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个女人奋斗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
  俞敏洪说:“女人的温柔和男人的能力是完全成正比的。男人能力好了以后,女人一定温柔;男人能力差了以后,她就一定会变得强悍。所以,我跟我老婆是先有生涩的恋爱,再有强悍的婚姻,最后才有温柔的家庭。”
  生涩的恋爱
  五年的北大校园生活对俞敏洪只有一个字“背”。1980年,他从江苏老家挑着两麻袋行李到北京大学西语系报道。由于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听力又差,俞敏洪便开始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背,还落下了嗜背英语单词如命的“毛病”。虽然这让他能背下惊人的8万个单词,也让他顺利的留在了北京大学任英语老师。但校园的五年,看着同学们是爱情之花处处开,而自己却是无人问津,以至于他自嘲:“看到女孩子就恨不得扑上去!”
  初秋的一天,俞敏洪又郁闷地一个人在校园林荫小道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他那嗜背英文单词的老毛病又犯了,嘴痒痒地恨不得立刻找人当“检察官”来考考自己。顾盼四周后,在路的拐弯处,俞敏洪终于看见一个老外的身影冒了出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像见到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一般一把抓住老外的手:“你好,请考考我的英语单词好吗?”
  金发碧眼的老外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身后突然传来了“噗哧”一笑,俞敏洪转过身去,一张清丽的面容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叫晓杨的女孩打趣道:“不用找他了,我来考考你吧!”就这样,24年来,“书呆子”俞敏洪第一次和一个女性“亲密接触”了。
  可是刚刚开窍的俞敏洪根本不懂得怎么追求异性。一番思来想去后,俞敏洪选择了最老土的方法——每晚装扮成学生跟在晓杨后面去图书馆上晚自习。没想到,这一跟就是五个月。阳春三月的一个夜晚,俞敏洪像往常一样陪着晓杨上自习。突然,图书馆停电了,四周顿时一片漆黑。一片慌乱中,沉着的俞敏洪点着打火机:“别慌,跟着我,门在左边……”这“嗒”的一声,不仅照亮了小小的教室,也照亮了俞敏洪与这个德语系系花的姻缘之路。
  果不其然,虽然晓杨的母亲很和善地接纳了俞敏洪,可是未来的岳父大人却觉得俞敏洪过于文弱,不太满意。为了让岳父大人早日接受自己,俞敏洪又展开了水磨工夫,拿出了拼命的劲。
  有一天,俞敏洪又去晓杨家做客。大家准备吃饭时,却不见了他的身影。这让未来的岳父很不快:“饭菜都摆上桌了还不来吃?老四,去把他给我找来。”正当老人家一脸阴云的时候,俞敏洪出现了。只见他头上、脸上、手上、身上全是煤灰,活脱脱一刚从煤窑里跑出来的“黑人”。看他那狼狈样,大家忍不住哄堂大笑。朴实的俞敏洪也摸着头,红着脸笑:“我刚才看见后院煤池的蜂窝煤放得挺乱的,冬天马上就到了,用起来会很不方便的,我想把它们弄得整齐点,哪知道工作量还挺大……”“你呀,就是太老实!不会找一个人帮帮忙啊,快去洗洗来吃饭吧!”一向不苟言笑的老人第一次对俞敏洪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酒至半酣,老人家放下酒杯,通红着脸抓住俞敏洪的手:“小俞啊,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儿能过得舒心一些。你——能理解么?老四是我五个女儿中唯一一个上了大学的,是我的宝中宝呀……”俞敏洪看着眼前这位平日不善言辞的老军人泛红的眼圈,重重地点了点头。
  新婚之夜,俞敏洪搂住妻子的肩,重复了当日对老岳父的承诺:“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奋斗!”
  强悍的婚姻
  可惜,恋爱时的幸福感并没能维持多久。八十年代末,看着自己身边的同学和好友纷纷出国,晓杨也开始蠢蠢欲动:“敏洪,你也去考考托福吧!将来我们也当海归,开公司!”“瞎折腾什么呀!我们现在的日子不是挺好的吗?”俞敏洪盯着手里的试卷,眼皮也没抬。他不以为然的态度激怒了妻子,她“腾”地站了起来:“人活着就是要折腾,你看看你,成天就知道窝在三尺讲台上得过且过!”妻子的责骂也激怒了同样倔强的俞敏洪,他吼了一句:“老子就这样了,你爱跟不跟!”
  因为小小的托福,两个人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妻子不时暗暗抽动的后背,俞敏洪开始反省自己:“身为一个男人,自己确实应该更加努力一些,妻子也是为自己好啊!”思绪打开后,俞敏洪诚恳的向妻子道歉。望着俞敏洪一脸的内疚,晓杨展开了笑容:“谁跟你生气了!只要你决心考,就是砸锅卖铁我也支持你!”
  这个娇弱而坚强的小女子说到做到,为了支持俞敏洪考托福,从前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她包下了所有的家务,一有时间就四处帮俞敏洪找资料查信息。可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俞敏洪赴美留学的梦想还是付之东流,一起丢失的还有夫妻俩所有的积蓄。
  为了多挣点钱,也为了弥补这几年对妻子的亏欠,俞敏洪瞒着妻子悄悄地在外面的英语培训班做起了兼职。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培训班不仅在广告上打出了“北大教师俞敏洪”的字样,还堂而皇之地把广告宣传单贴到了北京城的各个角落。很快,严禁老师在外兼职的北京大学不仅严重警告了俞敏洪,而且还公告示众一个月,以儆效尤。
  俞敏洪有些撑不住了,开始天天缩在屋里借酒浇愁。得知前因后果的晓杨心疼地摔掉他手中的酒杯,果断做出了决定;“算了,我们自己创业!你一肚子的学识和经验,还怕成不了大事?”于是,两人推着一辆小平板车穷家当,离开了俞敏洪奋斗了10年的北大校园。
  1993年,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在中关村一间10平米的违章建筑里开办了。可那时北京的英语培训班已遍地开花,不起眼的新东方根本无人问津。俞敏洪急得嘴角起泡,开始没日没夜的在大街小巷里贴招生广告。看着一天天憔悴的丈夫,晓杨偷偷地推一辆二手自行车,跟在了俞敏洪的后面,“我和你一起去贴!”俞敏洪一看急了:“零下十几度的大冬天,你出去干啥?你就在家等着人来报名,我一人去就行了!可是晓杨倔强劲又来了,她顽皮地冲丈夫笑笑:“等贴到一天有一百人报名了,我就回前台。”
  渐渐地,新东方的生源开始有了转机。正当俞敏洪沉浸在创业成功的喜悦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专门负责贴广告的员工被竞争对手“捅”进了医院!俞敏洪不得不一边用为数不多的钱来给员工付医疗费,一边四处找人,寻求一个“说法”。
  可是没有任何社会背景,怎么办?一番苦苦思索后,俞敏洪又是用了一个笨方法:天天到公安局“报到”。最终,在一个好心警察的引荐下,俞敏洪见到了派出所所长。在酒桌上,不善应酬的俞敏洪一个劲的劝酒,一个劲的喝酒。在喝下一斤多五粮液后,俞敏洪将自己“喝”进了医院。
  看着病床上脸色蜡黄的丈夫,晓杨心疼得眼泪不停地往下流。俞敏洪轻轻地拭去妻子脸上的泪花,轻松地笑笑:“别哭啦,不就是喝多了吗?那位所长专门来看了我,说将来无论我们做什么,他都支持我们。”一席话,让晓杨更是泣不成声。
  在夫妻俩的携手努力下,新东方在北京渐渐站稳了脚,并迅速发展。可一场灾难又忽然降临,1998年,俞敏洪在家门口被人抢劫,罪犯不仅抢走了俞家200多万元,还给他注入了超大剂量的麻醉剂。这一次,一向不服输的俞敏洪坐不住了,他给加拿大的朋友打电话,联系妻女出国事宜。
  可是,当他将机票放在了妻子面前时,晓杨只扫了一眼就将机票扔到了地上:“不行。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俞敏洪默默地将机票一张一张的捡起来,轻轻地放进妻子的手里:“走吧!你们娘俩走了,我也好安心,你们要是有什么事,叫我怎么办呢?”晓杨一把抱住丈夫,泣不成声。就这样,俞敏洪忍着骨肉分离的痛苦,将母女俩送到了大洋彼岸。自此,一家人便两地相望。
  刚安顿好家,2002年的新东方又是“风雨欲来”,学校内部矛盾与利益冲突越来越严重。情急之中俞敏洪决定清除新东方中的所有的裙带关系,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小姨子。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得知消息,晓杨马上飞回国:“你最困难的时候,是谁在帮你?1995年你让我退出新东方,看在孩子需要我照顾的份上,我让步了。现在你又不分功劳苦劳这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算什么?”面对妻子的指责,俞敏洪沉着脸说了一句话:“为了咱们的新东方,我只能这样。”
  夫妻间就这样僵持住了。晓杨气愤难平地回了加拿大,对俞敏洪实施了“冷战”——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可俞敏洪也不恼,只管一个劲地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该做的事,一样也不落下。短暂的阵痛之后,新东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快便扬名海外——在国外,每两个华人留学生里准有一个出自新东方,另一个则知道俞敏洪的名字。
  温柔的家庭
  看着新东方不断上升的业绩,晓杨终于慢慢地“原谅”了丈夫。到暑假回国时,站在新东方的门外,晓杨挽着丈夫的手臂,第一次做出了自我批评:“幸好当年你坚持,没有你当初那几下的话,新东方做不到今天。”俞敏洪刮着妻子的鼻子也笑了:“有你这句话,我死也甘心了。”
  为了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俞敏洪每月按时到加拿大与妻子团聚,他还跟朋友打趣自己:“我啊,没出息时给老婆做饭,有出息时给孩子做饭。”2007年圣诞节,俞敏洪决定带全家人到夏威夷度假。他在妻儿飞抵夏威夷之前,早上8点就先行到了夏威夷为妻儿忙碌。到了酒店之后,俞敏洪才发现他早早就预订的海景房居然看不到海!一放下行李,俞敏洪就“蹬蹬蹬”地跑下了楼要求酒店经理换房。
  这时正是夏威夷度假的黄金时期,房间非常紧张。俞敏洪可怜巴巴的央求经理:“你看,我好不容易才来夏威夷一趟,花了那么多钱,就是为了让老婆痛痛快快地玩一次。如果房间不好,她的心情就会不好;她的心情不好,我的心情就会不好。你也是个男人,应该能体会我的这种心情……”一番话说得经理又好笑又感动,他拿起电话就帮这个“可怜”的男人解决了问题。晓杨来后,这位陌生的酒店经理还对着她一个劲的夸俞敏洪。俞敏洪阻拦不及,站在一旁直搓手。看着丈夫的窘迫样,晓杨幸福地笑出了声。
  “我现在希望的是,我老婆年轻时的美丽容颜能重现。她跟着我,受苦了……”这是俞敏洪在功成名就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
  红颜已逝,无法追回。所以,俞敏洪正竭尽全力,努力让妻子幸福,哪怕用尽一生的力气,俞敏洪也将在所不惜,因为,他这一生最爱的人,是她;他一生最郑重的承诺,是为她好好奋斗。
  编辑罗欧阳
  《商道》杂志QQ④群:153703011
其他文献
张裕历来有“中国红酒第一品牌”之称,问世百余年来,从孙中山为其留下“品重醴泉”的墨宝,到袁世凯题写“瀛洲玉体”的匾额,再到周恩来的白兰地外交——张裕,演绎了一段段红酒传奇。  说起红顶商人,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胡雪岩。满清同治年间,胡雪岩充分利用了当时的战乱,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同时广泛结交左宗棠等高官,摸索出了官督商办的二元盈利模式。  略晚些时候,能与胡雪岩相比的,是当时路人皆知的张弼士,把一
期刊
关于开店的话题,我已经和创业者们分析了很多原因,我也连载了很多期,不知道能不能给予大家一些帮助。并不是每一个店的前景都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小店经营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这一点创业者很清楚。细节决定成败,格局制约发展。这些道理都没错,但这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更重要。有很多创业者很谦虚,总是希望向我学习,希望我能点石成金,扭亏增盈。“学”是校园里的事,作为经营者,重要的是“悟”,要身处其境的的参与其中。
期刊
郭敬明入选福布斯榜,对于关注他的粉丝而言已经不再是什么重大新闻,因为上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最近这次上榜的理由却颇为不同,入选30岁以下创业家,对他而言,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肯定。  自行编织产业链条的人  关于郭敬明的消息,从出道时的抄袭风波,到出版小时代系列狂秀奢侈品,再到观看顶级大牌走秀坐前排,似乎都被放到了娱乐版。明星的光环模糊了他作家的身份,更让人想不起他早已悄然转型——资深业内人士估计,
期刊
当教育官员、大学领导的任免由上级决定,而他们的上级又不是这些大学的直接或间接受众时,各大学“跑部钱进”得来的教育经费如何花才对大学领导自己最有利?  对任何国家来说,未来核心竞争力是源自人力资本,特别是创新、创业人力资本,而大学是人力资本的培育基地。可是,这些年一谈重视大学教育、科研和培养世界一流大学,一般是大学经费增加,随后是各大学大兴土木,教学与科研却很少改善。  除少数情况外,中国的大学都是
期刊
我以前认识几个女孩,刚开始都是欢快活泼无烦恼的,单身、有疼爱的父母、有还算体面的工作,你能说她们不幸福吗?不过当其中一个姑娘有个男友之后,烦恼就开始了。  “当我没有鞋穿的时候觉得很不快乐,直到我看见没有脚的人。”这种蕴含着独特东方智慧的思辨方式真叫人蛋疼:你没鞋穿不冷啊?你光着脚走路不扎么?难受不难受自己不知道吗?干嘛非要看见人家没有脚的人都会high起来,那会让你变得舒服一点吗?  再想到那句
期刊
一开始“老罗英语”生意惨淡,总共投资600万,第一年亏损了三百多万。“基本上每天一开门就是一万块钱不见了,被打劫也不可能这么吓人,我当时拿朋友的钱做,属于投资不是借款,赔了是不用还的,但怎么好意思呢?”  今年,老罗40岁。  如果没有独特经历和理想主义标签,这段本该淹没在商海里的创业故事,恐怕不会如此受到关注。他曾被认为是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被当作新东方最牛×和最傻×的另类教师,还曾被认为创办了
期刊
多少人为了生活,历尽了悲欢离合,多少人为了生活,流尽血泪辛酸向谁诉,啊……有谁能够了解,做舞女的悲哀,暗暗流着眼泪,也要对人笑嘻嘻,啊……来来来来跳舞,脚步开始摇动,人生是一场梦——
期刊
“就其技术含量来说,脑白金什么都不是。”但是这样一个广受诟病的产品为什么“风行”十年之久?纵使媒体连篇累牍地指斥、棒打,“脑白金”依然不死。  策划、营销,是史玉柱、马云两人给予中国商界的突出贡献。史玉柱最看重广告传播,他甘于花费大量心思与精力在卖点策划与文案写作上。史玉柱将广告比做企业发展的“高速路”,“上了这条‘高速路’,巨人想跑多快就能跑多快。”    不死的老白金  1992年7月21日,
期刊
唐僧深知“学历”的重要性,当初正是因为“学历”高,才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获得开坛讲经的机会,才会“提拔”到京城寺院工作,最终得到唐皇的欣赏。  唐僧看似迂腐软弱,他实是一个领导艺术高深、领导能力超强的最成功的领导。理由如下:  一、有超强的驾驭能力。唐僧组阁的取经班子,虽说只有四个人,可要想管好还真不容易。孙猴子有真本事,敢打敢拼,能降妖除魔,属于班子中的精英,这一点组织上是认可的,可也是个天不怕地
期刊
把盏言欢几多愁  好解酒产品真难求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似乎是好不尽兴的场面,然而南京的项远春先生看得更多的是这热闹背后的无奈与悲哀。项远春先生是南京三家大酒店的老总,为了生意需要,他平时也要陪着朋友及客户应酬。更多时候,是酒店客人因饮酒过量而呕吐不已,非常狼狈。还有的客人酒品不好,醉后就耍酒疯,满口胡言乱语,搞得大家很尴尬,当事者酒醒后也非常后悔。也有一些长期饮酒的客人因身体原因,当场喝倒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