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岛自身免疫不仅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而且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表现.研究表明,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损伤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胰岛自身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或胰岛反应性T细胞.这些免疫及炎性反应因子是产生胰岛自身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也是2型糖尿病慢性炎性反应的发病机制.因此,研究胰岛自身免疫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将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机 构】
:
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室,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自身免疫不仅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而且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表现.研究表明,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损伤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胰岛自身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或胰岛反应性T细胞.这些免疫及炎性反应因子是产生胰岛自身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也是2型糖尿病慢性炎性反应的发病机制.因此,研究胰岛自身免疫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将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围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概念[1]的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文献,随后引起医学界极大重视,并就围术期的概念及有关内容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与探讨.1981年版的医学词典对围术期解释为"从患者因需手术治疗住院时起到出院时为止的期限".198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普外围术期学术研究会把围术期解释为: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至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
作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具有促进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及食物摄人等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艾塞那肽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并减轻患者体重,且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益.基于其独特的降糖模式,艾塞那肽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 筛选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与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分离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中总mRNA,用SMART技术反转录成cDNA,经过酶切、接头连接、两轮消减杂交及两轮抑制性PCR,使得差异表达的DNA片段得以富集.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XL-blue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随机挑取克隆进行酶切、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
HELLP(高肝酶低血小板溶血性综合征)以溶血、肝血清酶类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危及牛命.本院于2000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
有幸能在杂志发刊前就读到姚尚龙教授为本期专门写的述评,述评(editorial)在国内杂志尚不多见。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多项研究表明非2型糖尿病肥胖者即出现L细胞功能紊乱,表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肽YY( PYY)水平下降.然而肥胖状态下L细胞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血浆游离脂肪酸( FFAs)浓度及组分异常、瘦素抵抗、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以及肠道菌群结构异常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L细胞功能.探索肥胖状态下L细胞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蛋白家族中多个成员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调控过程,包括对炎症信号转导的调控.本文探讨SOCS-3与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关系,就其在
糖尿病病程中出现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难点.应用G蛋白耦联受体119(GPR119)激动剂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且不产生低血糖.GPR119在胰岛β细胞和肠内分泌细胞中表达,其激活可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GSIS)和胰高血糖素样肽-t(GLP-1)的分泌,并增强胰岛素启动子的活性.GPR119激动剂表现出的诸多优势提示,其作为一类新的糖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然而,胰岛素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代谢调节激素,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抗炎因子.其发挥抗炎作用的具体机制可能为:直接调节炎性反应因子,抑制氧化应激,调节一氧化氮的表达,在血管水平发挥抗炎作用,促进辅助性T细胞(Th)-2的转化,抑制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IL-6-STAT)炎性反应通路,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下调Toll样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