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堤防建设是河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的河堤,是集各科学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得到了水利界的认可。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生态治理
Of ecology in the mountainous river embank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Zhang Chun-xiao1,Liu Yang2
(1.Anshan Xiuyan river management Xiuyan Liaoning 114300;
2.Anshan Xiuyan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and Design Studio Xiuyan Liaoning 114300)
【Abstract】Embankment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iver, as a new concept of ecological embankment embankment, is a science as one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ater sector has been recognized.
【Key words】Ecology;River;Ecological management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堤防建设是河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的河堤,是集各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并得到了水利界的认可。
1. 当前我国山区河流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自身的功能,其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为此山区河道堤坊平常多采用浆砌块石或干砌块石护坡结构。这类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形式在对保护水的自然清洁和维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还有诸多缺陷。
目前我国山区河流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河流整治中硬化渠道,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破坏。
目前,我们山区河道治理工程中片面追求河岸硬化覆盖,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1.2 裁弯取直,改变了自然流态。
俗话说,“水性喜曲”就是说水的流态不是笔直的。因此,我们在山区河道治理中要顺其自然。从地形图的规划布置到实地的现状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能过分地强调“裁弯取直”。由于河道裁弯后,河道长度缩短,比降变陡,其上下游河段必需进行调整。
1.3 河道断面单一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在自然的河流横断面上,浅滩与深潭相间,是生物群落的栖息生长之地,而改造过后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等单一且规则的断面型式,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破坏了原有河道多样性的特征。
综上所述,原河道治理的形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河道治理必需推行一种新的方法。生态河堤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山区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2. 生态河堤的作用
生态河堤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等基本功能之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适合生物生存、增强水体自净、调节水量的作用。
3. 生态河堤的类型
3.1 自然原型护岸模式:主要采用植物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河岸特性,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他们发达的根系来固堤,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3.2 自然型护岸模式:不但采用种植植被,且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护底,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石笼、木桩等护岸,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结合,固堤护岸。
3.3 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再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
4. 生态护岸的实施原则
结合山区河道的特征,对于山区河道堤坊生态护岸的设计应兼顾以下原则:
4.1 生态护岸应满足河道功能河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4.2 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在视觉中的“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4.3 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不同区域和部位的合适的植物。
4.4 应设置多孔性构造,为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空间。
4.5 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4.6 布置建筑物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5. 生态护岸的实施方法
5.1 自然原型护岸模式。
自然原型护岸模式,一般是指植被法,就是采用植物保护河堤。主要用于小河、溪流的堤岸保护和一些局部冲蚀的地方,以保证自然堤岸特性。
5.2 自然型护岸模式。
自然型护岸模式又可称为土壤生物工程法,土壤生物工程法是用乔木或灌木的发达根系纤维来固定岸坡,形成“植物加筋土”。
5.3 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
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采用石笼或木桩等护岸,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结合,固堤护岸。
6. 生态河堤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6.1 “依山傍水”是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在进行护岸工程设计时,必需特别注意人、水面、地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2 由于河道的天然形态,因此在治理时,应尽量根据各河段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理模式,避免河道治理后的单一化和简单化。
6.3 选择护岸材料时,应根据河流的位置、区域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并综合考虑护岸的性质、部位及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决定所用护岸材料。
6.4 堤防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首先,必须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堤岸线的布置应保证排洪的需要,同时应与当地总体规划协调,服从当地总体规划所赋予堤防的功能任务。
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属多功能、多学科交叉工程。许多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需要规划设计部门从长远的、全方位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论证,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决策,从而使河道治理取得最佳效果。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并付诸于实践之后,才能真正享受到自然形态河流最丰富多彩最美丽动人的一面。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7-04-685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生态治理
Of ecology in the mountainous river embank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Zhang Chun-xiao1,Liu Yang2
(1.Anshan Xiuyan river management Xiuyan Liaoning 114300;
2.Anshan Xiuyan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and Design Studio Xiuyan Liaoning 114300)
【Abstract】Embankment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iver, as a new concept of ecological embankment embankment, is a science as one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ater sector has been recognized.
【Key words】Ecology;River;Ecological management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堤防建设是河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的河堤,是集各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并得到了水利界的认可。
1. 当前我国山区河流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自身的功能,其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为此山区河道堤坊平常多采用浆砌块石或干砌块石护坡结构。这类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形式在对保护水的自然清洁和维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还有诸多缺陷。
目前我国山区河流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河流整治中硬化渠道,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破坏。
目前,我们山区河道治理工程中片面追求河岸硬化覆盖,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1.2 裁弯取直,改变了自然流态。
俗话说,“水性喜曲”就是说水的流态不是笔直的。因此,我们在山区河道治理中要顺其自然。从地形图的规划布置到实地的现状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能过分地强调“裁弯取直”。由于河道裁弯后,河道长度缩短,比降变陡,其上下游河段必需进行调整。
1.3 河道断面单一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在自然的河流横断面上,浅滩与深潭相间,是生物群落的栖息生长之地,而改造过后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等单一且规则的断面型式,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破坏了原有河道多样性的特征。
综上所述,原河道治理的形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河道治理必需推行一种新的方法。生态河堤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山区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2. 生态河堤的作用
生态河堤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等基本功能之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适合生物生存、增强水体自净、调节水量的作用。
3. 生态河堤的类型
3.1 自然原型护岸模式:主要采用植物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河岸特性,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他们发达的根系来固堤,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3.2 自然型护岸模式:不但采用种植植被,且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护底,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石笼、木桩等护岸,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结合,固堤护岸。
3.3 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再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
4. 生态护岸的实施原则
结合山区河道的特征,对于山区河道堤坊生态护岸的设计应兼顾以下原则:
4.1 生态护岸应满足河道功能河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4.2 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在视觉中的“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4.3 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不同区域和部位的合适的植物。
4.4 应设置多孔性构造,为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空间。
4.5 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4.6 布置建筑物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5. 生态护岸的实施方法
5.1 自然原型护岸模式。
自然原型护岸模式,一般是指植被法,就是采用植物保护河堤。主要用于小河、溪流的堤岸保护和一些局部冲蚀的地方,以保证自然堤岸特性。
5.2 自然型护岸模式。
自然型护岸模式又可称为土壤生物工程法,土壤生物工程法是用乔木或灌木的发达根系纤维来固定岸坡,形成“植物加筋土”。
5.3 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
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采用石笼或木桩等护岸,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结合,固堤护岸。
6. 生态河堤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6.1 “依山傍水”是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在进行护岸工程设计时,必需特别注意人、水面、地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2 由于河道的天然形态,因此在治理时,应尽量根据各河段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理模式,避免河道治理后的单一化和简单化。
6.3 选择护岸材料时,应根据河流的位置、区域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并综合考虑护岸的性质、部位及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决定所用护岸材料。
6.4 堤防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首先,必须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堤岸线的布置应保证排洪的需要,同时应与当地总体规划协调,服从当地总体规划所赋予堤防的功能任务。
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属多功能、多学科交叉工程。许多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需要规划设计部门从长远的、全方位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论证,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决策,从而使河道治理取得最佳效果。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并付诸于实践之后,才能真正享受到自然形态河流最丰富多彩最美丽动人的一面。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7-0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