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46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方法:将4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初始服用阿德福韦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给予初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进行肝功能评价、Child评分、HBV-DNA水平检测。 结果: 联合用药组在接受治疗12个月后在肝功能各项参数、肝功能好转率、Child评分改善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良好,且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
  
  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9.1%[2],由于HBV复制以及肝脏持续炎症,其中15~40%将发展为肝硬化及末期肝病。因此,中华医学会2005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失代偿期肝硬化如有HBV—DNA阳性,即可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启动抗病毒治疗[2]。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拉米夫定,但极易产生耐药性,本院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1.3±18.5岁(36~72岁),男27例,女19例,病程3~9年。
  1.2纳入标准
  病例需满足《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乙肝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诊断标准[3],⑴慢性乙肝有一项及以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感性脑病或肝功能衰竭等失代偿期表现;⑵HBV-DNA>104copy/mL;⑶肝功能异常,使用综合治疗不能好转;⑷肾功能正常;⑸入院前至少6个月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排除合并甲肝、丙肝、丁肝、戊肝、HIV感染、肝脏肿瘤、排除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
  1.3分组情况
  46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Child评分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军给予常规保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阿德福韦(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g/d和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 苏州) 有限公司生产)100mg/d,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个月。
  1.5疗效判定
  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四项、血清 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观察不良反应,同时进行B超检查和Child评分。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肝功能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肝功能情况比较(n=23,x±s)
  
  
  注:*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P<0.05
  2.2治疗转归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6、12个月后各项参数比较(n=23)
  
  
  3讨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因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或最终出现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能阻断或延缓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进展。美国2007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中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选择快速抑制病毒,耐药风险低的核苷类似物。
  目前国内现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病毒,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单纯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4]。因此,本研究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效果良好,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12个月肝功检测各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率、Child评分改善率及HBV—DNA转阴率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药物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一直HBV-DNA的复制,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死亡及纤维化,进而加速肝脏恢复。
  阿德福韦酯由于其作用于DNA多聚酶的靶点及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因此,两种药物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药物长期疗效的发挥,也是单一药物使用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于乐成,何长伦,汪茂荣.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实用肝病杂志2010,13(4):245- 24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传染病信息,2005,18(增刊):1-12.
  [3]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62.
  [4] 魏 倪,吴云海.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与进展. 传染病信息,2009,22(4):243-246.
  作者简介:潘怀强,1973.4 男,汉族,陕西延安。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肝病临床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应用情况。方法:对11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分A、B组,分别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第一天、第十天的视力变化。 结果:A组、B组白内障术后第一天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缺少超声乳化技术或超声乳化技术欠成熟地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仍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方式。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8例川崎病患儿按治疗方法分成三组, A组为IVIG 1g/(kg.d),连用2d,B组为IVIG 2.0g/kg单次静脉输注,C组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对比3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5-10d内IVIG 1g/kg,连用2天,
期刊
【摘要】 观察颅内血肿(软通道)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和改进治疗方法后的疗效。对近四年来50例(观察组)脑出血病人进行术前CT下标志物再定位,在(软通道)微创穿刺清除术同时联合局部低温疗法治疗,同过去使用微创穿刺术的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比 较明显,准确定位后行微创术并联合局部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可以比单独使用微创穿刺术提高临床治愈的概率。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吸虫病患者41例,采用吡喹酮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一个月后,41例患者的转阴率为97.6%,虫卵减少率为95.1%;治疗两个月后,转阴率为100%,虫卵减少率为100%,治疗两个月后疗效最为明显,治疗前后阳性及虫卵比较差异显著(X2=190.6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和病毒唑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等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止吐、退热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显效率达85%,总有效率96%,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  【关键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比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0名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名,行红霉素治疗。实验组50名,行阿奇霉素治疗。疗程均为10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统计。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开始治疗后第10天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均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抢救的30例损伤严重的肝胆外科患者的损伤控制性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损伤控制性手术时间平均60分钟,其中26例康复出院,住院时间平均29天,4例死亡。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可以有效避免致死三联征所引起的生理上不可逆转损伤,使严重创伤及危重病患的救治成功率有效提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①高热不退 ②精神差,肢体抖动(惊跳)明显,呕吐 ③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④循环改变如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改变 ⑤外周白细胞数明显增高 ⑥ 高血糖小于3岁患者等表现对早期重症判断尤为重要。判断成立(符合上述3项者)后积极给予降颅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泵入奥美拉唑72小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130例急诊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正规治疗72小时,其中forrestⅡa级23例,forrestⅡb级53例,随机分为持续泵入组(简称治疗组)和非泵入组(对照组)各65例,治疗的给予较大剂量奥美拉唑持续泵入给药,首剂量80毫克静点后以8毫米/h持续泵入7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采用人工周期与宫内置节育器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宫腔粘连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8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宫腔粘连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B超与宫腔镜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人工周期与宫内置节育器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