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天台里老屋。时辰不好,适中国极度衰败之日。朴老出生前四个月的7月6日,离天台里不远菱湖百花亭畔响起枪声,革命志士徐锡麟用手枪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不久,徐锡麟和秋瑾遭杀害。百多年我国受尽列强欺凌,遭遇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像徐锡麟、秋瑾这样为民请命、舍身救法的人前仆后继,不知有多少。朴老算一个。1936年为抗日救亡,他发起成立中国佛教护国和平会。1937年8月14日日寇轰炸上海,满街逃出难民,朴老打着一面红十字旗,带着难民从云南路到西藏路,再向前走,找安身处。以后和慈联会同仁救济难民共五十万人。又以“移民垦荒”为名送难民去新四军。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应友人约,他写道:
五十八年前事,回头情景犹新。舞台会馆与荒坟,五十万人安顿。大场黑夜送参军,顺接兵员伤病。差堪一事慰平生,曾助军威大振。
可见朴老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民主志士。为反对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朴老全身心不遗余力为之奋斗半辈子。对人民的胜利,朴老欣喜若狂,一而再、再而三地歌赞。如《新北邙行》:“昔为旱云冈,今为水稻库。孰知山川改,只在一指顾,莫种白杨树,种桃千万株。”这是朴老诗的基调,忧时伤世,深铭时代色彩。“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可称之为志士诗。
但共和国不全是桃红柳绿,一时也雨骤风狂。乌云满天日,朴老依旧是民主斗士。忧时伤世感情更强烈了。他深疾痛恨窍国小丑。1968年《观杂技二首》:“谁识雌雄辨假真,沐猴而冠俨称尊”。“龙鱼鼠虎费疑猜,幻戏纷陈幕半开。忽见飞琼回舞袖,庄容端出守宫来。”这些鱼龙混杂、沐猴而冠的,原是守宫。(说明:守宫即壁虎,一种小爬虫。)渐渐形势明朗,守宫爬了出来。1971年1月《反听曲》写道:“君不见‘小小小小的老百姓,却是大大大大的野心家。哈哈!”《反听曲之二》又写:“大呼‘共诛共讨’的顶呱呱,谁知道,首逆元凶就是他!”大小爬虫都逃不过他的严谴,可称之为爬虫诗。
1976年,“四人帮”倒台,去故宫参观慈禧罪行展览,写《套曲·故宫惊梦——江青取经》:“真着急,一心一意想登基。”“排异己,人头好作上天梯。”“弟兄们长享富和贵,安排交椅,安排交椅。”点出江青一伙所干坏事,只为篡权窃国,改朝换代。从十余年前的《某公三哭》写起,庄重政治题材以轻松插科打诨幽默出之,嬉笑怒骂,会心一笑中领略深意,游戏笔墨令读者拍案叫绝,诚千古诗少见者。
1968年《索居》:“玄黄龙战野(各地武斗),汗雨凤晞翎(武则天设凤凰晒翅酷刑)。”同时,友人赠他玫瑰花,他写:“而我忽不乐,思彼英格兰。如何为此花,流血一百年。”说英国长达百年的玫瑰战争,实指“文革”中两派,也像红、白玫瑰,一家中两派对立纷争互斗,国无宁日。此时,“一言愁,却是秋潮阵阵打心头”。老人蒿目时艰,忧心忡忡。1969年写《临江仙》记梦,“弥天花雨落无声”,谓伏尸流血。举国若狂,不用枪炮之内战也。斗士纪眼前每日所见的历史真实,还有批法家诗,可称为史诗。批法家诗是朴老写诗最多的,与评法批儒针锋相对,只因历史体裁比较高深,我浅陋无能多叙,只好留给历史学家细细评说。
爬虫诗是对窃国者的深责,同时朴老又一再对保民护国英雄致敬。1972年1月8日写《陈毅同志挽诗》:“殊勋炳世间,直声满天下。刚肠忌鬼蜮,迅雷发叱咤。”对一位忠贞刚直元帅的颂赞,让举世读者诵念不已。1967年写回首邱山、折齿孺子、三年不见东山等,对周总理一再深切怀念。1976年1月9日写《周总理挽诗》:“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抟,蓬雀徒目送。”对总理的盖世勋业、人格清高作出公允评价,又让海内外万众心折。其后朱委员长、毛主席逝世,都写出感怀深厚的悲歌。同时,许多忠良冤屈同志平反,1977年为贺龙平反写:“三刀举事话传奇,愤起南昌会义师……一世精忠三字狱,松崩幽谷无人知。”1980年3月为刘少奇平反写“刘公冤大白,万户鸣爆竹。事之得人心,如旱获雨足。”以后又写宋庆龄名誉主席、胡耀邦同志、邓颖超大姐、邓小平同志的挽诗,对挽中华于危难的元勋功绩、德泽光辉无不倾情思念。“云屯八宝山,萧萧悲风烈。”悲忠烈如张闻天、陶铸、廖承志、许光达等,友好季方、胡愈之、叶圣陶、梁漱溟,还有诸多大德高僧、各国友人等。杜甫写八哀诗,朴老写百哀诗。他曾交我出版过一部《永怀之什》,永念无尽意,可称为永怀诗。
尤其不应忘记,1976年清明节哀悼周总理,天安门广场花圈、诗词如海。窃国小丑见状惊恐万分,立即令各地清查“反动”诗词,还指示全国政协学习班挖后台,要挖“大人物”,挖“精通古典诗词的”。乌云密布,似仇池压顶。此时,朴老写《木兰花·芳心》:“门前锦瑟起清商,陡地丝繁兼絮乱。人间自古多恩怨,休遣芳心轻意换。”门前即天安门前,《芳心》显示朴老对人民百折不二,对压迫横眉冷对。《芳心》是朴老诗最精彩、感情最深因而也最动人的一首。十年动乱中,有风气即手抄大字报、消息、诗文各处传。朴老许多作品赢得热心人奔走传抄,四处传颂。他的诗词此时成了斗争的武器,令人想起抗战时的标语诗。他成了时代的鼓手,战斗的旗纛。群众传抄阅读吟倾之广,影响之大,恐古今诗人无出其右。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朴老除了歌唱新成就如“屋脊车驰,沧波油涌,沙漠生桃李”外,也写些休闲行旅诗。如“携筇石径且行吟,纳新频数息,破寂听鸣禽。”1994年海南《天涯海角口占》:“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赴无锡途中》:“不言老,聊发少年狂。千里寻春春待我。江南一路菜花黄。农女采茶忙。”这些闲适诗充满生机,给人愉悦欢欣的感受。
借用杜工部句“诗是吾家事”,我曾写《诗人赵文楷》。赵文楷六岁作《咏百舌》:“桃花红未了,百舌闹春晓。能作百般声,枝头压众鸟。”一生不断写诗。文楷公是我们的五代祖上。薪火不绝,代代喜欢诗。荣澄兄说,朴老诗和字更像曾祖赵继元。继元有句:“相逢便问酒家楼,款段行来得自由。三尺乌犍一身笛,杏花如火唤回头。”也是诗歌种子。朴老父母也都作诗。辛亥革命日,江西黄部入安庆,抢劫大乱,家人尽返祖籍太湖寺前河。朴老4岁到13岁于寺前河老屋依母学习诗词曲,有了坚固的根柢。1991年除夕,朴老写《题(篝灯课读图)》(自度曲):“自古来,寸草春晖,永远有说不尽的恩情话。问何处是天堂,它就在母亲膝下。”也是寺前河豆油灯下慈母教儿的写照。朴老母陈太夫人名慧字仲瑄,我们叫她二妈妈,我大歌荣声兄也随她学过诗词。她写过传奇《冰玉影传奇》。所以好诗词曲是从孩稚时培养的。小时熟读诗词加上经史,使遣词用句有了足够的储蓄,各种词汇供选择。又遭近代大变革,自能语出新奇,如白云苍狗变化万端。
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古人把天然、真淳看作诗歌万古长新的要义。1987年9月朴老为汪锋同志诗词题八声甘州作弁言有句:“革命洪波涌,肝胆腾翻。”朴老诗何尝不是肝胆腾翻,直抒胸臆,发自肺腑深处?出自肺腑肝胆的喜怒哀乐,一往情深,表现为真淳。如朴老去日本十一次,赠日本友人诗情意深切,日本人见之无不动容,相亲相近相爱,开启中日友好。对家人、旧友亲朋、革命同志也无不胆胆照人。如写烧饭的阿姨林阿调“艰苦的前半生,勤劳的后半生”,50年代初朴老来京,我就看到她,一直默默辛苦。“默默地走了,留下了黄金般的心”。哀悼何深厚!性情的自然表露,全无雕饰,故感人至深。
朴老是社会活动家,生活面广阔,名山大川、名城古寺皆入诗中。再如家乡天华山茶、深圳的芥菜,以至花篮中的雏菊花,一瓣落花,还有感冒、心脏病、病危,无不入诗。所至所感成诗,诗情弥天。由物写意,融情入景,意蕴深远,还以巧妙的艺术思维出之。如江青斗人双手平举低头名“坐喷气飞机”;而武则天酷吏以横木关手足而抟之曰“凤晒翅”。朴老诗“汗雨凤晞翎”,又诗曰“金轮皇帝从陵墓爬起,巡视天下各路米格飞机”,讽谐中实寓深意。写慈禧罪过“明明肃顺诛非罪,浑浑慈安死不疑”。《洛阳花会》“梦断伽蓝记,烟消帝子家”力求对偶工整,古人谓之合掌。又写张闻天“霁日不期风色变,昏乱”。此煅炼辞意,古人谓为警策。朴老不是像古人说无警策不能竦动世人,不足以传世。而是如袁鹰同志所说:“‘昏乱’两字用得很重,却准确地点明了那一二十年的历史真实。”又用比喻甚多。咏总理的名言“雪侮霜欺香益烈”,此言梅,即以梅代总理。又重复如《成昆铁路》:“穿岩透壁洞复洞,跨谷飞空桥又桥。”重复洞和桥,正显示过隧道、河谷洞、桥之多,表明成昆铁路奔飞山岩河谷中,工程艰险。其他夸饰、烘托、曲折等艺术手法并臻其妙,故能金声而玉振,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像古典作者,朴老很重视诗的格律平仄。但他主张宽韵,用京剧十三辙。“诗到苏黄尽”,词、曲较自由奔放。他喜欢词、曲,还有自度曲、白话诗,应日人要求写汉俳,求得更自由、灵活、奔放,不尽受五、七言的局限。他尽量口语化,像百年前黄遵宪所说:“我手写我口。”更用民间的山歌、俚曲、野语入诗。像他喜欢1958年写的“端起巢湖当水瓢,那方干旱那方浇”民谣,多次写给我兄弟,即是一例。把严格格律规定的古典诗词曲写得活泼泼的。
清代龚自珍说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宋大诗家,都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历代名诗人无不写自己的感受,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诗如其人。朴老性向善良反对邪恶,性喜真实反对虚假,性好美好反对丑劣,性爱和谐反对暴虐……一生慈悲为怀,人称活菩萨,而值三千年未有大变,国家艰危由乱而大治,又复乱又大治,他感慨“胸中灵气自成云”,化为风雷雨泽,自有得写,写出的都是诗。朴老一生不停地写诗,传奇的一生,诗人的一生。朴老,诗的人生。沧桑,感时触事,声泪俱下,一举笔无不关家国,则诗词博大鲜明,至今为霞满天。
(作者为赵朴初先生堂弟,原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五十八年前事,回头情景犹新。舞台会馆与荒坟,五十万人安顿。大场黑夜送参军,顺接兵员伤病。差堪一事慰平生,曾助军威大振。
可见朴老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民主志士。为反对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朴老全身心不遗余力为之奋斗半辈子。对人民的胜利,朴老欣喜若狂,一而再、再而三地歌赞。如《新北邙行》:“昔为旱云冈,今为水稻库。孰知山川改,只在一指顾,莫种白杨树,种桃千万株。”这是朴老诗的基调,忧时伤世,深铭时代色彩。“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可称之为志士诗。
但共和国不全是桃红柳绿,一时也雨骤风狂。乌云满天日,朴老依旧是民主斗士。忧时伤世感情更强烈了。他深疾痛恨窍国小丑。1968年《观杂技二首》:“谁识雌雄辨假真,沐猴而冠俨称尊”。“龙鱼鼠虎费疑猜,幻戏纷陈幕半开。忽见飞琼回舞袖,庄容端出守宫来。”这些鱼龙混杂、沐猴而冠的,原是守宫。(说明:守宫即壁虎,一种小爬虫。)渐渐形势明朗,守宫爬了出来。1971年1月《反听曲》写道:“君不见‘小小小小的老百姓,却是大大大大的野心家。哈哈!”《反听曲之二》又写:“大呼‘共诛共讨’的顶呱呱,谁知道,首逆元凶就是他!”大小爬虫都逃不过他的严谴,可称之为爬虫诗。
1976年,“四人帮”倒台,去故宫参观慈禧罪行展览,写《套曲·故宫惊梦——江青取经》:“真着急,一心一意想登基。”“排异己,人头好作上天梯。”“弟兄们长享富和贵,安排交椅,安排交椅。”点出江青一伙所干坏事,只为篡权窃国,改朝换代。从十余年前的《某公三哭》写起,庄重政治题材以轻松插科打诨幽默出之,嬉笑怒骂,会心一笑中领略深意,游戏笔墨令读者拍案叫绝,诚千古诗少见者。
1968年《索居》:“玄黄龙战野(各地武斗),汗雨凤晞翎(武则天设凤凰晒翅酷刑)。”同时,友人赠他玫瑰花,他写:“而我忽不乐,思彼英格兰。如何为此花,流血一百年。”说英国长达百年的玫瑰战争,实指“文革”中两派,也像红、白玫瑰,一家中两派对立纷争互斗,国无宁日。此时,“一言愁,却是秋潮阵阵打心头”。老人蒿目时艰,忧心忡忡。1969年写《临江仙》记梦,“弥天花雨落无声”,谓伏尸流血。举国若狂,不用枪炮之内战也。斗士纪眼前每日所见的历史真实,还有批法家诗,可称为史诗。批法家诗是朴老写诗最多的,与评法批儒针锋相对,只因历史体裁比较高深,我浅陋无能多叙,只好留给历史学家细细评说。
爬虫诗是对窃国者的深责,同时朴老又一再对保民护国英雄致敬。1972年1月8日写《陈毅同志挽诗》:“殊勋炳世间,直声满天下。刚肠忌鬼蜮,迅雷发叱咤。”对一位忠贞刚直元帅的颂赞,让举世读者诵念不已。1967年写回首邱山、折齿孺子、三年不见东山等,对周总理一再深切怀念。1976年1月9日写《周总理挽诗》:“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抟,蓬雀徒目送。”对总理的盖世勋业、人格清高作出公允评价,又让海内外万众心折。其后朱委员长、毛主席逝世,都写出感怀深厚的悲歌。同时,许多忠良冤屈同志平反,1977年为贺龙平反写:“三刀举事话传奇,愤起南昌会义师……一世精忠三字狱,松崩幽谷无人知。”1980年3月为刘少奇平反写“刘公冤大白,万户鸣爆竹。事之得人心,如旱获雨足。”以后又写宋庆龄名誉主席、胡耀邦同志、邓颖超大姐、邓小平同志的挽诗,对挽中华于危难的元勋功绩、德泽光辉无不倾情思念。“云屯八宝山,萧萧悲风烈。”悲忠烈如张闻天、陶铸、廖承志、许光达等,友好季方、胡愈之、叶圣陶、梁漱溟,还有诸多大德高僧、各国友人等。杜甫写八哀诗,朴老写百哀诗。他曾交我出版过一部《永怀之什》,永念无尽意,可称为永怀诗。
尤其不应忘记,1976年清明节哀悼周总理,天安门广场花圈、诗词如海。窃国小丑见状惊恐万分,立即令各地清查“反动”诗词,还指示全国政协学习班挖后台,要挖“大人物”,挖“精通古典诗词的”。乌云密布,似仇池压顶。此时,朴老写《木兰花·芳心》:“门前锦瑟起清商,陡地丝繁兼絮乱。人间自古多恩怨,休遣芳心轻意换。”门前即天安门前,《芳心》显示朴老对人民百折不二,对压迫横眉冷对。《芳心》是朴老诗最精彩、感情最深因而也最动人的一首。十年动乱中,有风气即手抄大字报、消息、诗文各处传。朴老许多作品赢得热心人奔走传抄,四处传颂。他的诗词此时成了斗争的武器,令人想起抗战时的标语诗。他成了时代的鼓手,战斗的旗纛。群众传抄阅读吟倾之广,影响之大,恐古今诗人无出其右。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朴老除了歌唱新成就如“屋脊车驰,沧波油涌,沙漠生桃李”外,也写些休闲行旅诗。如“携筇石径且行吟,纳新频数息,破寂听鸣禽。”1994年海南《天涯海角口占》:“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赴无锡途中》:“不言老,聊发少年狂。千里寻春春待我。江南一路菜花黄。农女采茶忙。”这些闲适诗充满生机,给人愉悦欢欣的感受。
借用杜工部句“诗是吾家事”,我曾写《诗人赵文楷》。赵文楷六岁作《咏百舌》:“桃花红未了,百舌闹春晓。能作百般声,枝头压众鸟。”一生不断写诗。文楷公是我们的五代祖上。薪火不绝,代代喜欢诗。荣澄兄说,朴老诗和字更像曾祖赵继元。继元有句:“相逢便问酒家楼,款段行来得自由。三尺乌犍一身笛,杏花如火唤回头。”也是诗歌种子。朴老父母也都作诗。辛亥革命日,江西黄部入安庆,抢劫大乱,家人尽返祖籍太湖寺前河。朴老4岁到13岁于寺前河老屋依母学习诗词曲,有了坚固的根柢。1991年除夕,朴老写《题(篝灯课读图)》(自度曲):“自古来,寸草春晖,永远有说不尽的恩情话。问何处是天堂,它就在母亲膝下。”也是寺前河豆油灯下慈母教儿的写照。朴老母陈太夫人名慧字仲瑄,我们叫她二妈妈,我大歌荣声兄也随她学过诗词。她写过传奇《冰玉影传奇》。所以好诗词曲是从孩稚时培养的。小时熟读诗词加上经史,使遣词用句有了足够的储蓄,各种词汇供选择。又遭近代大变革,自能语出新奇,如白云苍狗变化万端。
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古人把天然、真淳看作诗歌万古长新的要义。1987年9月朴老为汪锋同志诗词题八声甘州作弁言有句:“革命洪波涌,肝胆腾翻。”朴老诗何尝不是肝胆腾翻,直抒胸臆,发自肺腑深处?出自肺腑肝胆的喜怒哀乐,一往情深,表现为真淳。如朴老去日本十一次,赠日本友人诗情意深切,日本人见之无不动容,相亲相近相爱,开启中日友好。对家人、旧友亲朋、革命同志也无不胆胆照人。如写烧饭的阿姨林阿调“艰苦的前半生,勤劳的后半生”,50年代初朴老来京,我就看到她,一直默默辛苦。“默默地走了,留下了黄金般的心”。哀悼何深厚!性情的自然表露,全无雕饰,故感人至深。
朴老是社会活动家,生活面广阔,名山大川、名城古寺皆入诗中。再如家乡天华山茶、深圳的芥菜,以至花篮中的雏菊花,一瓣落花,还有感冒、心脏病、病危,无不入诗。所至所感成诗,诗情弥天。由物写意,融情入景,意蕴深远,还以巧妙的艺术思维出之。如江青斗人双手平举低头名“坐喷气飞机”;而武则天酷吏以横木关手足而抟之曰“凤晒翅”。朴老诗“汗雨凤晞翎”,又诗曰“金轮皇帝从陵墓爬起,巡视天下各路米格飞机”,讽谐中实寓深意。写慈禧罪过“明明肃顺诛非罪,浑浑慈安死不疑”。《洛阳花会》“梦断伽蓝记,烟消帝子家”力求对偶工整,古人谓之合掌。又写张闻天“霁日不期风色变,昏乱”。此煅炼辞意,古人谓为警策。朴老不是像古人说无警策不能竦动世人,不足以传世。而是如袁鹰同志所说:“‘昏乱’两字用得很重,却准确地点明了那一二十年的历史真实。”又用比喻甚多。咏总理的名言“雪侮霜欺香益烈”,此言梅,即以梅代总理。又重复如《成昆铁路》:“穿岩透壁洞复洞,跨谷飞空桥又桥。”重复洞和桥,正显示过隧道、河谷洞、桥之多,表明成昆铁路奔飞山岩河谷中,工程艰险。其他夸饰、烘托、曲折等艺术手法并臻其妙,故能金声而玉振,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像古典作者,朴老很重视诗的格律平仄。但他主张宽韵,用京剧十三辙。“诗到苏黄尽”,词、曲较自由奔放。他喜欢词、曲,还有自度曲、白话诗,应日人要求写汉俳,求得更自由、灵活、奔放,不尽受五、七言的局限。他尽量口语化,像百年前黄遵宪所说:“我手写我口。”更用民间的山歌、俚曲、野语入诗。像他喜欢1958年写的“端起巢湖当水瓢,那方干旱那方浇”民谣,多次写给我兄弟,即是一例。把严格格律规定的古典诗词曲写得活泼泼的。
清代龚自珍说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宋大诗家,都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历代名诗人无不写自己的感受,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诗如其人。朴老性向善良反对邪恶,性喜真实反对虚假,性好美好反对丑劣,性爱和谐反对暴虐……一生慈悲为怀,人称活菩萨,而值三千年未有大变,国家艰危由乱而大治,又复乱又大治,他感慨“胸中灵气自成云”,化为风雷雨泽,自有得写,写出的都是诗。朴老一生不停地写诗,传奇的一生,诗人的一生。朴老,诗的人生。沧桑,感时触事,声泪俱下,一举笔无不关家国,则诗词博大鲜明,至今为霞满天。
(作者为赵朴初先生堂弟,原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