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方法:将4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初始服用阿德福韦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给予初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进行肝功能评价、Child评分、HBV-DNA水平检测。 结果: 联合用药组在接受治疗12个月后在肝功能各项参数、肝功能好转率、Child评分改善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良好,且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
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9.1%[2],由于HBV复制以及肝脏持续炎症,其中15~40%将发展为肝硬化及末期肝病。因此,中华医学会2005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失代偿期肝硬化如有HBV—DNA阳性,即可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启动抗病毒治疗[2]。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拉米夫定,但极易产生耐药性,本院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1.3±18.5岁(36~72岁),男27例,女19例,病程3~9年。
1.2纳入标准
病例需满足《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乙肝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诊断标准[3],⑴慢性乙肝有一项及以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感性脑病或肝功能衰竭等失代偿期表现;⑵HBV-DNA>104copy/mL;⑶肝功能异常,使用综合治疗不能好转;⑷肾功能正常;⑸入院前至少6个月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排除合并甲肝、丙肝、丁肝、戊肝、HIV感染、肝脏肿瘤、排除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
1.3分组情况
46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Child评分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军给予常规保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阿德福韦(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g/d和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 苏州) 有限公司生产)100mg/d,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个月。
1.5疗效判定
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四项、血清 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观察不良反应,同时进行B超检查和Child评分。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肝功能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肝功能情况比较(n=23,x±s)
注:*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P<0.05
2.2治疗转归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6、12个月后各项参数比较(n=23)
3讨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因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或最终出现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能阻断或延缓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进展。美国2007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中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选择快速抑制病毒,耐药风险低的核苷类似物。
目前国内现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病毒,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单纯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4]。因此,本研究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效果良好,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12个月肝功检测各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率、Child评分改善率及HBV—DNA转阴率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药物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一直HBV-DNA的复制,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死亡及纤维化,进而加速肝脏恢复。
阿德福韦酯由于其作用于DNA多聚酶的靶点及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因此,两种药物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药物长期疗效的发挥,也是单一药物使用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于乐成,何长伦,汪茂荣.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实用肝病杂志2010,13(4):245- 24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传染病信息,2005,18(增刊):1-12.
[3]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62.
[4] 魏 倪,吴云海.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与进展. 传染病信息,2009,22(4):243-246.
作者简介:潘怀强,1973.4 男,汉族,陕西延安。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肝病临床工作。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
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9.1%[2],由于HBV复制以及肝脏持续炎症,其中15~40%将发展为肝硬化及末期肝病。因此,中华医学会2005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失代偿期肝硬化如有HBV—DNA阳性,即可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启动抗病毒治疗[2]。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拉米夫定,但极易产生耐药性,本院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1.3±18.5岁(36~72岁),男27例,女19例,病程3~9年。
1.2纳入标准
病例需满足《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乙肝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诊断标准[3],⑴慢性乙肝有一项及以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感性脑病或肝功能衰竭等失代偿期表现;⑵HBV-DNA>104copy/mL;⑶肝功能异常,使用综合治疗不能好转;⑷肾功能正常;⑸入院前至少6个月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排除合并甲肝、丙肝、丁肝、戊肝、HIV感染、肝脏肿瘤、排除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
1.3分组情况
46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Child评分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军给予常规保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阿德福韦(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g/d和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 苏州) 有限公司生产)100mg/d,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个月。
1.5疗效判定
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四项、血清 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观察不良反应,同时进行B超检查和Child评分。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肝功能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肝功能情况比较(n=23,x±s)
注:*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P<0.05
2.2治疗转归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6、12个月后各项参数比较(n=23)
3讨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因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或最终出现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能阻断或延缓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进展。美国2007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中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选择快速抑制病毒,耐药风险低的核苷类似物。
目前国内现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病毒,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单纯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4]。因此,本研究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效果良好,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12个月肝功检测各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率、Child评分改善率及HBV—DNA转阴率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药物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一直HBV-DNA的复制,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死亡及纤维化,进而加速肝脏恢复。
阿德福韦酯由于其作用于DNA多聚酶的靶点及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因此,两种药物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药物长期疗效的发挥,也是单一药物使用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于乐成,何长伦,汪茂荣.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实用肝病杂志2010,13(4):245- 24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传染病信息,2005,18(增刊):1-12.
[3]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62.
[4] 魏 倪,吴云海.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与进展. 传染病信息,2009,22(4):243-246.
作者简介:潘怀强,1973.4 男,汉族,陕西延安。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肝病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