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已成为教育新趋势。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准确把握学生的创新时机,加强有利于创新的教学行为,使知识创新在学生心中根植。
[关键词]创新教育氛围行为时机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86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广大化学教师都在深刻地思考如何在新的教育思想中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提高中学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
一般来说,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创造力是相互促进的,好奇心强的学生自尊心强,好奇心会驱使学生大胆探索新事物,并不断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从而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往往专注于实验过程中五颜六色的表面现象,并产生许多新奇的想法和做法。对这些独特、求异的思想,教师如果为了课堂讲课的顺利进行而予以泯灭,久而久之,必然会降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打破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围绕讲课的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在看、听、说、做、思中学知识、长能力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学生对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示范中,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并让学生监督,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教师对待实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施以影响。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小声地在自己座位上边模仿边叙述,以利于加深记忆。在实验室中要鼓励学生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实验,避免出现少数人做而多数人袖手旁观的现象,引导学生有目的、细致而准确地实验,同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演示指导,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回忆课堂教学示范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动手操作,并且保持实验课活而不乱,有一个良好的秩序。
二、加强有利于创新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堂课该怎样上,教师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新课的引入要尽可能生动、有趣、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注重讲清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尽量增加学生视听、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养成动脑实践,主动探索、研究的习惯。教师绝不能把现成的知识嚼碎咬烂后硬塞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借助学习工具、通过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实践、去观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信任学生,该想的让他们去想,该说的让他们去说,该做的让他们去做,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教师不要包办。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创新时机
据有关教育专家考查,中国学生与西方学生相比,基础知识较好,但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使得中国学生自信心弱,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缺乏,创造精神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在即将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教师应有计划地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教师可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验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后就不会生锈;放在潮湿处的铁制品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然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实验方案。通过实例我们看到,运用假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对假设进行验证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的。学生在运用假设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收集材料、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种方法为多数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营造了积极主动的气氛。
四、鼓励学生创新和运用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创新的方法,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连接起来(如用菜刀切完青菜,就将菜刀放在砧板上,第二天发现菜刀生锈,怎样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以及如何把基础知识和高科技发展趋势联系起来,把知识学习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使知识创新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以致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罗艳)
[关键词]创新教育氛围行为时机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86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广大化学教师都在深刻地思考如何在新的教育思想中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提高中学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
一般来说,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创造力是相互促进的,好奇心强的学生自尊心强,好奇心会驱使学生大胆探索新事物,并不断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从而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往往专注于实验过程中五颜六色的表面现象,并产生许多新奇的想法和做法。对这些独特、求异的思想,教师如果为了课堂讲课的顺利进行而予以泯灭,久而久之,必然会降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打破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围绕讲课的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在看、听、说、做、思中学知识、长能力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学生对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示范中,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并让学生监督,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教师对待实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施以影响。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小声地在自己座位上边模仿边叙述,以利于加深记忆。在实验室中要鼓励学生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实验,避免出现少数人做而多数人袖手旁观的现象,引导学生有目的、细致而准确地实验,同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演示指导,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回忆课堂教学示范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动手操作,并且保持实验课活而不乱,有一个良好的秩序。
二、加强有利于创新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堂课该怎样上,教师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新课的引入要尽可能生动、有趣、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注重讲清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尽量增加学生视听、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养成动脑实践,主动探索、研究的习惯。教师绝不能把现成的知识嚼碎咬烂后硬塞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借助学习工具、通过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实践、去观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信任学生,该想的让他们去想,该说的让他们去说,该做的让他们去做,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教师不要包办。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创新时机
据有关教育专家考查,中国学生与西方学生相比,基础知识较好,但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使得中国学生自信心弱,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缺乏,创造精神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在即将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教师应有计划地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教师可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验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后就不会生锈;放在潮湿处的铁制品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然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实验方案。通过实例我们看到,运用假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对假设进行验证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的。学生在运用假设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收集材料、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种方法为多数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营造了积极主动的气氛。
四、鼓励学生创新和运用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创新的方法,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连接起来(如用菜刀切完青菜,就将菜刀放在砧板上,第二天发现菜刀生锈,怎样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以及如何把基础知识和高科技发展趋势联系起来,把知识学习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使知识创新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以致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