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还能优化教师团队,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培养和教学环节中,应该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不断强化教学实践内容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导学课程中应用: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意义,并提出实际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双导师培养模式;计算机导学课程;研究及应用
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武器。但是当前各大院校在制定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由于培养方向与社会所需人才方向脱轨,再加上社会需求和毕业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提升社会教育水平。
一、计算机导学课程中融入“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在院校计算机导学课程中融入双导师培养模式,主要分为校内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校外教师的实践指导,从双重内容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升院校的就业率。
(二)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
首先,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更加直接地认识到当前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学生和校外教师的反馈中得到提升,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构建一支高效的教师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校内教师通过来校指导实践,可以帮助校内教师丰富学识并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弥补自身理论专业方面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应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院校的教学理念脱节
当前,很多院校的教学理念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尤其是在计算机导学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打好理论基础。久而久之就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 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是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则要求既重视理论的指导,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模式和理念相互脱节,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难以提升院校的教育水平。[2]
(二)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是要求相对严格,不僅要求刚毕业的学生具有专业的计算机姿势储备,同时也应该具备专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但是当前院校所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与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严重不符,很多毕业生在上岗前都需要进行培训指导,无法第一时间就为企业创造利润,久而久之就导致大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无法实现就业,纷纷转行。
三、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构建完善的应用型计算机导学课程体系
根据院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技能,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讲,在每学期授课之前,都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分解和调整,例如开设专业计算机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类以及创新发展类,分为三大模块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同时,还应该以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的课程结构要多以实践内容为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基地和见习平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构建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发展理念,在校内和校外都应该以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技能为基础。例如,每学期的前半部分学时,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专业的理论能力,巩固计算机导学课程基础,以认知实践为辅。后半部分课时就应该让学生走进机房,在教师的指导和理论的铺垫下制作自己的计算机作品。毕业前夕还可以安排学生走向企业,进入基层处理计算机实际问题。这种从理论入手,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计算机导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2]
(三)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未来职业规划
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赞同。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导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就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制定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通过反思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方向,从而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一个规划。
四、结语
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并优化教师队伍。因此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院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应用型计算机导学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未来职业规划,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完善院校的教学改革,从而为社会输入远远不断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单继周,马红,沈广东.基于校企双导师制度的《计算机导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2):231.
[2]王金强,胡晓敏.“双导师制”在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23-25.
基金项目: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HNJM2013104)
作者简介:单继周(1975-),男,辽宁阜新人,硕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电子商务教育研究;马红(197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研究。
关键词:双导师培养模式;计算机导学课程;研究及应用
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武器。但是当前各大院校在制定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由于培养方向与社会所需人才方向脱轨,再加上社会需求和毕业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提升社会教育水平。
一、计算机导学课程中融入“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在院校计算机导学课程中融入双导师培养模式,主要分为校内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校外教师的实践指导,从双重内容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升院校的就业率。
(二)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
首先,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更加直接地认识到当前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学生和校外教师的反馈中得到提升,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构建一支高效的教师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校内教师通过来校指导实践,可以帮助校内教师丰富学识并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弥补自身理论专业方面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应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院校的教学理念脱节
当前,很多院校的教学理念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尤其是在计算机导学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打好理论基础。久而久之就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 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是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则要求既重视理论的指导,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模式和理念相互脱节,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难以提升院校的教育水平。[2]
(二)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是要求相对严格,不僅要求刚毕业的学生具有专业的计算机姿势储备,同时也应该具备专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但是当前院校所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与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严重不符,很多毕业生在上岗前都需要进行培训指导,无法第一时间就为企业创造利润,久而久之就导致大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无法实现就业,纷纷转行。
三、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构建完善的应用型计算机导学课程体系
根据院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技能,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讲,在每学期授课之前,都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分解和调整,例如开设专业计算机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类以及创新发展类,分为三大模块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同时,还应该以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的课程结构要多以实践内容为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基地和见习平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构建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发展理念,在校内和校外都应该以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技能为基础。例如,每学期的前半部分学时,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专业的理论能力,巩固计算机导学课程基础,以认知实践为辅。后半部分课时就应该让学生走进机房,在教师的指导和理论的铺垫下制作自己的计算机作品。毕业前夕还可以安排学生走向企业,进入基层处理计算机实际问题。这种从理论入手,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计算机导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2]
(三)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未来职业规划
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赞同。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导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就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制定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通过反思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方向,从而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一个规划。
四、结语
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导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并优化教师队伍。因此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院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应用型计算机导学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未来职业规划,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完善院校的教学改革,从而为社会输入远远不断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单继周,马红,沈广东.基于校企双导师制度的《计算机导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2):231.
[2]王金强,胡晓敏.“双导师制”在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23-25.
基金项目: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HNJM2013104)
作者简介:单继周(1975-),男,辽宁阜新人,硕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电子商务教育研究;马红(197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