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特殊职业教育;个别化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0-0030-06
一、问题的提出
1.转变传统学习观念,扩展特殊职业教育学生专业实训形式
专业技术类课程是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智障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发展、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1]。当前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中采用直线型依然比较普遍,尤其针对能力薄弱的智障学生群体,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强化训练仍然是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机械地模仿和训练,处于被动以及强化的接受状态,实训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2]。在特殊职业教育领域,学生认知能力、思维及理解能力薄弱,强化巩固练习更一直是主要形式。如此机械化的训练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和生成性思考的激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均被压抑。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语言描述能力再强,也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3]。只有学生对操作实训课有了兴趣,才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因此,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视听相辅、讲练结合”等内涵渗透,转变学习观念,扩展丰富专业技能学习形式。
2.规范及辅助实训教学,专业类课程有效教学的现实需求
特殊职业学校的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发育障碍,存在感知觉能力弱、注意的广度和深度差、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足等情况,对例如面点等专业技能学习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如等分等认知问题始终理解不了、大小一致等操作问题总是把握不好等等。不仅技能实作上,认知理解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让学生从理解基础上领会要点,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需要梳理、归纳、整合面点初级考证中的技能重难点,并分析学习上的困难与问题,以此制作教学视频和信息化多媒体资源,并结合慢放、特写等技术手段,展现不同角度的规范制作和辅助功效,从而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开发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解上针对训练更加直观深入,操作上目标示范强化,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目的。另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互动演绎,直观发现问题,正确纠正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有效教学的现实需求亟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标准化教学、互动化学习。
二、特殊职业教育专业类课程个别化实训教学的整体架构
1.实训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导向
实训教学是满足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针对特殊职业教育中智障学生能力层次不齐的状况,个别化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4]。在集体授课制情况下,教师针对不能有效学习的学生增加个别化学习的课程;固定时间、地点,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设计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分别从认知层面和动作技能层面细致设计实训方案,并以个别化训练计划的形式记录、观察、监测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一般形式为一个教师针对1-2名学生开展,并促成互动式、多方位导向形式,促进学生技能提高。具体如图1所示。
2.个别化实训教学的基本流程
在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实训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医生和教师的前期评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缺陷诊断,设计适切的实训方案,分别从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以期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技能学习,最终在教师与学生等的多元评估下,确定学生掌握技能水平,实际流程如图2所示。
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的专业技能实训模式(教学与训练)
1.信息技术支持下个别化实训的模式及环节设计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支持手段,在教学中运用于实训的各个环节[5]。基于智障学生生理的特殊性,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持下,从认知与技能两个方面进行双向训练,以达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水平提升。另外,在实训起始,安排自主开发的多媒体“视听手指操”热身训练,让学生进行实训前准备和热身;实作训练中,微课的试听滚动播放,不仅使学生技能认知与训练同步,而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实训更加符合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达到提高实训效果的目的。详见图3。
2.信息技术支持下个别化实训模式的内容及说明
在上述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元素如何进行恰当植入,才利于学生实训教学有效开展?笔者从个别化角度出发,思考各个环节,从认知理解与技能训练、感知教学与情感交互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元素的个别化设计,详见表1。
(1)“认知理解与技能训练”,促进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
在个别化面点技能实训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认知能力训练和动作技能训练结合形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发掘、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资源,提高认知水平,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有效学习,也从人的角度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协同促进、共同发展,对学生开展了有意义教学。
(2)“热身与实作的伴音乐活动”,增强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效果
智障学生容易情绪波动,教学的实效性常会因此而较低,考虑到这样的因素,本实训模式在热身、训练、实作等环节均伴随着背景音乐支持,一方面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营造课堂温馨氛围,增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3.信息技术支持的个别化实训的原则及价值
在对特殊职业教育智障学生的个别化训练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实训教学产生了积极作用及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知识与能力掌握上的辅助,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积极影响。当然在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原则,以完善个别化实训的效果。如图4所示。
(1)作用及价值
信息技术是优良的教学辅助工具[6]。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支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尤其可以优化对于智障学生教学的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丰富了实训教学的形式,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智障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概念与常识(例如三等分、等边三角形等)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在实训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运用整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再结合微视频循环技能示范反复强化,支持学生排除短时记忆缺失造成的障碍,有效提高学习成效。
(2)原则及注意事项
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它只有在合理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所以要正确、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7]。运用多媒体资源要把握时机,适时、适度的原则,在恰当时机,使用恰当的资源。例如手指操训练时配一点音乐,可以加强课堂感官教学的气氛。技能训练时,边模拟边结合实物制作,可以有效达到讲练结合,促进技能进一步掌握。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专业技能实训的个案研究
对于一些技能训练或康复型的课程,大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8]。按照个别化计划,将技能训练设定的长(短)期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上,实施项目训练。每次训练的效果、学生的进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个案记录,采用档案式的管理。在特殊职业教育个别化实训中,借助信息技术资源,架构设计实训教学的具体环节及内容,开启教学实践中模型设计运用。检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教学模型的效果,对于能否具有推广运用价值是很好的判断依据。本实验中教师以劳动技术考核标准结合作品量表打分,主要对信息技术支持下个别化实训四环节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实验,检测不同任务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说明信息技术在个别化实训中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
1.研究对象
被试小姚,17岁,根据医教结合初期评价和日常课堂分层学习的评价,综合智商属于轻度智障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较弱,在集体授课情况下,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有效完成学习内容,尤其学习精细动作类的面点技能,在理解认知上需要一定的强化,在实际操作上需要不断指导。
2.研究材料
(1)训练材料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别化实训模式由4个部分组成:①热身训练,用教师自己汇编的4节各8拍的手指操视频,分别为搓手手指操、和面手指操、揉面手指操、捏边手指操,规格各4×8节拍。②认知技能训练,用基本认知能力训练中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训练项目,以观察实物褶皱或花纹数目为内容,让学生2分钟内循环3次训练。③动作技能训练,以放大慢镜头提褶视频为材料,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④综合训练及实作反馈,根据三个不同任务情景,以小笼包、蔬菜包、鲜肉包的完整视频为训练材料。
(2)评估材料
以学生每次训练后技能发展水平为标准,评估材料根据国家劳动技能鉴定考核初级(五级)面点师标准,鉴于学生实际技能操作内容,教师将该技能分解成若干步骤,每个步骤按照A、B、C、D、E五级评分标准进行过程计分,再结合成品外形,以作品量表为依据进行两者折算整合计算总分。
3.研究设计
如表2所示,本实验采用单一被试跨情境(任务)多基线实验设计,选用1名被试,1种干预措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别化实训模式),3种提褶任务情境,实施3种情境(任务)下对同一技能的干预训练与教学。观察情况每周三次,每个情景任务分别每周一次,共计18周,各18次,为了防止产生共变现象,各任务情景尽量保证间隔时间。被试情境一(小笼包学习)基线期为6次,情境二(蔬菜包学习)基线期为9次,情境三(鲜肉包学习)基线期为12次。观察指标是技能掌握度即技能成绩。旨在研究不同基线情况下引入干预手段对面点专业技能学习的实际影响,分析技能成绩与实验处理的因果关系。A为基线期,B为处理期。
4.研究过程
本实验采用单一被试跨情境(任务)多基线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各情境(任务)基线期情况,设定处理期情况,情境(任务)一:小笼包学习,处理期从第7周的第7次开始,每次收集一次数据,1次/周,为期12周,共计12次;情境(任务)二:蔬菜包学习,处理期从第10周的第10次开始,每周收集一次数据,1次/周,为期9周,共计9次;情境(任务)三:鲜肉包学习,处理期从第13周的13次开始,每周收集一次数据,1次/周,为期6周,共计6次。
A为基线期,B为干预期,干预方法为针对提褶单一技能采用的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别化实训模式训练),相应的一个观察记录指标是技能学习掌握度。该指标测试记录该生在完成此技能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分数。
(1)基线期
从本学期第一个月起,根据3种情境的基线期设情况,每周3次对被试技能的操作进行观察、评分和记录,每个情景任务分别每周一次,情境一为期6次、情境二为期9次、情境三为期12次,1次/周。在此期间客观测量和记录被试在制作面点技能时的成绩作为实验的基线水平,3种情境分别记为A1、A2、A3,并绘制在坐标图上,数量为6、9、12次。
(2)处理期
根据3种情境基线期的情况分别进行干预训练,每个情景任务分别每周一次,情境一为期12次、情境二为期9次、情境三为期6次,1次/周。在此期间,测量和记录被试制作面点技能的成绩,3种情境分别记为B1、B2、B3,并绘制在坐标图上,数量为12、9、6次。 如图5所示,实训包括:①热身训练。此热身训练材料为教师自制的教学辅具,各4节4×8节拍的手指操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前的热身运动,每次反复进行两轮,以达到舒展手指、灵活关节的目的。②认知能力训练。包括实物观察力训练、实物注意力训练,教师事先出示制作好的的实物点心模型以及照片,通过展示台、投影仪,观察6个小笼包、钳花包或其它点心的褶皱数目,变换实物种类,让学生2分钟内循环3次训练,以进入注意力集中状态。③动作技能训练。包括精细动作模拟训练、精细动作实物演绎,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提褶技能,通过信息技术微视频镜头放大,动作放慢,让学生跟着模拟练习2分钟,再通过面团等实物训练3分钟,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④综合训练及实作反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这个环节分为精细动作强化训练与信息技术微视频分段演示训练两个部分,教师让学生按照视频中情景任务的各部分分步骤地进行实物操作,同时如若遇到操作难点,可以按照动作技能训练的视频再次进行强化式手指训练,以增强在情境中进行综合训练和反馈实做的效果。
5.结果与分析
对信息技术支持下被试面点个训模式干预提褶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将本实验中汇总的数据输入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19软件列表统计分析,并按照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方法绘制多边图,结果见表3。
表3显示:被试小姚在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面点个训模式干预提褶技能学习中,三种情境下,各基线期、处理期的Bartlett比值(分别为-0.56、-0.34、0.23 、-0.31、0.67、0.36、)绝对值数据均小于1,说明各组数据是非自我相关的,属于有效数据;经T检验结果表明,其P值为(0.003、0.012、0.027)(0.05
从图6可以发现,被试小姚情境一(小笼包项目)学习中,第7次进入处理期后,成绩明显上升,10-13次区间内出现持续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情境二(蔬菜包项目)学习中第10天进入处理期后,成绩明显上升,出现短暂波动,到后期有较稳定的上升;情境三(鲜肉包项目)学习中在第13次进入处理后,起初提高不明显,而后第三次开始有较明显的上升。三种情境的成绩变化和趋势说明在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面点个训模式训练干预提褶技能之后,成绩都不同程度明显得到提高,说明干预方法是有效的,学生的提褶技能均有显著提高。
6.讨论
(1)信息技术支持下面点个训模式干预的效果
从本实验跨情境单一被试检验的数据可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面点个训模式的训练对提高特殊职业教育学生的面点提褶技能有明显效果。虽然三种情境下的学生提褶技能成绩变化及延续性效果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保持在进步的水平。
细察实验数据,三个情境基线期情况均比较平稳,而且相互的差异不大,说明三种情境的时间间隔分配较为合理,没有引起过渡性共变现象。三种情境、三种不同的基線次数状态下,引入干预手段,小笼包学习项目的情境成绩波动较大,但效果呈现极显著,可能过程中受学生情绪等因素短暂影响。情境三鲜肉包学习项目的情境,学生引入干预手段后,成绩保持在较平稳的提高状态,且差异性也呈现显著,说明学生后期学习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训模式进入到较为熟悉的状态,能有效把握个别化训练的节奏和训练内容的实践操作。
(2)信息技术支持下面点个训模式优势及不足
本实验所用训练材料内容和呈现方式大多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和熟悉面点专业相关的材料保持同步,热身训练内涵取自手指的灵活,认知能力训练寻找面点专业相关技能点心作为实物观察,动作技能训练选用核心技能进行微视频循环演示等。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演示、示范及辅助功能,既能保证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训练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快速进入训练状态;又有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精细动作等训练,并且训练的结果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得到一定强化,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一定支持。
同时,由于面点专业的限制,训练材料、训练模式均采用自编形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受评估手段的影响,各训练阶段效果均以最终成绩呈现,综合性较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为:如何丰富训练材料、细化评估方案,以单项评估结合综合评估方面有效显现学生学习与训练效果。
五、反思与展望
1.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需有效结合
运用信息技术对实训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大有帮助,但它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在教学中,尤其在对特殊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设计、运用多媒体微视频等信息技术资源,并与传统教学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兼顾认知与操作的基础上,提高实训教学的多样性,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充分体现整合信息技术对于面点类专业技术课的价值。
2.信息技术元素组合,需合理搭配
在特殊职业教育中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都存在薄弱和不稳定性,在运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以及资源时,设计方案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不合理地进行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的累加,会造成学生过多地关注声音、影像,忽略了对图片、文字的认知,从而降低整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而且在实训教学中,动态视频和静态图片以及背景音乐等都需要恰当合理地进行组合和利用,并遵循“视、听、练”的有机结合,以进一步使信息技术资源为实训教学服务。
3.深化教育融合,深入医教结合
个别化的学习形式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但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回归集体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让这些经过一定训练,达到一定机能与技能水平的学生重回集体授课形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训教学,观测融合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相应比较研究,使特殊孩子回归主流,获得情感与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实训教学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为主,康复训练以作业项目,通过面点单一技能等内容训练机能。在面点技能这样一个内容下,通过个别化的形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开展,以达到学生机能训练与训练技能的结合,促进特殊学生医教结合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解志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实训空间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张青梅.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66-67.
[3]周凤玲.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14(34):138 140.
[4]李爱娟.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12(17):6-8.
[5]杨延.信息技术支持下校对专业课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6]陈芳.信息技术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63.
[7]姜云,陈光,王莘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3(10):242.
[8]盛永进.美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个别化教学——帕金斯盲校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特殊教育,2011(3):26-30.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