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实见证孩子的成长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6782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灵性的,也是真实的:灵性需要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会有一个日渐成熟的发展过程;而“真实性”体现在,孩子的很多所思所感,不一定都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家长和孩子自己都不一定能觉察到,却能透过艺术这个真实的媒介反映出来。
  灵性和真实的结合,才能产生高雅的艺术质感。所以,家长和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尽力让孩子保持、挖掘自己的真实灵性。而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透过灵性而又真实的艺术,见证到孩子的成长过程!
  艺术见证孩子敏锐感受力的提升
  灵性需要敏锐的感受力。孩子一开始需要会有很多感觉性的训练,包括对跳跃、震动、风、豆子的声音等各种感知觉的绘画表达:比如感受一个乒乓球弹跳轨迹的过程,感知一根绳子上下震动的过程……以此来训练孩子敏锐的感受力,并且让孩子觉得画画很好玩、有趣,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之后才应该开始训练画人,而在孩子的人物画里面,完全可以看得出他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不妨从大有(名字很有趣,一个典型的北方男孩的名字)身上来观察一下艺术如何真实呈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1.最初的粗线条表现
  大有刚来我们绘画班的时候是幼儿园中班,喜欢画画却没有任何画画的基础。刚开始画人的时候,他画得非常简单,比如下面这张人物,整个人的形象和造型都是极尽简单的,从五官到身体各个部分基本都是用圆来表现的,细节不是很多。当然,这样的人物画是符合他这个年龄阶段的绘画表现的。
  2.逐步细腻的表达
  再来看看后来大有的人物画——《擦黑板》(一年级)。这幅画中的人物虽然是背面的,但这时的人物造型已经比前面细腻很多,比如:我们可以看到脖子已经不再是一个圆圆的东西,而是呈细长状的;身体也呈现了一个方一些的形状;手也画得更加细致了……
  3.渐渐成熟的刻划
  再看大有最近的一些人物画,显得越来越成熟,比如他画的他自己,眉毛、眼神甚至嘴唇上的皱纹都有了更加细致的描绘,而脚上则破天荒地、细致地画了一双鞋!
  4. 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到自我思想的表达
  大有前面的几张画,都还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客观事物的表达上,这表明孩子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了;但是稍微成熟一些的艺术表达,是不仅仅停留于此的,从对事物的观察发展到对自我和环境的思考,对于孩子的思维来说,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这张画大有画的是他自己面对摆在桌上的一堆作业,非常恼怒和生气,然后自己就站在门口发火呢!而地上似乎是他生气时候丢的瓶子、凳子、牙刷、橡皮……看来这个脾气发得不小呢!这样的一张画不是写生,而是对以往某一情景和情绪的描绘,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这和单纯的写生有所不同,属于在表达的层面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艺术同样见证孩子的低谷时期
  当然,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点在孩子的画中也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倒退”的绘画
  大有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刚入小学不是很适应,碰巧父母也不是那么适应,特别是孩子的爸爸——大有爸爸是一个规则意识特别强的人,而大有那个时候做事比较慢,爸爸就不能接受孩子这样的状态,于是他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样的冲突让孩子焦虑,而这种焦虑则直接在孩子的画中体现出来了。
  我第一次感到大有状态有些不一样的时候,是一次我们在外面写生。孩子画了一条马路,然后他用笔一点一点地点地面上的点,那密密麻麻的点,而且我感觉到孩子在点那些点的时候有些强迫又有些精神游离……后来和孩子妈妈交流了一下,妈妈说了大有最近和爸爸的冲突,确实孩子状态不是很好。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时候大有画的人物,明显线条涣散,而且人物的造型都是松散和结构不清的,甚至会让人觉得孩子的人物画是在倒退的。其实这不是绘画能力的倒退,而是和孩子那个时候的状态有关。
  艺术让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
  一个自由而有效的艺术教育理念,应该是能够给到孩子一个完全放松和全然的状态,让孩子能在艺术里完整而真实地表现自己,让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在画里面表露无遗。
  其实,家长要关心的不应该是孩子能不能画,画得好不好,而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如何。从某个方面来说,只有调整好亲子关系,孩子的绘画发展才会前行。大有的情况就是如此——后来因为大有爸爸也在不断调整,和孩子互相适应,所以没有做任何的心理疏导,孩子的状态就一点点恢复了。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可以在孩子的画里面得到印证。
  杨老师的话:
  前面我有文章写到过,不可以从孩子的一张画中去推断什么,这样的观点在这次的话题里同样适用:当我们从孩子一系列阶段性的画中,看到孩子的一个绘画成长的变化过程时,就可以知道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父母的成长。所以,接纳一切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很多情况都会慢慢好转的。
  作者简介:杨颜,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从事校外艺术教育20年,心画艺术工作室创办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执行师和时间线治疗师资格。善于从儿童绘画心理特征来对儿童进行美术教学。著有《藏在儿童画中的秘密》一书。
其他文献
在鲜花盛开的五月里,有一个像花儿般美丽的节日——母亲节。小朋友,有没有想过给妈妈送朵花儿当礼物呢?来,这个小小的惊喜只要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就实现啦!  准备材料:  彩纸、双面胶、剪刀、画笔、镊子、干枯的树枝或扭扭棒等。  步骤:  1.将一个圆形物体放在彩纸上,沿着它的边缘,在彩纸上画一个圆。  2.把画好的圆剪下来,找到中心点后,画出一圈圈的螺旋形线条。  3.沿着画好的线条剪开,用镊子从最
期刊
1.你见过包装礼物吗?  彩色带子拉一拉,打上一个蝴蝶结,就完成啦!  2.斑马波比在玩小风车,大怪物来了:“彩色带子拉一拉,打上一个蝴蝶结,谢谢你的礼物!”  3.“我……我没说要送给你呀!”  “礼物都包装好了,当然要送给我。”  4.“彩色带子拉一拉,打上一个蝴蝶结……”  大怪物到处包装礼物。小狼的滑板车、小粉猪的大蛋糕、小猴子的秋千,都被他拿走了!  5.有一天,大怪物又来了!  大怪物
期刊
星光闪闪的夜晚,爸爸妈妈把家里布置得好美啊!哦,原来今天小加满5岁啦!她还邀请了几位好朋友一起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生日派对上,有五颜六色的气球,点着蜡烛的蛋糕,还有好漂亮的礼物呀!小朋友,请给空白的部分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吧!
期刊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赏析】  此诗又名《相思》,诗人的朋友唐代著名的歌者李龟年那时流落岭南,诗人很想念他,就借用岭南特有的物产——红豆来婉转地表达对身处异地的朋友的思念。因为这一首诗,红豆成了“相思”的代名词,也成了表达思念这种情感的最佳礼物。
期刊
自从搬家后,土豆和纽扣交了许多新朋友。  “听说明天是小朋友的巴士节,土豆哥哥,你能带我们一起出去玩吗?”纽扣问。  “没问题,我也正想去瞧一瞧呢!”土豆爽快地答应了。  哇,好酷的毛毛虫巴士!“我要乘!”“我要乘!”小朋友们挤成一团。  司机叔叔发话了:“不要挤,先下后上,有序乘车。”  “纽扣,快去座位上坐好,车厢内不能奔跑。”  “闹闹,不可以在车厢内吃糖葫芦,当心扎伤别人。”  “鲁鲁,不
期刊
爸爸妈妈们都很认同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不过亲子时间做些什么好呢?除了阅读和户外运动,这些玩具很适合3~7岁的孩子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呢!    大象平衡游戏  五颜六色的小木条一根接一根地搭上去,谁弄倒了,谁就输了!看我们一起能搭多高!  海绵宝宝记忆游戏棋  用萌萌的水母盖盖住图案,凭记忆找出一样的,看最后谁的水母盖多,谁就赢了!  海盗船平衡游戏  企鹅们一只只地摞上去,谁的企鹅掉下来,谁就输了。 
期刊
父母参考·育儿误区大起底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审视过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有多少是下意识地延续了曾经的经历与经验,又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其实,那些潮流追逐的教育热点,那些众口一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不适合自家的,多了去了。  我每个月在网上做亲子教育咨询,每次都会遇到“吃亏”主题的若干个提问,有一次就碰到好几个家长都问“像……那样,孩子会不
期刊
前阵子,我看到马伯庸先生的一条微博:“马小烦常和小区里的同龄宝宝一起玩,大部分陪同的大人会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把心爱的玩具给其他宝宝玩。不知何时起,宝宝们开始说类似‘这只蚂蚁被鞋子分享了’、‘我的腿摔倒了很分享’的话,大概是某个宝宝认为这个词的意思是利益受到伤害,并把这个用法迅速传遍整个宝宝圈。”  不知道他写的是真事,还是故意写出来讽刺一些成人在教孩子“分享”时不顾孩子的感受,以至于让孩子认为“
期刊
梓腾6岁了,最近妈妈发现他“屎尿屁”不离嘴,动不动就骂别的小朋友是“大便”、“臭大便”,妈妈批评他,他就说妈妈“放屁”……妈妈气死了,该怎么改掉他这个爱说脏话的坏习惯呢?  妈妈可以实事求是地反应!  @安琪妈妈:五六岁的孩子会对“屎尿屁”特别感兴趣,如果你的反应很过激,他们反而会乐不可支,一犯再犯!但也不能装作没听到,一味忽视的话,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又是不正确的。我觉
期刊
当父母和孩子面对入园分离时,真的很难说到底谁感觉更难过。入园分离的过程往往让人难以处理,找到适合孩子性格和家庭理念的幼儿园将有助于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认清让孩子上幼儿园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知识  与很多家长的认识相反的是,上幼儿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获取知识、感受学习过程或者“变得更聪明”。下面是幼儿园能够给孩子提供的8个最为重要的学习体验,你会发现比起学习基本知识,这些才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