布考试纪律,可是学生却熟视无睹,考试中照抄不误,老师看到后一般也就是收纸条、禁止抄袭,但并不是严格按照考场规则给予严惩,这就从客观上助长了许多学生铤而走险的思想。有的学生冒充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拿到款子后随意挥霍,即使校方发现后,一般也不会深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并无相关的制约惩罚机制。学生在毕业时签工作不讲诚信,违约现象严重,但是最终签约的单位并不在意学生是否有过违约的记录,使得学生违约现象愈演愈烈。所以,诚信约束机制缺失或力度不强都使得不讲诚信蔓延。
三、民办高校诚信教育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完善民办高校诚信教育的内容,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诚信教育在内容上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诚信教育的内涵。作为民办高校要完善诚信教育的内容,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教师一般只从理论上阐述诚信的必要性,号召大学生要讲诚信,讲述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性不强,学生不太重视。时代变了,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已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教师要运用高科技的手段通过影片、故事来向学生灌输诚信观念,但同时,对诚信教育的内容要进行审视,避免讲述大而虚的知识,增加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学生比较熟知的,身边发生的事。增强诚信教育的实际操作性,让学生能感受到诚信的价值,从心里产生认同。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重点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从中有所感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思政课的课堂上要讲述,其它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应渗入诚信理念。
(二)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诚信氛围,倡导建立诚信社会
诚信教育更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只靠学校进行诚信教育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必须发挥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的优势。要使大学生讲诚信,重要的是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这需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广播、报纸等媒体来发挥作用,媒体要大力宣传诚信、对于社会上诚信的事迹进行表扬、宣传,而对于不讲诚信的人和事可以通过相关的报道、网络进行批评。对于文化传媒工具如电视、电影可以在影片中贯穿诚信思想,使人们在看电影或电视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诚信理念。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强化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陕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较公办院校较弱,专职教师太少,师资队伍主要还是靠兼职教师,而且专职教师年轻化,职称较低。许多民办高校出现了两极化,要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如助教、讲师;要么就是从公办院校退休的教授,中间地带实力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许多中坚力量要从外面聘请,可是这些教师因为在校时间短,和学生的联系就不是很紧密,沟通较少,他们的人格魅力很难影响到学生。针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这种特点,首当其冲应该牢固教师队伍,培养民办大学自己的中坚力量,同时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通过强化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参加班级、团队集体活动,进行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从加强民办高校的诚信教育入手,帮助学生深入开展诚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展班级、团队集体活动,使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使学生体会到做一个诚信的人带给他们的快乐。通过开展诚信论坛、诚信讲座、诚信社团等活动,树立学生的诚信信念,学校或集体对“诚信模范个人或集体”掀起学习热潮,在学生中真正贯彻“八荣八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使学生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诚相待、重信守诺,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五)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以前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他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特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品和道德品质。”诚信档案基本内容包括“大学生诚信承诺书”、“诚信公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诚信鉴定”、“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个人意见”、“学校意见”、“备注”等。这个档案主要记载大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各种表现,此档案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填写,但要听取任课教师和同学的意见,班主任填好后再由相关领导审核。根据学生的诚信状况给出等级,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存入学生档案。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推动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周建辉.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与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25(1).
[2]衰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闫春娥.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10(5).
关键词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民办高校
作者简介:吴维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基础课部助教,主要从事民办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30-0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民无信不立”。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新事物时,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多种价值取向,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各种价值观严重冲击着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各种价值观的冲撞中,不良风气抬头,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不讲诚信的现象。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作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应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的现状
(一)学风不正,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陕西民办高校的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较公办院校相比,学风较差,考试抄袭严重,每到考试,学生一方面寄希望于监考宽松,另一方面考试做夹带,短信传答案。近几年,四、六级考试作弊成风,甚至雇枪手考试,而且用于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智能化。
(二)学生个人的信用度普遍较低,拖欠学费,拒不还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资助的一项扶助措施。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学生的行为却使得这项政策难以为继。陕西民办高校由于其生源状况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来自边远的农村,且学校收费较公办院校高,助学贷款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一些非贫困生开假证明,贿赂老师取得贷款,一些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反而未必能得到资助。取得贷款的学生也存在拖欠学费,拒不还款和银行违约现象,一些学生更是夸大自己的经济困难,申请助学贷款。这些不诚信行为,使助学贷款的对象出现了真假难辨的尴尬局面。
(三)人际交往缺乏真诚,恋爱动机不诚
据调查,大学生对他人信任度不高。13%的大学生被调查者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认为他人难以信赖,67%的大学生被调查者认为身边的人诚信度一般。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大学生可以借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很难辩证、全面地看待社会现象,对于一些负面信息却以偏概全,从而滋生了悲观消极情绪,认为社会很黑暗、很恐怖。很多时候和同学、朋友关系的远近取决于是否有利用价值,人际关系失调。很多学生“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成功率只有10%。在大学生恋爱的动机系统中,性满足的动机,情感亲密的动机,自我确认、自我证明的动机,比结婚的动机占有更大的比例。”高校中流传着,男朋友就是“饭票”,女朋友就是“洗衣机”。谈恋爱的动机不诚,很多学生是因为寂寞而恋爱,是追随大流、盲目跟风的结果。但据笔者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对待分手的认识要高于公办院校,分手后往往能坦然面对,不走极端。
(四)简历作假、失约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由原来的“精英群体”被稀释为一个普通群体,加之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感比较低,民办高校学生要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很多学生就在求职简历上做文章,对自己进行虚假包装,夸大事实,虚构个人履历,伪造外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等,有的甚至冒充学生干部。由于找工作困难,他们抱着“拾到篮子就是菜”的心态,只要有单位要就签协议,碰见更好的再毁约,许多毕业生手中拿着好几份就业协议,失约现象严重。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诚信影响严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莎女士说得好:如果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让你吃亏,会让你蒙受损失,遭受打击,那不是你错了,而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不诚信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假文凭、假证书、假钞票、假论文、假冒商品等社会“毒瘤”。民办大学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社会之中,难免会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他们有个特点就是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但是经商理念很强,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从事推销商品,做化妆品、保健品、书等小生意。为了得到最大的利润,往往低价买进一些质量差的或伪劣商品,然后再卖给同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己进货时上当受骗,一方面为了自己不赔本,另一方面会产生报复心理,他们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再卖给同学。大学生的诚信被社会“毒瘤”逐渐地吞噬着。
(二)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教育者,其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子女道德观念的形成,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非常大。陕西民办高校的学生来源地比较分散,如前所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边远的农村,也有来自于大城市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很大,这就造成了子女对诚信理念理解和实践的差异。有的家长为了占小便宜,卖东西偷斤短两,孩子见了,日久了就会产生投机心理。有的父母甚至直接就教育孩子说,做人不能太老实,老实人会吃亏。近几年,高考移民现象很多,父母就利用这种不正当手段帮助孩子竞争。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行为、家庭氛围,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因素
高校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重视高层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甚至有的学校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去革命老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道德层面的培养。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弱,但是社会化程度却比较高,对他们进行三观以及爱国主义的宏观教育,往往会使很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觉得大而空。加之任课老师如有不诚信的行为被学生看到,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抵制情绪。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混个文凭,也有一些学生上学是因为父母的安排,遵从父母之命。他们更关心社会的动态,更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思维比较活跃,在学校就努力与社会接轨。民办高校的学生较公办高校的学生相比实践性比较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受到书本的影响较社会的影响小。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出浮躁不定的心态,再加上自制力比较弱,意志不够坚定,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自己失去诚信观念,在言行上也就容易不诚信。
(五)诚信制约机制缺乏力度
陕西的民办高校基本都将诚信教育纳入到“两课”的教学之中,都在校规校纪中详细规定了这一内容,但是对违反诚信的惩罚力度不够,违反诚信的成本较低,如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宣布考试纪律,可是学生却熟视无睹,考试中照抄不误,老师看到后一般也就是收纸条、禁止抄袭,但并不是严格按照考场规则给予严惩,这就从客观上助长了许多学生铤而走险的思想。有的学生冒充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拿到款子后随意挥霍,即使校方发现后,一般也不会深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并无相关的制约惩罚机制。学生在毕业时签工作不讲诚信,违约现象严重,但是最终签约的单位并不在意学生是否有过违约的记录,使得学生违约现象愈演愈烈。所以,诚信约束机制缺失或力度不强都使得不讲诚信蔓延。
三、民办高校诚信教育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完善民办高校诚信教育的内容,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诚信教育在内容上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诚信教育的内涵。作为民办高校要完善诚信教育的内容,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教师一般只从理论上阐述诚信的必要性,号召大学生要讲诚信,讲述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性不强,学生不太重视。时代变了,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已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教师要运用高科技的手段通过影片、故事来向学生灌输诚信观念,但同时,对诚信教育的内容要进行审视,避免讲述大而虚的知识,增加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学生比较熟知的,身边发生的事。增强诚信教育的实际操作性,让学生能感受到诚信的价值,从心里产生认同。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重点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从中有所感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思政课的课堂上要讲述,其它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应渗入诚信理念。
(二)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诚信氛围,倡导建立诚信社会
诚信教育更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只靠学校进行诚信教育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必须发挥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的优势。要使大学生讲诚信,重要的是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这需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广播、报纸等媒体来发挥作用,媒体要大力宣传诚信、对于社会上诚信的事迹进行表扬、宣传,而对于不讲诚信的人和事可以通过相关的报道、网络进行批评。对于文化传媒工具如电视、电影可以在影片中贯穿诚信思想,使人们在看电影或电视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诚信理念。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强化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陕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较公办院校较弱,专职教师太少,师资队伍主要还是靠兼职教师,而且专职教师年轻化,职称较低。许多民办高校出现了两极化,要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如助教、讲师;要么就是从公办院校退休的教授,中间地带实力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许多中坚力量要从外面聘请,可是这些教师因为在校时间短,和学生的联系就不是很紧密,沟通较少,他们的人格魅力很难影响到学生。针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这种特点,首当其冲应该牢固教师队伍,培养民办大学自己的中坚力量,同时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通过强化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参加班级、团队集体活动,进行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从加强民办高校的诚信教育入手,帮助学生深入开展诚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展班级、团队集体活动,使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使学生体会到做一个诚信的人带给他们的快乐。通过开展诚信论坛、诚信讲座、诚信社团等活动,树立学生的诚信信念,学校或集体对“诚信模范个人或集体”掀起学习热潮,在学生中真正贯彻“八荣八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使学生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诚相待、重信守诺,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五)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以前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他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特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品和道德品质。”诚信档案基本内容包括“大学生诚信承诺书”、“诚信公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诚信鉴定”、“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个人意见”、“学校意见”、“备注”等。这个档案主要记载大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各种表现,此档案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填写,但要听取任课教师和同学的意见,班主任填好后再由相关领导审核。根据学生的诚信状况给出等级,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存入学生档案。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推动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周建辉.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与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25(1).
[2]衰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闫春娥.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