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及其构成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认为康德的先验主义不够彻底,陷入了心、物二元论,只有现象学才能使“心”完全摆脱“物”而独立出来。现象学的所谓“现象”并非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是“纯粹意识”。他提出“本质直观”,实际上以之代替了感性直观,意在借以摆脱自然个别性的“遮蔽”来彰显或澄明“绝对直理”。这样一来,感性作为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审美感性对象又是怎样构成的?
其他文献
崇敬生命,保护动物,尊重一切物种的生存价值,这是什么样的真理和价值观念?保护老鼠、保护蚊子吗?崇敬“SARS”病毒吗?……家里的宠物为什么一般是狗、猫,而不是老鼠、苍蝇?鸽子从来就是“和平使者”吗?
相对于功利主义而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两个重大转变,一是用基本善代替了福利,二是用两个正义原则代替了加总原则。这种正义理论的目的就是抵消偶然的、专横的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抵消运气的影响,不让任何人因为自然的或社会的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得益或受损。(罗尔斯,第10页)尽管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与基本善理论遭受了不少批评,但是其
近年来,学界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特别是,国际上有两项开创性工作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研究复杂网络的热潮。一是1998年Watts和Strogatz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引入了小世界(Small—World)网络模型,以描述从完全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转变。小世界网络既具有与规则网络类似的聚类特性,又具有与随机网络类似的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Watts & Strogatz,P.440—442)二是1999年Barabasi和Albert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指出,许多实际的复杂网络的连接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1921-)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复杂性方法理论,这在西方是较早的,而且这一理论在当前众多关于复杂陛的学说中很有特色。它与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FI)提出的复杂性理论有别,后者较多涉及认识不同学科领域内复杂系统研究的具体方法,其科学性很强,而作为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莫兰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认识复杂性的课题,其解决方法也涉及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原则的领域。当然二者也有共通之处。圣塔菲研究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秩序与混沌的边缘”,亦即有序性和无序性结合的某种适中点,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其主题变迁总是折射出时代精神的走向。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主流哲学中最富特色、备受瞩目并产生丰厚成果的思想景观。当代文化哲学从欧洲传统思辨哲学中脱颖而出,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凯尔特贡献重大。李凯尔特对康德哲学的传承与超越,从自由本体转向价值联系,从精神领域转向文化科学,从哲学心理学转向哲学现象学,实现了批判哲学到文化哲学的历史换位,
将“统治、治理、善治”的治理演进形态作为现代德治的开新路径,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基本价值判断:一是中国社会治理发展对于德治的需要程度;二是人们对于德治价值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三是德治本身以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成果之于中国治理的满足程度。选择治理理论解读“以德治国”,旨在强调德治并非与法治分庭抗礼,更不存在任何弱化法治权威的意味,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所在的哲学与科学系是东南大学文科中的骨干系科,原名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建于1982年5月,1985年更名为哲学与科学系,首任系主任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萧焜焘教授。该系是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有伦理学一个博士点,有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四个硕士点和社会学一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术性”诉求的强力刺激下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是以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甚至观念重新阐释或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代西方哲学装饰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在许多论著之中,人们见到最多的与其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不如说是关于西方哲学的某种评介。以西方哲学阐释马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手段的变化,它所揭示的问题的尖锐性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中国实践的理论形态还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样态?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从生活哲学的角度,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