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为民治理"的提出及其特征国家治理迈入新时代离不开新理念的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前和今后重要的理念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仍然是最根本的思想,反映了其鲜明立场和价值关怀。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格局的重要基础,基层治理也必须旗帜鲜明地践行这一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基层治理中的"信任困境"、治理结构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型阵痛,基层治理的改革与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实践的理性与能力,而要构建这一支撑点的有效路径和实践方式就是本研究所谓的“为民治理”.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基金项目】
:
福建农林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思想和探索实践”研究重点课题“‘马上就办’效能治理思想的形成、价值及其实践发展研究”(编号:XSX2018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民治理"的提出及其特征国家治理迈入新时代离不开新理念的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前和今后重要的理念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仍然是最根本的思想,反映了其鲜明立场和价值关怀。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格局的重要基础,基层治理也必须旗帜鲜明地践行这一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基层治理中的"信任困境"、治理结构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型阵痛,基层治理的改革与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实践的理性与能力,而要构建这一支撑点的有效路径和实践方式就是本研究所谓的“为民治理”.
其他文献
空间四维化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其概念框架下的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模式构建起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互嵌渠道,资源整合共享形成虚拟与实体空间的黏合剂。缘起于市场经济的O2O平台与网络平台是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模式与资源整合共享的实现平台。在空间四维化框架下理解政府领域建构的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代表的服务模式,是上述特征与平台在政府治理实践中的拓展应用。O2O平台和网络平台思维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与路径。然而,需要辩证认知新生事物带来的创新与创新悖论,线上线下服务结合的模式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易导致
安宁疗护包含一系列疾病诊治和照护服务内容,是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照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安宁疗护有助于提升生命质量,还能节约卫生支出、推动合理生死观的形成。政社合作则是安宁疗护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系统回顾英、美两国在建设安宁疗护体系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模式,并展示两者合作如何影响安宁疗护体系的侧重内容和发展走向。通过对英美经验的展示和总结,可以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安宁疗护体系提供发展借鉴。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凸显优化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以加强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为背景,政策执行任务呈现密集性、时效性、精准性、创新性四大要求。与之相适应,政策执行过程出现政策周期压缩化、执行责任主体化、政策倡导政治化、政策工具多样化、政策监督立体化五方面调整。面向未来优化政策执行,仍需应对执行动机不可持续、执行能力不足、社会调适性不强等核心问题的挑战。为此,要追求政策执行各要素的平衡状态,促进监督与激励、决策与再决策、命令控制与服务保障的有机平衡。
本文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建立分析框架,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化程度发展过程,分析了再组织化实现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能性。通过对新鸿社区"大联动、微治理、细服务"治理体系的案例研究发现,实现多元主体联动、深化社区居民自治、营造内生型公共性等再组织化手段,能够承担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社会支持和社会福利等职能,解决社区问题,推进资源高效整合与利用,改变治理结构,实现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从而实现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转型期的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已成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冲突解释学与冲突治理学的分析路径,本文建构了社区冲突治理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Q市商品房配建保障房三个“
气候变化政策工具作为实现气候政策目标的手段,对气候变化治理和政策执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搜集中央层面于1978-2018年颁布的与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筛选与逐条编码,得到305条文本条款,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气候变化政策工具类型与适用领域2个维度、7个具体适用领域分别进行阐述。研究发现,三种政策工具中,混合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政策工具适用领域中,森林和林业领域的相关政策数量最多。针对这个现象,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要均衡使用各种政策工具,适当提高自愿型和强制型政策工具的比重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城建、交通等部门颁行的出租车规制政策文本予以梳理,运用倡议联盟框架解析政府-市场关系耦合下的政府规制政策变迁历程。研究发现:对政府-市场关系秉持相异信念的政府主导联盟和市场主导联盟在相对稳定变量、外部震荡、内部震荡、跨联盟学习等因素影响下,总体完成规制强化-合理规制两次政策转向,但各因素生效顺序有异。该框架的理论要素及机制分解过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提供了有益启发:深化出租车行业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主导联盟竞争力;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性价值,降低深层核心信仰分歧;构建
《公共行政学史》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的作者何艳玲在该书前言中对自己写这本书是如何梳理公共行政学史的概括了三点,其第一点是“以公共行政实践为导向介绍公共行政学理论”。这也是我读了本书之后最突出的感受。以公共行政实践为导向的研究,首先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公共行政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实践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现实性等品格,也有零碎、分隔、易散等特点。对过往实践的总貌和全程,只能在文明遗迹中寻觅和管窥。
基于对1992-2018年间的五大经济特区主政官员晋升信息和相应区域经济增长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1)对于经济特区主政官员而言,其任职期间内的经济绩效往往比其他要素更能决定其晋升与否,这就对"关系论"进行了有力回击,证实了中国现行官员晋升体系在国家治理上的有效性(;2)拥有上级政府任职经历的地方主政官员在政治升迁方面的表现较为理想。可能的解释是对上级绩效期待的回应性较强、完成易被上级感知的特定任务和能够有效汲取到所在层级之上的资源,利于绩效的呈现;(3)晋升激励的时间空档与晋升与否的稳定预期带来了官员动
新媒体信息技术革命增强了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博弈,改变了政府信任的生成机制和维护途径,加大了"塔西佗陷阱"的形成风险。然而目前对政府信任的分析更多的是从作为信任主体的公众和作为信任客体的政府两条静态路径进行阐释,具有局限性。通过引入政府公共关系作为解释政府信任互动过程的第三种动态分析路径,可以更好地解释政府信任主客体动态交互的政府信任构建过程,进而构建出融媒体视角下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政府信任模型,从理念转型、精细服务、强化基层等方面提出政府信任水平提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