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也给工程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和建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已成为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对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方面研究较多,但与之对应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严重滞后,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应用。文章从部件采购、管理方式和信息化技术运用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供工程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逐渐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建筑工程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评价建筑工程的好坏已经不再是建的多建的快,而是逐渐转向为追求建筑质量、舒适度以及对施工方式的创新。截止至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的施工方式还采用传统的方法,传统的施工方式有着工业化水平低、施工周期较长以及对于施工的材料损耗较多等缺点。配装式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问题,并且也符合我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广泛运用,给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社会各界对于这种新型生产方式给予了较高的关注,相关工作人员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结构,期望能够通过优化建筑结构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目的。可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并没有落实改革举措,传统管理模式的应用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求不相契合,反而会加大施工质量安全风险,严重威胁到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施工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工程管理观念落后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性项目非常庞大,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所以很容易出现部门协调的问题。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拥有最大化的利益,不重视管理工作,甚至也没有做好提前介入的工作,如吊塔的吊装能力、装修设计、铝模固定孔的预留等,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人员还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在施工技术、施工流程、施工的内容以及管理的模式等方面,装配式建筑工程和传统的建筑工程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技术模式。
2.2管理人员能力因素
管理人员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重大职责和使命,需要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才能发挥工程管理效力。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管理素养较低,主动学习意识匮乏,一味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就将无法胜任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工作效果将明显下降。当出现突发性问题时管理人员极有可能会手足无措,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应对,使得事态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危害项目参建单位根本利益,装配式建筑施工也将无法持续稳定进行。
2.3权责划分模糊
在体量较大的工程项目中,很容易出现权责模糊的情况,这种现象也存在于管理层级、分包工程等之中。以往施工项目管理中,管理班子沾亲带故的比比皆是,个别人依仗领导关系消极怠工,遇事推诿。一旦现场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现场管理人员的权责难以清晰划分,相关责任人相互推责,对责任追究难以定论。对事故受害者而言,关系其生命财产安全;对项目管理而言,质量、安全等管理目标无法得以控制。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技术以及现场条件筹备项目部,合理配置部门岗位,将施工管理任务分解摊销到各管理部门,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方可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管理。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3.1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协同各方全程监控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参与方增多,项目基础数据多且信息变化频繁,极易因传递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同时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又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会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创建5D建筑信息模型和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参建各方可以在项目开工前进行“虚拟建造”,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和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部件设计和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完善,真正做到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建各方根据授权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可视化项目管理,实时采集上传设计修改数据和制造安装现场信息,完全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时滞性,使参建各方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部件生产企业能够根据修改的设计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来安排车间组织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根据部件的供应情况及时提交安装工作面,保证工序的合理搭接,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项目实施结束后,会形成一套完整的真实项目信息模型,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使项目管理目标更容易达成。
3.2灵活选取管理层次
层次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比较常见,也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由于项目性质的不同,其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使用固定的分管理層次必然行不通,因此应该根据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管理层次。要是工程的体量较大,可以在深入分析管理条目的基础上,根据拆分管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层次进行很好的设定。如第一层次可以为设计、施工、安装等。根据第一层次的项,选择主责人。初步建立管理模式以后,还应该自上而下地贯彻使用。当然,仅仅推广管理模式还不够,还应该根据使用情况的真实反馈,进行有效的改善。反馈应该来自生产一线,形式应该为自下而上,以便了解目前管理形式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对其进行改进,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持续优化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先进性与否将会对管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先进的管理思想会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更有益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反之亦然。施工单位应该充分意识到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明确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结合以往施工管理经验和本工程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案,增强各单位部门的协同性,打破信息壁垒,让工程信息得以高速传递和实时共享,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决策就会更为科学可行。施工单位还要优化管理组织结构,配备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确保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力践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开展就能得到各方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工程建设期间遭遇的风险损失也将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3.4制定规范标准,完善后期工作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努力下,建筑工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具有统一规范的建筑标准、缺乏完善的具体化制度、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关键节点的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为建筑的各个阶段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断探索研发新的技术,这些都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另外,施工的后续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所占据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和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管理模式也更加符合当代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在施工的后期工作中,要对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建筑工程的管理累计经验,为新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不断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目前管理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秀.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22).
[2]许武.探究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点与创新方法.建材与装饰,2019(36).
[3]史法伟.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幸福生活指南,2019(23).
[4]陈玉.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区域治理,2019(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逐渐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建筑工程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评价建筑工程的好坏已经不再是建的多建的快,而是逐渐转向为追求建筑质量、舒适度以及对施工方式的创新。截止至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的施工方式还采用传统的方法,传统的施工方式有着工业化水平低、施工周期较长以及对于施工的材料损耗较多等缺点。配装式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问题,并且也符合我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广泛运用,给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社会各界对于这种新型生产方式给予了较高的关注,相关工作人员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结构,期望能够通过优化建筑结构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目的。可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并没有落实改革举措,传统管理模式的应用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求不相契合,反而会加大施工质量安全风险,严重威胁到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施工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工程管理观念落后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性项目非常庞大,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所以很容易出现部门协调的问题。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拥有最大化的利益,不重视管理工作,甚至也没有做好提前介入的工作,如吊塔的吊装能力、装修设计、铝模固定孔的预留等,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人员还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在施工技术、施工流程、施工的内容以及管理的模式等方面,装配式建筑工程和传统的建筑工程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技术模式。
2.2管理人员能力因素
管理人员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重大职责和使命,需要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才能发挥工程管理效力。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管理素养较低,主动学习意识匮乏,一味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就将无法胜任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工作效果将明显下降。当出现突发性问题时管理人员极有可能会手足无措,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应对,使得事态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危害项目参建单位根本利益,装配式建筑施工也将无法持续稳定进行。
2.3权责划分模糊
在体量较大的工程项目中,很容易出现权责模糊的情况,这种现象也存在于管理层级、分包工程等之中。以往施工项目管理中,管理班子沾亲带故的比比皆是,个别人依仗领导关系消极怠工,遇事推诿。一旦现场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现场管理人员的权责难以清晰划分,相关责任人相互推责,对责任追究难以定论。对事故受害者而言,关系其生命财产安全;对项目管理而言,质量、安全等管理目标无法得以控制。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技术以及现场条件筹备项目部,合理配置部门岗位,将施工管理任务分解摊销到各管理部门,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方可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管理。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3.1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协同各方全程监控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参与方增多,项目基础数据多且信息变化频繁,极易因传递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同时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又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会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创建5D建筑信息模型和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参建各方可以在项目开工前进行“虚拟建造”,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和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部件设计和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完善,真正做到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建各方根据授权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可视化项目管理,实时采集上传设计修改数据和制造安装现场信息,完全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时滞性,使参建各方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部件生产企业能够根据修改的设计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来安排车间组织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根据部件的供应情况及时提交安装工作面,保证工序的合理搭接,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项目实施结束后,会形成一套完整的真实项目信息模型,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使项目管理目标更容易达成。
3.2灵活选取管理层次
层次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比较常见,也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由于项目性质的不同,其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使用固定的分管理層次必然行不通,因此应该根据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管理层次。要是工程的体量较大,可以在深入分析管理条目的基础上,根据拆分管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层次进行很好的设定。如第一层次可以为设计、施工、安装等。根据第一层次的项,选择主责人。初步建立管理模式以后,还应该自上而下地贯彻使用。当然,仅仅推广管理模式还不够,还应该根据使用情况的真实反馈,进行有效的改善。反馈应该来自生产一线,形式应该为自下而上,以便了解目前管理形式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对其进行改进,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持续优化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先进性与否将会对管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先进的管理思想会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更有益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反之亦然。施工单位应该充分意识到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明确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结合以往施工管理经验和本工程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案,增强各单位部门的协同性,打破信息壁垒,让工程信息得以高速传递和实时共享,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决策就会更为科学可行。施工单位还要优化管理组织结构,配备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确保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力践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开展就能得到各方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工程建设期间遭遇的风险损失也将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3.4制定规范标准,完善后期工作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努力下,建筑工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具有统一规范的建筑标准、缺乏完善的具体化制度、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关键节点的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为建筑的各个阶段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断探索研发新的技术,这些都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另外,施工的后续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所占据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和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管理模式也更加符合当代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在施工的后期工作中,要对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建筑工程的管理累计经验,为新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不断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目前管理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秀.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22).
[2]许武.探究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点与创新方法.建材与装饰,2019(36).
[3]史法伟.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幸福生活指南,2019(23).
[4]陈玉.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区域治理,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