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急剧更新,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即使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独立的进行学习,做到“会学”,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策略 素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在急剧更新。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肓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那么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即使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独立的进行学习,做到“会学”,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与当今时代不相适应的因素引起有识之士的疾呼——“别把孩子越教越笨!”“我们的教育缺乏智慧。”在这些足以振聋发聩的话语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更新自已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所以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军在《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一文中指出四点教学策略的变化: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习发展转变;二是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改静态积累为动态生成积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故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例如我们平时学玩某种游戏,会玩的人让学玩的人先进入实战,再在旁边根椐学玩者的情况进行指点,不用几个回合游戏规则就掌握了,再多实践几次,就能进入生巧的境界。语文学习能不能也这样进行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事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十分生动形象地为我们诠释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二、改“教教案”为“教活人”
  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只用了一本教案。用陈旧的知识来教育不同时代的人,这如何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独特思想行为能力的人,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就应有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有过极其精辟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这其中的“愤”“悱”是指学生学习时的感受程度和反应,“启发”是指教师的活动。孔老先生告诫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启”而“发”之,事先必须要使学生进入“愤”与“悱”的状态。只有当学生处于“愤”、“悱”之时。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知闸阀与当前学习内容之间会出现空档,这时就会产生极力需要相应的知识填补这一空档的需要。教师在这个时候给予点拔指导,就能使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共振,能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新的飞跃。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最要紧的功夫就是如何激起学生的“愤”、“悱”状态。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迅速进入“愤”、“悱”状态,教师就要变聪明些,问题要设计得当,情境要创设得当。
  三、改集体授课为分层授课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方便教师教”为中心来设计的。全班一个目标,一个水平标准,一种学习方法,一样的学习速度,这样对老师来说当然是便利的,但这种“一刀切”、“一锅煮”、“大统一”、“齐步走”的结果大家都清楚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接受能力弱的“吃不了”。有人形容这样的教育教学是修剪冬青,谁也别想旁逸斜出,因此由此制造出来的荒唐事故不少。其实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的过程有着相似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就不会犯或是少犯这样的错误。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使同一课堂的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呢?从客观条件上讲,当前一些学校的班级,一般都是5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70人,如此众多的学生,使个性化教育受到限制。目前一些大城市采用了“大学堂,小班级”的做法,即对学校范围进行大整合,对班级进行了小分解。而农村中学一般班级学生数转少,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很有利。那么,是不是班级学生数少就一定能保证班上的每个学生在同一课内都有所得呢?这就必须强调教师主观上的因素了。首先,我们要用“有教无类”的思想指导教学行为;其次,可以引进复式教学过程;第三,让每个学生自已有选择学习内容、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在具体操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学习过程的本质特征入手,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有意义的新知。学习是一种必须由学习者自已负责的事,同样一篇课文,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难易度。同样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状态。对学习者来说,不管何种新知识,只要是能同自已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一种同化效应,就能视作是有意义的知识。
  (2)从学生的深层需求入手,引导学生自由的拓展学习空间。在学习中,学生面对的学习材料是过去式的,因此就有一个时间差别、环境差别、认识差别的客观存在,而对这一客观存在我们以往的教师单方面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是终极式的,即以做完课后几道练习题为终点。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条件下,心灵深处那种“把自已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就慢慢消退了。人在某一时段的生理敏感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刺激,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你对课文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提出来,说不定你的看法是正确的哦?
  你的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们放学后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看看谁先找到答案。
  把你们找的答案拿来比,看谁的答案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美国当代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我们教师应以这个原则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已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课本内外拥有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语文创新教学》
  [2]《教坛集粹》
其他文献
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下面结合《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谈谈我对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
期刊
摘 要 青年官兵身体早熟而心理晚熟形成身心发展失衡,心智能力难以控制因生理成熟、心理发展、情绪反映等因素衍生的动机,加之现在社会多元化、复杂化、变化快,这些都易促使部分学员内心充满矛盾与困惑,各种心理困惑、心理矛盾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准确把握学员们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疏导与心理引导,努力提高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军校生活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自我疏导 心理承受能力 军校学
期刊
摘 要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老师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地理 导学 教学模式 能力    本学期,已是我们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二年了,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收获不少,深感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形式了,而当前推陈出新的有效教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下,教师作为另一个阅读主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阅读文本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阅读体验。这样才能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向多元化的思想碰撞,使阅读文本和学生主体进行更好的沟通,帮助学生与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  关键词 问题解决 教学 语文阅读    一、通过读去感知  “文者,情之经”,语文教学要重视美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味涵咏,读出文章的美味,品
期刊
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就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 “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 朗读 感知 领悟 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进行讨论,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引导、注意启发,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文言文 重点 提纲 诵读 能力    今天,教学改革已进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发展学生智力为目标的高层次教学。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三个面向,讲究教学实效,是教改的关键。旧的教学方法,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
期刊
一、稳定是硬任务的基本涵义  “稳定是硬任务”,要求我们在实践“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着眼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做到未雨绸缪,争取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减少
期刊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最早称之为“秦筝”,它是中华民族乐器中独具魅力的一朵奇葩,又是一件具有特色和独特价值的乐器。它造型古朴、音域宽广,音色清越、典雅,委婉动听,富有神韵。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既能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感情,又能描绘动人壮观的场面,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慷慨激昂,或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当下古筝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