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公示语不仅成为城市的一道现代风景,而且担负着展示城市和国家语言素质和文明形象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对中国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将汉语公示语和其英文译本进行对比的方式指出其中的语用失误,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意义以及能够有效地指导公示语翻译。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理论;语用失误
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基于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征,本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对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1.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征
公示语,是一种为方便人们生活,公开和面对公众所展示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它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向人们传达指示、提示、警告、请求等意图。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机场、地铁、公交站牌、旅游景点、商店、餐厅、超市等地点。正由于公示语直接影响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汉英公示语翻译首先应当了解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2.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也是当代翻译理论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翻译理论,而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从社会学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动态对等”这个概念。指的是“在翻译中,译者所关注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P:21)。
3.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意义
从公示语的各项功能看,公示语偏重实用性,以傳达信息和施加影响为主,起着指导、警示、宣传、劝导、鼓动等作用。功能对等理论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和实用文本翻译,都提供了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
3.1力求信息对等
奈达的翻译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首要之点,是翻译信息的内容。更直白地说“翻译就是译意”。因此,语言信息或语义的传译在功能对等翻译中享有优先地位。顾名思义,胡译与乱译指的是“在某种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背译德,无准备地、不求甚解地翻译”。此类错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标牌制作人员不懂英语,凭借字典或网络软件胡拼乱凑而成的。例如,某饭店竟然把“小心地滑”译成 Be Careful of Landslide(小心山体滑坡),令人瞠目结舌!欠额翻译指翻译时,忽视原语信息或不应有的折扣翻,会造成读者得不到理解原文意思的必要信息.与欠额翻译相反,译语的意义容量超过原语的意义容量,即译语的信息度过大会造成过载翻译。
3.2力求文体对等
公示语的特点是语言比较简洁明了、正式规范、语体比较正式,归纳为:“5C”: concise, conventional, consistent, conspicuous, convenient(简介、规范、统一、醒目、方便)。实现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文体等效,就是要在实现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尽量使译文切合英语公示语的问题特点。公示语面向的是普通大众,用词应简介明了,例如“营业中”,英语仅用“only”一词就够了。另外,译文应避免使用“big words”和生僻词,以免妨碍信息的有效传递。
3.3力求社会文化对等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不应仅停留在对语义对等的层面上,更应实现文化之间的对等。公示语汉英转换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导致交际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弄清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是实现公示语翻译文化等效的前提。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是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漠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对异域文化的无知,采用死译和胡译,往往会导致文化正面冲突的发生。
4.结束语
由于公示语翻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对外交流,而且与公众和外籍来华人士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公示语翻译重在传递信息和感染读者。译文表现形式必须为其读者所喜闻乐见,任何生涩堆砌的表达都是英语读者难以接受的。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无论在宏观策略,还是在微观策略上都为公示语翻译找到了理论依据。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从查找错误、进行分析转移到怎样有效的全面改进我们身边的新的公示语的翻译,创造一个正确的国际通用的公示语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尤金·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尤金·奈达.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覃世菊.公示语翻译原则及其存在问题[J].考试周刊,201l,(31):23—25.
[5]张静.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8,(9):46—47.
[6]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院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9.
[7]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2.
[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社,1993:104.
[9]王银泉,陈新任.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5(2):81-82.
[10]田文菡,张枫.城市公示语翻译现状剖析及规范化研究[J].前沿,2010,(14):176—178.
[11]燕玉芝.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6):115—117.
[12]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理论;语用失误
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基于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征,本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对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1.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征
公示语,是一种为方便人们生活,公开和面对公众所展示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它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向人们传达指示、提示、警告、请求等意图。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机场、地铁、公交站牌、旅游景点、商店、餐厅、超市等地点。正由于公示语直接影响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汉英公示语翻译首先应当了解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2.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也是当代翻译理论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翻译理论,而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从社会学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动态对等”这个概念。指的是“在翻译中,译者所关注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P:21)。
3.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意义
从公示语的各项功能看,公示语偏重实用性,以傳达信息和施加影响为主,起着指导、警示、宣传、劝导、鼓动等作用。功能对等理论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和实用文本翻译,都提供了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
3.1力求信息对等
奈达的翻译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首要之点,是翻译信息的内容。更直白地说“翻译就是译意”。因此,语言信息或语义的传译在功能对等翻译中享有优先地位。顾名思义,胡译与乱译指的是“在某种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背译德,无准备地、不求甚解地翻译”。此类错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标牌制作人员不懂英语,凭借字典或网络软件胡拼乱凑而成的。例如,某饭店竟然把“小心地滑”译成 Be Careful of Landslide(小心山体滑坡),令人瞠目结舌!欠额翻译指翻译时,忽视原语信息或不应有的折扣翻,会造成读者得不到理解原文意思的必要信息.与欠额翻译相反,译语的意义容量超过原语的意义容量,即译语的信息度过大会造成过载翻译。
3.2力求文体对等
公示语的特点是语言比较简洁明了、正式规范、语体比较正式,归纳为:“5C”: concise, conventional, consistent, conspicuous, convenient(简介、规范、统一、醒目、方便)。实现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文体等效,就是要在实现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尽量使译文切合英语公示语的问题特点。公示语面向的是普通大众,用词应简介明了,例如“营业中”,英语仅用“only”一词就够了。另外,译文应避免使用“big words”和生僻词,以免妨碍信息的有效传递。
3.3力求社会文化对等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不应仅停留在对语义对等的层面上,更应实现文化之间的对等。公示语汉英转换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导致交际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弄清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是实现公示语翻译文化等效的前提。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是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漠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对异域文化的无知,采用死译和胡译,往往会导致文化正面冲突的发生。
4.结束语
由于公示语翻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对外交流,而且与公众和外籍来华人士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公示语翻译重在传递信息和感染读者。译文表现形式必须为其读者所喜闻乐见,任何生涩堆砌的表达都是英语读者难以接受的。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无论在宏观策略,还是在微观策略上都为公示语翻译找到了理论依据。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从查找错误、进行分析转移到怎样有效的全面改进我们身边的新的公示语的翻译,创造一个正确的国际通用的公示语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尤金·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尤金·奈达.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覃世菊.公示语翻译原则及其存在问题[J].考试周刊,201l,(31):23—25.
[5]张静.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8,(9):46—47.
[6]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院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9.
[7]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2.
[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社,1993:104.
[9]王银泉,陈新任.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5(2):81-82.
[10]田文菡,张枫.城市公示语翻译现状剖析及规范化研究[J].前沿,2010,(14):176—178.
[11]燕玉芝.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6):115—117.
[12]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