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53647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世界工作年龄段成年人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之一,约占全球盲的4.8%。随着病情进展,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DR。流行病学研究表明,DR的严重程度与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基因多态性与DR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截至2018年3月1日,从PubMed网人类孟德尔遗传学在线已筛查出数十种与DR有关的基因和遗传变异,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醛糖还原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线粒体硫氧还蛋白抗氧化系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等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多态性已经被证实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遗传性危险因素。现将与DR密切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肿瘤免疫治疗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研究为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肺癌免疫治疗中约有2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从中获益,而PD-L1高表达的肺癌患者生存获益更多。目前国内外有关PD-1表达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对于PD-1/PD-L1表达含量的检测也多集中在肿瘤组织。随着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的研究进展,外周血检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也日趋受到重视,但对
肿瘤多药耐药是临床上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关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已成为肿瘤化学药物治疗领域的热点。肿瘤多药耐药一般认为是由于基因突变、扩增或表观遗传改变影响了肿瘤细胞药物的摄取、代谢或外排。P糖蛋白是由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的一种跨膜糖蛋白,是引起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能够在肿瘤细胞间发生转移,从而影响肿瘤的耐药。文章对P糖蛋白转移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进行
目的系统评价脾多肽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对各型肿瘤的近期有效率、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17年1月11日所有关于脾多肽注射液用于肿瘤辅助放化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并对符合要求的所有文献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3篇,涉及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月至8月病理确诊的141例初治肺腺癌患者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D-L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肿瘤细胞(TC)及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IC)中的表达情况,根据TC和IC中PD-L1的表达百分比进行计分。PD-L1在TC中按表达百分比分为T
颅底肿瘤位置隐险,手术难度高。颅底内镜技术的问世,为颅底肿瘤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手术通路,但同时也对术前实时影像、细致的病理解剖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影像技术不能与时俱进地满足这一点。3D打印是近几年发展并应用到医学领域的一项新的立体呈现技术,它能将患者实时的CT/CT血管成像/磁共振成像等多模态影像学数据无缝融合、转化重建、仿真打印成三维立体模型,不仅立体、直观,甚至能点对点地展现出颅底
目的探讨成年人肺母细胞瘤(ATPB)的临床特征及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ATP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其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1岁,因刺激性咳嗽2个月余来院就诊,查胸部CT示右肺中叶近肺门软组织结节,边缘光滑,不均匀性轻度强化,CT诊断为错构瘤,未予治疗。4个月
目的探讨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6岁,以肺占位性病变就诊,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后段,直径约0.6 cm,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瘤细胞HMB45、S-100蛋白、Melan-A弥漫表达;LCA、CgA、CD56、Syn、TTF-1、CD138均不表达,Ki-67(约10%+),结
目的观察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老年NSCLC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行单纯大分割放疗,观察组放疗第1天开始同步口服阿帕替尼,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完全缓解率为78.3%(18/23),高于对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MN-FH)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6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有无MN-FH分成两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326例NSCLC患者中,有MN-FH 41例(12.6%),无MN-FH 285例(87.4%)。有无MN-FH两组NSCLC
腐植酸是一类天然大分子有机弱酸混合物,包含有较多活性基团如醌基、酚基、羧基、羟基、芳环等结构。不同的芳香结构和活性基团对生物体可能存在不同的反应及药理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腐植酸类物质可能从激活免疫系统、诱导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发挥光热转换或络合其他材料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就腐植酸类物质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