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喜欢设计很多花招,使学生整堂课都显得精神亢奋,但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反思一下,学生热情的高涨虽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但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吗?简简单单的音乐课堂,是简明、简约、简化、简便但是都不失音乐性的课堂。音乐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音乐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音乐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音乐”的理想境界?
在提倡教学手段创新的今天,不能因求新而造成课堂的迷失,我们不愿意看到华而不实的创新,更不愿意看到没有规范的课堂。很多老师为了博得专家们的好评,使出过浑身解数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某一个不尽人意的细小环节反复试上,努力去迎合评委专家的口味,也许期间出来的课是好课,是精品,但我们真的能做到每堂课都如此精彩吗?在看多了,听多了,上多了那么多的课后,我突然感悟大道至简,简简单单才是真的真谛。
一、准备再充分一点
每次跨入教室门之前,你是否对今天的教学胸有成竹?对于今天要教授的歌曲或乐曲,自己是否会唱,会弹,是否充分的理解,针对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否已经有解决的方法,对于课堂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疑问要有回答的思想准备。如果学生的问题老师无法回答,一次或许孩子会善意的原谅,几次后,老师的魅力指数在他们心目中肯定会大打折扣,他们也不会视你为崇拜对象。而当你气定神闲、精神饱满地步入教室,自然而然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为孩子静下心来学习,为你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目标再明确一些
走进课堂,今天的课堂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要感受到音乐的什么情绪,通过这节课,学生能从老师这里得到什么启发,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我们老师从进课堂到离开课堂,必须明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增加的,在原有基础上是提高的。而不是为满足形式,热热闹闹,方方面面地都尝试了一下,可唯独没听到老师一步步指导学生怎样把难点唱准,怎样把歌曲的情绪表达完美,没听到期望中赏心悦目的歌声,那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无效的,学生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三、设计再朴素一些
很多老师在设计课堂环节时,一会儿律动表演,一会儿打击乐演奏,一会儿创编歌词,一会儿做游戏,一会儿猜谜语,让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实践证明有时确实能激起孩子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带来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我们的课堂也需要有那么一两环节的调剂。但过量的新鲜与刺激却会带来学生思维的疲劳,一旦需要静下心来就很困难。我们应该做的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些内在联系来设计,展开教学。新课程的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单元,或是歌颂民族和谐大家庭的,或是介绍经典音乐的,或是赞美童年的……我们所要做的是紧紧围绕主题,收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例如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可以课前让学生翻看自己童年的照片,课堂朗诵一些关于童年的诗歌,把学生带入童年小时候的记忆情境中,再来唱唱童年的纯真童谣,一切就是那么的自然顺畅。
四、评价再真实一些
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句话的影响,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为此,很多老师大费周折,赞美的语言充斥整个课堂,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了,都是“棒棒,你真棒!”即使是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正确,有所缺陷,老师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也给予肯定的评价。这其实是种过度赏识,忽略了对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有一天,你会发现学生已经对鼓励感动了疲惫,他们已经不在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的鼓励了。当赞扬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语言,当掌声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表演,这其中有多少真情可言?我想,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具有魅力,具有价值的音乐评价。
五、思想再淡泊一些
好课是上给听学生的,能给学生以启发,感悟和震撼是好课。不要太多在乎形式,比如课堂的动静结合,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不是恰到好处啦,今天的课堂学生的声音是不是完美啦……所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看看学生是不是真正喜欢音乐课,能不能通过音乐课从而喜欢上音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水平还很低,尚在萌芽,甚至有的还处在沉睡之中,这种状况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我们音乐老师用智慧和汗水去开垦这片圣洁的土地,用音乐的春风去唤醒孩子们朦胧的梦境,用音乐的钥匙去开启孩子懵懂的心扉。这就是要求老师要有细致的构思,知识讲授要准确、严谨,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及时解决问题,尤其是专业技巧课,老师的眼要尖,耳要利,能及时准确的纠错。要做到这些,老师要先学会在常规教学中正规行走,要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教学常规,注重提高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要多问知、探讨、求教、谦学,同时还要多听课,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取长补短,相信每个人都会大有收获的。
艺术大师徐悲鸿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艺术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是简洁。音乐是艺术,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简洁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不谋而合,即要以孩子们能接受的最简单的形式,传递出音乐的内涵和美的表现。我相信,如果抛去舍本逐末、繁文缛节的形式,转而深入挖掘和传递音乐本质的内容,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会愈加辉煌。
在提倡教学手段创新的今天,不能因求新而造成课堂的迷失,我们不愿意看到华而不实的创新,更不愿意看到没有规范的课堂。很多老师为了博得专家们的好评,使出过浑身解数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某一个不尽人意的细小环节反复试上,努力去迎合评委专家的口味,也许期间出来的课是好课,是精品,但我们真的能做到每堂课都如此精彩吗?在看多了,听多了,上多了那么多的课后,我突然感悟大道至简,简简单单才是真的真谛。
一、准备再充分一点
每次跨入教室门之前,你是否对今天的教学胸有成竹?对于今天要教授的歌曲或乐曲,自己是否会唱,会弹,是否充分的理解,针对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否已经有解决的方法,对于课堂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疑问要有回答的思想准备。如果学生的问题老师无法回答,一次或许孩子会善意的原谅,几次后,老师的魅力指数在他们心目中肯定会大打折扣,他们也不会视你为崇拜对象。而当你气定神闲、精神饱满地步入教室,自然而然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为孩子静下心来学习,为你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目标再明确一些
走进课堂,今天的课堂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要感受到音乐的什么情绪,通过这节课,学生能从老师这里得到什么启发,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我们老师从进课堂到离开课堂,必须明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增加的,在原有基础上是提高的。而不是为满足形式,热热闹闹,方方面面地都尝试了一下,可唯独没听到老师一步步指导学生怎样把难点唱准,怎样把歌曲的情绪表达完美,没听到期望中赏心悦目的歌声,那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无效的,学生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三、设计再朴素一些
很多老师在设计课堂环节时,一会儿律动表演,一会儿打击乐演奏,一会儿创编歌词,一会儿做游戏,一会儿猜谜语,让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实践证明有时确实能激起孩子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带来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我们的课堂也需要有那么一两环节的调剂。但过量的新鲜与刺激却会带来学生思维的疲劳,一旦需要静下心来就很困难。我们应该做的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些内在联系来设计,展开教学。新课程的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单元,或是歌颂民族和谐大家庭的,或是介绍经典音乐的,或是赞美童年的……我们所要做的是紧紧围绕主题,收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例如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可以课前让学生翻看自己童年的照片,课堂朗诵一些关于童年的诗歌,把学生带入童年小时候的记忆情境中,再来唱唱童年的纯真童谣,一切就是那么的自然顺畅。
四、评价再真实一些
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句话的影响,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为此,很多老师大费周折,赞美的语言充斥整个课堂,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了,都是“棒棒,你真棒!”即使是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正确,有所缺陷,老师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也给予肯定的评价。这其实是种过度赏识,忽略了对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有一天,你会发现学生已经对鼓励感动了疲惫,他们已经不在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的鼓励了。当赞扬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语言,当掌声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表演,这其中有多少真情可言?我想,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具有魅力,具有价值的音乐评价。
五、思想再淡泊一些
好课是上给听学生的,能给学生以启发,感悟和震撼是好课。不要太多在乎形式,比如课堂的动静结合,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不是恰到好处啦,今天的课堂学生的声音是不是完美啦……所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看看学生是不是真正喜欢音乐课,能不能通过音乐课从而喜欢上音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水平还很低,尚在萌芽,甚至有的还处在沉睡之中,这种状况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我们音乐老师用智慧和汗水去开垦这片圣洁的土地,用音乐的春风去唤醒孩子们朦胧的梦境,用音乐的钥匙去开启孩子懵懂的心扉。这就是要求老师要有细致的构思,知识讲授要准确、严谨,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及时解决问题,尤其是专业技巧课,老师的眼要尖,耳要利,能及时准确的纠错。要做到这些,老师要先学会在常规教学中正规行走,要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教学常规,注重提高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要多问知、探讨、求教、谦学,同时还要多听课,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取长补短,相信每个人都会大有收获的。
艺术大师徐悲鸿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艺术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是简洁。音乐是艺术,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简洁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不谋而合,即要以孩子们能接受的最简单的形式,传递出音乐的内涵和美的表现。我相信,如果抛去舍本逐末、繁文缛节的形式,转而深入挖掘和传递音乐本质的内容,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会愈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