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上还真有这样一种工作,没有人给你发薪水,也没有人考核你的工作绩效,可是,当你不愿意干的时候,你还辞不了。
我说的是做父母。
如果把养育儿女当成一种职业,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想到过辞职。
我们家有一位,已经幻想过无数次的辞职,也实施过短暂的辞职,均以失败告终。
这位想辞职的人是我的先生,他想辞去的工作是再也不要陪女儿学琴了。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听到正在女儿练琴的当口,音乐戛然而止,然后是他和女儿此起彼伏的怒吼声。接下来是谁也不理谁了,可没过多久,又互相理了。
这样的悲欢离合,从女儿4岁起,到现在,已历时8年。
我的先生经常会说:“我真的再也不管你练琴了。抗日战争也不过打了8年。我放你自由。我们不是非学琴不可。你可以不学。你也让我自由吧……”几乎是哀求了。
可是,女儿还想学下去,她已经考到八级,她的目标是考到十级。
关键是,她喜欢音乐。女儿演奏的钢琴曲《牧童短笛》上过电台直播。她小学时跟着学校的兴趣班学过吹口琴,得过区里的二等奖。在美国时,她在学校的乐队吹长号,只用了两个月就被选到市里的乐团参加公开演出。她现在还参加区里的合唱团,有时还领唱,去年还去澳大利亚比赛,在悉尼歌剧院演出,十分风光。她懂得各种流行与古典音乐,说出来的名字常让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女儿的音乐老师说她有音乐天分,因为她有超强的辨音能力。但是,练习钢琴是多么机械啊,一遍又一遍,除了音准,还要指法正确。尤其是练习指法的曲子,是多么的枯燥。
我和先生基本属于乐盲,从未想过培养她在音乐方面成才。当初学琴也是因为她赖在人家的钢琴上不走,我们才最终买来一架。庞然大物即使抬回家来,也不认为非学不可,权当娱乐。但是女儿要学,我们也只有舍命陪君子了。
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对音乐有兴趣,有天分,但是又怕苦。家长,是放弃还是坚持?
在学琴的事上,我是一个旁观者和调停人。有时看到他们父女俩矛盾激烈,经常劝他们放弃。但是先生拿来女儿期末考试写的作文,上面有女儿对音乐的理解。摘录如下:
我的快乐
音乐,是无数伟人的快乐,同样,也是我的快乐。从小我就开始听小乐曲睡觉,且百听不厌。闲暇之余,坐在沙发上闭眼听音乐,就会随着乐声到“人间仙境”去游览一番。
4岁时,我开始学习钢琴。每天晚上,钢琴是我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白色的键,黑色的键,白色的谱,黑色的谱,单是这两种颜色,发出的声音却像五彩斑斓的动物:《哈农》是紫色的熊,《巴赫》是黑色的夜莺,《小奏鸣曲》则是有着彩虹颜色的独角兽。我所弹过的曲子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彩色的印象。
学会了有“乐器之王”美称的钢琴,我唱歌音准也比别人好很多。于是我进了合唱团,交了不少挚友。看来音乐不仅能打动人心,也能在人际交往上发挥作用呢。
音乐能作为我快乐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给我这个爱想象的人更多空间……各国文化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中西方文化也是如此。比如西方音乐家莫扎特与中国诗人李白,两人创作的是毫不相干的作品,却都有十分豪放的、浪漫的风格。又比如白居易和巴赫,两人作品中都带着缕缕悲伤……从音乐中发现中西文化的共同之处,不也很令人高兴吗?
先生说,假设我们现在放弃练琴,是不是堵死了一扇女儿欣赏生活的门?
这个罪名可不小呀,先生很无奈地说:“我现在心态也好多了,我就这样和她耗着。将来她会感激我的。”
练习的痛苦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远的看看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的管教也有很残酷的场面。近的听听郎朗的故事,几乎就是棍棒底下出才子的典范。恰巧,我们刚看到一篇关于女儿钢琴老师小时候学琴的报道,也是一个模式。女儿的钢琴老师小时候为了逃避练琴,会用小刀割破自己的右手,他的爸爸,在我看来是那样一位和气的老先生,居然曾经把儿子的大腿掐出血。而女儿的钢琴老师,现在对自己的爸爸只有感激。
我们家还没有那么“血腥”。我对女儿开玩笑说:“这就是你成不了钢琴家的原因。”
很多家庭都有琴童,大约也有和我们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吧?
在有些家长和孩子的心里,钢琴似乎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练习的时候也没有多少激情,机械地弹奏。家长若是自由放任,孩子的琴技进展就会缓慢。总有憋不住的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不满,毕竟学钢琴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总是要有个成果才能对得起许多的付出,所以家长就会要求孩子勤学苦练,可是迎来的往往是孩子的反叛。
例如,砸钢琴的,咬琴键的,甚至还有的弄伤自己的手指。有些刚烈的孩子,在重压之下再也不碰钢琴。性格绵柔的,也许就让家长压下去了,慢慢也许就来了兴趣,有时表演一番得到夸奖,倒是喜欢钢琴了。所以孩子学琴是否成功,关乎孩子的天分和兴趣,又和孩子的性格密切相关,与家长的督促方式联系也很大。
在弹琴这件事上,在我看来,爱音乐又肯吃苦的孩子极少,大多数是爱音乐不肯吃苦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性格温顺的孩子适当给予压力,对倔强的孩子主要是引导。另外,家长督促孩子练琴的要点是掌握好节奏,控制好分寸。主要是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千万不要因为考级比赛等外在的目标,毁了孩子喜欢音乐的好心情。
目前在我们家,先生对女儿的战术是:不会逼着她练琴了,女儿自己倒是会主动弹,还要请爸爸听音调是否准确。她会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乐谱来练,有时还发现网上的谱子有误,自己调整一下。看到女儿做这些事,显得很专业的样子,我真是心生佩服。
一个音乐界朋友对我说:“这其实是孩子学音乐的本质,就是她懂得欣赏音乐。”
是啊,这才是教育改变生活的真谛。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青少年研究所从事青少年发展研究及家庭教育研究者。)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email protected]
我说的是做父母。
如果把养育儿女当成一种职业,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想到过辞职。
我们家有一位,已经幻想过无数次的辞职,也实施过短暂的辞职,均以失败告终。
这位想辞职的人是我的先生,他想辞去的工作是再也不要陪女儿学琴了。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听到正在女儿练琴的当口,音乐戛然而止,然后是他和女儿此起彼伏的怒吼声。接下来是谁也不理谁了,可没过多久,又互相理了。
这样的悲欢离合,从女儿4岁起,到现在,已历时8年。
我的先生经常会说:“我真的再也不管你练琴了。抗日战争也不过打了8年。我放你自由。我们不是非学琴不可。你可以不学。你也让我自由吧……”几乎是哀求了。
可是,女儿还想学下去,她已经考到八级,她的目标是考到十级。
关键是,她喜欢音乐。女儿演奏的钢琴曲《牧童短笛》上过电台直播。她小学时跟着学校的兴趣班学过吹口琴,得过区里的二等奖。在美国时,她在学校的乐队吹长号,只用了两个月就被选到市里的乐团参加公开演出。她现在还参加区里的合唱团,有时还领唱,去年还去澳大利亚比赛,在悉尼歌剧院演出,十分风光。她懂得各种流行与古典音乐,说出来的名字常让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女儿的音乐老师说她有音乐天分,因为她有超强的辨音能力。但是,练习钢琴是多么机械啊,一遍又一遍,除了音准,还要指法正确。尤其是练习指法的曲子,是多么的枯燥。
我和先生基本属于乐盲,从未想过培养她在音乐方面成才。当初学琴也是因为她赖在人家的钢琴上不走,我们才最终买来一架。庞然大物即使抬回家来,也不认为非学不可,权当娱乐。但是女儿要学,我们也只有舍命陪君子了。
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对音乐有兴趣,有天分,但是又怕苦。家长,是放弃还是坚持?
在学琴的事上,我是一个旁观者和调停人。有时看到他们父女俩矛盾激烈,经常劝他们放弃。但是先生拿来女儿期末考试写的作文,上面有女儿对音乐的理解。摘录如下:
我的快乐
音乐,是无数伟人的快乐,同样,也是我的快乐。从小我就开始听小乐曲睡觉,且百听不厌。闲暇之余,坐在沙发上闭眼听音乐,就会随着乐声到“人间仙境”去游览一番。
4岁时,我开始学习钢琴。每天晚上,钢琴是我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白色的键,黑色的键,白色的谱,黑色的谱,单是这两种颜色,发出的声音却像五彩斑斓的动物:《哈农》是紫色的熊,《巴赫》是黑色的夜莺,《小奏鸣曲》则是有着彩虹颜色的独角兽。我所弹过的曲子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彩色的印象。
学会了有“乐器之王”美称的钢琴,我唱歌音准也比别人好很多。于是我进了合唱团,交了不少挚友。看来音乐不仅能打动人心,也能在人际交往上发挥作用呢。
音乐能作为我快乐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给我这个爱想象的人更多空间……各国文化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中西方文化也是如此。比如西方音乐家莫扎特与中国诗人李白,两人创作的是毫不相干的作品,却都有十分豪放的、浪漫的风格。又比如白居易和巴赫,两人作品中都带着缕缕悲伤……从音乐中发现中西文化的共同之处,不也很令人高兴吗?
先生说,假设我们现在放弃练琴,是不是堵死了一扇女儿欣赏生活的门?
这个罪名可不小呀,先生很无奈地说:“我现在心态也好多了,我就这样和她耗着。将来她会感激我的。”
练习的痛苦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远的看看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的管教也有很残酷的场面。近的听听郎朗的故事,几乎就是棍棒底下出才子的典范。恰巧,我们刚看到一篇关于女儿钢琴老师小时候学琴的报道,也是一个模式。女儿的钢琴老师小时候为了逃避练琴,会用小刀割破自己的右手,他的爸爸,在我看来是那样一位和气的老先生,居然曾经把儿子的大腿掐出血。而女儿的钢琴老师,现在对自己的爸爸只有感激。
我们家还没有那么“血腥”。我对女儿开玩笑说:“这就是你成不了钢琴家的原因。”
很多家庭都有琴童,大约也有和我们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吧?
在有些家长和孩子的心里,钢琴似乎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练习的时候也没有多少激情,机械地弹奏。家长若是自由放任,孩子的琴技进展就会缓慢。总有憋不住的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不满,毕竟学钢琴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总是要有个成果才能对得起许多的付出,所以家长就会要求孩子勤学苦练,可是迎来的往往是孩子的反叛。
例如,砸钢琴的,咬琴键的,甚至还有的弄伤自己的手指。有些刚烈的孩子,在重压之下再也不碰钢琴。性格绵柔的,也许就让家长压下去了,慢慢也许就来了兴趣,有时表演一番得到夸奖,倒是喜欢钢琴了。所以孩子学琴是否成功,关乎孩子的天分和兴趣,又和孩子的性格密切相关,与家长的督促方式联系也很大。
在弹琴这件事上,在我看来,爱音乐又肯吃苦的孩子极少,大多数是爱音乐不肯吃苦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性格温顺的孩子适当给予压力,对倔强的孩子主要是引导。另外,家长督促孩子练琴的要点是掌握好节奏,控制好分寸。主要是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千万不要因为考级比赛等外在的目标,毁了孩子喜欢音乐的好心情。
目前在我们家,先生对女儿的战术是:不会逼着她练琴了,女儿自己倒是会主动弹,还要请爸爸听音调是否准确。她会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乐谱来练,有时还发现网上的谱子有误,自己调整一下。看到女儿做这些事,显得很专业的样子,我真是心生佩服。
一个音乐界朋友对我说:“这其实是孩子学音乐的本质,就是她懂得欣赏音乐。”
是啊,这才是教育改变生活的真谛。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青少年研究所从事青少年发展研究及家庭教育研究者。)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