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学生当朋友”
2005财会(1)班的杭诚同学家境条件好,父母从小宠爱,进入职高后人高马大,喜欢在同学中“摆大王”,常会因一点小事做出头椽把人家“摆平”以显其“威信”。为此,班主任老师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但收效甚微。一天,体育老师上教学公开课,全校许多老师和领导都到场。公开课的课题是“篮球——运球和传球”,老师在讲课时要请一学生出队配合老师做示范。杭诚同学几次被体育老师请出当“助教”,表现很出色。课后,我抓住了听课老师和校领导对课的评价和对杭诚同学的赞誉这一兴奋点与杭诚同学展开了交流。对杭诚同学在体育课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并由此得出结论:1.杭诚同学是一位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在班上成为一位姣姣者;2.今天体育课上杭诚同学的表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中间树起了威信,而这种威信和赞誉是积极的、进步的、有生命力的,具有不断向上攀升和向前发展的趋势。而前几天,为了帮“哥儿们”出气,帮着打架所建立的“威信”和“赞誉”是错误的、消极的、没有生命力的,甚至是危险的、弄不好会葬送前程。一正一反的树威信例子的深刻剖析,心平气和的交谈,使杭诚同学频频点头,不断地表示老师的分析言之有理,口服心服,同时不断地流露出他一时冲动,“帮弟兄们”打架的悔恨。
教育就是合作,老师如同“伙伴”。这里没有长辈对小辈的训斥,去掉了居高临下的“教育”,淡化了“师道尊严”,把学生当成是“兄弟”、“朋友”,教育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一位缺少父爱的学生”
马超同学刚入学时学习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究其原因,他从小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母亲非常能干,开公司,生意很红火。尽管经济条件很好,但由于母亲忙于做生意,父亲又不在身边,平时疏于管教,尤其学习、做人处事等方面教育缺失,久而久之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如: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做作业马虎,敷衍了事,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由于作业经常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常会被老师批评,也会遭母亲训斥,时间长了也就破罐子破摔。看到孩子这般情况,母亲唯一的精神寄托在漂浮欲坠,急在心里,愁在脸上,对此束手无策。为了挽救这名学生,同时也挽救这个家庭,我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问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1.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是经济上和生活上的,缺少父爱,平时对孩子的交流太少。2.学校(小学和初中)对这特殊家庭的孩子缺少特殊的教育,常规的、一般的教育方法在这个孩子身上很难见效。3.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错位使学生本人缺少前进动力,长期养成的散漫拖沓陋习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一情况,我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对教师关于如何针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指导,建立现代教育观念,实施因材施教,采取勤鼓励,少指责,多关注,挖亮点等办法,不断让学生适应学校新的教育环境和新的教育方法。几乎让所有的任课老师均参与到对马超的教育活动之中,让其亲身感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大家都在帮他,没人嫌弃他。第二,我亲自找马超谈话,经常与他交流,与他一起谈人生,谈生活,谈前途理想,谈道路曲折崎岖;与他一起分析社会,分析学校,分析家庭。刚开始接触他时显得有点拘谨,时间长了,谈话次数多了,他也就越来越活泼,越谈越有话说。慢慢地,他不再把我当做敬而远之的师长,而是可以亲近信赖的朋友和家人,同时感觉到我的话很有道理,按照我指点的方法去做能收到一定的成效。马超同学身上的优点在不断地被挖掘、被发现,一些小毛病在不断地改掉,学习成绩也在逐步地提高,性格也随之变得开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马超拿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他和他的母亲都很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教育就是“培养”,教师承载“父辈”的功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作为“父辈”的老师,既有慈祥也有严厉,既有娇宠更有期待。要以爱为出发点,严慈相济,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2005财会(1)班的杭诚同学家境条件好,父母从小宠爱,进入职高后人高马大,喜欢在同学中“摆大王”,常会因一点小事做出头椽把人家“摆平”以显其“威信”。为此,班主任老师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但收效甚微。一天,体育老师上教学公开课,全校许多老师和领导都到场。公开课的课题是“篮球——运球和传球”,老师在讲课时要请一学生出队配合老师做示范。杭诚同学几次被体育老师请出当“助教”,表现很出色。课后,我抓住了听课老师和校领导对课的评价和对杭诚同学的赞誉这一兴奋点与杭诚同学展开了交流。对杭诚同学在体育课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并由此得出结论:1.杭诚同学是一位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在班上成为一位姣姣者;2.今天体育课上杭诚同学的表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中间树起了威信,而这种威信和赞誉是积极的、进步的、有生命力的,具有不断向上攀升和向前发展的趋势。而前几天,为了帮“哥儿们”出气,帮着打架所建立的“威信”和“赞誉”是错误的、消极的、没有生命力的,甚至是危险的、弄不好会葬送前程。一正一反的树威信例子的深刻剖析,心平气和的交谈,使杭诚同学频频点头,不断地表示老师的分析言之有理,口服心服,同时不断地流露出他一时冲动,“帮弟兄们”打架的悔恨。
教育就是合作,老师如同“伙伴”。这里没有长辈对小辈的训斥,去掉了居高临下的“教育”,淡化了“师道尊严”,把学生当成是“兄弟”、“朋友”,教育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一位缺少父爱的学生”
马超同学刚入学时学习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究其原因,他从小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母亲非常能干,开公司,生意很红火。尽管经济条件很好,但由于母亲忙于做生意,父亲又不在身边,平时疏于管教,尤其学习、做人处事等方面教育缺失,久而久之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如: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做作业马虎,敷衍了事,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由于作业经常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常会被老师批评,也会遭母亲训斥,时间长了也就破罐子破摔。看到孩子这般情况,母亲唯一的精神寄托在漂浮欲坠,急在心里,愁在脸上,对此束手无策。为了挽救这名学生,同时也挽救这个家庭,我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问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1.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是经济上和生活上的,缺少父爱,平时对孩子的交流太少。2.学校(小学和初中)对这特殊家庭的孩子缺少特殊的教育,常规的、一般的教育方法在这个孩子身上很难见效。3.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错位使学生本人缺少前进动力,长期养成的散漫拖沓陋习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一情况,我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对教师关于如何针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指导,建立现代教育观念,实施因材施教,采取勤鼓励,少指责,多关注,挖亮点等办法,不断让学生适应学校新的教育环境和新的教育方法。几乎让所有的任课老师均参与到对马超的教育活动之中,让其亲身感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大家都在帮他,没人嫌弃他。第二,我亲自找马超谈话,经常与他交流,与他一起谈人生,谈生活,谈前途理想,谈道路曲折崎岖;与他一起分析社会,分析学校,分析家庭。刚开始接触他时显得有点拘谨,时间长了,谈话次数多了,他也就越来越活泼,越谈越有话说。慢慢地,他不再把我当做敬而远之的师长,而是可以亲近信赖的朋友和家人,同时感觉到我的话很有道理,按照我指点的方法去做能收到一定的成效。马超同学身上的优点在不断地被挖掘、被发现,一些小毛病在不断地改掉,学习成绩也在逐步地提高,性格也随之变得开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马超拿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他和他的母亲都很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教育就是“培养”,教师承载“父辈”的功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作为“父辈”的老师,既有慈祥也有严厉,既有娇宠更有期待。要以爱为出发点,严慈相济,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