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质土强夯后效果分析与建议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东部沿海某钢结构新建厂房地基淤泥质土强夯处理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整个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检测结果,
  关键词 淤泥质土 强夯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前言
  该工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工程的特殊性,经过各方多轮次论证,采取相对经济的强夯法(非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特点是工艺简单、造价一般较低、工期短、经济效益较好。一般在工期相对较紧且地耐力要求不高时经常被国内外工程所采用。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从强夯的设计、施工及检测,以及后续的观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类似工程条件的地基处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2工程条件
  工程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原土上填500厚塘渣(室外地面,-0.30m),原土表层为500厚耕植土和粘土,下部为1~4m的淤泥质土,其下层为较厚的粉质粘土层和粗砂层。
  典型土层分布图如下:
  主要土层力学指标如下:
  层号 土层名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含水量
  w%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Ф(度) 压缩模量Es(Mpa) 液性指数
  IL
  ② 淤泥 50 66.0 8.7 6.6 1.60 1.55
  ④ 粉质粘土 200 25.0 42.0 10.0 7.0(E0) 0.26
  ⑤-2 含粘性土砾砂 160 11.0 12
  ⑥-1 砂质粘土 150 28.0 38.0 9.0 4.0 0.50
  ⑦ 含粘性土角砾 240 / 16 /
  ⑧ 全风化凝灰质砂岩 220 15
  
  3强夯设计、施工与工程检测
  钢结构厂房独立基础持力层(基础底标高为-1.50m)全部位于淤泥质土层。地勘报告中显示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为50kPa(Es=1.6),工程要求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为不小于120kPa。
  设计院对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夯能1500kN·m;
  2、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夯击次数,由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3、现场试夯:试夯区面积20m×20m,进行强夯试验,夯点距离5m。采用隔一夯一,即第一遍夯间距为10m,第二遍夯剩下夯点。最后满夯1000kN·m,夯击次数2击,要求夯印彼此搭接1/3;
  4、夯坑周围不应有明显或过大的隆起;
  
  
  
  
  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根据试验所得试验数据,整理汇总后,并绘制相应的p-s、s-lgt、s-lgp曲线,结合相应规范确定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见下表: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成果表
  试验
  点号 最大试验
  荷载 (kPa) 对应
  沉降量s
  (mm) 回弹量s
  (mm) 回弹率
  (%) 復合地基
  极限承载力
  (kPa) 对应
  沉降量s
  (mm)
  1 240 1.44 0.53 36.8 240 1.44
  2 240 5.25 1.86 35.4 240 5.25
  3 240 3.28 1.17 35.7 240 3.28
  4 240 4.83 2.05 42.4 240 4.83
  5 240 4.11 1.65 40.1 240 4.11
  6 240 8.69 2.63 30.3 240 8.69
  7 240 7.22 2.77 38.4 240 7.22
  8 240 9.76 3.10 31.8 240 9.76
  9 240 8.04 2.56 31.8 240 8.04
  10 240 4.93 1.56 31.6 240 4.93
  11 240 7.81 2.47 31.6 240 7.81
  12 240 14.04 4.84 34.5 240 14.04
  13 240 6.70 2.44 36.4 240 6.70
  14 240 5.48 1.72 31.4 240 5.48
  15 240 17.76 6.09 34.3 240 17.76
  
  通过对该工程15个试验点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得出结论如下:
  1、本次15个试验点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在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240kPa过程中,各级沉降稳定、连续,无突变。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标准,确定本次15个试验点的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均为240kPa。
  2、本次15个试验点的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都能满足设计要求(120kPa)。
  4效果分析
  整个工程均通过严格的设计论证和施工管理,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工程竣工后短期沉降观测均符合要求。
  但工程投产后因室内堆载增大(设计时有考虑),厂房延长度方向出现不均匀沉降并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底部墙体和地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通过两年的观测,最大值沉降差超过10cm。
  此现象通过专家论证分析,设计、施工和检测均符合规范要求。结合国内外工程实践,有学者认为,强夯法对加固软粘土地基的效果在工程实践过程中虽然使用了2.0的安全保证系数,但因软土的复杂性,其结果不能有效保证,很难达到预定的设计目的。
  5意见建议
  东部沿海地区淤泥质土较为普遍,或较小深度的夹层,或深度较大的表层土。通常情况下,如果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勘查院或设计院一般会建议采用桩基础的基础形式。如果上部结构为荷载较小的建(构)筑物时,会建议采取3m左右的土层置换处理。以上工艺相对比较成熟,效果也能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性也较好。
  在缺乏有效保证措施的前提下,建议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尽量减少使用或不用单纯的强夯法。
其他文献
目前的IP网络基本上采用IPv4协议,然而当前的网络越来越小能满足网络技术与应用发展的需求,因此作为下一代网络业务承载网核心的IPv6的发展就显得尤其的至关重要。尤其是IPv6将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现代民用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暖通工程中通风系统要求也随之增高。本文分析了我国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详细的阐述了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  关键词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96文献标识码: A  暖通工程虽然只是建筑结构的辅助工程,但其在整幢建筑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暖通工程的施工和土
期刊
摘要: 首先简单的探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其后揭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最后,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系统的现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20021-01  0 引言  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同时也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方向
摘要: 为提高高校试验室利用率,针对传统网上预约以及短信预约管理系统的弊端,提出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实现实验室管理系统。重点介绍数据库配置、智能手机的端口以及数据在端口间传输等关键技术的设计及实现过程。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系统;智能手机;Android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20023-02  0 引言  高校实验室建设一直对培养
摘要: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其智能系统设计,探讨其系统技术要点。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研究;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弱电系统作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弱电系统的设计也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弱电系统的发展也提高了要求,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正接受着更加严格的挑战。  一、智能建筑中弱
期刊
摘要:电能计量装置是用来量度用户使用电能这种商品多少的器具,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企业经济运行,影响到用电企业与用电客户双方的公平交易,因此,如何减少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减少在销售电能的过程中企业与用户的冲突,以及促进供用电双方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电力企业资金的正常回收意义尤为重大。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
期刊
摘 要:双代号网络计划来源于工程技术以及管理,同时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网络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网络双代号;网络技术;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雙代号网络图是以箭线表示工作,以节点表示工作的开始与结束及工作间的连接点,以工作两端节点的编号代表某一项工作的网络图。工作名称标注在箭线上方或左方,工作的持续时间标注在箭线下方或右方。
期刊
针对互联网论坛中的众多用户进行识别,找出“论坛领袖”。对于“论坛领袖”的识别,建立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构成的层次结构,通过对准则层变量数据分析得出每个变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的需求在不断加强,所以各种信息处理和传感技术应运而生。同样的,伴随着人们对于物物间的流通和传递的需求的增强,物流的技术和手段的加强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于是物联网技术作为这样一种技术诞生。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