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龄消费在升级。
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人群,以满足其特殊的身体、心理特点而产生的物品,都被纳入老龄消费品的范畴。而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的特点,也意味着老龄消费品市场将不断扩大。
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1亿人。相较于对年轻消费者如火如荼的争夺,老龄消费群体受到“冷落”。但这个上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已然在逐渐“苏醒”。
明确的产品定位、多样的销售渠道还有恰当的品牌传播,将成为企业掘金老龄消费品市场的必由之路。
没有一个市场比老龄消费品市场更需要细分。
长期以来,“重储蓄,轻消费”是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所以很多老龄消费产品,上市之后无人问津,导致老龄消费品产品研发动力不足。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老龄消费品就是保健品与衣服、鞋子等产品,殊不知在中国老龄消费市场,实际上比较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病理特点、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
“老年人不需要”和“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市场上没有”成了两个“伪命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的信息获取愈发便捷,购买欲望有较大提升,老龄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VV-BOX就推出了一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语音药盒,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它除了定时提醒功能之外,还增加了红外线感应功能: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到了需要吃药的时间,药盒就会通过红外线感应触发语音提醒。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出现老年人忘记将药盒带在身上的情况。VV-BOX虽然只是将产品做了小改动,但与大众版本有所区别,变得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长虹与康壹也共同合作,推出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电视。这款电视的遥控器按键设计比普通的遥控器简洁,更特别的是“一键视频通话”与“一键呼救”两个功能,老人只要按键,子女就能收到视频邀请或是求救短信。这样的设计,让电视除了娱乐功能之外,也成为老人与子女联系的纽带,一键操作,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实际使用的问题。
可以粘贴的拐杖,还有专门放置假牙的收纳盒等产品的出现,都表明只有不断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专属消费产品,才能解决老龄消费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所以企业进行产品设计,要根据老龄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区别于大众标准版本,强调细分,增加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老龄消费品的采买一直是个困扰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问题。一是商场、超市没有老年人专卖店,二是线上购买无法直接体验,商品品质没有保证。
以前老年人是不愿买、不想买;而现在是有钱买,可是却不知道去哪儿买。但也有一些企业已经看到老龄消费品市场的可能,并开始探索专卖店模式。
2016年,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开业;2017年,居然之家在线下开设了专门的老年体验中心,老年人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产品都能在这里买到;而高级的老年护理类产品,则可租赁使用,上万元的老年电动护理床,只需月付几百元就可以带回家。
这是老龄消费品线下售卖的一种尝试。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专属产品的体验购买地点,更是解决了老年护理类产品在使用上存在的低频高价问题,增加了老年用品专卖店的盈利可能。
在线上,基于社交的购物模式,也开始影响老龄消费品的买卖。
《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端月活跃老年用户约5 000万。中老年人多数消费是在“朋友圈”和家庭圈的带动下开始尝试。
比如糖豆广场舞App,通过上传广场舞短视频,完成“朋友圈”的建设,并同时线上团购售卖舞衣舞鞋等产品;下厨房App,老年人在上面可以找到老年护理食谱,还可以在线上购买适合老人的食材,最终的成品也可通过平台分享。
这些线上自带社交属性的平台,将老年人的“交友”与“卖货”场景结合,丰富了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也为老龄消费品的销售增添了新的可能。
基于信任,以自然分享为基础的社交购物模式,正在成为老龄产品线上销售的新渠道。日益增长的老龄消费需求以及不断扩大的老龄消费品市场,都在倒逼老龄产品销售渠道的增加。
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如果能将“交换”与“交易”,提升到“互动”与“共鸣”,那么这将是产品获取消费者认可的最佳方式。
老龄消费品市场,产品能够获取老年人情感上的认可,就已经接近成功。
在北京二环崇文门商圈,有一家大方百货商店。店内不支持现金以外的任何支付方式,想要什么商品都需要告诉售货员帮忙拿,进门还能听到算盘噼里啪啦的响声。上个世纪的生意方式,却吸引了很多老年人成为这里的常客。
商店内,能買到灯标洗衣皂、搪瓷脸盆还有经典花床单等老人们熟悉的各式产品,而且价格便宜,物美价廉。口口相传之下,大方百货商店也成为了老年人心中的“网红”店铺。比起年轻人追求的潮流感与个性,熟悉感与年代感,明显更能引起老龄消费者的共鸣。
对于记忆力不佳的老年人来说,反复强调核心卖点,建立记忆点,会是品牌推广的好招。
例如足力健,强调其“为广场舞而生”,并且通过社区广告,深入目标消费群体的“朋友圈”,最终成为中老年人在广场舞用鞋上的首选。而拼多多的魔性广告“拼得多,省得多……”通过多次反复,让老年人去了解并且熟悉拼购,完成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不同于大部分品牌和企业想要年轻化的想法,面对老龄消费人群,应该强调建立情感或者记忆上的连接点。比起追新,显然怀旧更能打动老龄消费者的心。
到2020年,中国老龄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万亿元。市场上的老龄用品有2 000多种,而日本则超过4万种,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我国老龄消费市场还存在很多的机会。老年保健品、康复及护理用品、助行视听用品、老年家居用品这四大类老龄消费产品,将是未来5年内最刚性需求的产品,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这片曾经被忽视的肥沃草原,随着采买渠道的增加,产品的不断细分与丰富,正在积蓄力量,随时等待春天。
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人群,以满足其特殊的身体、心理特点而产生的物品,都被纳入老龄消费品的范畴。而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的特点,也意味着老龄消费品市场将不断扩大。
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1亿人。相较于对年轻消费者如火如荼的争夺,老龄消费群体受到“冷落”。但这个上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已然在逐渐“苏醒”。
明确的产品定位、多样的销售渠道还有恰当的品牌传播,将成为企业掘金老龄消费品市场的必由之路。
新卖相
没有一个市场比老龄消费品市场更需要细分。
长期以来,“重储蓄,轻消费”是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所以很多老龄消费产品,上市之后无人问津,导致老龄消费品产品研发动力不足。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老龄消费品就是保健品与衣服、鞋子等产品,殊不知在中国老龄消费市场,实际上比较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病理特点、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
“老年人不需要”和“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市场上没有”成了两个“伪命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的信息获取愈发便捷,购买欲望有较大提升,老龄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VV-BOX就推出了一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语音药盒,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它除了定时提醒功能之外,还增加了红外线感应功能: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到了需要吃药的时间,药盒就会通过红外线感应触发语音提醒。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出现老年人忘记将药盒带在身上的情况。VV-BOX虽然只是将产品做了小改动,但与大众版本有所区别,变得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长虹与康壹也共同合作,推出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电视。这款电视的遥控器按键设计比普通的遥控器简洁,更特别的是“一键视频通话”与“一键呼救”两个功能,老人只要按键,子女就能收到视频邀请或是求救短信。这样的设计,让电视除了娱乐功能之外,也成为老人与子女联系的纽带,一键操作,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实际使用的问题。
可以粘贴的拐杖,还有专门放置假牙的收纳盒等产品的出现,都表明只有不断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专属消费产品,才能解决老龄消费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所以企业进行产品设计,要根据老龄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区别于大众标准版本,强调细分,增加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地在哪里
老龄消费品的采买一直是个困扰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问题。一是商场、超市没有老年人专卖店,二是线上购买无法直接体验,商品品质没有保证。
以前老年人是不愿买、不想买;而现在是有钱买,可是却不知道去哪儿买。但也有一些企业已经看到老龄消费品市场的可能,并开始探索专卖店模式。
2016年,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开业;2017年,居然之家在线下开设了专门的老年体验中心,老年人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产品都能在这里买到;而高级的老年护理类产品,则可租赁使用,上万元的老年电动护理床,只需月付几百元就可以带回家。
这是老龄消费品线下售卖的一种尝试。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专属产品的体验购买地点,更是解决了老年护理类产品在使用上存在的低频高价问题,增加了老年用品专卖店的盈利可能。
在线上,基于社交的购物模式,也开始影响老龄消费品的买卖。
《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端月活跃老年用户约5 000万。中老年人多数消费是在“朋友圈”和家庭圈的带动下开始尝试。
比如糖豆广场舞App,通过上传广场舞短视频,完成“朋友圈”的建设,并同时线上团购售卖舞衣舞鞋等产品;下厨房App,老年人在上面可以找到老年护理食谱,还可以在线上购买适合老人的食材,最终的成品也可通过平台分享。
这些线上自带社交属性的平台,将老年人的“交友”与“卖货”场景结合,丰富了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也为老龄消费品的销售增添了新的可能。
基于信任,以自然分享为基础的社交购物模式,正在成为老龄产品线上销售的新渠道。日益增长的老龄消费需求以及不断扩大的老龄消费品市场,都在倒逼老龄产品销售渠道的增加。
保持不年轻
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如果能将“交换”与“交易”,提升到“互动”与“共鸣”,那么这将是产品获取消费者认可的最佳方式。
老龄消费品市场,产品能够获取老年人情感上的认可,就已经接近成功。
在北京二环崇文门商圈,有一家大方百货商店。店内不支持现金以外的任何支付方式,想要什么商品都需要告诉售货员帮忙拿,进门还能听到算盘噼里啪啦的响声。上个世纪的生意方式,却吸引了很多老年人成为这里的常客。
商店内,能買到灯标洗衣皂、搪瓷脸盆还有经典花床单等老人们熟悉的各式产品,而且价格便宜,物美价廉。口口相传之下,大方百货商店也成为了老年人心中的“网红”店铺。比起年轻人追求的潮流感与个性,熟悉感与年代感,明显更能引起老龄消费者的共鸣。
对于记忆力不佳的老年人来说,反复强调核心卖点,建立记忆点,会是品牌推广的好招。
例如足力健,强调其“为广场舞而生”,并且通过社区广告,深入目标消费群体的“朋友圈”,最终成为中老年人在广场舞用鞋上的首选。而拼多多的魔性广告“拼得多,省得多……”通过多次反复,让老年人去了解并且熟悉拼购,完成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不同于大部分品牌和企业想要年轻化的想法,面对老龄消费人群,应该强调建立情感或者记忆上的连接点。比起追新,显然怀旧更能打动老龄消费者的心。
到2020年,中国老龄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万亿元。市场上的老龄用品有2 000多种,而日本则超过4万种,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我国老龄消费市场还存在很多的机会。老年保健品、康复及护理用品、助行视听用品、老年家居用品这四大类老龄消费产品,将是未来5年内最刚性需求的产品,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这片曾经被忽视的肥沃草原,随着采买渠道的增加,产品的不断细分与丰富,正在积蓄力量,随时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