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浙江人大》迎来了10年华诞。贵刊是一本打得响、有特色、对胃口、值得读的好刊物。作为一名省人大机关的退休同志和热心读者,深感杂志办得有“五好”:
一是好在亲。杂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封面登的是人大代表的肖像,内文说的是根本制度和立法、监督、任免、议决的事,广泛议的是密切关注民心、民意、民生的题。它既是全景展示民主法治的宣传窗口,也是人大工作者学习工作的良师益友,读来亲切,适用广泛,春风扑面,有一种甜蜜温馨的亲近感。
二是好在精。在10年所刊的成百上千篇文章中,既有视野开阔的宏观力作,又有入木三分的个案剖析,还有客观公正的法理推断。许多文章立意高远,触角独特,主题鲜明,开门见山,特别是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的系列文章,方文、志坚的多篇论著及阿计、田必耀《没有诚实的道德,就没有公平的法治》、《面对民生,诚恳作答》等几篇美文,读来更是让人赏心悦目,获益匪浅。
三是好在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新。杂志刊载的许多文章,密切关注国计民生的新动向,及时报道新情况,善于发现新问题,客观作出新剖析,敢于提出新观点,尤其是对历届省人代会、全国人大会议的报道,更是及时、客观、翔实,每年紧跟“两会”出刊的《浙江人大》,如同露珠尚存的鲜玫瑰、恰到好处的“及时雨”。二是形式新。徐戎美编等时用创新的理念、崭新的视角加以谋划,让杂志多有时尚前卫、耳目一新之感。不少期刊,正因为设计精美、内涵丰富、新意迭出,常常使人爱不释手,许多人还将其精心收藏。
四是好在实。贵刊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就民主法制建设如何进一步促进和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拓展海洋经济、建设文化强省等方面,做了大量客观、立体的宣传报道。鲁冠球、茅威涛、赵林中、周晓光等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真言;巧云、林龙的多篇记者调查;还有来自县、乡基层人大的实话实说,大多分量沉甸,掷地有声,无不给人以一种求真务实接地气的踏实感。
五是好在活。贵刊的栏目设计既有“法治聚焦”、“人大视野”等主流版块,又有“社会广角”的和声呼应,还有“钱塘人语”、“特别报道”的点睛之作,图文并茂,形式活泼。蔡荣章及莫晓萍、姚文杰等拍摄的“嘉善田歌”、“粉人世家”等许多佳作,无不给人以悠闲生活、感同身受的轻松享受。在文字的表述上,既有法理严谨的论著雄文,又有活泼多样的通讯随笔,尤其是早期童童、文毅的一些美文,浓墨重彩,行文潇洒,时有珠落玉盘、字字珠玉之感,读来使人美不胜收。
十年磨一剑,弹指一挥间。《浙江人大》在如此短暂的岁月中便茁壮成长、硕果累累,实在可喜可贺。有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欣慰之余,笔者亦想提三点粗浅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望增加厚度。我国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虽然由于时代所限和不同的社会形态,法治理念大相径庭,但毋庸置疑,许多原生的法制雏形和理念元素,大可为今消化吸收。其实,始于夏、商的法律制度,从战国编撰的《法经》、清朝的《大清律》到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无不是而今植根的土壤和法制升华的营养。若贵刊能增设“史海钩沉”一栏,有序常态地刊载以上一些可供借鉴的法制案例,既增强了杂志的史料性和历史厚重感,又不失为古为今用的妙招。
二望增加宽度。在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虽然大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闻名于世的《拿破仑法典》、《美国宪法》,苏格拉底等一些法学大家的诸多法治理念和经典论断,不失为人类的共同文明,完全可以结合国情,为我所用。毛泽东主席及我国的诸多政要,在1954年起草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就认真参阅了《苏联宪法》、《罗马尼亚宪法》以及德、法等西方国家的诸多法典。贵刊若能增设“国际视窗”栏目,长年适度酌刊一些可供我比较、借鉴的人类共同文明,既可拓展读者的视野,搭建洋为中用的良好平台,又可开阔贵刊的宽度,实为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望增强参与度。在现有的基础上,可否在刊首增设“名人名家”栏目和杂志尾页及封三、封底增设“文艺副刊”栏目,以新辟热点聚焦、名家访谈和考察散记、随笔、散文及书画、摄影佳作的精彩展示。眼下,在全省的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工作者中,人才济济,不乏书画、摄影名家和文学高手,若能博采众长,酌刊佳作,不仅与当前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走向相符,能为正刊平添轻松,进一步增强可读性,而且能调动更多人员的参与和引起更大群体的广泛关注。若能如此,必将起到锦上添花、相得益彰的良效。
十年风华正茂,明天更进一步。衷心祝愿《浙江人大》杂志越办越好!
(作者系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巡视员)
一是好在亲。杂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封面登的是人大代表的肖像,内文说的是根本制度和立法、监督、任免、议决的事,广泛议的是密切关注民心、民意、民生的题。它既是全景展示民主法治的宣传窗口,也是人大工作者学习工作的良师益友,读来亲切,适用广泛,春风扑面,有一种甜蜜温馨的亲近感。
二是好在精。在10年所刊的成百上千篇文章中,既有视野开阔的宏观力作,又有入木三分的个案剖析,还有客观公正的法理推断。许多文章立意高远,触角独特,主题鲜明,开门见山,特别是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的系列文章,方文、志坚的多篇论著及阿计、田必耀《没有诚实的道德,就没有公平的法治》、《面对民生,诚恳作答》等几篇美文,读来更是让人赏心悦目,获益匪浅。
三是好在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新。杂志刊载的许多文章,密切关注国计民生的新动向,及时报道新情况,善于发现新问题,客观作出新剖析,敢于提出新观点,尤其是对历届省人代会、全国人大会议的报道,更是及时、客观、翔实,每年紧跟“两会”出刊的《浙江人大》,如同露珠尚存的鲜玫瑰、恰到好处的“及时雨”。二是形式新。徐戎美编等时用创新的理念、崭新的视角加以谋划,让杂志多有时尚前卫、耳目一新之感。不少期刊,正因为设计精美、内涵丰富、新意迭出,常常使人爱不释手,许多人还将其精心收藏。
四是好在实。贵刊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就民主法制建设如何进一步促进和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拓展海洋经济、建设文化强省等方面,做了大量客观、立体的宣传报道。鲁冠球、茅威涛、赵林中、周晓光等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真言;巧云、林龙的多篇记者调查;还有来自县、乡基层人大的实话实说,大多分量沉甸,掷地有声,无不给人以一种求真务实接地气的踏实感。
五是好在活。贵刊的栏目设计既有“法治聚焦”、“人大视野”等主流版块,又有“社会广角”的和声呼应,还有“钱塘人语”、“特别报道”的点睛之作,图文并茂,形式活泼。蔡荣章及莫晓萍、姚文杰等拍摄的“嘉善田歌”、“粉人世家”等许多佳作,无不给人以悠闲生活、感同身受的轻松享受。在文字的表述上,既有法理严谨的论著雄文,又有活泼多样的通讯随笔,尤其是早期童童、文毅的一些美文,浓墨重彩,行文潇洒,时有珠落玉盘、字字珠玉之感,读来使人美不胜收。
十年磨一剑,弹指一挥间。《浙江人大》在如此短暂的岁月中便茁壮成长、硕果累累,实在可喜可贺。有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欣慰之余,笔者亦想提三点粗浅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望增加厚度。我国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虽然由于时代所限和不同的社会形态,法治理念大相径庭,但毋庸置疑,许多原生的法制雏形和理念元素,大可为今消化吸收。其实,始于夏、商的法律制度,从战国编撰的《法经》、清朝的《大清律》到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无不是而今植根的土壤和法制升华的营养。若贵刊能增设“史海钩沉”一栏,有序常态地刊载以上一些可供借鉴的法制案例,既增强了杂志的史料性和历史厚重感,又不失为古为今用的妙招。
二望增加宽度。在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虽然大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闻名于世的《拿破仑法典》、《美国宪法》,苏格拉底等一些法学大家的诸多法治理念和经典论断,不失为人类的共同文明,完全可以结合国情,为我所用。毛泽东主席及我国的诸多政要,在1954年起草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就认真参阅了《苏联宪法》、《罗马尼亚宪法》以及德、法等西方国家的诸多法典。贵刊若能增设“国际视窗”栏目,长年适度酌刊一些可供我比较、借鉴的人类共同文明,既可拓展读者的视野,搭建洋为中用的良好平台,又可开阔贵刊的宽度,实为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望增强参与度。在现有的基础上,可否在刊首增设“名人名家”栏目和杂志尾页及封三、封底增设“文艺副刊”栏目,以新辟热点聚焦、名家访谈和考察散记、随笔、散文及书画、摄影佳作的精彩展示。眼下,在全省的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工作者中,人才济济,不乏书画、摄影名家和文学高手,若能博采众长,酌刊佳作,不仅与当前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走向相符,能为正刊平添轻松,进一步增强可读性,而且能调动更多人员的参与和引起更大群体的广泛关注。若能如此,必将起到锦上添花、相得益彰的良效。
十年风华正茂,明天更进一步。衷心祝愿《浙江人大》杂志越办越好!
(作者系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