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须知10大心理效应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B组,并且告诉饲养员A组老鼠聪明,B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测试时发现,A组的老鼠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在一所普通中学的某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牧师冗长的演讲,让马克·吐温极不耐烦,他最初准备捐款,到最后不仅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德西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老人难以忍受。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说孩子们给他带来了快乐,让他们明天还来。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这次老人给了5美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再也不来了。
  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劲吹,行人为了抵御寒风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不由解开纽扣,脱掉大衣。
  家庭教育中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木桶效应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他们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霍桑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福利制度等,但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心理学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父母平时要多与孩子谈心,让孩子尽情地说,孩子们会感到轻松、愉快。
  增减效应
  销售员售货时,称重会先少放一些,再慢慢增加,而不是先称一大堆,再慢慢减少。递增会让顾客满意。
  我们在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标签效应
  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让一些行为不良、纪律散漫的士兵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怎么这么笨”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一直积极奋发向上。
  (摘自新浪·育儿)
  编辑 王淑娟
其他文献
皇甫军伟,著名教育实践家,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他倡导并践行“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理念,让无数家庭受益。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李某由于涉嫌轮奸被公安机关拘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个从小就披着名人之后光环的孩子有着令人羡慕的童年,他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8岁学书法,获奖无数;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然
期刊
我是本科学历,中学语文教师;儿子是初中生,语文、英语学得超烂,数理化兴趣浓厚。  我浪漫而感性,一首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听一遍又一遍,泪流满面一次又一次。儿子睿智而理性,哪天不摆弄一下电阻器、发动机、试管、试剂等物理化学器材,不看《我们爱科学》之类的书就睡不着觉。  妈妈和儿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交集不断,摩擦不断,令人无奈而又好笑。  吃午饭的时候,儿子吐出了红烧肉中的茨
期刊
8岁儿子看《西游降魔篇》被吓到了,怎么办?  江苏无锡市一家长来信咨询:8岁的儿子跟哥哥去看《西游降魔篇》,刚看就害怕了,要回家,哥哥不让,只好看完才一路哭着回到家。这两天儿子哪都不敢去,不敢独处、独自睡觉,吃饭吃得好好的,会突然哭起来。问他害怕什么,他说他不敢想,妖怪很吓人……请问我应该怎么做呢?  答:目前,国外有些国家对电影设有分级制度。比如,美国电影协会会组织由家长们组成的分级委员会,根据
期刊
源源是个任性、倔强、调皮、好动的孩子。开学第一天,他妈妈悄悄告诉我:“我家源源特别好动,不懂事,您就多费心了!”  果然,在自由活动中,源源一会儿爬上攀登架,来个“倒挂金钟”,一会儿在小椅子上“金鸡独立”,一会儿又在地上学猴子“翻筋斗”。今天刚上完美术课,他便打算从椅子上“飞”下来。我连忙上前:“不行不行,你快下来!”可源源却认真地告诉我:“没关系,我是孙悟空,我会腾云驾雾。”话刚说话,他便一个纵
期刊
有这样一位爸爸,在对女儿的教育上,独辟蹊径开创了鲜有的“天空育儿法”,让女儿在深深的好奇和浓浓的兴趣中爱上天文,爱上科学。他就是汪洁,一位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科普作家,著有《时间的变形》《外星人防御计划》等科普作品。  认识天空——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汪洁的女儿6岁,叫汪若水,取自老子《道德经》里“上善若水”之句。若水虽然还在上幼儿园大班,但天文知识远远高于一个小学生的水平。这与汪洁发明的“天
期刊
小姑一家四口来我们家吃饭,晚饭后,儿子壮壮闹着要去超市,于是,我们一行七人开车去逛大润发,顺便买些日用品。  超市大厅的左面是一排排购物的推车,我们拉出推车起身向前走,我习惯性地回头一招手:“宝贝……”咦?儿子呢?不过一眨眼的功夫,这小人呢?大家面面相觑。  一下子,我慌乱起来,焦急地四下张望,平时在网上、电视上、路边的电线杆上经常看到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时我恨不得有孙悟空的本领,变出无
期刊
犯错:总是推翻孩子的决定  女儿辰辰读小学高年级了,暑假里,每天晚饭后我坚持拉她去爬山。  一开始她极不情愿——怕热,实在舍不得离开空调。可是我反复劝导:“夏日里让小朋友出汗,也是妈妈爱你的方式之一。”并不断用“散步完毕后奖冷饮”来诱惑她。  终于,晚饭后爬山、散步能够列入女儿的日程表。  一路上絮絮叨叨,也是我至为喜欢的方式。一整天我都没有很多时间跟她说话——她要上游泳课,要午睡,要看书……  
期刊
110,快来抓爸爸  我和彤爸为一小事争执,声音越来越大,转而变为咆哮,正在针锋相对之时,只见两岁半的彤彤匆忙做出打电话的手势,用最大的嗓音喊着:“喂,110,快点来,抓起我爸爸,喂,110,快点来吧!”咆哮声戛然而止,两咆哮之人怔住,继而相视爆笑不已!  妈妈长小,我长大  彤彤想偷懒了,哼哼唧唧要妈妈抱着走。我学着她那样子,说:“哎哟,我也走不动了,彤彤,你抱着我走吧。”呵呵,这一招还蛮有用,
期刊
儿子是个“胆小鬼”,干什么事都要我陪着。看电视、睡觉、甚至去小朋友家里玩,都得我全程陪同。家里来了客人,让他喊叔叔、阿姨,他总是别别扭扭,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要是再多催几声,他就会哭出来。幼儿园的老师也多次讲儿子安静有余、活泼不足,胆子很小,而且还不能受挫折,和小朋友发生一点小口角就要流眼泪。  为了提高儿子的胆量,我试着给他讲小英雄的故事,但一点效果都没有,儿子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性格还是那样。
期刊
人与人的缘分总是很奇妙,就拿雯雯和琪琪来说吧:雯雯胖嘟嘟的,很腼腆,平时受了委屈最多哼唧两声,是班上乖宝宝的典型;琪琪呢,瘦瘦的,活泼好动,总想着鬼点子欺负人。若这两人成为好朋友会怎么样呢?  不可思议的组合  进入大班,老师为了民主,主动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座位。结果让老师大为诧异,腼腆的雯雯和调皮的琪琪,竟然坐在了一起,俨然一副“哥俩好”的架势。  “雯雯,你真愿意和琪琪坐在一起?”老师疑惑地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