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針对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个人为团体、变单一为多元”的创新服务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问题;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66-01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如果不转变、创新服务方式,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就会走入“死胡同”,无所作为。现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总结如下,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1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畅
主要表现: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人、财、物管理脱节;县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要围绕县委、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挥棒”开展工作;乡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要服从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乡镇农技干部的人员安排、职称评聘若不受县级主管部门约束,县级主管部门就不能安排和干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工作。
1.2 服务方式落后
主要表现:一是手段上,靠的是“一张嘴、两条腿”走村串户,耐心讲解;二是措施上,靠的是行政命令、宣传发动和召开现场会;三是技术上,服务百姓的农业技术缺乏创新和实实在在的效果展示。
1.3 被动式服务占主流
主要表现:行政干预占农技推广的主导地位,农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推广品种、项目布点还是经费补助等方面都要按照领导意图,因此导致有些项目的实施难以达到最佳的或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难以取信于民,农技干部的社会形象、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大打折扣,从而一直处于被动地位[1-2]。
1.4 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
在县级,因局机关股室编制有限,人员短缺,需要从基层推广机构抽调人员,而且均为技术骨干。在乡镇更为突出,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下派到村级作为村干部使用;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横向调到与农技推广工作毫不相干的其他部门;采取借用方式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挪用到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工作中去;以中心工作为名,把农技干部充实到中心工作中去,从而错过了属于农技推广工作的最佳时期[3-4]。
2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对策
2.1 变压力为动力
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同时,要看到虽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占用了党委政府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占用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农业的基础和根本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农产品同样如此,这对于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工作者来说,压力是巨大的。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于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中高端农产品,对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质量要求越来高,这就是巨大的动力。
2.2 变被动为主动
一是要同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保持一致。主动积极向领导汇报清楚部门或自己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赢得领导的认可,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创新思维,拿出超越前人的胆识和勇气、超常规的措施和办法,实实在在地做出实效,让领导高兴、群众满意、同行佩服,就能够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加强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中,有完整的方案、独到的见解、过硬的技能,始终站在基层农技推广前列,能够发挥创新和引领的作用,就有自己的主动权。四是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把名利置之度外,把闲言碎语置之脑后,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躬下身子,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尊严和尊重,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3 变个人为团体
过去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往往是点多面广,只能分散行动,单人作业,不存在服务团队或团体。但是现在乃至将来,随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不断涌现,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须要靠团队的力量、团体的力量才能适应方兴未艾的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做到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必须要有一个服务团队或团体,在这个团队或团体中,要有顶层设计的专家,要有高技能的技术骨干,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指导员。
服务团队或团体必须要有明确的责、权、利。首先要明确利益关系,无论是政府奖励,还是企业利润分成,都要有明确的数量或比例,以及分配方案,实行有偿服务,激发服务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其次,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力,认真拟出责任和权力清单。要做到既能充分发挥团队或团体的整体服务功能,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
2.4 变单一为多元
過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主要是单一的生产服务,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追求产值的最大化,必须要做到生产、加工、包装、注册商标、品牌命名、市场营销等多元化服务,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过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机具技术推广,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田园观光旅游业等产业的不断兴起,必须要改变为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具技术推广的单一服务方式,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田园观光旅游业等多元化服务上来。
3 结语
总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必须要有所创新,服务方式必须改变、服务质量必须提高、服务范围必须扩大,否则就无所适从,被社会所淘汰。
4 参考文献
[1] 许从建.界首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发展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2):13-15.
[2] 田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2):15-16.
[3] 余辉,罗海军,万生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J].现代园艺,2016(1):115.
[4] 朱永东.积极开展星级服务创建 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J].中国农技推广,2016(9):6-8.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问题;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66-01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如果不转变、创新服务方式,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就会走入“死胡同”,无所作为。现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总结如下,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1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畅
主要表现: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人、财、物管理脱节;县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要围绕县委、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挥棒”开展工作;乡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要服从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乡镇农技干部的人员安排、职称评聘若不受县级主管部门约束,县级主管部门就不能安排和干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工作。
1.2 服务方式落后
主要表现:一是手段上,靠的是“一张嘴、两条腿”走村串户,耐心讲解;二是措施上,靠的是行政命令、宣传发动和召开现场会;三是技术上,服务百姓的农业技术缺乏创新和实实在在的效果展示。
1.3 被动式服务占主流
主要表现:行政干预占农技推广的主导地位,农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推广品种、项目布点还是经费补助等方面都要按照领导意图,因此导致有些项目的实施难以达到最佳的或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难以取信于民,农技干部的社会形象、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大打折扣,从而一直处于被动地位[1-2]。
1.4 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
在县级,因局机关股室编制有限,人员短缺,需要从基层推广机构抽调人员,而且均为技术骨干。在乡镇更为突出,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下派到村级作为村干部使用;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横向调到与农技推广工作毫不相干的其他部门;采取借用方式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挪用到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工作中去;以中心工作为名,把农技干部充实到中心工作中去,从而错过了属于农技推广工作的最佳时期[3-4]。
2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对策
2.1 变压力为动力
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同时,要看到虽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占用了党委政府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占用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农业的基础和根本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农产品同样如此,这对于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工作者来说,压力是巨大的。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于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中高端农产品,对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质量要求越来高,这就是巨大的动力。
2.2 变被动为主动
一是要同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保持一致。主动积极向领导汇报清楚部门或自己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赢得领导的认可,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创新思维,拿出超越前人的胆识和勇气、超常规的措施和办法,实实在在地做出实效,让领导高兴、群众满意、同行佩服,就能够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加强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中,有完整的方案、独到的见解、过硬的技能,始终站在基层农技推广前列,能够发挥创新和引领的作用,就有自己的主动权。四是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把名利置之度外,把闲言碎语置之脑后,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躬下身子,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尊严和尊重,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3 变个人为团体
过去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往往是点多面广,只能分散行动,单人作业,不存在服务团队或团体。但是现在乃至将来,随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不断涌现,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须要靠团队的力量、团体的力量才能适应方兴未艾的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做到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必须要有一个服务团队或团体,在这个团队或团体中,要有顶层设计的专家,要有高技能的技术骨干,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指导员。
服务团队或团体必须要有明确的责、权、利。首先要明确利益关系,无论是政府奖励,还是企业利润分成,都要有明确的数量或比例,以及分配方案,实行有偿服务,激发服务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其次,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力,认真拟出责任和权力清单。要做到既能充分发挥团队或团体的整体服务功能,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
2.4 变单一为多元
過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主要是单一的生产服务,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追求产值的最大化,必须要做到生产、加工、包装、注册商标、品牌命名、市场营销等多元化服务,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过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机具技术推广,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田园观光旅游业等产业的不断兴起,必须要改变为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具技术推广的单一服务方式,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田园观光旅游业等多元化服务上来。
3 结语
总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必须要有所创新,服务方式必须改变、服务质量必须提高、服务范围必须扩大,否则就无所适从,被社会所淘汰。
4 参考文献
[1] 许从建.界首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发展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2):13-15.
[2] 田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2):15-16.
[3] 余辉,罗海军,万生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J].现代园艺,2016(1):115.
[4] 朱永东.积极开展星级服务创建 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J].中国农技推广,201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