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性肿瘤的电脑图像分析及其分类识别的实验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ou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电脑图像分析法,对各种不同成骨性肿瘤(良性骨瘤、骨母细胞瘤及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的骨肉瘤各5例)组织切片的瘤细胞密度及瘤细胞核的图像进行处理及测量,选择及提取7个特征参数(视野的细胞数,细胞核切面面积和周长的最大值、平均值及方差)。发现其中的胞核切面面积的最大值和面积的方差及核切面周长的最大值和周长的方差等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增加而循序递增,呈光谱带样演变过程。而良性骨瘤与骨肉瘤之间,其瘤细胞密度,瘤细胞核面积及核周长的均数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故在鉴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及判别其恶性程度具有实用意义。运用树状分类器和加权最小距离判别法,对输入的8个测试样本做了分类识别的实验,结果与病理学者预定的诊断分类完全符合,说明使用图像分析法对成骨性肿瘤进行自动分类识别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1985年1月~1989年5月施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8例,29例随诊1~5年(平均36.3月)。依疼痛、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逐项评定,优良率为80.8%,3例失败(11.5%),原因系假体构型不良,假体安放位置不佳及骨水泥技术的缺陷。对10例不同病因及术后时间不等的置换关节在透视下动态观察内外关节活动方式,发现小范围活动时,以内关节活动为主,而大范围活动时,以外关节为主。提出提高疗效的措施,即
作者报道6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异位骨化,发病率24.5%,其中Brooker分级,Ⅰ级2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11例。THA后异位骨化与全身(性别,髋关节疾病及术后解热镇痛药)和局部(髋关节手术史,大转子截骨,手术入路,麻醉方法及软组织创伤)因素密切相关。作者认为对于男性,增生性骨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高危患者,THA应避免局麻和大转子截骨,术后采用解热镇痛药和放疗进行
期刊
作者对301例全髋置换术患者的髋病进行了临床病历和部分X线片分析。结果显示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占84.4%(254例)而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仅占9.3%。在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疾病构成中,常见病因为股骨头缺血坏死(84例),创伤后关节炎(47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36例),继发于陈旧性髋关节感染(35例),强直性脊柱炎(33例)。而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和其他病变比较少见。本组所示髋关节疾病的构
期刊
选择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前30分钟内头孢唑啉2g匀速静滴,术后每12小时同法给药1次,共6次,定时测量血清、引流液、骨及髓腔组织药物浓度,结果证明上述组织中药物水平均超过有效抑菌浓度(MIC)的数倍至数十倍。40例术中空气培养,总致病菌出现60次,G+、G-菌分别占51.6%及43.3%,头孢唑啉加庆大霉素对致病菌100%有效。临床对骨科300例无菌手术患者,采用头孢唑啉配伍庆大霉素8万
期刊
73例临床疑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了脊髓造影和CT椎间盘造影检查。手术治疗53例,其中突出45例51个间隙。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0%和92%。CT椎间盘造影影像能清晰显示突出物的大小、部位,硬膜囊神经根受压、造影剂充填、关节突退变情况。当其它辅助检查仍不能明确定性和定位诊断时,CT椎间盘造影可帮助确诊,尤其对L5-S1椎间盘突出意义更大。
54例股骨颈骨折后有系列X线片,经图像分析见股骨头坏死有以下类型:(1)无坏死;(2)点片状坏死;(3)新月形坏死;(4)橄榄形坏死;(5)扇形坏死;(6)全头坏死。各坏死类型的演变及其转归不同,与最终临床上股骨头坏死关系密切。无坏死、点片状、新月形坏死面积较小,无发展成临床股骨头坏死者。橄榄形、扇形坏死面积较大,有24%~25%演变成全头坏死,并出现临床股骨头坏死。全头坏死则有80%成为临床股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