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第2骶椎髂骨螺钉置钉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it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例采用S2AI置钉治疗的患者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1~61岁,平均54.8岁;将患者术前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设计导航模板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实物,并在术中使用导航模板辅助S2AI螺钉置入;术后复查患者骨盆CT、Mimics重建后观察图像中螺钉与骶骨及髂骨骨皮质的位置关系,测量并比较术前模拟及术后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尾向偏角(SA)、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TA),进钉点与骶正中棘的水平距离(HD)与第1骶后孔下缘的垂直距离(VD)。

结果

5例患者共置入S2AI螺钉10枚,所有螺钉穿透骶髂关节,无侵犯及穿出髂骨骨皮质。术前模拟置钉设定进钉角度SA(32.22°±5.57°)、TA(42.59°±4.55°)、HD[(5.04±0.40) mm]、VD[(19.58±1.49) mm],与术后复查CT后三维重建术测量的SA(31.95°±5.78°)、TA(42.21°±5.29°)、HD[(5.00±0.41) mm]、VD[(19.54±1.12)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成人骨盆固定术中,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S2AI螺钉置钉技术为一种可行的置钉技术,准确性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Denis Ⅲ区骶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5例Denis Ⅲ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5~55岁;平均28.8岁;根据骨折形态分型:U型8例,H型6例,λ型3例。术前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10例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接受了"π"形腰椎-骨盆固定术及骶管减压术,1例患者接受了腰椎-骶骨固定术及骶管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比较分析钛缆张力带固定与其他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取80个新鲜成年猪膝关节样本,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20个;剔除所有软组织,仅保留完整的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复合体。使用摆锯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区域制造标准的Meyers-Mc Keever Ⅲ型骨折模型,骨折块分别用空心拉力螺钉、高强缝线、钢丝张力带、钛缆张力带固定。所有标本均在材料力学机器使用60 m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XA)对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骨折手术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3例拟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和对照组(55例,术前30 min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理论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D-二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外侧壁的意义。方法选择1例健康老年志愿者,男,80岁,根据其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和Geomagic Stusio软件建立精确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AO分型为31-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同时存在外侧壁骨折时的冠状位移位,并与PFNA装配成一体三维有限元模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93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和开放组(87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和ABCD分类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的指导效果,进而证明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资料,男98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平均50.1岁。其中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根据SLIC评分指导治疗,2014年7月至201
目的分析Neer分型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者术后螺钉穿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Neer分型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行内侧支撑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Neer分型、骨质疏松、手术方式、头侧螺钉数、内侧支撑类型、螺钉穿出与否等,根据螺钉穿出与否将患者分为螺钉穿出组与非螺钉穿出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螺钉穿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
期刊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单发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成人单发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等。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和骨折部位。结果A组4 779例,B组1 708例,A组成人单发跖
肢体筋膜间隔综合征可引起筋膜室内神经、肌肉缺血,代谢产物淤积,直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损害肢体功能。对成人及儿童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临床体征及筋膜室内压力测定尤为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对急性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