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诉讼罪的既遂

来源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假诉讼罪是行为犯,获得立案或者受理即既遂的观点,会导致既遂标准过于提前,极大地压缩了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空间,与《民事诉讼法》第112条之规定的意蕴不符。使得犯罪中止的成立空间狭小,不利于敦促行为人及时中止犯罪。恶意诉讼、重复诉讼、骚扰性诉讼等滥诉行为与虚假诉讼一样,均会导致法院对无实质争议的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具有浪费司法资源、扰乱司法秩序的性质,但是立法上仅将虚假诉讼行为予以犯罪化,而前者均未作为犯罪处理,究其根源或许在于虚假诉讼实则具有超出妨害司法秩序之外的独特的法益侵害危险,即欺骗法院做出错误的裁判
其他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异同的四种情况,即形似意似、形异意似、形似意异、形异意异,可以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联想意义以
以微积分中有关概念的例题为栽体,叙述了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概念“陷阱”,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好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