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一个地区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未来。在全国各地“人才大战”愈演愈烈的新形势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山东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不可或缺。
一、近年来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主要成绩
近年来,山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千方百计营造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一)人才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力度大、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持续推进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二)人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系专家体系,实行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向高层次人才发放“服务绿卡”,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打造了以“保姆式”“零跑腿”为标志的人才服务新模式。
(三)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实现较大突破。2021年4月成立了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全国首家省级人才集团,该集团将探索构建“人才+服务+资本+产业”业务模式,这标志着山东省在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得益于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十三五”期间,山东各类人才数量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9月,山东共有住鲁院士86人,国家杰青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85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8人,全国技术能手525人,累计推荐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48人(家),遴选泰山学者152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7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36人、齐鲁首席技师1657人。近年来,来山东工作的外国人才20多万人次。
二、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山东省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大而不够强”的特征表现十分突出,由“人才大省”到“人才强省”的转变,仍是任重而道远。
(一)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一是党管人才的具体路径有待进一步细化。因为缺少统一的、具体的实施细则,存在“各拿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体合力的形成。二是部门人才工作职能和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分散、人才政策碎片化、人才工作部门利益化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各地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统筹。有些地方没有将人才发展事业与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各地之间抢人、挖人出现了恶性竞争的苗头,进一步推高了留才用才的成本。
(二)山东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人才竞争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高层次领军人才,主要以各类人才称号为标准,这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尖;二是青年人才,主要以学历为标准,这是人才金字塔的基础。从山东省参与人才竞争的情况看,从塔尖到塔基的人才竞争均不占优势。在本轮人才竞争中,山东省青年人才正在加快流失,据省统计局统计,2017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达40万人左右,其中本科及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口净流出28万人。
(三)人才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一是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方面。现有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与先进省市差距较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二是人才发展平台方面。人才发展平台薄弱,制约了引才育才效果,导致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三是人才使用方面。山东省在全国较早出台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但人才及事业单位都对离岗创业存在较大顾虑,政策实施效果有限。
(四)人才资金投入远远不够。人才工作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与先进省份相比,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山东省人才事业发展的严重短板。一方面,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各类人才工作经费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整合使用难度较大,既存在“撒芝麻盐”的现象,也存在重复支持的现象。
三、进一步推动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推动山东省人才事业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聚焦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山东特色的人才政策优势、制度优势、服务优势,集聚、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一是牢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二是优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强化组织部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能。三是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服务职能。全面整合人才政策、资金、项目和服务职能,探索建立“一个综合机构”、“一张政策清单”“一个窗口对外”人才工作新模式。
(二)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一是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二是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三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三)堅持服务大局,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全面提升人才对全省发展大局的支撑保障能力。
(四)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做大“人才增量”。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围绕解决人才“山多峰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五)坚持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打造优质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二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整合各类人才资金。三是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的山东品牌。
作者简介:
①王永军(1978.11);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单位全称:山东省促进就业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②邢庆辉(1990.03);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威海市;单位全称: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社会工作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一、近年来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主要成绩
近年来,山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千方百计营造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一)人才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力度大、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持续推进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二)人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系专家体系,实行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向高层次人才发放“服务绿卡”,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打造了以“保姆式”“零跑腿”为标志的人才服务新模式。
(三)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实现较大突破。2021年4月成立了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全国首家省级人才集团,该集团将探索构建“人才+服务+资本+产业”业务模式,这标志着山东省在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得益于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十三五”期间,山东各类人才数量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9月,山东共有住鲁院士86人,国家杰青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85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8人,全国技术能手525人,累计推荐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48人(家),遴选泰山学者152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7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36人、齐鲁首席技师1657人。近年来,来山东工作的外国人才20多万人次。
二、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山东省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大而不够强”的特征表现十分突出,由“人才大省”到“人才强省”的转变,仍是任重而道远。
(一)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一是党管人才的具体路径有待进一步细化。因为缺少统一的、具体的实施细则,存在“各拿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体合力的形成。二是部门人才工作职能和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分散、人才政策碎片化、人才工作部门利益化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各地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统筹。有些地方没有将人才发展事业与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各地之间抢人、挖人出现了恶性竞争的苗头,进一步推高了留才用才的成本。
(二)山东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人才竞争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高层次领军人才,主要以各类人才称号为标准,这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尖;二是青年人才,主要以学历为标准,这是人才金字塔的基础。从山东省参与人才竞争的情况看,从塔尖到塔基的人才竞争均不占优势。在本轮人才竞争中,山东省青年人才正在加快流失,据省统计局统计,2017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达40万人左右,其中本科及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口净流出28万人。
(三)人才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一是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方面。现有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与先进省市差距较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二是人才发展平台方面。人才发展平台薄弱,制约了引才育才效果,导致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三是人才使用方面。山东省在全国较早出台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但人才及事业单位都对离岗创业存在较大顾虑,政策实施效果有限。
(四)人才资金投入远远不够。人才工作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与先进省份相比,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山东省人才事业发展的严重短板。一方面,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各类人才工作经费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整合使用难度较大,既存在“撒芝麻盐”的现象,也存在重复支持的现象。
三、进一步推动山东省人才发展事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推动山东省人才事业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聚焦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山东特色的人才政策优势、制度优势、服务优势,集聚、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一是牢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二是优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强化组织部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能。三是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服务职能。全面整合人才政策、资金、项目和服务职能,探索建立“一个综合机构”、“一张政策清单”“一个窗口对外”人才工作新模式。
(二)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一是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二是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三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三)堅持服务大局,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全面提升人才对全省发展大局的支撑保障能力。
(四)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做大“人才增量”。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围绕解决人才“山多峰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五)坚持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打造优质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二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整合各类人才资金。三是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的山东品牌。
作者简介:
①王永军(1978.11);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单位全称:山东省促进就业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②邢庆辉(1990.03);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威海市;单位全称: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社会工作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